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
一、显微血管吻合的基本原则
(一)无创原则
小血管组织娇嫩,缝合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对血管组织造成人为损伤,尤其是不能钳夹血管内膜组织。缝合血管时应选用合适的无损伤缝合线,具体选择方案见表2-1。
表2-1 不同管径血管选用的无损伤针线
(二)张力适当原则
吻合口张力过大将导致血管撕裂;张力过小,通血后会出现血管迂曲。血管撕裂或迂曲均可引起吻合口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失败。吻合血管前,应调整血管断端在合适的位置,在适当张力进行缝合,同时还应避免扭转应力。
(三)管径近似原则
血管吻合时,要求断端口径接近,否则吻合困难,容易漏血,并易产生涡流而形成血栓。当两个断端口径相差比较大时,可以采用缩小较大断端口径的方法,或斜剪扩大较小断端口径的方法,使两断端口径差距缩小。在两断端口径差别特别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端-侧端-侧吻合的方法。
(四)吻合口平整外翻的原则
吻合口的不平整或内翻,都会导致局部附壁血栓形成。对于直径>1mm的血管应保持血管管壁的外翻缝合,对于直径<1mm的小血管最好能做到管壁的平整对合缝合。
(五)边距、针距均匀对称原则
对所有血管的吻合,都应尽可能用较少的缝针数来完成,尽量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这就要求缝针的边距和针距尽可能对称,从而实现高质量的血管吻合。边距过大,将会导致血管壁内翻,吻合口狭窄;边距过小,血管壁容易撕裂;针距约为边距的2倍。
二、显微血管吻合方法
(一)显微血管吻合基础技能训练
除了熟练掌握显微镜、显微器械、无创技术和手眼配合基本训练之外,还可以进行硅胶管显微缝合训练。
(二)吻合方法
1.吻合前处理
(1)分离血管断端:
血管两端需作适当游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游离度。
(2)检查血流状况:
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血栓,可用塑料针头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3)剥除血管外膜:
用显微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
(4)冲洗断端管腔:
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2.血管端-端端-端吻合法
根据血管的粗细,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窄。缝线一般用4-0~8-0无创缝合线;小血管用8-0~11-0无创缝合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
(1)二定点间断缝合法:
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在180°对应位置各作一定点缝合,保持血管壁外翻,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然后,在二定点线之间再缝一针,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一般针距和边距各为0.5~1mm,对小血管则各为0.3~0.5mm。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缝下一针。前壁缝毕后,将两端血管夹向上翻转,按上法缝合血管后壁。缝合过程中,随时以平头针伸入管腔,用肝素液冲洗。在缝合最后一针时,再度检查管腔,轻轻冲洗,以免凝血块留在里面。后壁缝毕后,转回血管夹,使血管恢复正常位置。如血管较粗,可作二定点外翻褥式缝合,确保内膜外翻。
(2)三定点连续缝合法:
操作技术基本上与二定点法相同,仅选点不同而已。即在血管周径上先作等距离的三针定点线,牵拉各线即成等边三角形。先结扎后壁,再结扎前壁的定点缝线。以后提起两个定点线,用无损伤针线缝合定点线之间血管的前1/3边。以同样方法缝合另一侧1/3边,最后将两血管夹向上翻转,露出血管后壁的1/3边,进行缝合。
3.血管端-侧端-侧吻合
端-侧端-侧吻合的适应证是移植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主干血管。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用显微镊子将血管壁提起,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血管壁。孔径的大小取决于需缝合血管的口径。先在180°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然后分别连续或间断缝合前壁和后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