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惯常
惯,重视而不焦虑
《尔雅》:“惯,习也。”形声字,从心,从贯,贯亦声。贯是穿铜钱的绳子,心和贯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在内心里相同的要求多得可以穿成一串。
习惯是一个中性词,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我们可以说这孩子的习惯好,或者这不是个好习惯。孩子的任何一种行为,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用一定的教育观念进行引导,毕竟每一种行为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日后的习惯。
父母要关注孩子行为的性质,哪些行为是可以继续的,哪些是需要干预或制止的。要尽可能把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如讲卫生,爱运动,喜欢阅读,等等;也要对一些不良的行为加以控制和指导,以避免孩子形成不好的习惯,所谓习以为常,积久成性。
培养习惯,父母不要急躁也不要过分焦虑,习惯不是一次形成的,而是经过多次、天长日久的累积慢慢养成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只要父母有意识地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向正确后,再做到坚持就能够让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不要焦虑,因为我们意识到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并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就不需要为孩子的某一两次偏离常规的行为过分紧张焦虑,甚至于情绪失控。
惯字还有纵容、放任的意思。这在人们的日常对话中很常见,比如“这孩子被惯坏了”“你也太惯孩子了吧”,等等。这时候的惯就已经有了倾向性,说明有的家长在培养孩子、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很少给予孩子具体的要求,很少帮助孩子建立稳定的规则意识,总是有求必应。其实,这不但不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帮助,反而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识,养成不好的习惯,以致形成任性的个性。
常,需要我们着力反思
《说文》:“常,下裙也。”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2)《康熙字典》:“《玉篇》恒也。”
现在将“常”用于指衣服时是专指部队给官兵的“常服”,也就是日常穿的军服,既体现军人特色,也方便日常生活。
某种行为经过多年的实践就会成为习惯,形成了习惯以后通常我们就不会太在意,也很少会再费心力去琢磨它,研究它。当我们习惯了这样的行为和想法后,也就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再遇到类似的情境,甚至于不经提醒就会做出反应,并且很难意识到。
自身形成的规律,在我们的心中成了理所应当。每一对父母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夫妻双方都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中形成了自己习惯的生活方式。在新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夫妻常常会不知不觉表现出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和情感诉求,并且认为那是正常的、应有的状态,所以常常会对爱人的行为表示出诧异和不理解,甚至会因此产生矛盾。一个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停下来,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已经习以为常的习惯。
新的家庭组建起来,要根据夫妻双方原有的习惯和生活规律,共同协商磨合产生出这个新家庭的新规律和新的惯常行为,形成新的家庭文化。
夫妻双方在认识事物、与对方沟通、解决问题时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要致力于共同经营一个新的家庭,为自己的孩子创造新的家庭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