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
迟某,男,50岁。1991年7月17日初诊。本院。
右耳10天来出现“笃”“笃”的鸣响,听力正常,为间歇性鸣响,有时可与心律同步,但不同步的时间多。
检查:按压右颈动脉,鸣声可以减弱一些。舌薄苔,脉细。
医案:铜山东崩,洛钟而应。鸣出耳窍,病在颈椎,其所以发现于近日者,良以泽国半月,阴霾笼罩之诱耳。本取化瘀活血,标参理湿化浊。如此则五窍还其空清,更有利于息鸣。
藿香10g 佩兰10g 泽泻6g 防己6g
车前10g 红花6g 桃仁10g 当归尾10g
赤芍6g 菖蒲3g 7剂煎服
潘某,女,50岁。1991年6月25日初诊。南京大学。
一年半前,右胫臁外伤缝合后,不久即脑鸣。鸣声为“呜呜”声,然充斥于颅腔之中,稍有进行性发展,因之影响听力,对轻声细语无法辨其内容。苔薄舌质有红意,脉小而细。
医案:脑称髓海,鸣属病疴。脉细如丝,虚象显然。宗大补阴丸裁方。
炒黄柏3g 五味子10g 知母10g 熟地10g
磁石30g(先煎) 当归10g 珍珠母30g(先煎)
桑椹子10g 覆盆子10g 龟甲10g 5剂煎服
二诊,1991年7月9日诊。
上次之方,服后即听力回升,但脑鸣无反应。辍药几天,听力又降而鸣依然,寐不酣。
检查:血压120/80mmHg,电测听俱丧失听力达20~80分贝。舌薄苔,舌质瘦尖红,脉细。
医案:大补阴丸一击而中,当然理应坚守。
盐水炒黄柏3g 知母10g 核桃肉3个
磁石30g(先煎) 当归10g 五味子10g
珍珠母30g(先煎) 制狗脊10g 覆盆子10g
女贞子10g 7剂煎服
徐某,女,46岁。1991年7月5日初诊。南京环卫。
右耳鸣响一年多,为持续性,音调高音量小。对外来噪音拒绝,闻到后心烦。疲乏后及情绪波动时加重。耳鸣为右重左轻。近来头痛,伴有脑鸣,心慌手颤。舌薄苔,舌质有红意,脉平。
医案:心火旺盛,上犯于耳,盖心寄窍于耳。取清心养营。
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朱灯心3g
当归10g 丹参10g 菊花10g 柏子仁10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7月12日诊。
已进7剂,鸣声仍无息意。但曩昔之以鸣声扰而致不能安眠者已改善,闻噪声而心烦者仍然。手颤可以自主一些,其余无变化。自觉舌底都冒火,两掌焦灼,得食作胀,舌苔薄,脉平。
医案:方已稍有良好反应,可能(药)量之未及而难以明显。前方似乎仅在离火,而未及坎水欤?当今调整一二。
生地10g 川黄柏3g 知母10g 朱灯心3g
丹皮6g 丹参10g 柏子仁10g 益母草10g
地骨皮10g 桑椹子10g 5剂煎服
三诊,1991年8月9日诊。
上月处方进服未辍,耳鸣改善而轻,同时休息较佳。头脑麻木也接近消失。掌灼也随鸣响的宁静而不热。近来上班,鸣声再度加重,掌心又有灼热,两眼也有些视物模糊。食后作胀已轻。左耳憋气,多汗(凉的)。舌薄苔,脉细。
医案:进清心益肾之剂,确有佳兆得来。理应踵进,虽然昨天跌伤,但此方绝无碍事之处。
生地10g 川黄柏3g 知母10g 柏子仁10g
丹参10g 料豆衣10g 益母草10g 地骨皮10g
菟丝子10g 黑芝麻10g 7剂煎服
四诊,1992年1月31日诊。
右耳胀鸣,一年来药后有所减轻,近来有再度严重起来;左耳似乎也有一些鸣响。对外来噪音很反感,耳内呼应之鸣也倍形厉害,听力下降。近来两月舌体有缩短感,言语亦现木讷。舌尖有轻度烧灼感,或轻或重俱由脑鸣之轻重而左右之。口干求饮,水温不苛求。以上诸症在疲乏、情绪差时加重。本已消失的两掌焦灼感,刻下再起。
检查:耳、舌(-)。舌薄苔,脉细弦。
医案:君主之官,开窍于舌,寄窍于耳,同时亦为生血之所,一旦心阴内怯,血为之而枯,则耳鸣、脑鸣,舌体僵木也随之而来。同时血虚则燥,燥生风,风生热,各处灼热之感,当然形影而作。四物汤主之,其拒抗噪音,稍佐柔肝。
熟地10g 当归10g 川芎3g 柏子仁10g
白芍6g 芡实10g 丹皮6g 地骨皮10g
菊花10g 白蒺藜10g 7剂煎服
五诊,1992年3月27日诊。
头皮发麻为游走性。脑鸣、耳鸣相互伴作,鸣如蚊阵,对外来噪音很厌恶。睡眠不酣,视物模糊,心慌,疲劳后加重。大便偏干。舌薄苔,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诸症反复发作,淹缠多年,良以营血暗亏,难养肢体孔窍,当然睡眠亦难一酣。四物汤证。
熟地10g 当归10g 丹参10g 制首乌10g
川芎3g 白芍6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柏子仁10g 料豆衣10g 7剂煎服
甘某,女,52岁。1991年11月15日初诊。江南水泥厂。
左重右轻耳鸣三载,听力下降也明显。无高血压。鸣声终日难歇,音量大,音调高,对外来噪音难以接受。情同脑鸣,同时两耳阵发性憋气。失眠甚至于子夜到平旦。大便干结。
检查:左重右轻之鼓膜下陷。舌薄苔,脉细而劲。
医案:年临花甲,天癸之竭显然;脉细而劲,心火偏旺可证。肾开窍于耳,补之;心寄窍于耳,泻之。估计息鸣有望,回聪难求。
生地10g 木通3g 竹叶10g 柏子仁10g
灯心草3g 白茅根10g 刀豆10g 郁李仁10g
桑椹子10g 菟丝子10g 覆盆子10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11月22日诊。
药进7剂,巨响之“哄、哄”者渐失。但蝉噪声依然,厌恶外来噪音也有所缓和一些,憋气阵作而仍严重。
