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健康体检业市场情况

一、健康体检业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1—2013年全国接受健康检查的人次分别为3.44亿人、3.67亿人、3.88亿人,一直保持稳定增长,近4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1%,以此计算2014年健康体检的人次将达到4.43亿人。同时居民医疗保健费用支出持续增加,预计到201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将分别达到1195.5元和742.6元。我国健康体检业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用户健康体检意识基本形成。按照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规划,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Frost&Sullivan预测届时健康体检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复合增长率为29%。图6-1。

图6-1 中国健康体检发展状况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历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目前健康体检业市场竞争激烈。公立医院依靠群众心目中权威性,以及其他各种优越条件,占据体检市场的优势地位;民营医院和民营专业体检中心则快速发展,逐年壮大。图6-2。

图6-2 2013年中国健康体检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公立医院的优势主要是医疗设备无需另外添置,检查项目齐全,医疗队伍专业,检查和治疗无缝连接,百姓普遍认为医院在健康检查方面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安全性、可靠性。当然其劣势也很明显,医检不分离容易引发院内感染;商业模式单一,无法进行连锁经营;受体制束缚,市场化服务水平不足。

民营专业体检中心弥补了公立医院体检的不足。其优势有医检分离,检查人群主要是健康人群,医疗设备仅用于健康检查;市场化服务水平较高,更愿意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更倾向于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其劣势主要是医疗设备较为陈旧甚至是医院淘汰的设备;医疗队伍中多为退休医生,专业化程度不高,比如美年大健康披露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共有医师1952人,其中1494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往往不具备全套的检查项目,很多需要向外送检;无法直接提供治疗;国家补助远不如公立医院多。

美年大健康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健康体检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专业体检机构发展迅速。我国健康体检产业出现时间较短,市场尚处于成长阶段,表现为:

(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各体检机构接待量不断增长;

(二)体检服务在深度、个性化程度等方面,与国外领先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体检产品内容需进一步丰富,以“个性化”、“定制化”为特点的深度体检服务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健康检查的范畴将更为广泛;

(三)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从疾病预防到治疗,所有与健康相关的环节,都应是体检业务的环节,已有的健康体检尚未拓延至更深入的健康管理、增值服务等环节,多样化及差异化的方案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产业并购、整合力度持续加强。我国现阶段体检机构数量较多,产业集中度低;

(五)专业体检机构成长空间巨大。近年来,专业体检机构凭借专业的服务、网点的便捷、良好的客户体验、市场化机制迅速崛起,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专业体检未来成长空间巨大。

二、公立医院体检中心
(一)体检中心的现状

对于公立医院来说,体检业务具有投入少、产出高、回报周期短、产品同质性以及准入门槛低等特点,目前全国各大医院以及多数资源丰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建立了体检中心。有数据显示,2013年公立医院体检占据78.57%的市场份额,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公立医院体检中心的市场份额一直呈逐年下降状态。公立医院体检中心主要问题有服务不足、难以发挥品牌效应、难以连锁与规模化,这些都造成其在市场竞争中反应缓慢,缺乏活力。比较常见的现象是体检套餐千篇一律,个性化不足;体检报告让缺乏医学知识的客户看不懂;体检结束后续服务缺失,缺乏深度。从思想上,医院体检中心依然本着疾病筛查的目的开展健康体检服务,而不是健康管理。以广州市体检市场为例,公立医院主要接待的是中低端的体检人群,而高端人群更多的选择到香港体检。其原因就是体检服务不足,不够个性化,没有后续服务。

公立医院开设的体检中心在服务上的特点和不足:

1.在医院范围内做到医检分离,基本上能够做到体检中心场地尽可能安排在非门诊部门的楼宇顶层,尽可能做到体检医疗设备体检专用。然而健康体检者必须进入院区才能接受体检,使得医检分离并不彻底;医疗设备是否体检专用属于医院自查自纠行为,难以保证;

2.体检项目以套餐的方式供客户选择,但是除了对体检套餐做出一些简单描述外,套餐之间的差别依然是检查的项目数和价格,套餐定制不够个性化;

3.能够提供基本的检前服务,如短信提醒、提示注意事项等,但除少数VIP套餐外,尚不存在检前自测问卷,服务不够个性化;

4.市场化程度低,体检过程中人流量较大,客户体验不佳;

5.体检报告带有较为详细的医学解读和健康教育内容,但主要针对异常指标和疾病,并非根据客户特点给予个性化的解读和健康指导,也缺乏后续的健康管理;

