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6版)
- 石远凯 孙燕
- 1771字
- 2020-08-28 14:41:36
第5版前言
——纪念这本临床手册正式出版20年
为了适应综合治疗的需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其成立的第二年(1959年)便设立了内科治疗组。当时条件十分简单,我和周际昌教授都很年轻,当时知识水平和经验都不足。但在我国临床肿瘤学几位元老的支持和指导下肿瘤内科治疗迅速发展,1965年我们有了独立的30多床位的内科病房,人员也迅速增多。为了大家能够在诊断和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共识,我们开始编写手抄本的“手册”;到了70年代为了适应进修医生和各地同道学习内科治疗的需求,我们编写的手册不断更新;到了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手册正式修订出版。从此,我们的手册广泛流传,得到读者的很多指正和建议,于1991、1996、2003年修订发行了第2、3、4版。《临床肿瘤内科手册》连续出版超过10万册,成为一本比较有影响的畅销书。我永远不能忘记一位素不相识的同行,读后逐页提出修正、改写的建议;很多曾经和我们一道工作过的进修医师进一步补充内容和他们各自的经验和教训。这本小书不单是我们科室处理病人的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一个时代的临床实践和前进步伐。这无疑是令我十分欣慰的事。
进入新世纪有关肿瘤的发生和治疗都有很多新资料。人们正在谈论能不能在世纪之初和中叶让肿瘤“低头”,美国三个权威机构甚至预测在2025年肿瘤的发生率将下降25%,死亡率将下降50%。其中内科治疗无疑是热点之一。靶向治疗的发展可能是我们前进的一个新里程碑,使得内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半个世纪以来主要应用细胞毒药物杀灭肿瘤细胞的时代,并且进一步实现治疗的个体化。
多年来我们根据各自的临床经验处理病人,因之有时分歧很大。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成为21世纪医学的时尚。同时处理病人的规范化或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成为大家的愿望,希望藉此改善治愈率和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医生的治疗技术。为了使治疗规范化,需要首先统一认识。而共同的认识来源于临床证据。所以,前瞻性、设计好的临床试验成为循证医学的基础。但是,群体研究有一定局限性,需要全面的正确评价。如果不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生自己的实践经验,也不会给病人带来真正的裨益。这就是处理病人的个体化,“个别对待”(individualization)永远是临床处理的重要原则和医学的精髓部分。
我认为规范化和个体化是事物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并不矛盾。治疗病人必须既重视规范又必须根据个体情况具体处理。这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事实上我们既有手册、规范,但又天天查房,个别对待讨论落实具体病人的具体处理。所以,我常想: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灵魂,我们临床肿瘤学的辨证论治是否也是如此?辨好了病人得以治愈,辨不好会给病人带来麻烦。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时候改编这本手册的。
文献知识是过去全世界同道们总结积累的经验教训,不可不学;但又必须向自己的临床经验、向每一个病人学习,并通过不断实践检验自己的判断,校正自己的处理,从而使实践更丰富多彩。
从第4版以后,我们在肿瘤内科治疗领域内又有了很多新的发展。其中对临床实践有重要影响的一是我国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开始制定并推广常见肿瘤的诊疗规范;第二是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已经主动启动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并于2005年和我们在西安举办了第一次培训班;第三是美国全国综合治疗网络(NCCN)在2006年初与我们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协助我们制定本土化的中国NCCN指南。这样,我们的手册就有章可循,能进一步制定可供大家参考的处理意见。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没有大家临床实践的不断丰富,像我们这样突出实践性、新颖性的手册就没有生命。如今,我国内科肿瘤学发展迅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会员已经超过5 000人,国际影响也愈来愈大。我院内科床位超过400张,各级医师超过60位,成为医院的主要科室之一。
为了体现时代的特点,在书写方面必须更符合同道们前进中的需要,因之对我们来说难度也较大。本次修订除了规范化内容以外,我们试图写入常见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原则。但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更多临床证据和存在争议的范畴。由于我们知识和经验有限,这一方面的内容完全是提供读者参考,特别是具体方案和剂量都需要您们结合病人的情况和自己的经验决策。
我和周际昌教授都已经年过古稀,本次修订主要由我和我的学生石远凯教授组织科内活跃在临床第一线的中青年医师完成。我们知识和临床经验有限,虽然几经讨论修订,错误和不足之处一定很多,一如既往深望得到广大读者的批评指正。
孙燕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