检查:同上诊。舌薄腻苔,脉平。
医案:耳鸣舍补而从攻,竟然有效,实证也。其所以稍顾养心者,年高也。刻下诸证,仍然实多于虚(老年),原方踵进。
子芩3g 生地10g 木通3g 灯心草3g
白茅根10g 竹叶10g 柏子仁10g 郁李仁10g
桑椹子10g 菟丝子10g 7剂煎服
三诊,1991年11月29日诊。
现在右耳“哄、哄”鸣声又作,左耳藉此不鸣。假如右耳不“哄”,左耳鸣哄又起。外耳作痒,有时憋气,对外来噪音渐能适应接受。
检查:两外耳道皮肤角化。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诸证分析,已有由实转虚迹象,惜乎“哄、哄”是否内在外在,以主诉模糊而无法区别。暂取六味。
熟地10g 山药10g 泽泻6g 菟丝子10g
茯苓10g 丹皮6g 当归10g 覆盆子10g
丹参10g 天竺黄6g 7剂煎服
闫某,女,69岁。1991年12月20日初诊。南京。
今年3月突发性耳聋。听力丧失已殆尽,伴以鸣响。做过高压氧无效。刻下心烦急躁。
检查:左耳鼓膜穿孔,有脓痂阻塞,左耳有痂皮。舌薄黄腻苔,质紫边有齿痕,脉细弦。
医案:右轻左重,向有传导之聋,横加突发,当然一无所闻,问诊无从详悉,口手乏术传情,只能以舌脉为参。试取化瘀开窍,稍佐祛邪。
苍耳子10g 薄荷5g 当归尾10g 赤芍6g
红花6g 桃仁10g 泽兰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葛根6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1月7日诊。
药进14剂,依然轰啸不歇,终日无宁,唯蹲坑大便之际鸣即宁息,但取一般蹲下而不大便其鸣不息。舌薄白腻苔,质淡边有齿印,脉平有细意。
医案:通窍祛邪之剂,情同嚼蜡,苦于主诉词不达意,更添辨证之难。唯蹲坑大便之际可以不鸣,但蹲而不圊其鸣依然者,可证关键在乎“屏气”。考肺系主气,气泄则衰,气凝则聚,良以“屏气”虽属俄顷瞬息,但气可暂凝而不泄,泽及笼葱,苟安不响。试取益气升阳,以探进止。至于鸣声亢昂,例以实证处治,但病人言难明诉,诚恐非音调之高而乃音量之大耳。
党参10g 黄芪10g 葛根6g 山药10g
白术6g 茯苓10g 百合10g 当归10g
丹参10g 甘草3g 5剂煎服
三诊,1992年1月21日诊。
高啸之鸣,在停药1天反而变本加厉。舌薄苔,边有齿痕如锯,脉平。
医案:进药之际啸声虽泯而不扰,唯之后而高啸如雷,可知尚能控制或可易辙以求,但舌边齿痕如锯,原方舍去,总有恋感。古谚“一忍可以制百勇”,原方再观察一周。
原方7剂煎服。
四诊,1992年1月28日诊。
高音鸣啸,依然十分厉害。左耳在屏气时可以息鸣,右耳则依然鸣响。
检查:左耳潮润,舌薄白腻苔,边有齿痕如锯,脉平有力。
医案:续进7剂,亦属徒然,总之两耳鸣固一致,因则殊途。右属内在而主观,左为外在而客观。而且舌示中虚,脉呈火旺。歧途乏问津之处,暂试清心。
柏子仁10g 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朱灯心3g 竹茹10g 菖蒲3g 朱茯神10g
天竺黄6g 7剂煎服
聂某,女,50岁。1991年12月24日初诊。南京建邺区法院。
双耳哄鸣,已1个月,鸣前唯患过带状疱疹。哄鸣为持续性,一遇噪音则更响,夜卧躺平后即不响,伴有胀感。听力各丧失30分贝左右。近来口腔、咽喉有干燥感,经常思饮以润,喜温。舌白腻苔,脉细。
医案:鸣声量大而调不高,脉来细小,虚证也;纳噪音而更响,伴以胀感,实证也。听力丧失30分贝,可能病前早已如此,未可强加于者番之病。虚之所在,当然责之于气;实在何处?似可考虑为痰,从来由痰证而鸣,比比皆是。试取六君子汤合三子养亲汤去莱菔。
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半夏6g 苏子10g 白芥子6g
枳壳6g 甘草3g 5剂煎服
二诊,1992年1月3日诊。
药后鸣声明显减轻,耳中也感到轻松,外来噪音也稍能接受。4天前跌了一跤,伤在骶骨,虽未经医治,但现在痛势有所减轻。口腔仍然干燥,入夜更甚。舌薄苔,脉细。
医案:证之实者,已悄然而去,盖痰浊得化。证之虚者,亦默然而增,盖势所必然也。者番裁方,逐渐倾向扶正,不过跌跤而轻伤,也不能视而不睹,可以酌参活血化瘀,好在无损于方旨。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半夏6g 丹参10g 红花6g 黄芪10g
甘草3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
三诊,1992年1月10日诊。
上药进到第5剂,发现胸闷,两颊灼热,故而不敢续进。耳鸣则裹足不前,今天胸闷已减轻,但自感有些气促。口干未润,骶骨伤痛接近消失。舌薄白腻苔,脉细。
医案:初诊之方,明显有效;复诊之方反添胸闷。良以痰浊之邪肃而未清,扶正之品又束而困之,再拟化痰宽胸。
枳壳6g 陈皮6g 法半夏6g 茯苓10g
菖蒲3g 苏子10g 路路通10g 丹参10g
天竺黄6g 7剂煎服
四诊,1992年1月24日诊。
胸膺痞塞,两颊飞红,基本上接近消失,耳鸣则稍有改善,但以工作及情绪紧张又严重起来,乍甚乍轻,殊难稳定。口仍干,气促消失。舌薄苔,脉细。
医案:药进有效,殊难稳定,遑论巩固,其所以时作时轻者,竟然主其浮沉者,唯系乎劳逸与情绪。今宜八珍。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黄芪10g
