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病例18 CMV肺炎:发现颈部包块1个月余
一、病历摘要
患儿,女,4个月,因家长发现患儿颈部包块1个月余入院,病程中无皮肤黄染,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发绀、气促、呼吸困难,无血便、陶土色大便等其他系统伴随症状,遂于我院门诊查肝酶稍增高,TORCH示“人类巨细胞病毒IgG阳性、IgM阳性”。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病程中多次复查巨细胞病毒DNA,复制率增高,血常规以淋巴细胞为主,无咳嗽、咳痰,无皮肤黄染等症状。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巨细胞病毒感染”收入我科。入院后1周患儿出现咳嗽、咳痰、鼻塞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伴腹泻。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食欲可,大小便可。否认近期有“伤寒、结核、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接触史。
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母亲:乳汁巨细胞病毒DNA检查呈阳性。
体检:体温36.9℃,呼吸31次/分,脉搏121次/分,血压80/48mmHg,体重6.5kg,身高65cm,头围42cm,胸围43cm。发育营养正常,神志清醒,精神好,表情自如,自动体位,无明显病容,呼吸平稳,哭声响亮。皮肤色泽红润,无皮疹、瘀斑瘀点,皮下脂肪厚度1.0cm。双侧耳后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头无畸形,头发色黑,分布均匀,颅骨无软化,前囟1cm×1cm,平软,咽不充血。胸廓无畸形,双侧对称,呼吸运动不受限,肋间隙无增宽、变窄,呼吸节律规整,无呼吸困难及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21次/分,心律齐,无杂音。腹部检查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8.83×10 9/L,淋巴细胞77.1%;②血巨细胞病毒IgG、IgM阳性,DNA 3.72×10 6拷贝;③痰液CMV-DNA阳性,培养阴性;④谷丙转氨酶(ALT)42.70U/L,谷草转氨酶(AST)47.90U/L。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更昔洛韦抗CMV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苷、口服联苯双酯保肝治疗。住院1周患儿出现咳嗽、咳痰、鼻塞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伴腹泻,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明显哮鸣音及少许细湿啰音,胸片(图1-32)提示双肺感染,痰液作CMV-DNA检测阳性。故补充诊断:支气管肺炎(CMV感染)。
图1-32 胸部X线正位片
双肺斑片状阴影
二、讨论
(一)内科医师甲
患儿病例特点:①4个月婴儿。②因“发现颈部包块1个月余”入院。③多次查巨细胞病毒DNA提示病毒复制,血常规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无其他伴随症状。④出生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⑤查体:T 36.9℃,神志清,反应可,全身皮肤无黄染,双侧耳后各可触及数枚绿豆至黄豆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咽不充血,颈软,气管居中,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软,无压痛、肌紧张等,肝脾未触及,腹部检查无特殊。⑥实验室检查:血液及痰液巨细胞病毒DNA阳性;AST、ALT增高,胆红素无异常。根据患儿浅表淋巴结肿大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血及痰液CMV-DNA提示有病毒复制,其母亲查乳汁CMV-DNA阳性,多次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该患儿可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若有CMV感染证据但无症状和体征,或无病变脏器体征和功能异常者,为无症状性感染,患儿符合该分型。但患儿出生后2个月根据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才证实有CMV感染,故应考虑生后感染。CMV传播主要为母婴传播、水平传播,由于其母亲母乳巨细胞病毒DNA检查阳性,嘱人工喂养,阻隔母婴传播。治疗以更昔洛韦为主,总疗程为3~4周。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症有:HCMV肝炎、HCMV肺炎等,需完善胸部CT以排查有无肺间质病变,动态观察其肝功能及血常规等。本病应与乙型病毒性肝炎鉴别:后者为乙型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可出现皮肤黄染,肝转氨酶升高,胆红素高等表现;该患儿无黄染,胆红素不高,暂不考虑该病。
(二)内科医师乙
同意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多次查巨细胞病毒DNA提示复制,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结合其母亲乳汁CMV-DNA阳性,故确定诊断。患儿病情较长,初为无症状性巨细胞病毒感染。该病最常受累系统有消化系统:黄疸、肝脾肿大、肝损;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有小头畸形、听力缺失、脑积水;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另外间质性肺炎、心肌炎、肾炎等亦可见。约90%的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能异常,2年内出现不同程度后遗症,另还需注意是否存在巨细胞包涵体病,该病由人类巨细胞病毒引起,常发病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新生儿及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紫癜及瘀斑。目前该患儿无明显该病表现,但需警惕。需积极早期干预治疗。更昔洛韦疗程为3~4周,其常见副作用有肝损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转氨酶等,家属表示理解并配合治疗,密观病情变化。
(三)内科医师丙
巨细胞病毒感染非常普遍,在发展中国家约80%的小儿在3岁前感染,其传播途径可有母婴传播(宫内、产道、母乳)和水平传播(家庭内密切接触、集体机构内、医源性传播),本例患儿应为母乳传播。感染人群中最多见为无症状性感染,较小儿童感染后最易受累的器官是肝脏,肺组织也是CMV感染时较多见的受累器官,可发生间质性肺炎,多数病情自限,另外可有神经系统、心肌、眼、耳以及血液、内分泌系统受损。本例患儿肺部X线胸片见纹理增粗,有文献报道胸片示纹理增粗达61.8%,而肺部CT检查肺炎阳性率高达100%,可能与CMV肺炎病理损害主要在肺间质有关,但遗憾的是本例患儿家长拒绝CT检查。当婴幼儿肺炎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者,应高度怀疑CMV感染,须行CMV相关检查排查,同时应予肺部CT检查。由于CMV感染缺乏非常特异的临床表现,确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测定。检测的指标包括血、尿CMV-DNA(+),CMV-IgM、IgG抗体(+)、外周血CMV-pp65抗原以及病毒分离等。在药物的选择方面,目前有4种药物可用于治疗:阿昔洛韦(acyclovir),用于治疗CMV感染的效果不理想,主要用于其他疱疹病毒的治疗;更昔洛韦、膦甲酸钠(foscarent)和西多福韦(cidofovir),均可用于CMV感染的治疗,但以更昔洛韦最为常用。更昔洛韦(GCV)是无环尿苷衍生物,是一种广谱抗DNA病毒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CMVDNA聚合酶而抑制CMV-DNA的合成,还可直接渗入病毒DNA而减缓其延伸,从而抑制病毒复制。近期有国外资料提示GCV口服制剂缬更昔洛韦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CMV感染方面安全有效。
小结:巨细胞病毒感染症是由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先天性或后天性感染,其临床表现和转归与个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密切相关。CMV感染非常普遍,婴幼儿感染CMV后常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皮疹、气管炎或肺炎等。后天感染极少侵犯神经系统。确诊需靠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测。目前治疗首选更昔洛韦。该病例为一女婴,因“发现颈部包块1个月余”入院,病程中出现呼吸道症状,多次查CMV-DNA提示病毒复制,转氨酶升高,胸片示双下肺感染可疑,故CMV感染肝炎、肺炎诊断成立。
(陆婉秋)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 刘立云,韩晓华,尚云晓,等.婴幼儿巨细胞病毒肺炎4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8):625-627.
[3] Avala E,Greene J,Sandin R,et a1. Valganeielovir is safe and Effective as pre-eruptive therapy for CMV infection in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2006,37(9):85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