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章 体格检查
学习目标
掌握 生命征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了解 各系统体格检查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指医师运用自己的感官和借助于传统或简便的检查工具,如体温表、血压计、叩诊锤、听诊器、检眼镜等,客观地了解和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一些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医师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后对病人健康状况和疾病状态提出的临床判断称为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体格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五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
第一节 基本方法
一、视诊
视诊(inspection)是医师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全身视诊可了解患者一般状况,局部视诊可了解患者身体各部位的改变。
二、触诊
触诊(palpation)是医师通过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可检查体温、湿度、震颤、波动、压痛、摩擦感以及包块的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移动度等。触诊在腹部检查中尤为重要。
三、叩诊
叩诊(percussion)是指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一部位,使之震动而产生声响,依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叩诊分为直接叩诊法和间接叩诊法,间接叩诊法应用最多。
叩诊音(percussion sound)是指叩诊时被叩击部位产生的反响。叩诊音根据音响的频率、振幅和是否乐音的不同,在临床上分为清音、浊音、鼓音、实音、过清音五种。
四、听诊
听诊(auscultation)是医师根据病人身体各部分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可分为直接听诊法和间接听诊法两种。间接听诊法需要使用听诊器,注意听诊器的正确使用,切忌隔着衣服听诊。
五、嗅诊
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是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来自病人皮肤、黏膜、呼吸道、胃肠道、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脓液和血液等的气味,有时可迅速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诊断线索。
第二节 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为整个体格检查过程中的第一步,以视诊为主。
一、全身状态检查
包括性别、年龄、生命征、发育与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语调与语态、面容与表情、体位、姿势、步态等。
(一)生命征
生命征(vital sign)是评价生命活动存在与否及其质量的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为体格检查时必须检查的项目之一。测量之后应及时而准确地记录于病历和体温记录单上。
1.体温
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有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3 种。腋测法最为常用,正常值36~37℃。生理情况下,体温有一定的波动,在24 小时内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2.血压
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blood pressure,BP),常用间接测量法即袖带加压法测量。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若在安静、清醒的条件下采用标准测量方法,至少3 次非同日血压值达到或超过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认为有高血压。
(二)意识
意识(consciousness)是大脑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凡能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均可引起程度不等的意识改变,称为意识障碍,根据其程度可分为嗜睡、意识模糊、谵妄、昏睡以及昏迷。
二、皮肤
皮肤本身的疾病很多,许多疾病在病程中也可伴随多种皮肤病变和反应。皮肤病变除颜色改变外,亦可为湿度、弹性的改变,以及出现皮疹、出血点、紫癜、水肿及瘢痕等。
三、淋巴结
淋巴结分布于全身,一般体格检查仅能检查身体各部表浅的淋巴结。表浅淋巴结分布于头颈部、上肢和下肢。腋窝淋巴结是上肢最大的淋巴结组群,可分为5 群:外侧淋巴结群、胸肌淋巴结群、肩胛下淋巴结群、中央淋巴结群、腋尖淋巴结群。下肢淋巴结以腹股沟淋巴结为主,腹股沟淋巴结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三角内,分为上、下两群。
检查淋巴结的方法是视诊和触诊,以触诊为主。视诊时不仅要注意局部征象(包括皮肤是否隆起,颜色有无变化,有无皮疹、瘢痕、瘘管等),也要注意全身状态。发现淋巴结肿大时还要注意寻找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发病灶。淋巴结肿大按其分布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前者见于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后者见于感染或非感染疾病。
第三节 头部检查
