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五十病全图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拔罐疗法作用原理
(一)吸毒排脓,促进伤口的愈合

拔罐在古代的初始作用就是“拔出脓毒,以治疮疡”。拔罐的负压吸引,有利于病患局部脓液、渗液、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溶组织酶等延迟伤口愈合的其他物质的排出;有利于刺激肉芽组织生长,收缩伤口创面,从而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如外伤感染伤口、痈、疖肿等,临床试验已证明,拔罐可促进该类疾病伤口的愈合和恢复,迅速减轻症状。

(二)牵拉肌筋膜,调整组织结构,改善功能

炎症、损伤或压迫等容易引起局部肌筋膜张力的异常变化,导致局部组织缺氧、痉挛、粘连,甚至结构移位等。拔罐的负压吸吮、牵拉、挤压,对皮肤和浅层肌筋膜而言是一种较好的良性刺激,能松解浅筋膜,减少或消除致痛物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从而缓解局部痉挛,减轻或消除粘连,调整局部组织结构,整复异位,恢复正常的肌筋膜及关节功能活动。

(三)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

拔罐疗法对皮肤局部组织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其负压牵拉刺激及温热作用能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快新陈代谢,使机体内的废物、毒素加速排除,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供应和营养状态,提供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到细胞。增加局部组织的耐受性和抗病能力,进而通过反射机制调整全身。

(四)调整免疫功能,增强自身抵抗力

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出现红细胞自身溶血现象,是一种良性刺激,不仅可以加强局部新陈代谢,而且有效地调动了体内的免疫功能,溶血释放出的组胺、5-羟色胺、神经递质等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引起局部和全身的应激反应,提高白细胞和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皮肤对外界变化的耐受力和敏感性,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促使疾病好转。

(五)兴奋神经,调整机体功能状态

拔罐的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可兴奋拔罐局部的各种感受器,进而兴奋不同的神经纤维,至此拔罐给予的良性物理性刺激就转化为生物有效电信息(即神经冲动),该信息一方面传至中枢的不同水平,经整合后沿下行纤维传出,调节相关内脏组织的功能;另一方面,可通过局部反射弧而发挥调节作用。如临床最常见的走罐部位—腰背部区域,它与脊神经和交感神经密切联系,其深层就是分布于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节。因此,腰背部脊柱两侧拔罐可调整多种内脏功能紊乱。

总之,拔罐疗法作用机制复杂,涉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众多的环节和物质。拔罐所引起的局部良性物理性刺激如何转化为机体生物学有效信息,这是拔罐疗法起效的始动环节。充分认识清楚这一始动环节,才能万变不离其宗,抓住该疗法作用机制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