6.受检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预约和在线查阅体检报告。

以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为例。该中心位于医院佑生楼(6号楼)顶层的7、8层,设有专家咨询和营养咨询,可免费提供健康咨询和保健处方。体检套餐采取“1+X”模式,基本套餐分为普通、高档入住两大类可选择其中一种,另外根据需要可选择增加一些专项检查。体检前会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受检者体检时间和注意事项等。体检报告可以直接在线浏览和下载,报告内容首页即对本次体检的异常指标解读和健康风险评估,并给出详细的营养、生活习惯和身体锻炼方面的健康指导。受检者也可以前往医院体检中心,由专职医生详细解读体检报告和给予健康指导。如果体检结果疑似疾病,体检中心会主动打电话告知,并安排受检者复查。复查也由体检中心负责,首先由专职医生解读体检报告和复查原因,并在受检者同意后,直接安排复查。如果疾病确诊,体检中心会可以立刻安排受检者在本院救治。

(二)健康体检学科建设

由于医院和医学院校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兄弟关系,因此公立医院还承担着健康管理学科的建设。包括健康管理学的学科定位、学术团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和学科管理的建设,以促进人才培养、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

健康体检业值得关注的是健康体检自测问卷的开发,即心理健康管理的研究。《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提到,体检基本项目包含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内容除基本信息采集外,主要包括健康史、躯体症状、生活方式和环境、心理健康与精神压力、睡眠健康、健康素养6个维度和85个具体条目。然而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和专业体检机构都还没有开展这一项目,或者仅作为备选项目。主要原因是现阶段自测问卷题量很大,仍然需要专业医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即便如此,非常顺利的完整的有效的心理测试时间普遍需要30~40分钟;目前问卷所采用的如SCL-90、EPQ、MMPI-2等均属于临床诊断量表,还没有一个适合健康人群使用的标准问卷;精神科临床医生很少进入健康体检队伍。

2015年5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在西京医院召开健康管理路径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提出心理健康管理路径开发和大数据挖掘计划。这是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心理健康管理学组牵头组织和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以科研项目管理的形式授牌全国200个中国心理健康大数据研究中心,开展多中心大数据研究。该研究基于“中国心理健康大数据云平台”,采集2000万以上心理健康横断面数据源和100万以上心理健康队列数据源,拟建立健康体检标准化心理健康评估技术与路径。该研究项目将研究慢性病的心理成因和心理干预效果,从学术研究层面推动健康体检业进一步发展。

(三)体检中心的未来展望

由于公立医院并非完全市场化的盈利机构,其体检中心也必然无法通过资本运作和市场化操作来获得发展,因此依托其专业的医师队伍和专业的医疗设备优势,提供更加优质的体检服务,提高客户服务体验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多家公立医院体检中心已经意识到应该按照健康管理思维开展体检服务,并借力智能设备和互联网+模式,主要体现:

1.检前服务 通过了解体检客户的健康状况,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体检套餐;体检流程的宣传教育;体检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提醒老年客户和行动不便者建议由家属陪同等。

2.检中服务 通过现场体检流程宣传教育,引导客户按照合理顺序体检;体检等待区安设电视机等娱乐设施,并播放舒缓的音乐以放松患者心情,避免患者因长时间等待产生焦虑急躁情绪,影响体检准确性;体检过程中的初步结果、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由各科医务人员完成;体检结果由服务台人员检查并做好体检报告领取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制定体检过程中重要疾病的预警机制。

3.检后教育 安排专人对检查结果进行查看、完成健康风险评估、设计干预方案,对需要进一步诊治的客户进行电话通知并安排复查;安排专职医生坐诊,进行体检报告的解读及饮食、用药指导;开通健康咨询热线,随时解答体检客户的疑问;对体检单位进行疾病统计,根据不同发病情况及单位的需要安排上门的报告解读或健康讲座。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提高健康行为的依从性。如运用网络技术开设微信平台,推送健康资讯,提供健康咨询,由专职医师进行解答。

5.做好风险管理制度建设,防止不良事件发生,不断优化体检流程;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包括规范化礼仪培训、沟通能力培训、操作技术培训、应急能力培训。

以沈阳军区第202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为例。该中心依托“健康问卷及体检设计是基础,健康评估是手段,健康干预是关键”的健康管理三要素,于2013年11月成立了专职健康管理小组,并启用了专业健康管理软件。在体检前,护士使用iPad对客户进行信息采集,了解客户的年龄、性别、婚否、经济、生活习惯、生理、心理与社会、家族病史等具体内容。针对健康信息中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通过健康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预测该客户未来5~10年内患某种慢性病的几率,及时发现健康危险因素,针对客户的健康状况,制定健康体检、生活方式改善、心理健康维护、疾病预防等方面的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体检后实施每季度一次的专人负责的跟踪回访,根据个体健康特点调整干预计划,给予结果反馈、就医提醒、复查提醒、健康相关信息提醒等指导。