一、头颅
视诊应注意大小、外形变化和有无异常活动。触诊是用双手仔细触摸头颅的每一个部位,了解其外形,有无压痛和异常隆起。
二、眼
检查包括四部分:眼的功能检查、外眼检查、眼前节检查、眼底检查。
(一)眼的功能检查
包括视力、视野和色觉。视力(visual acuity)分为远视力和近视力。戴眼镜者必须测裸眼视力和戴眼镜的矫正视力。
(二)外眼检查
包括眼睑、泪囊、结膜和眼球。
(三)眼前节检查
包括角膜、巩膜、虹膜和瞳孔。瞳孔是虹膜中央的孔洞,正常直径为3~4mm。对瞳孔的检查应注意瞳孔的形状、大小、位置,双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及集合反射等。
三、耳
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一)外耳
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二)中耳
观察鼓膜是否穿孔,注意穿孔位置。
(三)乳突
乳突内腔与中耳道相连。患化脓性中耳炎引流不畅蔓延为乳突炎时,可发现耳郭后方皮肤有红肿,乳突有明显压痛。
(四)听力(auditory acuity)
可先用粗略的方法了解被检查者的听力。发现被检查者有听力减退,则应进行精确的听力测试和其他相应的专科检查。
四、鼻
检查鼻的外形,有无鼻翼扇动、鼻中隔偏曲及穿孔、鼻出血,以及鼻腔黏膜、鼻腔分泌物及鼻窦。鼻窦(nasal sinels)为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共四对,包括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都有窦口与鼻腔相通,当引流不畅时容易发生炎症。鼻窦炎时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和鼻窦压痛。
五、口
口的检查包括口唇、口腔内器官和组织以及口腔气味等。口唇发绀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所致,见于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等。注意有无龋齿、残根、缺牙和义齿等。咽部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个部分。扁桃体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扁桃体窝中。扁桃体增大一般分为三度:不超过咽腭弓者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者为Ⅱ度;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口腔中能闻到大蒜味。
第四节 颈部检查
检查颈部外形、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颈部血管、甲状腺及气管。注意手法轻柔。
一、颈部包块
检查时应注意其部位、数目、大小、质地、活动度、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和有无压痛等特点。
二、颈部血管
在坐位或半坐卧位(身体呈45°)时,如颈静脉明显充盈、怒张或搏动,为异常征象,提示颈静脉压升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等。用钟型听诊器听诊颈部血管,如发现异常杂音,应注意其部位、强度、性质、音调、传播方向和出现时间。
三、甲状腺
甲状腺(thyroid)位于甲状软骨下方和两侧,随吞咽动作而向上移动。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引起甲状腺肿大的常见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
四、气管
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某些疾病可能会造成气管位置的偏移,气管的偏移方向有助于判断。
第五节 胸部检查
胸部是指颈部以下和腹部以上的区域。胸廓由12 个胸椎和12 对肋骨、锁骨及胸骨组成。胸部检查的内容很多,包括胸廓外形、胸壁、乳房、胸壁血管、纵隔、支气管、肺、胸膜、心脏和淋巴结等。传统的胸部物理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部分。
一、胸壁、胸廓与乳房
(一)胸壁
检查时,除应注意营养状态、皮肤、淋巴结和骨骼肌发育的情况外,还应着重检查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宽窄。
(二)胸廓
正常胸廓一般来说两侧大致对称,横切面呈椭圆形。
(三)乳房
乳房的检查应依据正确的程序,除检查乳房外,还应包括引流乳房部位的淋巴结。
1.视诊
观察其对称性、表观情况、乳头、皮肤回缩、腋窝和锁骨上窝。
2.触诊
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必须注意硬度和弹性、有无压痛和包块。乳头有无硬结、弹性消失和分泌物。
二、肺和胸膜
(一)视诊
1.呼吸运动
呼吸困难(dyspnea)的体位可随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而不同。常见的有端坐呼吸、转卧或折身呼吸和平卧呼吸三种。
2.呼吸频率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为12~20 次/分。呼吸频率超过20 次/分时,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心力衰竭等;低于12 次/分时,称为呼吸过缓,见于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和颅内压增高等。
3.呼吸节律
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吸的节律基本上是均匀而整齐的。当病理状态下,往往会出现各种呼吸节律的变化。常见的呼吸节律改变包括:潮式呼吸、间停呼吸、抑制性呼吸和叹气样呼吸。
(二)触诊
包括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三)叩诊
1.叩诊的方法有间接叩诊法和直接叩诊法两种。先检查前胸,叩诊由锁骨上窝开始,然后沿锁骨中线、腋前线自第1 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行叩诊。然后依次检查侧胸壁和背部。并对左右、上下、内外进行对比,注意叩诊音的变化。
