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5 女性,28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
病例介绍
女性,28岁,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以左上腹为著,呈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可向腰部放射,伴发热,曾在当地医院就诊,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好转。病情反复发作、加重。既往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结核、药物过敏。无肝炎,无长期口服避孕药。体格检查:体温38℃,血压:90/55mmHg。实验室检查:WBC 14.5×109/L,C反应蛋白62.92mg/L,RCB 3.2×1012/L,血红蛋白95g/L。
影像学检查
图1-5-1
A:CT平扫;B:正相位;C:反相位;D:T2WI;E T1WI;F: MR增强门脉期
最终结果
手术及病理所见:肝左外叶可触及巨大肿瘤,大小约15cm×10cm。肿物表面大部分光滑,灰红色,切面大部分实性,灰黄色,可见多个不规则囊腔,腔内为凝血。HE染色肝细胞排列紊乱,可见出血,变性组织。
病理诊断:肝细胞腺瘤。
诊断思路
MR:T1WI、T2WI以低信号为主,内部及周围散在高信号为出血(不同时期)T1WI等信号,反相位信号明显减低,脂肪抑制序列信号轻微减低,提示水与脂肪混合物(多)、成熟脂肪组织(少)。CT:稍高密度为陈旧性出血;无钙化;低密度为坏死、液化、脂类。
本病例特点为年轻女性,间断性上腹部胀痛伴发热,轻度贫血。影像学表现为,肝左叶外侧段占位性病变,病灶体积较大,有完整光滑的包膜。MR病灶成分分析为大量变性的脂肪组织、不同时期的出血,CT提示不含钙化。病灶周围未见肿大的淋巴结。脂肪变及包膜持续轻度强化。影像学诊断为肝内病变,年轻女性,有完整包膜,易发生脂肪变性、出血,考虑肝腺瘤。
鉴别诊断
(1)含脂肝癌:
反相位信号明显减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快速减低,呈“快进快出”的表现,平衡期见假包膜强化,肝腺瘤(HA)与含脂肝癌较难鉴别,但HA强化减低程度不如肝癌明显。
(2)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少见良性肿瘤,好发成年女性;来源于间叶组织,由畸形厚壁血管、平滑肌、脂肪组织混合而成;混合型HAML于T1WI、T2WI均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明显减低,反相位信号不变或略有衰减,脂肪组织不强化,软组织部分于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持续,部分病灶内见明显强化的“中心血管影”(图1-5-2)。
图1-5-2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T1WI;B:T1WI抑脂像
专家点评
该病例病理诊断肝细胞腺瘤;该病例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病灶呈混杂信号;病灶左侧T1WI呈等信号,反相位信号明显衰减,病灶右侧T1WI呈稍低信号,并散在高信号,T1WI-fs及反相位未见变化,增强:病灶左侧持续轻度强化,病灶内偏右侧未见强化。这些表现考虑肝细胞腺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含脂肝癌等。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亦称肝腺瘤(hepatic adenoma,HA),为少见良性肿瘤,好发于育龄期女性,部分病例可能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关系密切,HA多呈单个结节,一般直径>10cm,易出现脂肪变性、坏死、出血,有完整包膜,周围富血管。影像学常缺乏特异性,术前易误诊。MR表现: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平衡期强化减低,趋于与周围肝实质等信号,呈“快进慢出”的表现。CT表现:低密度、等密度、混杂高密度,增强方式与MR相似。
(病例提供: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王晗)
(点评专家:北华大学附属医院 张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