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抗生素应用和感染防治
一、感染防治
院内发生的外科感染最常见的是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以及发生在外科病人中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肺炎和泌尿道系统感染,其中SSI受到临床的重点关注。SSI在接受手术住院病人中的发生率达2%~5%,是目前最常发生、治疗费用最高的医疗相关感染,并且是最有可能被预防的外科感染。
SSI的定义对于SSI的监控、防治尤其重要,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对SSI有超过30种定义。SSI定义模糊是目前相关防治措施推广的重要屏障,SSI定义的确定有利于相关指南的推广与应用。目前,最全面、应用最广的是1999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提出的SSI定义:围手术期发生在切口、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根据该定义,SSI分为以下几类:①浅表切口SSI;②深部切口SSI涉及筋膜和(或)肌层;③器官或间隙SSI。另外,包括感染致病菌诊断的英国健康保护署(Health Protection Agency,HPA)对SSI定义与根据感染严重性进行的ASEPSIS评分构建的SSI定义在国际上应用较多。
目前,有些SSI预防措施已有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并在多个指南达成共识:①遵守疾病控制中心和鉴定机构JACO的指南,包括有效的无菌技术、空气处理、环境表面的清洁、灭菌技术、外科团队成员的活动和手术衣;②控制血糖和肥胖、戒烟、改善营养状况;③减少术前住院时间;④术前沐浴;⑤必要时才去除毛发;⑥切开皮肤前对皮肤消毒;⑦缩短手术时间,进行手术引流,术中维持病人血氧、体温;⑧仔细、合理处理组织,减少组织损伤,关闭无效腔;⑨术中必要时才进行输血;⑩术后敷料覆盖伤口至少24~48小时; 严格按照相关指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014版SHEA/IDSA指南为目前最新的SSI预防指南,其依据大量更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既往一些预防措施进行了改进、补充和纠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方法,主要包括:
1.明确了血糖控制的具体水平,提出麻醉清醒后18~24小时内血糖应控制到<10mmol/L,同时强调不应过分控制血糖,否则可能增加不良转归的发生率。
2.明确围手术期维持正常体温的下限为35.5℃。
3.强调如无禁忌证则术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常规消毒皮肤,与酒精联合使用最有效消毒剂的效果目前尚不清楚,聚维酮碘-酒精、氯己定-酒精可能是目前最佳选择。
4.首次提到切口保护器在预防SSI中的作用,但目前证据表明在其他手术中切口保护器无法显著降低SSI发生率,故仅推荐在胃肠道和胆道手术中使用。
5.NICE指南不推荐使用灭菌生理盐水对切口及腔体进行无菌灌洗,但一篇纳入了24项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使用稀释的聚维酮碘溶液灌洗可以降低SSI的发生率,所以新指南推荐如需要进行灌洗,应使用稀释的聚维酮碘溶液而非灭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灌洗。
6.2011版美国CDC和医院感染控制实践顾问委员会(HICPAC)指南中强调了抗菌缝线在预防SSI中的作用。然而,近期一篇对7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的荟萃分析显示,是否使用抗菌缝线对SSI的发生率及切口裂开率均无显著影响,故并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缝线,其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7.明确提出无抗菌成分的切口保护膜能增加SSI风险,而含抗菌成分(如胺碘酮)的保护膜对SSI发生率无影响。
综上所述,针对加速康复外科病人围手术期感染防治的推荐措施:
1.控制血糖和肥胖、戒烟、改善营养状况;
2.术区彻底备皮,术前一天沐浴;
3.切开皮肤前,如无禁忌证使用聚维酮碘-酒精或氯己定-酒精常规消毒皮肤;
4.胃肠道手术、胆道手术中可使用切口保护器预防SSI,若需使用切口保护膜,推荐使用含抗菌成分(如胺碘酮)的保护膜;
5.缩短手术时间,进行手术引流,术中维持病人血氧、体温,维持正常体温的下限为35.5℃;
6.仔细、合理处理组织,减少组织损伤,关闭无效腔。关闭切口前推荐使用稀释的聚维酮碘溶液对切口及腔体进行无菌灌洗。术后敷料覆盖伤口至少24~48小时。
7.严格按照相关指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二、抗生素应用
国内外多个指南在抗生素的使用时机、使用剂量、药品种类等方面原则上已基本一致,但在具体细节及详细程度方面仍有差异或更新。我国2015版指导原则根据手术部位以及切口类型给出了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方案,但其仍以药物类型进行推荐,并主要以一、二代头孢为主,未指出具体药物,而国外部分指南已给出各类型手术的具体推荐药品,可能临床参考价值更高。由于国外指南中涉及的推荐药品是依据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多个研究结果综合考虑获得,未必完全适用于所有地区和医院,故实际工作仍须依据各地区及其医院的围手术期感染监测数据及细菌耐药数据进行综合考量。
(一)国外指南推荐
1.手术开始前30~60分钟应该常规经静脉途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增加的药物剂量应该根据使用药物的半衰期而定,并在手术过程中给药;
3.术前2小时内备皮,以清洁、消毒为主,只在术野可见的毛发需要剔除。
(二)中国共识推荐(肝胆胰外科术后加速康复专家共识)
1.有充分的研究证据支持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认为其可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肝胆胰手术中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减少感染是有利的。
2.预防用药应同时包括针对需氧菌及厌氧菌的药物。
3.主张切开皮肤前0.5~1.0小时或麻醉开始时给予抗菌药物,推荐静脉给药,且抗菌药物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如手术时间>3小时或超过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2倍,或成年病人术中出血量>1000ml,术中应追加单次剂量。
(三)推荐措施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须充分了解病人的基础疾病、营养状态、手术部位、是否有侵入性操作及管道停留、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这些均可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1.术前抗生素
头孢曲松钠2.0g静脉滴注,切皮前30分钟应用,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重复使用1次相同剂量。
2.术后预防感染
头孢曲松钠2.0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天,同时予以甲硝唑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2天。
3.头孢菌素过敏者
使用克林霉素+氨基糖苷类或者氨基糖苷类+甲硝唑。
4.注意事项
治疗性使用抗生素时候应该尽早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因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药物时效率高,预防应用时需严加限制。
针对外科感染的高危病人,须根据手术部位常规定植菌和相关指南建议经验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通过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以及G试验、血培养等了解病人感染情况,并根据治疗效果与药敏结果进一步调整抗生素应用。此外,在急诊、门诊和普通病房内开展外科感染风险的快速评估,启动与专科感染特点对应的经验性治疗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抢救生命。
(简志祥 卢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