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表现
儿童是一个不断发育的个体,其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多动症儿童的临床表现也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变化。事实上,这种神经发育障碍是从孩子出生时就存在的,仅仅由于社会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要求不同,医学家观察的角度不同,才给出了不同的描述。
一、婴儿期和学步期的特征——顽皮急躁,难于管理
儿童从一出生,就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特征,有的安静、有的吵闹,有的按时吃、按时睡,有的随心所欲。心理学家把这种在早期就表现出的个体独有的行为和情绪特征叫做“气质”。
多动症孩子在早期主要表现为难于抚养型气质。许多父母回忆孩子在怀孕期就胎动特别多;在婴儿期比其他孩子更活泼,手脚动个不停,易兴奋,好哭闹,很难安静;会爬的时候从摇篮、小推车里面或游戏围栏向外爬,经常跌伤;饮食、大小便、睡眠无规律;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或适应较慢;情绪急躁,常大声哭叫,不易安抚;还有的喂养困难,常常肚子痛、偏食等。
使用气质量表评定,发现这些孩子活动过度、情绪反应强烈、注意力不集中、不愉悦的心境得分高;而适应性低,饮食、睡眠、大小便等缺乏规律。追踪研究发现难于抚养型气质的儿童常在2~3岁表现出多动症状。
当他们开始学步时,往往以跑代走,乱抓东西,大人稍不注意就会摔跤。到了幼儿时期,过度活动已经比较明显,手脚停不下来,大人抱也抱不住,难以进行亲子互动游戏。好喧闹和捣乱,满屋子乱跑,对周围的东西非要用手触弄不可。时常翻箱倒柜,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分心。对来自各方面的刺激几乎都起反应,不能专注于游戏、听儿歌、听故事或玩玩具,一种玩具玩不了多大一会儿就又扔下玩别的。看图书看不了几页,就换另一本,或将书撕成碎片。脾气急躁,有要求立即就要满足,不能等待,不然就哭闹不止;对人不友好,喜欢用打人、抓人来表达自己的不愉快。家长常反映孩子特别不好带,特别累人,也容易引起大人的厌烦。
一项研究对2~3岁过度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和好斗的孩子进行追踪,到6岁时大约50%仍有多动行为或者被正式诊断为多动症,这说明儿童难养型气质是一个重要的早期危险因素。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的反应方式导致多动、不服从等症状发展。
使用幼儿情绪及社会性评估量表评定,这些孩子在活动度/冲动性、攻击性/反抗性、同伴攻击、睡眠、负性情绪、饮食、注意力、亲社会的同伴关系等维度异常。使用婴幼儿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定,发现运动、交往、集体活动、自我管理等方面异常。婴儿期或学前期健康状态欠佳、身体运动协调能力发育缓慢、语言发育延迟也是儿童期发生多动症的危险因素。
二、学前期的特征——多动不宁、攻击破坏
这一阶段的多动症孩子,以“多动”为主要表现。躯体活动明显比同龄儿童多,好动,坐不住,精力旺盛,好像身上安装有“马达”驱使他不停活动。他们不能安静玩耍,从一个房间跑到另一个房间,从一张椅子跳到另外一张椅子上,站到沙发靠背上,爬到桌子上,家里的弹簧床成了他们的“蹦蹦床”,家具经常被他们弄坏。有时翻箱倒柜,不能动的东西他要去动,如拨弄电插座,扳倒开水瓶,导致经常受伤;他们喜欢户外活动而不喜欢待在家中,往往到处奔跑,跳跃。过马路时不顾危险,总是让大人为他绷着一根弦,担心他们的安危。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时,不能按规则等待,克制能力差,随心所欲,不与他人合作,喜欢捣乱、破坏,因而不受欢迎。生活中惹是生非、好强霸道、好欺负人,不讲礼貌,言语粗鲁,行为鲁莽、急躁,侵犯攻击性强,小朋友都不愿和他们玩。