熟地10g 当归10g 白芍6g 川芎3g
甘草3g 补骨脂10g 7剂煎服
五诊,1992年2月14日诊。
耳鸣又进一步减轻,对外来噪音已能接受,胸闷再度重来。气促还有一些,睡眠不佳。舌薄白苔,脉细。
医案:聊啾趋向式微,但又有动荡之势,良以佳节思亲,近春节劳累而致。法步原旨,药稍损增。
党参10g 仙灵脾10g 白术6g 茯苓10g
黄芪10g 仙鹤草10g 仙茅6g 当归10g
陈皮6g 象贝母10g 7剂煎服
六诊,1992年2月21日诊。
耳鸣很轻,但存在一些,近几天差一些。胸闷消失,睡眠尚可,精神振作,故而气促也接近消失。舌薄苔,脉细。
医案:益气之剂,已获显效,方宗原旨,参以养血,取十全而除肉桂。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10g 白芍6g 川芎3g
五味子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七诊,1992年3月3日诊。
耳鸣又告减轻,睡眠仍难酣。但近辍药3天,诸恙又有反复动荡。舌薄苔,脉细。
医案:缺者宜补,陷者宜充,八珍十全正是女娲之石。当然原方踵进。
原方7剂,服到基本上康复之后,再每隔一天进药一剂,以作维持。然后以十全大补丸、当归补血糖浆长期饮用,以求根除。
姚某,女,57岁。1991年12月27日初诊。南京烟酒公司。
先右后左耳鸣已两个月,音量小而音调高(如蝉噪),偶然有金属声出现,能接受外来噪音。有过耳源性眩晕症。同时又有甲状腺囊肿,发现才3个月多,无异常感觉。
检查:两外耳(-)。舌薄苔,脉细。
医案:心寄窍于耳,心火一旺则鸣,此证之实者;肾开窍于耳,肾水告衰则鸣,此证之虚者。虚实互根之恙。至于囊肿出于甲状体畔,良以浊痰凝滞所致,似难与耳鸣视为一体,但裁方稍予关注,亦未尝不可。
生地10g 木通3g 柏子仁10g 山药10g
泽泻6g 丹皮6g 朱茯苓10g 昆布10g
海藻10g 菟丝子10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1月3日诊。
药进7剂,鸣声反而高昂尖锐,但听到外来噪音则鸣声可以淹盖,即使很大噪音,也无厌恶。根据外科医生见解,认为囊肿与耳鸣毫无关系。近来两天有些感冒、咽痛、咳嗽。
检查:咽峡轻度充血。舌薄白苔,脉细。
医案:进药于27日,鸣响激增于30日,感冒作于1日,同时鸣声高亢而渐能纳噪音,似乎未合逻辑,诚恐感冒显示于1日,潜伏之期当在其前。鸣声改变,感冒难逃其咎。盖《温热经纬》早有示意,所谓:“肺系之病涉及笼葱”。细加分析,鸣声激增,似非方药反应。循例先肃浮邪。
荆芥6g 防风6g 板蓝根10g 菖蒲3g
前胡6g 桔梗6g 象贝母10g 杏仁10g
甘草3g 4剂煎服
三诊,1992年1月10日诊。
刻下感冒告痊,高亢之耳鸣仍然难止,鸣声如群蝉齐噪,有时出现金属声,如外来噪音大时,也可淹没耳鸣声,偶然在瞬息之间,一阵眩晕,俄顷即逝。舌薄白苔,脉细小。
医案:清心益肾之法,恨无效益,但证也虚、实交错,总难倾斜于补或重点取攻,暂取王隐君化痰一法。
胆南星3g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天竺黄6g 半夏6g 竹茹10g
甘草3g 7剂煎服
候某,男,54岁。1992年3月24日诊。南京线路器材厂。
左重右轻两耳齐鸣,已4~5年之久,曩昔以鸣声很小而未加重视。刻下则更形严重,其声如雷,走路时加重,休息时作而很轻。鼻子通气右差左轻,还有扁平苔癣(切片诊断)。(自己观察耳鸣是否与心律同步)。
检查:两鼓膜完整。舌少苔,脉平。
医案:自诉模糊,迹近颟顸,问诊所得无多,只能常规处理。而且病种杂多,更难一网包罗。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丹皮10g 泽泻6g 竹叶10g 灯心草3g
当归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4月7日诊。
自诉“鸣响”节奏之鸣与心律无关,脘闷胃胀及烧灼感,大便不烂而干,伴有粘液,盗汗。舌薄苔有轻度脑纹舌,脉平。
医案:病也林林总总,诉也艾艾期期,以有耳鸣,内科不拟经治。纵然口疮失眠、盗汗、头脑麻木、腰痛、肢麻、手木、头痛脑鸣……狼烟烽起,但应抓住脘闷胃胀、大便异常为是,治从健脾醒土。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楂10g
白扁豆10g 六曲10g 葛根6g 甘草3g
料豆衣10g 柏子仁10g 7剂煎服
杨某,男,69岁。1991年10月31日初诊。台湾。
右耳失听为时4个月,伴耳鸣,能接受外来噪音。病前喜挖耳及有渗液,其液量不多,不太粘,也不牵丝。挖耳之举以双耳中作痒而然。两胫对称有湿疹,右重左轻已两个多月。鼻窦炎已40多年,鼻有塞感,鼻部揉按后可以缓解一些,涕不多,同时伴以口干咽燥,不一定求饮冀润。
检查:右耳鼓膜标志消失,鼓气时有“吱吱”响声,外耳道干燥,皮肤角化脱屑。左鼓膜严重浑浊,标志消失,未见明显穿孔。舌薄苔,脉细。
医案:病灶在于外耳或中耳,失听系传导或感应。查亦扑朔迷离,事难确诊,而且外耳角化而不潮润,亦难以明确诊断。以中医传统立论,纵然康健无恙,但毕竟已八八之年,天癸之暗竭事在意中,阳气之衰已有表现,良以中土暗怯,清阳不升,浊阴上潜,终使空清之窍失其空清之用,拟从益气升阳立框架以裁方。好在血压不高,升柴恣取无伤,同时土脾衰怯、内湿自生,湿疹之同时发作,病在一源。
升麻3g 柴胡3g 党参10g 路路通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白鲜皮10g