研发与应用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健康管理系统(APP),把健康管理“体检”、“评估”、“干预”等三大服务环节搬上手机,客户可以通过手机软件自由选择体检套餐,设定预约时间,凭短信回执和身份证即可到体检中心体检。体检结果也在第一时间通过手机客户端在线浏览或下载。植入慢性病营养诊疗软件,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案。

自该系统运行以来,共完成15681位体检客户的服务,通过教育和干预及物联监督指导,体检客户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48%,慢病风险知晓率提高了72%,60%的体检客户开始关注健康,50%的体检客户能够自觉的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2014年上半年,体检客户满意度上升到99.8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国家已经提出“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以预防为主”的医疗方针政策,医院功能已经迎来升级换代。尽管短时间内医院体检中心还无法改变以疾病诊疗为核心的传统思维,但是体检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势必要求医院尽快转变观念,提升服务水平,找到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三、民营专业体检中心
(一)民营专业体检中心的现状

2013年民营专业体检中心在整个体检市场中的占比已经达到1.47%,这几年发展相当迅速,经历一系列的收购合并,形成了慈铭体检、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三足鼎立格局,牌照、选址、人力资源、客户等让规模更小的体检中心越来越难以生存。截至2014年,上述三家公司分别拥有53家、94家、58家(爱康国宾截至2015年3月31日)体检中心。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约为44%,行业龙头的美年大健康和爱康国并分别可以达到48.06%和46.7%。2015年美年大健康已经和慈铭体检签署收购协议,美年大健康已经完成收购慈铭体检1/3的股权,预计2015年底完成100%的股权收购,届时美年大健康将远远超过爱康国宾,成为民营健康体检市场中的主导力量。

民营体检中心的特点和不足:

1.完全市场化运作,更加灵活的用人机制,更加丰富完善的团队体系相对于体制内的公立医院,民营体检中心采用连锁经营,走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道路,这也是其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民营体检中心在用人机制上更加灵活,除了专业医师和护士团队,还引入专业市场营销团队、软件研发团队、企业管理团队和IT工程师等,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减少管理成本,拓展业务范围。而且未来随着健康管理成为企业相当重要的盈利来源,更有可能引进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师等人才,组成功能齐全的健康管理团队,市场优势非常明显。

2.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已成共识大型民营体检中心均提供体检后的增值服务,包括健康指导、健康咨询、帮助就诊等,这些业务目前占比并不高。慈铭和爱康国宾走的是高端体检和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即利用有限的资源,尤其是高端医疗设备和医师专家团队,服务高净值精英人士。像慈铭奥亚医院被称为“中国第一家私人医生会所”,独创“深度体检”、“私人医生服务”、“健康养护”、“排毒抗衰老”、“国内外就医转诊”五位一体健康管理体系。紧接着爱康国宾也迅速推出高端体检项目爱康君安,定义为私人医生工作室,为追求高品质的人士提供专业、尊享、私密的一站式的医疗管家式服务。很明显奥亚医院和爱康君安都是针对富有阶层的项目,并不对一般人群开放。完全相反的是另一家大型民营体检中心美年大健康,并没有把过多精力放到高端人群,而是在原有体检业务中精耕细作。

3.与互联网高度融合民营体检机构更加愿意使用网络营销,如搜索推广、进驻综合性电商、自建网上商城、团购平台合作。其中爱康国宾健康商城具备除了销售体检服务外,还是涉及医疗器械、营养保健品等,其业务范围早已不再局限体检业务,形成一个完整的健康生态系统。在移动医疗领域几大民营体检中心也早早布局,爱康国宾与百度、亿康、美团等合作,发布了“爱康体检宝”和“导医通”;美年大健康与新浪微博、微信、亿康、天猫、美团等合作,开发专属的IT管理系统,发布了“美年大健康app”。利用互联网节约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用户体验,已经成为整个民营健康体检业的共识。

4.客户群多以团检为主,占总体检人数的80%左右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对公立医院更加信任,散客更加愿意去公立医院做健康检查和全套健康体检。客户来源过于单一,加上体检业本就存在的淡季和旺季之分,给企业经营增加压力,也是民营体检中心需要慎重考虑的。