这一时期,注意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他们不能静坐,容易分心,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不能专心致志地做完一件事,看动画片或听故事也不能专心,和他们说话时显得心不在焉,告诉他们的事马上就会忘掉,需要不停地提醒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由于这个年龄段学习任务不重,所以注意力问题尚未引起父母的关注。
他们任性、坚持自己的要求,喜怒无常,受不得一点委屈,易怒,好发脾气,容易沮丧;有什么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吵闹不休或破坏东西,甚至打人、咬人、抓人,不服从大人的管教。至少30%的孩子表现出挑衅或者对抗,特别是男孩。
多动症儿童上幼儿园或学前班后,老师常抱怨孩子不遵守规则、不能与小伙伴有效地进行集体游戏、好冒险、好攻击小伙伴、经常惹祸、破坏公共财物。由于多动,他们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知识,难于接受幼儿园教育。
研究发现儿童4岁时有57%被父母认为有多动、不安静,有40%被父母/老师发现注意力不集中,但这类孩子中绝大多数在3~6个月后好转。即使评估时符合多动症的诊断标准,到学龄期仅一半仍符合诊断标准。这告诉我们,3~4岁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可能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持续一年以上,大多数可能会持续到童年期和青少年期。
2013年,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估计,近2%的3~4岁儿童被诊断为多动症,这一比例比1997年的0.5%增长了近4倍之多。
玛洪的新近研究提出以下迹象可帮助临床医生及家长识别幼儿多动症:
1.不喜欢或回避那些需要持续保持注意力超过1~2分钟的活动;
2.开始一项活动片刻后就失去兴趣,并开始做其他的事情;
3.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说话太多,制造很多的噪声;
4.爬上不应该爬的地方;
5.4岁时仍不能单脚站立;
6.几乎总是坐立不安——不断踢腿或抖腿,或在座位上来回扭动身体;坐几分钟后“必须”站起来;
7.因为什么都不怕而导致危险情况;
8.与陌生人熟络太快;
9.一贯对小伙伴具有攻击性;因为攻击行为被幼儿园或日间照料机构拒绝;
10.在不应该快速移动的地方跑动或经常奔跑,由于这些行为而导致受伤。
若年幼儿童存在2个或更多的上述症状,应该到具有诊断及治疗学龄前儿童多动症专业经验的临床医师处就诊,精心全面的评估可以诊断学龄前儿童的多动症。
三、学龄期的特征——注意缺陷、多动冲动
一旦多动症儿童进入学校,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多动症的表现就开始显现出来。
他们不能遵守学校的纪律,上课不安静,做小动作,玩文具书本,打扰邻座同学,弄出噪声。下课后在教室内外与同学追追打打,高声叫喊。做操、排队时,不服从指挥,总是擅自行动,影响学校的秩序。
由于他们没有坚持性,做作业成为一大难题,需要父母在旁边不停地督促。不仅自己对做作业烦恼不堪,而且家长也备受折磨。有的孩子甚至“偷工减料”或干脆不做。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拖拖拉拉,早上喊不起,晚上不愿睡,就连穿衣和洗脸刷牙也需要不停地督促。
他们在学习方面,由于不专心听讲,做作业马虎,不能汲取老师教的知识,导致学习成绩不佳。考试时,难的题目能做出来,容易的反而出错。学习问题在1~2年级还不明显,3~4年级以后,由于学习难度的增加,和同学之间的差距就明显起来。
伙伴关系方面,由于缺乏合作精神,不懂得谦让和分享,争强、霸道,因而常被其他孩子疏远、排斥。
到一年级末,绝大多数多动症儿童能被老师发现有行为问题。父母不仅要处理孩子在家的行为问题,而且要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操心,需要花费比其他父母更多的精力,承受较多的压力。
刚上学的多动症孩子天真无邪,个个认为自己是好孩子。但随着他们学习成绩下降,行为问题导致适应困难,他们逐渐认可了自己不是好孩子。这种自我评价降低是很关键的,一旦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了,也就丧失了进取心。到了童年晚期(9~12岁),30%~50%的孩子发展为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问题,例如与父母老师顶嘴、反抗权威,与其他孩子打架,撒谎,私自拿家长或别人的钱、物等。