2.胸部叩诊音正常胸部叩诊为清音。正常肺脏的清音区范围内,如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时则为异常叩诊音,提示肺、胸膜、膈或胸壁存在病理改变。异常叩诊音的类型取决于病变的性质、范围的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肺部大面积含气量减少的病变,如肺炎、肺不张、肺结核等;肺内不含气的占位病变,如肺肿瘤等;以及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等病变,叩诊均为浊音或实音。肺张力减弱而含气量增多时,如肺气肿等,叩诊呈过清音(hyperresonance)。
(四)听诊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自上至下逐一肋间进行,注意上下、左右对比。听诊内容包括:①正常呼吸音;②有无异常呼吸音;③有无啰音;④语音共振;⑤有无胸膜摩擦音。
啰音(crackles,rales)是呼吸音以外的附加音,分为湿啰音和干啰音两种。
1.湿啰音(moist crackles)是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bubble sound)。
2.干啰音(wheezes,rhonchi)是气管、支气管或细支气管狭窄或部分阻塞,空气吸入或呼出时发生湍流所产生的声音。发生于主支气管以上大气道的干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及,谓之喘鸣。
三、心脏检查
(一)视诊
首先观察是否有胸廓畸形,有无心前区隆起、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等。
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 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搏动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观察有无心尖搏动移位及强度与范围的改变,是否有负性心尖搏动。
(二)触诊
结合听诊可以确定第一、第二心音或收缩期、舒张期。触诊内容包括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心包摩擦感多呈收缩期和舒张期双相的粗糙摩擦感,是由于急性心包炎时心包膜纤维素渗出表面粗糙所致。
(三)叩诊
用于确定心界大小及其形状。心浊音界包括相对及绝对浊音界两部分,心脏左右缘被肺遮盖的部分,叩诊呈相对浊音,而不被肺遮盖的部分则叩诊呈绝对浊音。通常心脏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的实际大小。叩诊采用间接叩诊法,通常的顺序是先叩左界,后叩右界。
正常心浊音界:正常心脏左界自第2 肋间起向外逐渐形成一外凸弧形,直至第5 肋间。右界各肋间几乎与胸骨右缘一致,仅第4 肋间稍超过胸骨右缘。以胸骨中线至心浊音界线的垂直距离(cm)表示正常成人心相对浊音界,并标出胸骨中线与左锁骨中线的间距。
(四)听诊
心脏听诊是心脏物理诊断中最重要的方法。注意不能隔着衣服进行心脏听诊。
1.心脏瓣膜听诊区
通常有5 个听诊区,按通常的听诊顺序依次为:①二尖瓣区:位于心尖搏动最强点,又称心尖区;②肺动脉瓣区:在胸骨左缘第2 肋间;③主动脉瓣区:位于胸骨右缘第2 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在胸骨左缘第3 肋间;⑤三尖瓣区:在胸骨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 肋间。
2.听诊
内容包括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1)心率(heart rate):
指每分钟心搏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清醒的情况下心率范围为60~100 次/分。凡成人心率超过100 次/分,婴幼儿心率超过150 次/分,称为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 次/分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与过缓可有短暂性或持续性,可由多种生理性、病理性或药物性因素引起。
(2)心律(cardiac rhythm):
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听诊所能发现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有期前收缩和心房颤动。
(3)心音(heart sound):
按其在心动周期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可依次命名为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通常情况下,只能听到第一、第二心音。第三心音可在部分青少年中闻及。第四心音一般听不到。
(4)额外心音(extra cardiac sound):
指在正常第一心音、第二心音之外听到的病理性附加心音,与心脏杂音不同。多数为病理性。
(5)心脏杂音(cardiac murmurs):
是指在心音与额外心音之外,在心脏收缩或舒张过程中的异常声音,杂音性质的判断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杂音不一定有心脏病,有心脏病也可无杂音。
1)杂音产生的机制:血流加速、瓣膜口狭窄、瓣膜关闭不全、异常血流通道、心腔异常结构、大血管瘤样扩张。
2)杂音的特性与听诊要点:杂音的听诊有一定的难度,应根据以下要点进行仔细分辨并分析:最响部位和传导方向、心动周期中的时期、性质、强度与形态。
3)收缩期杂音的强度一般采用Levine 6 级分级法。
(6)心包摩擦音(pericardial friction sound):
指脏层与壁层心包由于生物性或理化因素致纤维蛋白沉积而粗糙,以致在心脏搏动时产生摩擦而出现的声音。
四、血管检查
血管检查是心血管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周围血管检查,包括脉搏、血压、血管杂音和周围血管征,周围血管征包括枪击音、Duroziez 双重杂音和毛细血管搏动征(capillary pulsation)。
第六节 腹部检查
腹部主要由腹壁、腹腔和腹腔内脏器组成。腹部体表上以两侧肋弓下缘和胸骨剑突与胸部为界,下至两侧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腹部检查的顺序为视、听、叩、触,但记录时为了统一格式,仍按视、触、叩、听的顺序。