5.服务水平良莠不齐 主要表现为投诉增多,缺乏行业标准,缺乏法律支援。一方面民营体检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小型体检机构和不达标的小医疗诊所较多,市场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大型民营体检中心一直忙于跑马圈地,对服务水平难免有些顾之不及。随着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大型民营体检中心重新开始重视服务质量。

6.体检设备陈旧但在不断更新民营体检中心使用淘汰甚至翻新医疗设备这几乎是业内公开的秘密,包括慈铭体检也曾被质疑。经过这几年的大批融资,大型民营体检中心也开始引进一些高端仪器,主要被用于重点城市的高端体检业务。

7.医疗团队不足由于中国医师执业制度和整体卫生服务体系,造成民营机构很难获得专业医师资源,因此民营体检中心内工作的医师多为退休医生,其专业能力和公立医院无法相比。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推进,医生多点执业放开,相信民营体检中心在医疗团队方面会有大幅度的提升。

(二)民营体检中心的未来展望

民营体检中心增长空间大,盈利能力强,未来市场占有率及可能达到甚至超过公立医院。以下是近几年民营体检机构的发展方向:

1.进一步的合并和收购 规模化的连锁经营有助于民营体检中心的统一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有助于解决行业内标准混乱、良莠不齐、价格虚高、漏检、误检、甚至编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以提高其在消费者中的形象。

2.进一步向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方向转变 检后服务不再是增值服务而是成为体检业的主要业务。民营体检中心应一方面挖掘现有体检数据,发挥健康入口作用;另一方面提高服务质量,强调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开展多元化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这就要求民营体检中心加强体检团队建设,不能局限于医师+护士这种简单的模式,如引进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师等人才,更好的完成健康管理工作;引进精算师、IT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等人才,开展大数据挖掘、移动医疗业务和互联网+融合。

3.利用好体检数据,打造第三方数据平台,拓展企业业务。 向上游可加强医院、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采用投资、合并和收购手段;向下游可以和药品、保健品、健身、养生会所、移动医疗、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等企业合作,也可以自建和收购这些公司。发展好的企业很可能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健康管理生态圈。一旦这个生态圈闭环形成,将发挥庞大的集团效应。

在民营体检中心眼中,未来医院不再是“入口”,而体检机构才是。把住这一入口,把住这些流量,就有机会成为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百度”。利用好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提出打造互联网+的健康生态圈,民营体检中心已经显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四、其他体检机构
(一)基层卫生服务机构

根据《2014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各级卫生院等,2013年健康检查人数达到1.94亿人次,占全年健康检查人数的50%。按照国家“关口前移、重心下移、预防为主”的要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在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肩负着辖区内居民的健康档案建立、免费体检、计划免疫、预防接种、残疾人康复理疗等一系列卫生服务,内容繁多,工作强度较大,健康体检并非其主业。机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人、孕产妇和儿童,服务内容的重点是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妇幼保健,其体检业务主要针对辖区内的妇女儿童和退休老年人。一些资源丰富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也发挥自身特点,开设一些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等服务,如中医养生、康复、心理咨询等。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人民健康状况均存在较大差异,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是人民群众最容易接触和最可能前往的就诊场所,因此也是开展健康体检的理想场所。但是如果要在其中进行规范的健康体检甚至健康管理服务,势必需要增加资金、人才和医疗设备。

(二)疗养院

疗养院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老年群体,专门为他们提供疗养、康复、增强体质等医养护服务。现在很多疗养院也非常看好健康体检业,纷纷成立健康体检中心,向普通市民开放。疗养院都选址在自然环境优美清静的地方,具有疗养康复、医疗保健和膳食营养等专业技术人才优势和先进医疗设备优势,在完成相关体检项目、体检数据汇总及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能够顺势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和医院一样,疗养院无法做到连锁经营,难以进行规模扩张,因此更多的还是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信息化建设来增强其竞争力。

(三)其他医院

妇幼保健医院和其他专科医院,都具有专门的服务领域,外延能力并不强。民营综合性医院在国内市场很小,对于健康体检显得力不从心。这些卫生服务机构应该在其专业内提高服务质量,为整个健康服务业做好补充。

(四)第三方体检平台

随着淘宝和阿里巴巴模式的成功,各行各业都涌现出各种的第三方电商平台。在体检行业也不例外,已经出现了康康网、中康体检网、体检通、亿康网等网络平台,希望打造中国健康体检第三方平台的旗舰。目前体检行业整合度低,规模经营少,这些都给了第三方体检平台发展广阔的空间。同时第三方体检平台还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充分挖掘体检数据,改变现有体检套餐千篇一律、体检问卷缺失、行业品牌建设不足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