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血液净化概述

第一节 尿毒症毒素

尿毒症毒素可以是内源性的,也可以是外源性的。但当没有指明时,尿毒症毒素特指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无用物质。
在日常生活中,经过摄食、呼吸或皮肤吸收进入体内的必须经肾脏排泄的有害物质,在尿毒症时会逐渐蓄积。另外,外源性毒素也可以是医源性的,例如为了治疗肺炎而使用的抗生素,若未经剂量调整,其原型或代谢产物可在体内潴留导致毒性反应。
正常人肾小球滤过率(GFR)为100ml/(min·1.73m 2)左右,一个体重70kg的男性,如果假定其体液含量为体重的65%,则每周其体液被清除了[(100×60×24×7)/(70×0.65×1000)=]22.2遍。随着GFR下降,每周体液被清除的遍数也相应减少,并逐渐导致内环境紊乱需要药物干预,甚至需要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例如当GFR下降到10ml/ min·1.73m 2时,体液每周仅能被清除2.22遍。
本来血清中存在的生理性物质,在某些情况下极度升高也就成了毒素,例如甲状旁腺激素、血脂等。广义地讲,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也是一种毒素,例如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另外,有些疾病虽然病因未明,但是知道其血浆中肯定存在某种致病物质,这种不明的致病物质也是毒素。
按照尿毒症毒素的分子结构,将其分为核苷类(如甲基腺苷)、胍类(如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肌酸、肌酐)、多元醇类(如赤藓糖醇、阿糖醇)、肽类(如视黄醇结合蛋白、肾上腺髓质素)、嘌呤类(如尿酸)、嘧啶类(如腐胺、尿苷)、酚类(如甲酚、对苯二酚)、糖基化终末产物类(如果糖赖氨酸、乙二醛)、吲哚类(如褪黑激素、犬尿酸、犬尿素)、马尿酸类(如马尿酸、P-OH马尿酸)、多胺类(如腐胺、亚精胺、精胺)、细胞因子类(如IL-1、IL-6)等。
按照尿毒症毒素的分子量,可将其分为小分子毒素、中分子毒素和大分子毒素。一般将分子量小于500Da的毒素归为小分子毒素,如尿素、肌酐、尿酸、草酸盐、胍类、酚类等;500~12 000Da的毒素归为中分子毒素,如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肾上腺髓质素等;大于12 000Da的毒素归为大分子毒素,如瘦素、视黄醇结合蛋白、补体因子D、透明质酸、免疫球蛋白轻链等。另外,IL-1和IL-6也属于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超过白蛋白的物质,机体自身的肾小球不能滤过,一般不列入尿毒症毒素。
按照尿毒症毒素的蛋白结合率,将其分为蛋白结合毒素和非蛋白结合毒素。蛋白结合毒素如马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甲酚、乙二醛等;非蛋白结合毒素如精氨酸、肌酐、尿素、尿酸、甲基胍、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等。
40多年来,血液净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大量尿毒症患者依赖血液净化存活。但是,依赖血液净化存活的患者仍有各种各样的症状,死亡率也远远高于普通人群。可能的原因有:①血液净化、尤其是血液透析是一种间断治疗,一是导致内环境剧烈波动,二是透析前水分和毒素蓄积对身体的侵害;②血液净化不能很好地清除蛋白结合类毒素、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脂溶性或躲藏于细胞内的毒素;③现在的常规透析提供的毒素清除能力只是每周清除体液2~3遍,远远低于健康肾脏每周清除体液20~30遍;④血液透析导致水溶性小分子有用物质的丢失;⑤血液净化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