菖蒲3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
朱某,女,41岁。1992年10月16日初诊。南京。
今年4月之初,两耳陡然哄鸣,听力骤然下降。经治之后,右耳明显改善,左侧毫无进步。刻下左耳鸣响不歇,音调偏高,音量偏大。对外来噪音反应不明显。向有眩晕症,今夏一度血压偏高,经潮提前,胸膺痞闷,泛恶欲呕吐而无物可吐。睡眠难酣多梦。
检查:两鼓膜下陷,标志欠清。舌薄苔,脉细。
医案:迹近于虚,似无疑议,唯另夹痰浊,更有助桀之势,医林术语,即所谓虚中夹实之谓。治亦补其虚而泻其实。
熟地10g 山药10g 泽泻6g 茯苓10g
丹皮6g 陈皮6g 苏子10g 法半夏6g
菖蒲3g 葛根6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1月8日诊。
客岁处方,累进21剂,耳鸣之声卑微减轻。之后又进服妇科的养血剂,耳鸣继续在减轻中。对大的噪音,心即慌而烦,听力有所提高。泛恶、难寐多梦依然。舌薄苔,脉细。
医案:初诊判断虚证无疑。改服妇科养血之剂,正是中的之矢,日趋好转,事属必然。盖眼得血而能视,手得血而能握,则耳得血而能听更理所当然。取四物汤加味。
熟地10g 当归10g 白芍6g 生首乌10g
葛根6g 川芎3g 阿胶10g(另烊冲兑) 酸枣仁10g
夏枯草10g 覆盆子10g 7剂煎服
王某,女,27岁。1992年10月20日初诊。仪征。
鸣声大而不尖,唯外来噪音逐渐能接受一些,听力则没有再提高的倾向。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前医两用升清开窍理气化瘀之剂,似已由实而倾向虚证。方从病转,药从方来,现取升清益气。
升麻3g 柴胡3g 太子参10g 百合10g
白术6g 茯苓10g 路路通10g 山药10g
菖蒲3g 丹参10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12月29日诊。
迩来多时不药,故而已经息止的耳鸣,近又鸣响起来。幸纵然鸣响其声已小,对外来噪音已能接受。右眉区有些疼痛。舌薄苔,脉细。
医案:虚实转折之点,十月中浣已露端倪,刻已更加显示。取益气升清手法。
柴胡3g 升麻3g 党参10g 白术6g
黄芪10g 山药10g 茯苓10g 百合10g
川芎3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4月9日诊。
在此期间,鸣声有所收敛而小,在4天前又一度高亢起来,当时否定有感冒。唯有疲乏所致的可能。舌薄苔,脉细。
医案:病情进展,颇符规范。者番裁方,由补中转八珍。
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6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6g 白芍6g 丹参10g
益母草10g 甘草3g 7剂煎服
王某,男,62岁。1992年12月18日初诊。南京。
房颤20年。今年4月开始,陡然两耳齐鸣,声如群架飞机徘徊头上,音量大而音调亦高,听力在原来不济中又有些下降感觉。耳中有堵塞及胀感。拒纳外来噪音,一贯血压偏低。
检查:两鼓膜标志欠清,有下陷感。舌薄苔,有裂纹(对酸、咸无刺激感),脉平。
医案:纵然龄超六秩,房颤连年,但尚无衰羸迹象。其鸣之来,未必言虚,良以清阳不举,痰浊为祟耳。取升清化浊手法。
升麻3g 葛根6g 白术6g 太子参10g
茯苓10g 青皮6g 半夏6g 天竺黄6g
菖蒲3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7月13日诊。
去年吃了14剂药,耳鸣减轻而舒服,以挂号太难而未能复诊。现在耳鸣仍有,近有加重现象,但比初诊之前小而低了许多,堵塞感还有。
检查:同上诊。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效方中辍,总有遗憾,病仍去年之病,药亦去年之药,循其规也。
升麻3g 葛根6g 太子参10g 黄芪10g
白术6g 茯苓6g 路路通10g 青皮6g
菖蒲3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
马某,男,45岁。1993年1月5日诊。中国历史档案馆。
左耳鸣响1个月,当时未有明显的伤风感冒。血压偏低,听力不下降。
检查:左鼓膜下陷,光锥消失。舌薄苔,边有齿痕,脉平。
医案:中州虚冷,邪侵笼葱。人参败毒散主之。
党参10g 柴胡3g 前胡3g 荆芥6g
防风6g 川芎3g 菖蒲3g 桔梗6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1月12日诊。
鸣声难忍,其声有时感低,但在情绪紧张之际,鸣声又高。
检查:同上诊。舌薄苔,边有齿痕,脉平偏细。
医案:鸣声由高转低,乃由实转虚之征,所以实去者乃外邪已消之故。现取升清益气法。
升麻3g 柴胡3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百合10g 丹参10g
白扁豆10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2月16日诊。
上方累进21剂,辍药几天。今也高啸之声虽息,但低吟之响依然,主在中途一度,而今已告失。舌薄苔质淡白,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低调聊啾,非大军压境可以解决,只有细水长流以周旋。易汤剂为丸剂,以利持久,而少麻烦。
