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血管的组织结构

血管是指血液在体内流过的管道。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牙釉质及上皮等处外,血管遍布全身。血管分为三种,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起自心脏后逐级分支,口径渐细,管壁渐薄,最后分成大量的毛细血管,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和细胞间。毛细血管再汇合,逐级形成静脉,最后返回心脏。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血管壁从管腔面向外依次为内膜、中膜和外膜,血管壁内还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

一、动脉的组织结构

内皮是单层扁平上皮,覆于血管腔,内皮细胞腔面有稀疏且大小不一的胞质突起,相邻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和缝隙连接及10~20nm的间隙,内皮细胞在血管腔面形成光滑面,便于血液流动,内皮细胞长轴多与血液流动方向一致。内皮细胞和基板构成通透性屏障,使液体、气体和大分子物质可选择性地透过。内皮下层是位于内皮之外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少量平滑肌纤维。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构成,弹性膜上有许多小孔。在中动脉的横切面上,因血管壁收缩,使内弹性膜呈波浪状,可作为内、中膜的分界线。

中膜较厚,主要由10~40层平滑肌组成,称肌性动脉。在平滑肌之间有少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的舒缩可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器官的血流量,此外平滑肌纤维具有产生结缔组织和基质的功能。

外膜与中膜厚度相近,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在外膜与中膜交界处有外弹性膜相隔,外膜中有小血管、淋巴管及神经分布。

二、静脉的组织结构

根据管径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静脉。小静脉起于毛细血管网,行程中逐渐汇成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开口于心房。静脉间的吻合较丰富。静脉管壁大致也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但三层膜常无明显的界限;静脉管壁结构的变异比动脉大,甚至一条静脉的各段也常有较大的差别。相较于动脉,静脉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而结缔组织成分较多。大多数静脉,其内膜返折,形成半月形的静脉瓣,以保障血液向心回流。管腔不规则,管径50~200μm,内皮外的平滑肌或有或无,外膜较薄。紧接毛细血管的微静脉称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其管壁结构与毛细血管相似,但管径略粗、内皮细胞间的间隙较大,故通透性较大,也有物质交换功能。

1.微静脉

2.小静脉

管径达200μm以上,内皮外渐有一层较完整的平滑肌,中膜有一至数层平滑肌不等,外膜也渐变厚。

3.中静脉

除大静脉以外,凡有解剖学名称的静脉都属中静脉。管径2~9mm,内膜薄,内弹性膜不发达或不明显,中膜比其相伴行的中动脉薄,环形平滑肌分布稀疏,外膜一般比中膜厚,由结缔组织组成,没有外弹性膜,有的中静脉外膜可有纵行平滑肌束。

4.大静脉

管径在10mm以上,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无名静脉和颈静脉等。管壁内膜较薄,中膜很不发达,无或几层排列疏松的环形平滑肌,外膜则较厚,结缔组织内常有较多的纵行平滑肌束。

三、毛细血管的组织结构

毛细血管是连接于动、静脉之间的极细微的血管网,管壁薄,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具有一定的通透性,血液在毛细血管网中流动缓慢,以保证组织细胞和血液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三类:

1.连续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较薄,无孔,胞质内含吞饮小泡;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和桥粒。内皮细胞基底部有完整的基膜。分布于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外分泌腺、胸腺、淋巴结、肺、脑和脊髓等处。

2.有孔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很薄,有许多贯通细胞的小孔,小孔上或有很薄的隔膜封闭,或无隔膜。相邻内皮细胞间有细胞连接,细胞基底面有完整的基膜。分布于肾血管球、胃肠黏膜、一些内分泌腺等处。

3.血窦(又称窦状毛细血管)

腔大、壁薄,形状不规则,结构差异大,血窦内皮细胞有孔或无孔,内皮细胞间有较大间隙,基膜可完整或不完整或缺失。分布于肝、脾、红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