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31 浸润型肺结核:咳嗽、喘息4个月
一、病历摘要
患儿,女,16岁7个月,主因“咳嗽、喘息4个月”入院。患儿于入院前4个月感冒后出现发热、咳嗽,最高体温38℃,于当地医院拍胸片提示左侧肺部见斑片影,诊断为“肺炎”,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点治疗3周,治疗期间患儿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咳嗽明显,出现运动后、情绪激动后气促、喘息。继而口服中药2个月,服药期间患儿喘息逐渐好转,但仍有咳嗽,呈阵发性,伴喉中痰鸣,受凉后咳嗽明显,夜间无明显加重。入院前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拍胸片提示左肺间实质浸润,肺部高分辨CT诊断为“肺炎、肺脓肿”,给予阿奇霉素口服,仍有间断咳嗽,体温正常。入院前17天于我院门诊复查肺部高分辨CT提示肺内病变与前片对比变化不著,故将抗生素更换为头孢克肟口服。患儿咳嗽较前缓解,无发热及明显喘息,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
患儿自患病来精神反应稍弱,食欲尚可,易乏力,无盗汗,大小便正常,无头晕、头痛、无腹痛、腹泻,体重无明显改变。
个人史及家族史:G1P1为本患儿,母孕期体健,足月顺产,出生体重不详,新生儿期体健。正常计划免疫接种,智力、体力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现读高中二年级,学习成绩好。否认药物、毒物、放射线接触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遗传病家族史。G2P2为男孩,11岁,体健。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反应尚好,营养发育正常,呼吸平稳,无气促、鼻翼扇动,三凹征阴性,全身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卡疤阳性,口唇红润,口周无发绀,咽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鸣音,左肺为著,心音有力,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未见杵状指(趾)。
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9.4×10 9/L,中性粒细胞73.0%,淋巴细胞16.4%,红细胞5.43×10 12/L,血红蛋白157g/L,血小板221×10 9/L,CRP<8mg/L;②血生化正常;③支原体抗体、抗链“O”阴性;④血沉正常;⑤Ig系列、CD系列正常;⑥PPD 5IU试验(2+);⑦双份痰抗酸染色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9条/100视野;双份痰培养阴性;⑧肺功能检查:中-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⑨腹部B超:肝肋下2.0cm,余腹部实质脏器未见异常,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⑩胸片(图1-67):左肺间实质浸润;肺部高分辨CT(图1-68):两肺可见树芽状、点状、结节状高密度影,左肺为著,左下肺可见网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囊状结构。
图1-67 胸部X线正位片
左肺间实质浸润
图1-68 肺CT
两肺可见树芽状、点状、结节状、网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多发空洞
治疗经过:入院第4天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加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三联口服治疗。第6天转入结核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二、讨论
(一)内科医师甲
患儿病例特点:①16岁青春期女孩,病史长达4个月;②表现为咳嗽、喘息;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可,卡疤(+),无呼吸困难,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鸣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④PPD 5IU试验(2+);⑤双份痰抗酸染色涂片:抗酸杆菌阳性(+),1~9条/100视野;⑥影像学检查:胸片提示左肺间实质浸润;肺部高分辨CT示两肺可见树芽状、点状、结节状高密度影,左肺为著,左下肺可见网状高密度影,其内可见多发空洞。
根据本患儿为青春期女孩,临床表现为长期咳喘,查体肺部体征不明显,PPD试验及痰抗酸染色均阳性,肺CT可见两肺树芽状、点状、结节状、网状高密度影,左下肺内见大小不等空洞影,故诊断浸润型肺结核。本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1.支原体肺炎
浸润型肺结核与支原体肺炎在发病年龄、临床和影像表现方面相似,易于误诊,但前者的咳嗽程度一般不如后者明显;前者肺内病变易坏死,且坏死物经支气管排出引起播散,病变部位内可见空洞,而支原体肺炎即使出现类似支气管播散的影像表现,但浸润阴影内一般无空洞。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而浸润型肺结核PPD皮试阳性、痰液结核分枝杆菌检查阳性。支原体肺炎多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2.细菌性肺炎
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易出现肺脓肿,但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感染中毒症状重,血常规白细胞和CRP明显升高,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阳性。
3.真菌性肺炎
如曲霉肺炎易出现空洞样病变,但患儿往往有易感因素,如免疫缺陷、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影像上可见晕轮征,痰涂片可找到真菌菌丝,痰真菌培养阳性。
4.先天性肺囊肿
结核空洞为坏死性改变,空洞内仍可见残留组织,其外周有不规则的炎症改变;空洞的下肺野或对侧可见播散病灶;空洞病变侧之肺门、纵隔等处可见陈旧性或钙化病灶;短期内复查胸片病变有动态变化;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咳嗽、咳痰也更明显。肺囊肿的空腔为非感染坏死性病变,其壁较薄,边缘整齐,内无残留组织,如有继发性感染,周围也多无炎性改变;在其他肺野无播散性病灶;无其他陈旧性结核病灶;感染中毒症状较轻;短期内复查炎症病变多见吸收,如无继发感染,空腔多无变化。