补中益气丸:每天晨、晚各服6g。
六味地黄丸:每天中午服6g。
食物疗法:黑木耳、核桃、黑芝麻常食。
陈某,女,63岁。1993年1月8日初诊。南京。
1年前右耳在子夜陡然鸣响,伴以头昏,从此鸣响难息。鸣声多样化,虫鸣、风哨等俱有。对外来噪声难以接受,听力亦江河日下,接近失听。
检查:右鼓膜下陷,舌薄苔,脉平。
医案:聊啾鸣啸,一度春秋。似乎发轫之初,时撄感冒。事可索本求源,是否为《温热经纬》之耳聋治肺之证,可与一试,好在成固可喜,败亦无伤。三拗汤主之。
麻黄3g 杏仁10g 天竺黄6g 菖蒲3g
防己6g 葛根6g 路路通10g 甘草3g
苍耳子10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2月26日诊。
上药吃了6剂,鸣声稍有减轻,后以爆竹迎春而辍药,至今未予处理。因之鸣声也又恢复到当初一样。舌薄白腻苔,边有隐约齿痕,脉平。
医案:痊门乍启,辍药中途,坐观有验之效方而交臂失之,殊深遗憾。考三拗之治耳鸣,乃偶用之奇方,事难一而再之。今日裁方,力崇常法。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破故纸10g 当归10g 百合10g 葛根6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3月13日诊。
上方几服后,头脑昏沉者清爽许多,鸣音由乱嘈狼藉者渐趋于单纯,音调已不太高。近因操劳似乎又有波动。舌薄苔,脉平偏小。
医案:取用扶正,方已中鹄。近来操劳后即感口干,亦系精力欠充之征。步原旨而增损。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破故纸10g
山药10g 百合10g 当归10g 益母草10g
葛根6g 黄芪10g 7剂煎服
沈某,女,59岁。1993年2月12日初诊。南京。
左先而重,右后而轻之耳鸣,在去年6月份开始发生。鸣似乎水液侵入时的“啪、啪”声。其声可随体位更其头位而不同,能轻能重。血压偏高,且不稳定。
检查:外耳未见异常,舌薄苔,脉细。
医案:具肝火之本,生痰浊之标。当然颈椎之患,亦当考虑及之。姑从清肝消痰入手。
龙胆草3g 山栀10g 陈皮6g 半夏6g
陈胆星3g 枳实6g 竹茹6g 菖蒲3g
夏枯草10g 天竺黄6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2月23日诊。
药进10剂,耳鸣有时已轻微一些,血压已稳定在120/75mmHg左右。在春节后颜面潮红而热;但血压不高。两目红热之感,如同哭过之后,视觉正常。舌薄苔,舌质有红意,脉沉细。
医案:初诊之方,取用实治,虽然有所好转,但终难以持久有效。今四诊合参,取金匮肾气,佐化痰之品。
肉桂3g(后下) 熟地10g 山药10g 丹皮6g
天竺黄6g 茯苓10g 泽兰6g 枳壳6g
法半夏6g 菖蒲3g 7剂煎服
金某,女,43岁。1992年2月24日初诊。鞍钢厂。
车祸脑部重伤(右侧)两个月多,经抢救基本告瘥。半月后发现左耳失听,纯听力丧失殆尽,鸣响亦接踵来。鸣声为持续性,音调音量始高而大,刻已低而微。对外来噪音不拒也不接受。左半头面麻木难受者,刻下范围已缩小在耳门一区。从左侧乳突有一条筋牵引到踝外侧(左胫肌肉有些萎缩)。
检查:两鼓膜完整,轻度下陷。舌薄苔,脉细。
医案:车祸伤脑,当然病及全身,幸而治疗得法,逐渐趋向痊愈。唯左耳则至今失听,气、骨导全无残存。加以鸣响,幸亦始高而卑,进入聊啾阶段。脉舌提示正气衰羸较甚。治当扶正,而且养血重于养气。估计听力乏术回聪,耳鸣诸恙可告消失。方取四物稍参《医林改错》之活血。
熟地10g 料豆衣10g 当归10g 白芍6g
川芎3g 破故纸10g 红花6g 桃红10g
葛根6g 丹参10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3月2日诊。
药进7剂,左耳鸣声减轻,还有像水冲击石上的声音,在天气骤变之际右耳有闷胀感。左侧半个头面麻木接近消失而不舒感仍有。从左侧乳突有一条筋样物牵制到踝外侧者已消失。
检查:右耳鼓膜在吹张时无变化;左耳同上。舌薄苔,脉细。
医案:投以养血活血之剂,虽仅1周,效已初获。擒贼擒王,射人射马,只求中枢之恢复,其余林林总总毋事分头处理矣。
熟地10g 当归10g 川芎3g 红花6g
丹参10g 桃仁10g 黄芪10g 破故纸10g
葛根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7剂煎服
何某,男,48岁。1991年7月9日初诊。马钢。
耳鸣耳聋,右侧为甚,经服中药5剂,病感平稳。
检查:耳道及鼓膜无特殊异常。舌薄白苔,脉细濡而涩。
医案:体形丰腴,显然痰浊之质。今岁暮春至今,淫雨成涝,殊鲜光照,外湿严重,不言可喻。内外湿交织一片,阴霾无阳,终致空清之窍,失其空清,痰湿之结,倍形严重,非燥湿化痰,似难开窍。
陈胆星3g 枳实6g 陈皮6g 半夏10g
路路通10g 茯苓10g 菖蒲3g 防己6g
六一散15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7月19日诊。
药后,半个头面的纱布蒙盖之感消失,听力根据劳逸而或增或减。舌薄白苔,舌质有紫气,脉细濡。
医案:法取实治,一槌已中的。今也久雨初晴,外来影响已由湿浊而转化为湿热,“天人相应”,法亦转移。
陈胆星3g 枳实6g 陈皮6g 半夏6g
