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泌尿生殖疾病
一、淋证
【医案1】
张文学道卿,传治血淋方,独蒜一枚,山栀子七枚,盐少许,三物共捣如泥,贴患人脐上。所亲患血淋二年余,殊甚。诸医治之罔效。一日,张过视,谩试以前方,即时去紫黑血片碗许,遂愈。
张文学大夫曾经传下一个治疗血淋的方子:一枚独头蒜、七枚山栀子、少许盐,将三种药物放一起捣成泥样,贴敷在患者的肚脐部位。张文学有一个亲戚患血淋病两年多,病情非常严重。请过许多医生治疗,但都没有明显效果。有一天,张文学去给他看病,用了前面提到的方子,用完当下病人就排出了差不多一碗的紫黑血片,之后病就好了。
启示:血淋
中医淋证有五淋,它们是:石淋、气淋、膏淋、劳淋、血淋。它们的共同症状是: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有烧灼感,小腹酸痛,痛引腰腹。而各种淋证又有各自的发病特点。
本案例所遇到的是血淋,其特点是排尿疼痛明显且伴有血尿。淋证通常是因为湿热下注膀胱,使其开合不利引起的症状。西医见于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等。
医案中提到的治血淋的方子中,蒜有行气、通闭、解毒的作用;栀子能清热利湿;盐味咸,入肾,有助肾化水的作用。这个小方子三味药合用清热利湿,止血通淋,对治疗血淋却有很好的疗效。
【医案2】
新安富室有男子淋溺不止者,渐痿黄,诸医束手。孙卓三治之亦弗效。偶隐几坐,以手戏弄水罐,后孔塞则前窍止,开则可通。悟后遂针脑后一穴,为灸火至三炷立愈。
新安一户有钱人家有个男子,小便频急,排尿淋漓不尽,患病日久身体渐渐变得瘦弱,面色萎黄。许多医生看了都束手无策。当时的名医孙卓三给他治疗过,也没见效果。有一次孙卓三去喝茶,坐在茶座边,手里玩着一个水罐,他发现如果把水罐的后孔堵住了,那么它的前孔就流不出水,如果把后孔松开水就能流出来。他恍然大悟,于是立刻去给那个男子针刺脑后穴,并且给他做了三炷灸,之后他就好了。
启示:百会穴
医案中提到的脑后穴,应该是现在的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
百会穴属于督脉,督脉主人一身之阳气;百会又称“三阳五会”,意思是百脉均上交于此。并且百会位于全身最高点处,为诸阳汇聚的地方。针灸理论还认为下面(如尿道)有病,当取高处的穴位。故针刺百会可以提升一身的阳气,可以使膀胱开合恢复正常,则小便也能顺畅地排出及排尽。就好像本案所说打开水罐后孔,水即畅快流出,中医还有一个说法叫“提壶揭盖法”,均表述出本案治病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