(二)内科医师乙
浸润型肺结核是儿童继发性肺结核主要类型之一,是指已感染过结核病的儿童在原发病灶吸收或纤维钙化后,再次出现活动性肺结核。多见于10岁以上儿童,尤以青春期女孩多见。浸润型肺结核分为内源性复燃和外源性再感染两型。前者由于疾病、营养不良、疲劳等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陈旧病灶以及早期的播散灶内结核菌再度活动、繁殖而引起肺结核。后者是指原发病灶已痊愈,机体由于再次感染外部结核菌而导致的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多数起病缓慢、隐匿,表现为低热、乏力、盗汗、食欲不振、消瘦等慢性结核中毒症状。少数患者起病急骤,出现畏寒、高热,开始为稽留热,持续数周后,逐渐变为弛张热。病程早期有轻微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偶有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胸痛等,一般体征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肺内空洞形成伴继发感染时,听诊可有呼吸音减弱、支气管呼吸音和大小不等的水泡音。当病灶进展破坏大血管或空洞内形成假性血管瘤时,会有中等量甚至大量的咯血。浸润型肺结核常合并有肺不张、肺气肿、气胸、胸膜炎等并发症,可表现有气促、呼吸困难等相应临床表现。
浸润型肺结核由于易形成空洞和支气管播散,故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三)放射科医师
浸润型肺结核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
1.渗出性病变
呈斑片或大叶性分布,大叶性阴影中央部密度较高,周边较淡,重者可形成大叶性干酪性肺炎。渗出性病变常见于双肺上叶尖段、后段、或双肺下叶后段,其他部位占5%,右肺多于左肺。儿童下叶肺病变多于双肺上叶。
2.增殖性病变
呈斑点状阴影,排列似“梅花瓣”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又称树芽状阴影。
3.结核性空洞
X线表现为透亮区,薄壁空洞壁厚约2mm,多为圆形、椭圆形。纤维空洞壁厚多超过3mm,因纤维增生,空洞多不规则。干酪空洞多为不规则溶解而形成,壁厚薄多不均匀,厚部可超过5~10mm,壁密度中等。空洞处可见有引流支气管与之相通,表现为粗大条状阴影与空洞相连,引流支气管因受结核侵犯,故壁增粗而不规则。大空洞常有多支引流支气管相通。
4.支气管播散病变
常有干酪样物质由引流支气管排出,引起同侧或对侧的支气管播散灶,X线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阴影,呈腺泡排列,或呈树芽状阴影。除此之外,由于支气管内膜结核以及肺门、纵隔淋巴结结核向支气管破溃形成支气管胸膜瘘,干酪物质以及大量结核菌经过支气管进行播散,也是结核进展恶化的一种方式,支气管病变显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也可扩张。
5.结核球
呈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直径自0.5~4cm,以1.5~3.0cm比较多见。其密度较高,边缘清晰,周边常见结核病灶(卫星灶),此为结核球的特征。结核球常有与之相连的引流支气管,与结核球相邻近的胸膜常见增厚和粘连。
6.硬结钙化
增殖性病灶好转后有钙样沉着,密度逐渐增高,呈边缘锐利清晰的斑片状阴影。当病变完全钙化后呈现骨骼样密度的点状钙化影,且长期无变化,为结核病痊愈的表现。钙化可产生于各种结核病灶、支气管壁或胸膜以及淋巴结内。
7.陈旧钙化
浸润型肺结核多由内源性结核病灶复发导致,常有陈旧的钙化灶。
(四)内科医师丙
由于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力以及同时伴有超敏反应,浸润型肺结核与原发肺结核的病理变化及其进程有所不同。浸润型肺结核早期以渗出性病变为主,伴有结核菌大量繁殖,周围常有多量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巨细胞浸润,形成坏死性或非坏死性肉芽肿。继而炎性渗出性病变发生干酪性坏死,坏死灶逐渐扩大,中心常出现坏死液化,经相应引流支气管排出后,空气进入而形成空洞。与空洞伴行的是支气管播散,在空洞周围及其同侧或对侧的中下肺野可呈现多个腺泡结节性病灶。浸润型肺结核较少侵及淋巴结,经淋巴血行导致的全身性播散也比较少见。
机体免疫功能良好时,浸润型肺结核可逐渐愈合、瘢痕形成或病变局限。当病灶周围形成纤维包膜和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时,病灶和空洞内干酪物质积存、填充,即形成结核球。病变恶化时也可发展成干酪肺炎。浸润型肺结核常伴有肺血管病变,病变部位的肺动静脉常有血管炎或血栓形成。纤维空洞壁上可有中小动脉瘤形成,一旦破损可导致致死性的大咯血。
本病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
1.抗结核药物
INH+RFP+PZA 3个月,病情严重者加用SM 2个月,继续使用RFP+INH 6~9个月。
2.咯血的处理
若仅痰中带血丝,不必特殊处理,仅卧床休息,对症止咳;若反复少量咯血或中等量咯血时,需休息、镇静、镇咳,可给予维生素K 1、止血敏和立止血等止血药物。大量咯血或反复中等量咯血(1次咯血量100~200ml以上,或24小时咯血量超过600ml者),可导致窒息、休克、感染,甚至危及生命,需做紧急处理:能迅速判断出血部位时,应患侧卧位,不能确定出血部位时,采取头低脚高、俯卧体位;静脉给予垂体后叶素止血,并补充血容量及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输血。若反复大量咯血,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3.外科治疗
结核球直径在1.5~2cm者一般中毒症状不明显,不需手术治疗。直径2~4cm时,经6~12个月的保守治疗效果不著者,需手术治疗。孤立性结核瘤或陈旧性空洞,经内科治疗无效,而且病变局限时,或结核瘤与胸内肿瘤难以鉴别时,可考虑外科治疗。
本例患儿有长期的呼吸道症状,感染中毒症状及肺部体征不明显,但是肺部影像学提示有多发的空洞样病变,且抗生素治疗无效,故临床接诊时应考虑结核病可能,并做相应的病原学检查来协助诊断。此外浸润型肺结核患儿多为年长儿,且肺部常有囊性、空洞样病变,排菌量较多,有支气管播散危险,对其他密切接触的人员有一定的传染性,故需注意消毒隔离。
(徐保平 郭琰)
参考文献
[1] 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084-1091.
[2] 江载芳,易著文.实用小儿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21-226.
[3] 江载芳.实用小儿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4-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