夏枯草10g 茯苓10g 菊花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苦丁茶10g 7剂煎服
三诊,1991年7月24日诊。
鸣声乍大乍小,时重时轻,右侧头痛头眩有体位性。舌薄黄苔,脉细。
医案:鸣也晕也,当然自有其因素,但时临酷暑之中,又处泽国之后,湿热暑气之蒸,实属助桀之首。仍从渗湿清热为治,如此则连锁反应于痰气清利,闭窍得开矣。
藿香10g 佩兰10g 青蒿10g 六一散12g
竹叶10g 陈胆星3g 枳壳6g 路路通10g
菖蒲3g 天竺黄6g 7剂煎服
张某,女,34岁。1991年8月30日初诊。511厂。
50天前右耳耳鸣,继之失听,伴以眩晕,呕吐。经治之后(作过高压氧),逐步恢复。现在眩晕已轻,唯走路飘飘然,还有头位位置性眩晕。听力右耳丧失殆尽。耳鸣音调高,音量大。对外来噪音不能接受,心烦异常。
检查:右鼓膜浑浊,稍下陷。舌薄苔,脉有弦意。
医案:鸣声高亢,拒绝噪音,脉有弦意,证属于实。良以痰浊上蒙清道,又藉肝阳之扰,治从清肝化痰开窍。
柴胡3g 白芍6g 陈胆星6g 天竺黄6g
山栀10g 当归10g 龙胆草3g 路路通10g
菖蒲3g 莱菔子10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9月6日诊。
鸣响音调减低(但可出现偶然金属声),恶拒外来噪音已缓解一些。右耳内有时有抽搐感,平卧时可以听到一些声音,走路时飘飘感明显减轻。舌白腻苔,脉弦。
医案:清肝化痰之法,仅仅挫其势而难言病去。原方续进。
柴胡3g 天竺黄6g 白芍6g 陈胆星3g
山栀10g 龙胆草3g 当归10g 莱菔子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5剂煎服
三诊,1991年9月10日诊。
这次响声没有初诊时明显,头昏消失,听力提高许多。舌薄苔,脉细。
医案:治失听得回聪一些;治耳鸣已聊啾减轻;治头昏将宣告消失,痊途一帆尚称风顺。步迹原方渐加重于扶正。
柴胡3g 天竺黄6g 白前6g 当归10g
山药10g 夏枯草10g 熟地10g 丹皮6g
山萸肉10g 菟丝子10g 7剂煎服
四诊,1991年11月5日诊。
上方又进35剂,右耳似乎有些听到;左耳在张口闭口时有“咔”声。听力即使提高一些,但不明显,唯耳鸣声由高音调转低音调而音量大些。对一向拒绝的外来噪音已能接受。头昏好得多。舌薄苔,脉细。
医案:病在好转之中,证也由实转虚之象。在原方基础上倾向扶正。
熟地10g 山药10g 泽泻6g 五味子10g
丹皮6g 丹参10g 当归10g 桑椹子10g
白芍6g 7剂煎服
五诊,1991年11月22日诊。
又进21剂,耳鸣已低,但“叮咚”声仍有,听力维持原状。近撄感冒第3天,鼻有些堵塞。舌薄苔,质淡白,脉有数意。
医案:坎坷痊途,又来感冒设障,在例先治感冒,所谓急标之义。但以挂号困难,感冒处理,再叩内科之扉。一待愈后,再进益肾填坎之方。
熟地10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丹皮6g
茯苓10g 五味子10g 泽泻6g 菖蒲3g
红花6g 紫河车10g 7剂煎服
李某,男,28岁。1992年3月3日初诊。江阴市机电厂。
两个月前,右耳陡然失听,伴以哄哄高响,经过西医药治疗,听力逐渐提高,但仍然闻而不清。耳鸣至今不息,音调高,音量大,对外来噪音能安然接受。
检查:左耳鼓膜化脓性中耳炎后遗,鼓膜菲薄下陷,听骨脚突起。舌薄苔,脉大而浮。
医案:聋鸣起于仓促一瞬之间,总有“突发”之嫌。诸般处理,早已明日黄花,良以风邪侵肺,延祸肺穴之笼葱,虽谓东隅已失,尚有宣肺之桑榆可收。再取宣邪,即王孟英所谓“耳聋治肺”。
麻黄3g 杏仁10g 桑叶6g 荆芥炭6g
薄荷5g 菖蒲3g 防己6g 路路通10g
甘草3g 10剂煎服
二诊,1992年3月20日诊。
药进10剂,夜间鸣响稍感低沉,听力无反应,对外来噪音乐于接受。夜寐多乱梦。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挥戈一击之宣肺治聋治鸣,仅可暂而不可久取,好在鸣声减低,尚称不虚此击。续取常规。
磁石30g(先煎) 熟地10g 山药10g 菖蒲3g
五味子10g 丹皮6g 茯苓10g 泽泻6g
破故纸10g 葛根6g 7剂煎服
三诊,1992年4月27日诊。
又进服35剂,听力有所提高,鸣声也减轻一些。舌薄苔,脉平。
医案:左慈之类,施之有效,但以外则噪音外扰,内也情绪内损,多少为向痊通衢布设障碍,原旨坚持。
五味子10g 诃子肉10g 葛根6g 熟地10g
灵磁石30g 破故纸10g 当归10g 丹参10g
菖蒲3g 山药10g 7剂煎服
张某,女,57岁。1992年7月10日初诊。江苏无线电厂。
右耳失听已3年。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口服液终年取服无效。早晨在公园里可以提高一些听力。舌薄苔,脉平。
医案:清阳不举,清窍被蒙。取升清益气之法。
升麻3g 葛根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怀山药10g
百合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9月11日诊。
药进21剂,鸣声(上诊未诉)已低沉一些,听力仍无提高迹象,自己感觉右耳憋气感,如憋气消失而通畅则听力可以提高一些。
检查:右鼓膜轻度浑浊。舌薄苔,脉细。
