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新生儿诊疗常规(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消化道急症,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发病者较多,多在生后24小时~10天内发病,以生后3~10天为发病高峰。
【病因】
一般认为是由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1.早产儿肠道功能不成熟、血供调节能力差、胃酸低、肠蠕动弱、食物易滞留及发酵,致病菌易繁殖,肠道对各种分子和细菌的通透性高,肠道内分泌型IgA(SIgA)低下,易受到细菌的侵入。
2.感染及其炎症反应,内毒素、前列腺素、白三烯等多种炎症介质参与NEC的发病过程。
3.窒息、呼吸窘迫、休克等均可引起使肠壁的缺氧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4.人工喂养儿肠黏膜缺乏SIgA保护,容易受细菌的侵袭。
5.高渗溶液对肠黏膜的直接损害。
6.其他疾病,如新生儿肺炎、败血症、低血糖、酸中毒等均可引起肠黏膜的损伤而诱发本病。
【诊断】
1.临床表现
较多发生在出生后3~10天,其起病形式不一:大多表现为腹胀、肠麻痹、胃潴留增加,可伴有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非特异性症状;有少数起病急骤,表现为呼吸衰竭、循环衰竭、便血、腹膜炎及DIC。
目前NEC的临床分期主要参照Bell分期标准:
(1)第一期:可疑NEC:症状较轻;腹胀、胃潴留增加,对食物不耐受可伴有体温不稳、呼吸暂停、心动过缓;腹部X线平片可见肠道充气、功能性改变、无肠壁囊样积气。
(2)第二期:可确诊NEC:症状同第一期,大多有便血及呕血,腹胀更明显,有的患儿有代谢性酸中毒及血小板减少,X线平片可见肠壁囊样积气。
(3)第三期:重型NEC:生命体征不稳定(SIRS、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呼吸暂停、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DIC、中性粒细胞减少、毛细血管渗出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病情突然恶化往往提示肠穿孔,若出现高度腹胀、腹壁红肿或极度腹壁压痛,常提示腹膜炎。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CRP:
感染性血象,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升高或降低,后者提示病情严重。血小板多降低,约半数患儿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 9/L,血小板降低者死亡率高。CRP多数升高。
2)大便常规:
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潜血试验阳性。
3)血气分析:
可有代谢性酸中毒,病情严重者呼吸性酸中毒及PaO 2降低。
4)细菌培养:
血、粪、腹腔穿刺液可培养出相应细菌。1/3患儿血培养阳性。
5)其他检查:
目前进行的呼吸道氢气、尿液血液中D乳酸盐,粪便中α 1-抗胰蛋白酶含量测定有助于NEC的诊断。
(2)X线检查:
NEC的早期X线表现不典型,主要以动力性肠梗阻表现为主,小肠充气扩张且分布不均匀,部分小肠襻表现为无特征性的展开,部分肠管呈连续管型,一旦怀疑本病应立即拍腹部X线平片,并每8~12小时复查1次,动态观察变化,典型征象如下:
1)肠胀气:小肠为主,有多个液平(立位腹平片),肠曲间距增宽。
2)肠壁囊样积气:肠壁黏膜下层及浆膜下可见多囊状、泡沫状、线状、环状透亮影,为较特征性改变,肠袢固定表明该段肠壁病变重。
3)门静脉积气:自肝门向肝内呈树枝状透亮影,可在4小时内消失,提示预后不良。
4)腹膜外积气或胃壁积气:有时可见。
5)可有腹腔积液或气腹影,仰卧位水平透照可显示病发肠穿孔所致游离气体。
6)如果出现肠袢固定扩张,提示肠道全层坏死,动力消失。
(3)腹部B超:
可见肠壁增厚、肠壁积气、门静脉积气、腹水和胆囊周围积气。
【治疗】
1.基本处理 凡考虑为NEC时下列各点为基本处理方法:
(1)禁食,胃肠减压。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腹围变化。
(3)观察胃肠道出血情况(胃肠减压吸出血性液体及便血)。
(4)每6~8小时腹部X线检查,待病情好转后检查间隔时间可延长。
(5)抗生素常选用氨苄西林及庆大霉素,厌氧菌感染用甲硝唑。
(6)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7)抽血送培养,必要时大便培养。
(8)随访血常规、血小板、血电解质、血浆蛋白及血气分析。
(9)纠正贫血,血细胞比容保持在0.4左右。
2.除上述基本处理外,对第一期(可疑NEC)的细菌培养若阴性,且小儿一般情况也恢复正常,且腹部平片也正常,则处理3~4天后可停用抗生素并开始恢复进食。可先试喂5%糖水,无呕吐及腹胀再喂少量稀释的乳汁,若能耐受逐渐增加摄入量。若有呕吐、腹胀等症状,则应暂停哺乳一次,然后再减量试喂。
第二期除上述基本处理外,抗生素应用一般不少于10天,禁食也在10天以上,当腹部平片恢复正常后7天可开始进食,注意点同上。有的患儿因病变较广泛,恢复期有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进食乳品后出现腹胀、腹泻,应暂时改为不含乳糖的代乳品。禁食期间予静脉营养。缺氧时供氧。
第三期除上述处理外,要加强呼吸管理,必要时予机械通气。由于感染重、肠壁水肿、腹腔渗出,要重视补液,输血浆10ml/kg以维持血容量,血压下降时除补充血容量外,尚可滴注多巴胺5~10µg/(kg·min)。当PaO 2、PaCO 2正常而代谢性酸中毒不能纠正时,要考虑血容量不足。
凡是考虑肠穿孔、右下腹部块状物、腹壁红肿或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均应请外科医师会诊。
【预防】
1.预防早产、防治感染。
2.重视并正确处理诱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因素,如围产期窒息、感染、红细胞增多症、脐动脉插管等。
3.提倡母乳喂养。
4.肠道酸化处理。
5.肠道微生态制剂。

(陈慧 王慧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