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治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水肿

水肿反复消长不已,病程较长,面浮身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伴有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莚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金匮要略·水气》有“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悸,其人阴肿”;常见于喘证、哮证、肺胀、癃闭、水肿等范畴。

西医学认为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当液体在体内组织间隙呈弥漫性分布时呈全身性水肿(常为凹陷性);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时呈局部水肿;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一般情况下,水肿这一术语,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

一、心源性水肿的机制

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不断地从毛细血管小动脉端滤出至组织间隙成为组织液,另一方面组织液又不断从毛细血管小静脉端回吸收入血管中,两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因而组织间隙无过多液体积聚。保持这种平衡的主要因素有:①毛细血管内静水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③组织间隙机械压力(组织压);④组织液的胶体渗透压。当维持体液平衡的因素发生障碍出现组织间液的生成大于回吸收时,则可产生水肿。

产生水肿的几项主要因素为:①钠与水的潴留,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②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如右心衰竭等;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肾炎等;④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血清清蛋白减少;⑤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病等。

心源性水肿属于全身水肿的一种表现。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主要是右心衰竭的表现。发生机制主要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所致。前者决定水肿程度,后者决定水肿部位。水肿程度可由于心力衰竭程度而有所不同,可自轻度的踝部水肿以至严重的全身性水肿。水肿特点是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下垂部流体静水压较高)。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内侧,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经常卧床者以腰骶部为明显。颜面部一般不肿。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此外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竭的其他表现。

二、心源性水肿的特点

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为:①水肿逐渐形成,首先表现为尿量减少,肢体沉重,体重增加,然后逐渐出现下肢及全身水肿。②水肿先从身体的下垂部位开始,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一般首先出现下肢可凹陷性水肿,以踝部最为明显。③伴有右心衰竭和静脉压升高的其他症状和体征,如心悸、气喘、颈静脉怒张、肝肿大,甚至胸腹水等。相关检查如:心电图,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运动耐量和运动峰耗氧量测定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心源性水肿是右心衰竭的主要表现,右心衰竭还有一系列其他表现,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可出现胸腹水等。

三、鉴别诊断

1.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主要从开始部位、发展快慢、水肿性质、伴随病征等方面相鉴别。肾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发展常迅速,软而移动性大,伴有其他肾脏病征,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眼底改变等;而心源性水肿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比较坚实,移动性较小,伴有心功能不全病征,如心脏增大、心杂音、肝大、静脉压升高等。

2.水肿的分类与鉴别
(1)全身性水肿:

按照其病因可分为以下类别。①心源性水肿:常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②肾源性水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③肝源性水肿:常见于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等。④营养不良性水肿:常见于低蛋白血症,维生素B1缺乏症等。⑤结缔组织病所致的水肿:常见于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等。⑥变态反应性水肿:如血清病等。⑦内分泌性水肿:常见于席汉病,甲状腺功能减低及库欣综合征等。⑧特发性水肿:如功能性水肿等。⑨其他:贫血性水肿,妊娠中毒性水肿。

(2)局限性水肿:

①静脉梗阻性水肿:常见于血栓性静脉炎,下肢静脉曲张等。②淋巴梗阻性水肿:常见于丝虫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肿等。③炎症性水肿:常见于丹毒、疖肿、蜂窝组织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肿。④变态反应性水肿:常见于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病,当心力衰竭时皆出现水肿。

3.依据水肿合并症鉴别
(1)水肿伴肝大者:

可为心源性、肝源性与营养不良性,而同时有颈静脉怒张者则为心源性。

(2)水肿伴重度蛋白尿:

此常为肾源性,而伴轻度蛋白尿也可见于心源性。

(3)水肿伴呼吸困难:

常提示由于心力衰竭、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所致。

(4)水肿与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者:

可见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5)水肿伴消瘦、体重减轻者:

可见于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