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五十病全图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拔罐疗法操作流程
(一)拔罐前准备

仔细检查患者,以确定是否为适应证,有无禁忌,并根据病情,制定拔罐处方。同时加强交流沟通,对患者说明施术过程,消除患者的紧张因素和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保持室内温暖,躲开风口,防止着凉。

(二)体位选择

患者的体位正确与否,关系着拔罐的效果。正确的体位应使患者感到舒适,肌肉能够放松,施术部位可以充分暴露。一般采用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

适于前额、面部、胸部、腹部及上下肢前面和侧面。

(2)俯卧位:

适于背部、腰骶部、臀部及上下肢后面和侧面。

(3)侧卧位:

适于侧头面部、胁肋部、腰腹部、髋部及下肢侧面和后面。

(4)俯伏坐位:

适于项部、上肢、背部、腰骶部及膝部。

在不影响取穴的前提下,一般多选卧位,一是此体位患者易于放松配合,二是能相对充分地暴露拔罐部位,三是罐具不易脱落摔碎。

(三)器具准备
1.选择合适的罐具

根据病情及部位,选择足够数量的、适宜口径的罐具,一般口径和容积大则吸力大,口径和容积小则吸力小。肩、背、腰、臀、大腿等部位和身强力壮、新病痛证的患者多选大罐;颈项、上肢、胸腹小腿,以及老年人、久病重病者,选用中罐;头面部、关节部位、掌背、足背等部位,则选用小罐。拔罐前应仔细检查罐口是否光滑,罐体有无裂痕,如用抽气罐,需检查真空枪和罐具阀门等,以免损伤皮肤,或中途罐体破裂、漏气。

2.配齐辅助用具

如果用火罐法,应同时配备95%乙醇、点火工具(火柴或打火机);走罐法需选用合适的润滑液,以刮痧活血润肤油为佳;采用针罐、刺络拔罐等则需配齐消毒剂、无菌针灸针、三棱针或皮肤针;使用药罐时,需要准备煮罐的配方药物、电炉和煮锅等。

(四)清洁吸拔部位
1.吸拔部位和罐具的清洁

在选好的治疗部位上先用毛巾浸温水洗净患部,再以干纱布擦干。为防止发生烫伤,一般不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如果施行针刺或刺络拔罐时,则必须以酒精或碘伏消毒,待皮肤干燥后再拔罐。

2.特殊部位的处理
(1)备皮:

如因治疗需要,必须在有毛发的地方或毛发附近拔罐时,为防止引火烧伤皮肤造成感染,应先剃毛。

(2)面垫:

若吸拔部位凹凸不平或有多头痈、溃疡等,宜采用面垫罐法。方法是用水将面粉调成长约10厘米粉笔样的面棒一根,围成一圈,将其压成面垫圈,要求面垫圈内缘小于罐口,外缘大于罐口,垫在应拔部位,用火力排气法进行拔罐。

(3)温敷:

若患部因疮疡而干硬者,宜用预先消毒的温湿毛巾敷患部数分钟,使患部浸软,然后再采用面垫罐法,以避免拔罐时过于疼痛。

(五)按需施术

以拔火罐(视频13:背部闪火法拔罐)为例,将选好的部位显露出来,根据需拔罐的部位,选择大小适宜的罐具,顺手(或左或右手)执罐按不同燃火方法扣上。拔罐动作需稳、准、快。

视频13:背部闪火法拔罐
(六)观察拔罐反应

拔罐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并仔细观察罐内皮肤隆起程度及皮色变化,根据不同情况做出相应处理。既要防止吸力不够,火罐脱落,影响疗效,又要避免因拔罐时间过长、吸力过大而出现较大水疱。

若因吸力过大产生疼痛,即应放入少量空气。方法是用左手拿住罐体稍倾斜,以右手手指按压对侧的皮肤,使之形成一微小的空隙,使空气徐徐进入,到一定程度时停止进气,重新扣好。若感到吸拔无力,可起下来再拔1次。

留罐期间,应为患者加盖衣被,或配合使用热疗仪器,如全科治疗仪、频谱治疗仪、红外线灯等照射治疗,以免受凉,但也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免诱发罐内出现不必要的水疱。

(七)起罐
1.起罐方法

根据使用罐具、排气方法的不同,起罐一般分为手工起罐法和自动起罐法两种。

(1)手工起罐法:

常规手法是用一手握罐将其稍倾斜,另一手拇指在近罐口缘处挤压皮肤,使罐口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则罐具自落(视频14:玻璃罐起罐法)。切不可生拉硬拔或旋转罐具,以免损伤皮肤、产生疼痛。若用塑胶罐时,可用力挤压罐具,则负压消失,罐具自落。若是起血罐,需注意个人自身的防护和局部的消毒(视频15:血罐起罐法)

视频14:玻璃罐起罐法
视频15:血罐起罐法
(2)自动起罐法:

使用真空拔罐器,起罐更为安全方便,方法为一手握罐,一手拉起罐底阀门,气从阀门入内,罐就自然脱落。

2.起罐顺序

在起多个罐具时,要按照拔罐先后顺序而定,原则是先拔先起,后拔后起。还要注意上下顺序,如在背部拔多个罐时,应按先上后下起罐。这样起罐,可防止发生头昏脑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八)起罐后的局部处理

(1)起罐后,局部皮肤若出现水蒸气,可用棉球擦干。

(2)拔出脓、血者,应用无菌棉球清洗干净,针口应用碘伏局部消毒,并覆盖创可贴或输液贴。

(3)皮肤下出现的紫红斑点属正常反应,无需特别处理,局部出现较大水疱者,以无菌针头刺破水疱下缘,放出渗出液,涂以甲紫,必要时覆盖无菌纱布,防止感染。

(4)局部紧绷不适,可轻轻按揉,使其放松;皮肤干皱或裂纹,可涂植物油或刮痧油。

(5)治疗全部结束后,应休息5~10分钟,避风寒,以确保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