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故事
无论是美梦,还是噩梦,梦始终包裹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尽管科学家对梦已经做过不少的研究,可是迄今为止,谁也无法把梦的本质说清楚。
做梦自然和睡眠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没有睡眠,便谈不上梦。也许有人会说,不是还有“白日梦”的说法吗?其实所谓白日梦,要么是白天真正睡着了做梦,要么只是一种幻想。所以谈梦,就不可避免地要谈睡眠。
睡眠的哪些阶段会做梦?根据睡眠多导仪检查结果,NREM睡眠Ⅳ期和REM睡眠期都会做梦,可是两种时相中做梦的情况不同,在NREM睡眠Ⅳ期做的常常是噩梦,如从高空中摔下来,掉进海里差一点淹死等。有时随着做梦,还会出现一些活动,如突然起床、穿好衣服出门、找厕所排尿、坐在床上大嚷大叫等,如果在发作时被人叫醒,他完全不能回忆梦境和活动。医师会把这种情况诊断为梦游症或睡行症。在REM睡眠期几乎眼球一有快速来回活动便在做梦,而且梦境生动、鲜明,当然不一定有逻辑性,时空观念也会颠倒、错乱。如果在REM睡眠时叫醒做梦的人,他可以较完整地回忆梦境,有时甚至能复述得栩栩如生。不过回忆梦境的清晰度取决于醒来的过程是快还是慢,快醒的人回忆梦境常常是完整的,慢醒的人回忆起来则多半模模糊糊。有些人一躺下就做梦,而且能清楚地记得梦境,甚至半夜里醒转再睡,梦境还会继续下去,就像分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一样。
梦境并非只有黑白灰色,许多人都能确切地记得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华丽、鲜艳、色彩绚丽的梦,和彩色电影完全一样。实际上,哪怕是从出生就看不到物体和色彩的盲人,也会做彩色的梦。用多导睡眠仪记录和观察盲人的睡眠情况,发现盲人的梦丝毫不比正常健康人的苍白乏味,而且他们可以清晰地说出梦中的图像和色彩。
外界事物能不能进入梦中?可以从我们自身的体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有时我们可能梦见自身在冰天雪地里长途跋涉而找不到一个庇护所,正感到身心俱寒,难以为继时,突然醒来发现自己蹬掉了被子,正暴露在寒冷的房间里。这个例子说明了外部刺激确实能影响我们的梦。我们的梦境可能受入睡之前那一段清醒时间内所遇到的事件的影响最大,不过,梦境不会是那段清醒时间所经历的事件的简单重复,而是经过改变了的、糅合了自己思想和情绪的某种意境。
可能有人会说:“我做的梦白天根本没有想到过,我梦见的人从来都没有见过,梦到的地方也从来没有到过,你怎么来解释呢?”是的,这就是梦的神秘所在。这里充满了玄机,也为“圆梦者”的存在提供了背景。不少人认为梦中的凶吉有预示性,如梦中从高山上摔下来,就预示你将从现在的高位上被撤职,情况是否如此?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情况并非如此,纵然有个别例子相符合,那也只是一个巧合而已。人们常常把一些偶然的巧合看作是必然的联系,赋予梦的预见性,实际上是犯了逻辑推理的错误。
那么现代心理分析之父弗洛伊德的名著《梦的解析》是不是无稽之谈呢?凡是看过这本著作的人都知道,弗洛伊德对梦的看法是基于潜意识学说,他认为潜意识中的内容经过“化妆”“伪装”“改头换面”等手法骗过了“内心监测者”的审查,然后浮现到梦中,因此通过对梦的阐释,剥掉包围在梦外面伪装的外壳,就能了解潜意识的内容。可是潜意识的内容又是从何而来呢?按他的说法是童年经历的凝缩、提炼而形成的情结,所以并不是空穴来风和空中楼阁,而有其一定的事实根据,只是人们早就遗忘了,唯有在梦中才重现浮现出来。当然,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最终归结为性本能,这点即使是在欧美等国也并不一致赞同。从最近的趋势看来,心理分析疗法在美国也有走下坡路的现象。
而提起“说梦话”,就如同提起“感冒”一样,男女老少无人不晓。无论是听别人说的,还是自己亲身经历过,谁都能讲述一两个说梦话的例子,谁都知道说梦话是怎么回事。但若进一步询问:人为什么会说梦话呢?说梦话是病吗?说梦话需不需要治疗呢?可能就没有多少人能答得上来了。
在睡眠医学中,说梦话被称为“梦语症”,它是指在睡眠中讲话或发出声音,清醒后本人不能够回忆的现象。这是因为睡眠中语言运动中枢单独兴奋所产生,多发生于NREM睡眠期。它可见于任何年龄和任何性别的人群,但女性比男性多见。主要表现为在睡眠中无意识地讲话、唱歌、哭笑或发出嘟囔声。梦语通常构音不清,或只是一些不成文法的只言片语,可自发出现,亦可在室友或同床者对话后诱发产生。
梦语症虽然很常见,但一般预后良好,不需特殊治疗,但若为某些精神、躯体疾病的一种反应或与其他睡眠障碍合并出现,则应进行治疗。因此,如果你说梦话,最好去医院请医生帮助鉴别一下,以明确是否需要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