中华医学影像案例解析宝典:腹部分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案例9 男性,69岁发现肝占位3天

病例介绍

男性,69岁,发现左腹股沟肿块14天,肝占位3天。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HBsAg(-),肝功能正常。

影像学检查

图1-9-1

A:CT平扫;B:CT动脉期;C:CT门脉期;D:CT延迟期;E:T2WI;F:DWI;G:T1WI;H:MR动脉期;I:MR门脉期;J:MR延迟期

最终结果

穿刺病理诊断:(右肝穿刺)可符合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改变,见中等偏大异型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

诊断思路

依据:①老年男性,肿瘤标志物正常;②左腹股沟肿块,质韧,活动肿块,无发热,无患处疼痛,无皮肤红肿,无胸骨疼痛,至当地医院住院检查,行肿物穿刺活检,病理示“淋巴细胞、红细胞”;③肿瘤CT平扫密度不均,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不均匀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呈持续性不完整环形强化;MR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DWI周边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周边不完整环形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

鉴别诊断

(1)肝细胞肝癌:

肝硬化背景,AFP增高,“快进快出”强化方式。

(2)肝胆管细胞癌:

CA19-9可增高,局部胆管可扩张,增强后方式为渐进性、持续性强化,边界不清。

(3)炎性假瘤:

MR序列T2WI稍高信号,DWI稍高,增强后一般无强化或轻度强化,延迟扫描以周边强化最为常见;

(4)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常多发,位于肝脏周边,可相互融合,肝门区常无病变,CT和MRI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棒棒糖征”、CT平扫病灶内细小钙化以及增强后大于3.0cm的病灶有向心性强化倾向,小于3.0cm的病灶边缘持续环形强化,可为该病的鉴别诊治提供帮助。

专家点评

肝脏淋巴瘤多为继发性淋巴瘤,原发性淋巴结较为少见。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其主要病理类型。原发性肿瘤以孤立性肿块较为多见,继发性以多发肿块常见。本例病例,肝内虽为孤立性肿块,但结合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考虑为继发性淋巴瘤可能性较大。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肝脏淋巴瘤,影像学表现还是有一定的特点,如MR T2WI上肿瘤可为稍高、等、甚至稍低的较为均匀信号。出血、坏死、钙化较为少见。因其肿瘤细胞较为密集,MR DWI上呈高亮信号。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一般低于周围肝组织,呈边界清楚的低密度/低信号肿块。肿瘤内可见“血管漂浮征”。但本例病例缺少上述影像学特征。

亦见少许文献报道,肝脏淋巴瘤可呈环形强化,其强化程度不等,可以明显高于周围肝脏强化,尤其MR增强扫描此征象更为明显,强化环常不完整。其病理基础为:肿瘤侵犯周围肝组织引起的脉管炎所致。肿瘤中央未强化区有学者认为是纤维组织所致的类似FNH的“瘢痕”结构,亦有学者认为是肿瘤的坏死区域。如为瘢痕结构,此区域在增强扫描延迟期(甚至延迟1小时后)为强化程度高于周围肝组织及肿瘤组织,且在MR T2WI上可为稍高、等或稍低信号。本例病例不完全环形强化方式符合上述描述,其中央区域在MR T2WI上为星芒状等及稍高混杂信号,虽然在增强延迟扫描时间较短(约6分钟)仍可见肿瘤内少许斑片状强化。术后病理证实此区域纤维组织较丰富。故本例肝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尚符合以上所述。

但此例肝脏淋巴瘤需要和肝内胆管细胞癌进行鉴别诊断,第一,此例肝脏淋巴瘤近肝脏包膜处是隆起的,没有出现胆管癌所示的肝包膜退缩表现,且环形强化是不完整的;第二,此例肿瘤周围未出现扩张胆管;第三,实验室检查CA19-9在胆管癌中常明显升高,此例患者CA19-9在正常范围。

(病例提供: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虹)

(点评专家: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肖文波)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