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心悸
心悸根据症状轻重分为惊悸、怔忡。心悸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为主,伴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或见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心阳亏虚者以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为主,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或见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气急喘促,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属于中医学中惊悸、怔忡等范畴。
西医学认为心悸(palpitation)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一、心悸的机制
心脏收缩力增强引起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
(1)健康人在剧烈运动或精神过度紧张时;(2)饮酒、喝浓茶或咖啡后;(3)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麻黄碱、咖啡因、阿托品、甲状腺片等。
高血压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脏收缩力增强。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回流量增多,增加心脏的负荷量,导致心室肥大,也可引起心悸。此外脚气性心脏病,因维生素缺乏,周围小动脉扩张,阻力降低,回心血流增多,心脏工作量增加,也可出现心悸。
①甲状腺功能亢进,系由于基础代谢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心率加快。②贫血,以急性失血时心悸为明显。贫血时血液携氧量减少,器官及组织缺氧,机体为保证氧的供应,通过增加心率,提高排出量来代偿,心率加快导致心悸。③发热,此时基础代谢率增高,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也可引起心悸。④低血糖症、嗜铬细胞瘤等引起的肾上腺素释放增多,心率加快,也可发生心悸。
心动过速、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时,均可出现心悸。
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等,均可发生心悸。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由于心率缓慢,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度增加,心搏强而有力,引起心悸。
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或颤动等,由于心脏跳动不规则或有一段间歇,使病人感到心悸,甚至有停跳感觉。听诊可闻及心率绝对不齐,或脉搏短绌,或S1强弱不等,或闻及早搏等,甚者可闻及心脏瓣膜杂音。
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多见于青年女性。临床表现除心悸外尚常有心率加快、心前区或心尖部隐痛,以及疲乏、失眠、头晕、头痛、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表现,且在焦虑、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更易发生。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也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易在紧张时发生,其表现除心悸、心动过速、胸闷、头晕外尚可有心电图的一些改变,出现窦性心动过速,轻度ST段下移及T波平坦或倒置,易与心脏器质性病变相混淆。本病进行普萘洛尔试验可以鉴别,β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在应用普萘洛尔后心电图改变可恢复正常,显示其改变为功能性。
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在心动过速时,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不足,当心室收缩时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可引起心搏增强而感心悸;心律失常如过早搏动,在一个较长的代偿期之后的心室收缩,往往强而有力,会出现心悸。心悸出现与心律失常出现及存在时间长短有关,如突然发生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悸往往较明显,而在慢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可因逐渐适应而无明显心悸。心悸的发生常与精神因素及注意力有关,焦虑、紧张及注意力集中时易于出现。心悸可见于心脏病者,但与心脏病不能完全等同,心悸不一定有心脏病,反之心脏病患者也可不发生心悸,如无症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无心悸发生。
二、心悸的诊断
心悸是一种自己主观感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心率与心悸的关系: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亦可正常。心律与心悸的关系:心律正常或失常均可出现心悸。心悸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自我感觉症状,可结合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了解心悸与心律或心率的关系。
三、鉴别诊断
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症等。
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见于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