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织物洗涤消毒管理与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织物洗涤消毒的相关概念

1.织物(textiles)

需经洗涤、整理后重复使用的各类纺织品,包括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织造而成的产品,俗称“布草”。

2.公用纺织品(public textiles)

宾馆、酒店、医疗机构、交通运输等单位使用的各类纺织品,如:床单、毛巾、台布、邮包等。

3.直接接触皮肤的织物(textiles with direct contact to skin)

在穿着或使用时,大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品,如内衣、床上用品、毛巾、衬衫等。

4.非直接接触皮肤的织物(textiles without direct contact to skin)

在穿着或使用时,不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或仅有小部分面积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的纺织品,如外衣、窗帘、布巾、地巾等。

5.医用织物(medical textiles)

医疗机构内可重复使用的纺织品,包括患者使用的衣物、床单、被罩、枕套;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服、帽;手术衣、手术铺单;病床隔帘、窗帘以及环境清洁使用的布巾、地巾(包括可拆卸式地拖地巾/拖把头)等。

6.感染性织物(infected textiles)

医疗机构内被隔离的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使用后,或者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和排泄物等污染,具有潜在生物污染风险的医用织物。

7.脏污织物(soiled and foul textiles)

医疗机构内除感染性织物以外的其他所有使用后的医用织物。

8.清洁织物(clean textiles)

经洗涤消毒等处理后,外观洁净、干燥的医用织物。

9.污染(contamination)

作业环境、物体内或其表面存在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者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10.洗涤(washing)

利用洗涤设备、洗涤剂(粉),在介质(水或有机溶剂)中对使用后医用织物进行清洗的过程。

11.水洗(washing)

以水作为介质的洗涤方式。

12.干洗(dry cleaning)

以干洗剂作为介质的洗涤方式。

13.污渍(stains)

附着在织物上的脏迹。

14.预洗(prewashing)

在织物正式洗涤前,加入适量洗涤剂和(或)水进行一个预先去污的洗涤过程。

15.主洗(main washing)

根据织物特性、污渍类型和洗涤设备容量大小确定洗涤温度、时间,以水为介质,利用洗涤剂的物理化学作用和洗涤设备的机械作用,对织物进行去污洗涤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16.漂洗(rinse)

用水清洗去污,让织物中残存含有污垢和洗涤助剂的成分向水中扩散,去除织物上残留的污垢和洗涤助剂的一个洗涤过程。

17.中和(neutralization)

利用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原理,在织物去污洗涤后适量投放中和剂,以达到解决被洗涤织物pH值偏高或偏低问题的一个洗涤过程。

18.低水位(low water level)

利用洗涤设备使织物在主洗、漂洗、中和过程中,能达到最佳洗涤质量的较少水容量。

19.中水位(middle water level)

利用洗涤设备使织物在预洗、中和过程中,能达到最佳洗涤质量的适中水容量。

20.高水位(high water level)

利用洗涤设备使织物在预洗之前的冲洗和漂洗之后的清洗过程中,能分别达到去除中、重污垢和降低洗涤剂、氧化剂浓度的较大水容量。

21.消毒(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在杀菌试验中,为便于对结果做出评价,除有特殊规定者外,当试验菌杀灭率≥99.9%,或对自然菌杀灭率≥90%者,可判为符合消毒要求。

我国的《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中规定:判定消毒是否合格,其杀灭率用对数值表示,即一般情况下试验菌杀灭对数值≥3.00(悬液法则应≥5.00)或自然菌杀灭对数值≥1,可判定为消毒合格。

22.灭菌(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在试验中,除有特殊规定者外,以将试验菌芽孢(菌量>106cfu)杀灭率≥99.9999%或自然微生物全部杀灭者为灭菌合格。

23.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

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如医疗机构内传染病患者或多重耐药菌感染/定植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病区环境及污染的物品进行的最后一次消毒。

24.随时消毒(concurrent disinfection)

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25.消毒产品(disinfection products)

专门用于杀灭和清除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预防控制感染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的一类特殊的健康相关产品,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

26.消毒剂(disinfector)

采用一种或多种化学或生物的杀微生物因子制成的用于消毒的制剂。

27.分拣(sorting)

在洗涤消毒作业场所的污染区内,对脏污织物按使用对象及洗涤消毒工艺需求进行人工清点分类的操作过程。

28.熨烫(ironing and pressing)

为恢复织物的形态和外观,借助于适当工具对其进行的加热、加压、冷却、定型的处理程序。

29.轧平(squaring)

利用专业熨整设备,除去床单、台布、手术铺单等织物中水分且达到烫平效果的过程。

30.修补(darning)

对各种破损的织物,按照其原色、原纱、原结构进行修复,使其接近或恢复原貌的操作程序,常常也称为“织补”。

31.织物周转库房(textiles turnover warehouse)

选择社会化洗涤服务机构的医疗机构所设置的,洁污分开,用于接收使用后医用织物和发放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场所。

32.清洁区(clean area)

医疗机构洗衣房或其他洗涤作业场所内用于经洗涤消毒后医用织物的暂存、整理、烘干、熨烫、储存、发放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房内用于清洁织物的储存、发放的区域。

33.污染区(contaminated area)

医疗机构洗衣房或其他洗涤作业场所内用于使用后未经洗涤消毒处理医用织物的接收、分拣、洗涤、消毒的区域,以及织物周转库房内用于脏污或感染性织物的接收、暂存的区域。

34.完全隔离屏障(complete isolated barrier)

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作业场所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设置的全封闭式、实质性隔断,除分别开设通道门供人员进出和物品由污到洁运送外,两区之间空气不能对流。

35.部分隔离屏障(partial isolated barrier)

在医用织物洗涤消毒作业场所清洁区内设置的半封闭式隔断,其高度与宽度适应操作需要,空间空气可以对流。

36.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

针对医疗机构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37.卫生隔离式洗涤烘干设备(health isolated mode washing or drying equipment)

利用隔离技术,将双门卧式洗衣机或烘干机安装在污染区与清洁区之间,使洗涤物由位于污染区一侧的舱门装入,洗涤完毕后从位于清洁区一侧的舱门取出的专用洗涤设备。

38.隧道式(连续)洗涤机(continuous tunnel washing machine)

可以沿纵向轴转笼并经传输系统连接,分成几个独立隔仓或几个转笼或多个机器组成用于织物成批连续洗涤的机器,俗称“洗衣龙,CBW”。

39.水溶性包装袋(water soluble bag)

以高分子、多聚糖等为原材料,具有防透水和在特定温度水中自行分裂、溶解特性,用于盛装感染性织物,具有双层加强结构,并印有生物危害警告标志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

40.抗菌织物(antibacterial textiles)

经抗菌剂改性或后整理制成的各类抗菌纺织产品。

41.抗菌整理剂(antibacterial finishing agent)

用作织物抗菌整理的抗菌物质。

42.洗涤(消毒)服务机构(washing disinfection service agencies)

为医用织物提供洗涤和消毒服务的单位,包括医疗机构洗衣房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社会化洗涤(消毒)服务企业。

43.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

指住院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44.医源性感染(latrogenic infection)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注解:“医院感染”和“医源性感染”两者的区别点:一方面医院感染包含了医源性感染;另一方面医院感染是特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而医源性感染也可发生在医疗机构以外的其他所有从事医学诊疗活动的医疗卫生机构,如CDC、采供血机构等。

45.医疗废物(medical waste)

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