一、视诊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皮肤、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以及疝等。
二、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腿屈起并稍分开。医生应站立于被检查者右侧,一般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至右下腹,再至脐部。原则是先触诊健康部位,逐渐移向病变区域。
腹部触诊应用基本检查方法中所列各种触诊手法。浅部触诊用于发现腹壁的紧张度、表浅的压痛、肿块等;深部触诊用于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腹内肿物等。
(一)腹壁紧张度
腹壁紧张度增加,有几种情况。如因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受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
(二)压痛及反跳痛
压痛(tenderness)多来自腹壁或腹腔内的病变,如脏器的炎症、淤血、肿瘤、破裂、扭转以及腹膜的刺激(炎症、出血等)等。一些位置较固定的压痛点常反映特定的疾病,如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 交界处的McBurney 点(麦氏点)压痛标志阑尾的病变。
当医师用手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用并拢的2~3 个手指压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迅速将手抬起,如此时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重,并常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是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的标志,提示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腹膜炎患者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peritoneal irritation sign),亦称腹膜炎三联征。
(三)脏器触诊
腹腔内重要脏器较多,如肝、脾、肾、胆囊、胰腺、膀胱及胃肠等,在其发生病变时,常可触到脏器增大或局限性肿块,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1.肝脏触诊
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有单手触诊法和双手触诊法。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如触及肝脏,应详细体会并描述下列内容:①大小;②质地:分为质软、质韧(中等硬度)和质硬三级;③边缘和表面状态:应注意肝脏边缘的厚薄,是否整齐,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④压痛;⑤搏动;⑥肝区摩擦感;⑦肝震颤。
2.脾脏触诊
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触到脾脏后除注意大小外,还要注意它的质地、边缘和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
3.胆囊触诊
正常时胆囊隐存于肝之后,不能触及。如触到胆囊肿大呈囊性感,并有明显压痛,常见于急性胆囊炎。
4.肾脏触诊
正常人肾脏一般不易触及,有时可触到右肾下极。当肾脏和尿路有炎症或其他疾病时,可在相应部位出现压痛点。
(四)腹部肿块
除以上脏器外,腹部还可能触及一些肿块。正常腹部可触到的结构:腹直肌肌腹及腱划、腰椎椎体及骶骨岬、乙状结肠粪块、横结肠、盲肠。如在腹部触到上述内容以外的肿块,多有病理意义。触到这些肿块时需注意其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此外,还应注意所触及的肿块与腹壁和皮肤的关系,以区别腹腔内外的病变。
(五)液波震颤和振水音
三、叩诊
腹部叩诊的主要作用在于叩知某些脏器的大小和叩痛,胃肠道充气情况,腹腔内有无积气、积液和肿块等。一般多采用间接叩诊法。腹部叩诊内容包括:腹部叩诊音、肝脏及胆囊叩诊、肝浊音界、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击痛、膀胱叩诊。
肝浊音界消失代之以鼓音者,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肝区叩击痛对于诊断肝炎、肝脓肿或肝癌有一定的意义。胆囊区叩击痛为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腹腔内有较多的液体存留(游离腹水在1000ml 以上)时,因体位不同而出现腹部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shifting dullness)。
四、听诊
听诊内容主要有:肠鸣音(bowel sound)、血管杂音、摩擦音和搔弹音等。在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大约每分钟4~5 次。
第七节 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
一、男性生殖器检查
男性生殖器包括阴茎、阴囊、前列腺和精囊等。先检查外生殖器阴茎及阴囊,后检查内生殖器前列腺及精囊。
二、女性生殖器检查
男医师检查女患者时,须有女医务人员在场。女性生殖器包括内外两部分。检查顺序与方法如下:
(一)外生殖器
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二)内生殖器
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未婚女性一般不做阴道检查。
三、肛门与直肠检查
肛门与直肠的检查方法简便,以视诊、触诊为主,辅以内镜检查,常能发现许多有重要临床价值的体征。检查时常用的体位有:肘膝位、左侧卧位、仰卧位或截石位、蹲位。
(一)视诊
观察肛门及其周围皮肤颜色及皱褶,还有肛门周围有无脓血、黏液、肛裂、外痔、瘘管口或脓肿等。
(二)触诊
肛门和直肠触诊通常称为肛诊或直肠指诊。