四、青少年期的特征——学习困难、对立违抗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从现象学观察,认为多动症在青春期会好转。但近40年来对多动症的长期追踪,发现结果不容乐观。研究发现70%~80%诊断为多动症的儿童,到了青春期这些症状仍继续存在,58%学业成绩不佳,25%~35%出现反社会行为或品行障碍,30%正在尝试或者已使用大麻或饮酒、吸烟。
进入青少年期,大运动量的多动症状明显减轻,但与同龄人相比仍然可以察觉到多动的特征,例如在需要静坐的场合,身体的某一部位处于一种无目的的动作中,在桌子上敲手指或拿着圆珠笔转圈圈,腿在桌子下面不时摆来摆去等。做作业时常喜欢站着,要不就来回走动。别人说话时喜欢插嘴,干扰他人交谈。情绪易于兴奋,不合时宜地大笑,开玩笑时不顾他人感受,对同伴的玩笑则反应过强。有时恶作剧、哗众取宠。这些行为常被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他们能觉察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常感到内心不安宁,不能静下心来做好一件事,脑子里常常同时冒出许多不必要的想法,自己想赶也赶不走。
青少年期多动症最突出的表现是学习困难,这一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加严重。由于中学学习内容比小学多,难度大,要求更强的组织能力、注意细节能力及耐力,进入初中后,他们往往出现多门功课不及格的情况,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由于青少年独立性增强,他们与父母的对抗更加明显,轻则不理睬父母,不按照要求办事,重则吵闹甚至大打出手。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网络成瘾在这个年龄阶段成为更严重的并发症。
五、成人期的特征——工作绩效差、人际关系不良
也许很多父母会认为既然是“儿童多动症”,可能孩子长大了多动症也就好了。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50%~60%的多动症持续到成年期,被诊断为成人ADHD。与儿童期相比,成人ADHD绝大多数以注意缺陷为主要症状,最常出现的症状包括注意持续时间短、经常因外界刺激而分心,组织和安排一件事有困难,他们逃避需要大量持续用脑的任务;不能注意细节,常犯粗心所致的错误;很难遵从指令,常完不成任务。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低于正常人群,在高中阶段接受特殊辅导的次数多,而考上大学的比例相对少。工作后他们的职业功能明显受损,由于缺乏自我监督,工作的条理性差,责任心不强,工作绩效差,经常被辞退工作,社会地位低下。成人ADHD患者管理财务的能力差,不能有计划地购物;不能按时付账而导致负债累累。健康观念差,不注意锻炼身体和适当饮食;很难与他人建立或维持友谊或亲密的人际关系。一些患者存在明显的婚姻问题(如重婚、离婚率高等)。驾驶习惯差,常发生交通事故,违反交通规则、被吊销执照等。
据报道87%以上的成人ADHD终生至少共患一种其他的精神障碍,发生率是一般人群的6倍,包括焦虑障碍、抽动障碍、物质滥用、情感性障碍等。成人ADHD共患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现患率是25%~43%,终身患病率是59%;酒精依赖或酒精滥用障碍的终身患病率是21%~53%。由于这些共患病的影响,成人ADH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更加困难,而且治疗难度相应增加,疗效也变得更差。
特别提示
童年早期,由于环境对多动症孩子的要求不高,除了父母带养困难外,尚未能引起重视。上小学是个分水岭,因为学校纪律的要求,到一年级末,大多数多动症能够被老师识别出来。小学3~6年级,已经开始显现出由于多动症导致的各种困难。初中阶段是多动症青少年的困难时期,各种共患病的出现,以及孩子自尊心的下降,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成人ADHD进入人们的视野,他们面临着学业、职业、人际交往、婚姻家庭等诸方面的困难,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