医案:升清益气之法未能获得应有效果,当然药未中的耳。今日提供主诉,为上诊所未言,而要害之点适在于斯。今取升清理气以求。
升麻3g 柴胡3g 菖蒲3g 路路通10g
乌药6g 木香3g 枳壳6g 大腹皮10g
防己6g 马兜铃10g 7剂煎服
三诊,1992年12月25日诊。
上方进7剂之后,听力提高一点,但病耳(右)深部产生跳痛感,14剂续服时即泛恶作吐,为之辍药至今。
现在耳内憋气消失,听力还很差(比以前好些),耳鸣消失。咽干在晨兴之际,作痒而咳,饮水喜凉。舌薄苔,脉细。
医案:聋属老年,咽呈慢症。病因两宗,治可统一。
知柏地黄丸每次6g,1日3次。
马某,女,48岁。1992年9月11日初诊。金陵饭店。
两耳听力不济,发轫于中年前。1984年陡然耳鸣、耳聋,取高压氧后,鸣止而聋无改变。近1年听力直线下降,伴以终日耳中憋气。咽病干痛受凉加重,咳而痰多已2~3年之久。遍体奇痒,搔后无丘疹及红斑,服祛风中药已愈。
检查:咽后壁污红明显。两鼓膜浑浊,标志不清。舌薄苔,脉细。
医案:失听来之以渐,更年已到目前。咽干肤痒,悉属津血之亏。综合处理,裁方倾向扶正。
熟地10g 山药10g 茯苓10g 料豆衣10g
泽兰6g 丹皮6g 当归10g 破故纸10g
玄参10g 葛根6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10月16日诊。
上方进第5剂时,耳中堵塞感即开畅。咽病干痛也已改善,听力稍稍提高(根据主观的自诉),面浮消失,咽后壁污红,明显改善。舌薄苔,脉细。
医案:虚证盼补,一如大旱之望云霓,六味地黄效如竿影,当然效不更方。
熟地10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茯苓10g
泽泻6g 破故纸10g 丹皮6g 葛根6g
丹参10g 菖蒲3g 7剂煎服
三诊,1992年12月29日诊。
又累进28剂,耳中憋气堵塞已消失。全身已舒适,听力也日渐提高,咽干也全部告愈。
检查:左耳听力很差。咽(-)。舌薄苔,脉细。
医案:所治之病幸已告失,唯以左耳听力失济,总拟深盼提高。同时眼病、颈病并存,治可兼顾。为持久之计,改取丸药缓图。
杞菊地黄口服液:每次1支,1日3次。
赵某,女,55岁。1993年1月12日初诊。南农机所。
右耳成聩多年,已不加重视,左耳鸣响3年,一般冬作夏甚,其诱因在于感冒。每次感冒,必然左耳聋鸣两作,聋则可随感冒消失而消失,鸣则稽留不去。鸣声音调高而音量不大,能接受外来噪音。
检查:左鼓膜大穿孔,前下壁残留一些,后壁有绿豆大痂靥1个。右鼓膜菲薄如纸。舌薄苔,脉细。
医案:聋者已聋,暂置勿论。鸣从虚出,可予扶正。至于左耳道溃疡结痂长期存在,务当常加关注。
升麻3g 柴胡3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百合10g 夏枯草10g
丹参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2月9日诊。
初诊后进药未有停辍,听力基本已恢复,耳鸣明显好转,白天已经没有。
检查:同上诊,但脓痂已落掉。舌薄苔,脉细。
医案:无邪可肃,唯补能投。
升麻3g 党参10g 黄芪10g 山药10g
百合10g 当归10g 白术6g 茯苓10g
黑芝麻10g 甘草3g 7剂煎服
陈某,女,60岁。1993年2月19日初诊。南京甘泉营。
两耳哄鸣两年,影随听力下降,右耳已完全失聪,鸣声如蝉噪,有时伴以“咔答”“咔答”声,偶然耳中阵发性刺痛。咽干口燥,多饮喜冷。右侧颞颌关节初则弹响,继则作痛,至今两月无痊意。右耳周围附近麻木。有时眩晕要倒,阵发性心慌颤跳。眠、食、便三者均正常。
检查:两耳为中耳炎残余。咽后壁轻度污红,张口三指。鼻(-)。舌薄苔,脉平。
医案:年届六秩,老与病同步光临。耳则“鸣乃聋之渐也”,而且向有病态。津亏则咽干;血虚则肌木。治当扶正,诸恙事可求去,聋聩则难以回春。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10g 川芎3g 白芍6g 麦冬10g
油松节2个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3月19日诊。
头脑清醒许多,眩晕摇晃减少减轻,心慌心颤也轻也缓。耳鸣及颌关节部弹响依然,左乳突已压而不痛。舌薄苔,脉细。
医案:诸证改善,药效已来。鸣聋依然,乃病、老两者所致。至于关节弹响,可以视而不见。取十全除肉桂。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10g 白芍6g 川芎3g
破故纸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7月16日诊。
辍药多时,在两个月前一度眩晕,泛恶而呕。至今眩晕减轻而仍然有飘飘然之感,头脑昏沉而重。血压正常,耳鸣已轻。舌薄苔,脉细。
医案:耳鸣宿恙,眩晕新增,时临长夏而作,良以湿浊外侵而引动久蕴之痰浊。前者之补,显然已失效于今朝。暂取芳香化浊,佐以消痰,一待标证一除,再步前旨之径。
藿香10g 佩兰10g 陈皮6g 法半夏6g
竹茹10g 苏梗10g 青蒿10g 车前子10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
四诊,1993年7月23日诊。
药进7剂,晕已止而眩亦改善,泛恶作吐完全消失。唯耳鸣与行走飘然者未见变化,头脑失之清爽。饮食、睡眠、两便正常。左乳突已不痛。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邪袭中途,刻又一驱而散。再寻旧径,不过时临大暑,大滋大补之品,毕竟需投鼠忌器。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白扁豆10g 藿香10g 佩兰10g 丹参10g