第八节 脊柱与四肢检查
一、脊柱检查
脊柱是支撑体重、维持躯体各种姿势的重要支柱,并作为躯体活动的枢纽。由7 个颈椎、12 个胸椎、5个腰椎、5 个骶椎、4 个尾椎组成。脊柱检查时患者可取站立位和坐位,按视、触、叩的顺序进行。检查脊柱的弯曲度和活动度,是否有变形和活动受限,是否有压痛与叩击痛。
二、四肢及其关节检查
通常运用视诊与触诊。四肢检查除大体形态和长度外,应以关节检查为主。
(一)上肢及其关节
1.上肢
检查其长度、外形、运动,有无压痛点。
2.肩关节和肘关节
检查其外形、运动,有无压痛点。
3.腕关节及手
检查其外形,是否有局部肿胀与隆起、畸形及运动障碍。
腕部手掌的神经、血管、肌腱及骨骼的损伤或先天性因素及外伤等均可引起畸形,常见的有:腕垂症、猿掌、爪形手、餐叉样畸形。
杵状指(趾)(acropachy):手指或足趾末端增生、肥厚、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拱形隆起呈杵状。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肢体末端慢性缺氧、代谢障碍及中毒性损害有关,缺氧时末端肢体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因血流丰富软组织增生,末端膨大。
(二)下肢及其关节
1.下肢
检查其长度、外形是否对称。
2.髋关节
检查是否有异常步态、畸形、肿胀及皮肤皱褶、肿块及窦道瘢痕,有无压痛及活动度。
3.膝关节
检查有无膝外翻、膝内翻、肿胀、肌萎缩,有无压痛、肿块、摩擦感和活动受限。
4.踝关节与足
检查有无肿胀、畸形,有无压痛点及活动受限。
第九节 神经系统检查
系统的神经系统检查,能获取对疾病的定位与定性诊断信息。首先检查意识状态。完成神经系统检查常用的检查工具有:叩诊锤、棉签、大头针、音叉、试管、手电筒、眼底镜等。
一、脑神经检查
脑神经(cranial nerves)共12 对,检查脑神经对颅脑病变的定位诊断极为重要。注意顺序及双侧对比,包括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和舌下神经。检查时需注意眼裂外观、眼球运动、瞳孔及对光反射、调节反射等。
二、运动功能检查
运动包括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一)肌力
肌力(muscle strength)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力。检查时注意两侧比较。肌力的记录采用0~5 级的六级分级法。0 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5 级正常肌力。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可分别称为完全性瘫痪和不完全性瘫痪(轻瘫)。偏瘫为一侧肢体(上、下肢)瘫痪,多见于颅内病变或脑卒中。
(二)肌张力
肌张力(muscular tension)是指静息状态下的肌肉紧张度和被动运动时遇到的阻力,其实质是一种牵张反射。肌张力增高和降低均为病理性改变。
(三)不自主运动
不自主运动是指患者意识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肌不自主收缩所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为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常见震颤、舞蹈样运动和手足徐动。
(四)共济运动
机体任一动作的完成均依赖于某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称共济运动。可以通过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快速轮替动作、闭目难立征(Romberg's test)等来检查是否存在共济失调(ataxia)。
三、感觉功能检查
检查时要注意左右侧和远近端部位的差别。
(一)浅感觉检查
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
(二)深感觉检查
包括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
(三)复合感觉检查
四、神经反射检查
神经反射由反射弧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和效应器等。反射包括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可将生理反射分为浅反射和深反射。
(一)浅反射
包括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和肛门反射。
(二)深反射
又称腱反射。包括肱二头肌反射、肱三头肌反射、桡骨膜反射、膝反射(patellar tendon reflex)和跟腱反射。
(三)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射。1 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也可出现这种反射,不属于病理性。病理反射包括Babinski 征、Oppenheim 征、Gordon 征和Hoffmann 征。前3 种体征临床意义相同,其中Babinski 征是最典型的病理反射。
(四)脑膜刺激征
脑膜刺激征为脑膜受激惹的体征,见于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压增高等。包括颈强直、Kernig 征和Brudzinski 征。
(孙晓红)
复习思考题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哪些?
2.生命征的检查内容都包括哪些?
3.口唇发绀主要见于哪些疾病?
4.请试述甲状腺肿大的分度。甲状腺肿大常见于哪些疾病?
5.肺部听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6.心脏听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7.腹膜刺激征都包括哪些内容?主要提示何种疾病?
8.脊柱检查的主要内容都包括哪些?
9.神经反射检查都包括哪些内容?最典型的病理反射是什么?
参考文献
1.万学红,卢雪峰.诊断学.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万学红,陈红.临床诊断学.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