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效结合中医药研究思路与实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思维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灵魂,探索中医药原创思维与西方概念逻辑思维的结合点是中医药现代发展研究的重要命题。

“证”的辨识,是中医思维方式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发展规律和论治的主要依据;西医学疾病的分类建立在物质还原论基础上,以病因、病理、病位为目标对象,进行疾病分类学知识体系的构架。“病”和“证”是两种医学辨识生命体的核心内容,是不同思维方式认识生命、健康与疾病的知识形态。“病”“证”结合实际上是两种医学思维方法的“交汇”,是将西医疾病病理概念体系与中医证的病机理论体系相结合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这既是以疾病为基础、凸现不同患病人群的整体病理反应状态的分类方式,也是运用中医思维方法研究现代疾病的发展规律,以期从中医的视角发现其病理特征以及针对性治疗方法的新途径;方剂是中医学论治的主要手段,证及其与疾病和方剂的相关性,是证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方证相应的有效性及其疗效机制是方剂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最大限度发挥中西医在“病”“证”治疗上的各自优势,通过“病证结合、方证相应”的效应评价,不但可能为整体宏观病态表征与微观病理生物学物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也将为现代整体医学理论的发展探索一条可行的途径。

2004年,遵照上海市教委的《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设计划实施意见》,建立了“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聘请以王永炎院士为主任委员的多位专家成立学术委员会,开展“病证相关、方证相应”为主攻方向的中医内科学基础研究。在学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各位特聘研究员协同探索,并于2012年E-研究院第二节点验收过程中形成共识,着眼未来学术发展,总结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实践体会,确立编写本书的总体思路。以现代疾病-证-效应评价为主题,以“病-证-效”相关的科学基础为主要编写内容,突出中医现代研究思路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实践,以中医方剂发挥疗效的效应基础为评价介体,紧密结合现代复杂科学与系统生物学、信息科学的技术与研究方法的应用,探寻中医现代研究的发展途径。

编著者紧密结合各自的专业研究方向,突出中医药现代研究发展的思路与方法,围绕慢性肝、肾疾病,类风湿关节炎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研究“病证相关、方证相应”的现代科学基础,解析部分有效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

疗效是判定临床辨证准确与否的根本依据,“以方测证”是中医认“证”的重要方法之一;方剂获效的适应证是循证中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中医长期应用的一些经方、成方的配伍也大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理论基础,多为中医学理论精华和临床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与其特定的证(即“方证”)有较明确的对应关系。即方剂的功效可对应于疾病的病机,是研究病机与疾病病理两者间关系的介体或工具。不同功效方剂治疗同一疾病,或同一方剂治疗不同疾病获效的现代科学基础是“病-证-效结合”的关键科学问题。紧密结合疾病-方-证相关的药效学研究结果,探讨方剂的效应物质基础、配伍关系及作用靶标是中医学现代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将有益于中医学与现代科学的沟通与对话,有助于中医学理论的阐释与现代中药的创新发展,本书的编写即是对这一发展思路探索与实践的初步总结。

谨借本书出版面世的机会,向关心与支持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建设的王永炎院士、严永清教授、黄启福教授、赵伟康教授、蔡淦教授等各位老专家,各位特聘研究员及相关管理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深深的敬意!同时感谢E-研究院王晓柠博士以及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本书付梓作出的贡献!本书的编撰是对“上海高校中医内科学E-研究院”学术研究发展的阶段性探索性总结,尚需继续努力,提升其内涵的学术水平,期冀得到同道的批评指正,以促使我们能扎实前行。

刘 平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