桑椹子10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
张某,女,50岁。1993年2月19日初诊。南京水泥工业设计院。
14个月前,右耳在无明显全身症状下陡然流脓,未加处理而自行告“愈”。去年8月高烧(39℃)3天,右耳剧痛而无脓。今年1月右耳痛而哄鸣,鸣声为“哄哄”有节奏,头脑也波及而痛,似乎听力下降,电测听报告:“右耳纯听力丧失高频率至80分贝”。今天症状已不痛而干燥,鸣声有节奏,音调低,音量小,以音过于小而难辨是否与心律同步,能接受外来噪音。畏寒、烘热与凛寒,乍作乍息,变化不定,大便正常。容易疲劳,腰部酸痛涉及两侧髋关节,容易感冒,容易出汗,西医诊有“溶血性贫血”。
检查:两鼓膜严重下陷。舌薄苔,脉细。
医案:秉藜藿之质,临更年之期,诸恙麇集,无一实证而尽是怯虚,仅能从扶正一法以求安。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黄芪10g
当归10g 白芍6g 蒲黄炒阿胶珠10g
杜仲10g 仙茅6g 制狗脊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3月12日诊。
药进14剂,自己测试为耳鸣声与心律同步。畏寒已轻,乍热乍冷稍稍缓解一些,腰部疼痛减轻,容易出汗也改善。头脑右重左轻及耳中疼痛仍然存在。药后腹中轻微有胀感。舌薄白苔,脉大而软。
医案:药取扶正,殊感恰当。唯以药后种种反应,务当深入、加重。
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6g 紫河车10g
茯苓10g 杜仲10g 仙茅10g 仙灵脾10g
狗脊10g 仙鹤草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6月11日诊。
左耳脓液已涸,听力似乎有些提高,耳鸣仍然,口中苦,伴以客观性口臭。足跟有时作痛及善汗俱已缓解。
检查:左鼓膜下陷,右穿孔而干燥。舌薄苔,脉细。
医案:诸邪无存,羸征常在,投补一法,最感适宜。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当归10g 川芎3g 杜仲10g
陈皮6g 补骨脂10g 7剂煎服
张某,男,72岁。1993年3月30日诊。省科委。
以鸣聋住院治疗,出院时方为六味地黄加味。刻下出院已25天,听力稍稍提高,口干得润,所苦者鸣声特亢特高,如刮大风(音量大)或尖锐声(音调高),对外来噪音能接受。
检查:外耳道未见异常,舌无苔,红而干,裂纹如网,脉平。
医案:六味滋阴,毫无异议,唯突然实证出现,可知阴虚已剧,势难涵木,火郁而燃。大补阴丸之证。
知母10g 川黄柏3g 龟甲10g 熟地10g
山药10g 茯苓10g 丹皮6g 泽泻6g
白茅根10g 山萸肉10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4月13日诊。
自诉听力提高一些,右耳鸣响仍高。在此期间,两次眩晕,有摇摇欲倒之势。口干得水更干而拒饮。舌无苔,舌质干而红,裂纹纵横,脉平。
医案:大补阴丸,似颇对证。仍步原旨,稍事损益一二。
熟地10g 知母10g 龟甲10g 川黄柏3g
丹皮6g 天麻3g 菊花10g 生石膏20g
山药10g 芦根30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7月6日诊。
头晕已止,脑子也清爽,左耳听力又提高一些;右耳哄鸣有时仍然较大。晨醒未食之际有些口干。舌少苔,舌质红,龟裂而咸酸无刺激,脉平偏细。
医案:鸣聋眩晕,并驾骈存。几度药石周旋,佳象环生,以舌而论仍须滋阴益肾,步原旨深入。
川黄柏3g 知母10g 熟地10g 五味子10g
山药10g 丹皮6g 茯苓10g 酸枣仁10g
泽泻6g 7剂煎服
蒋某,男,28岁。1991年6月25日初诊。14所。
听力下降,发轫于1982年感冒后期,从此进行性发展。耳鸣为阵发性,在发作之际,倍形严重;鸣声持续无间,音调偏高,外来噪音尚能接受,以左耳为重点,有憋气感,自我吹张时似乎通气一些,睡眠乍佳乍差。过去手掌灼热,今已不太明显,入冬怕冷。
检查:两鼓膜正常,舌薄苔质胖,边有齿痕,舌色正常,脉细。
医案:耳为宗脉所聚之处,此培土派奉为圭臬;肾开窍于耳,乃滋阴派视为常规。今则脾肾俱有见征,而且鸣声之音调与拒纳噪音亦交叉出现,在虚实之间,更具迷离扑朔之态。责是拟从八珍汤加减以探进止。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尾10g 川芎3g 白芍6g 升麻3g
菖蒲3g 甘草3g 5剂煎服
二诊,1991年7月12日诊。
药进12剂无效,舌薄白苔,质边红有齿痕,脉细。
医案:医家惯例,无效方理应更方另求,但病已10年,本是孟子之所谓“七年之病,必求三年之艾”,而且脾病而久困淫雨霉天,又当别论。责是仍步原旨,予以暂时调整。
太子参10g 苍术6g 茯苓10g 当归尾10g
省头草10g 赤芍6g 菖蒲3g 防己6g
六一散15g 升麻3g 7剂煎服
三诊,1991年7月19日诊。
此方又进7剂,右耳听力似乎有所提高,左侧依然。耳鸣亦无增减,胃纳转旺,时有饥感。舌薄苔,边有齿痕,脉平有濡象。
医案:初诊八珍,恨无反应,复诊未易其辙而仅轻其补而增其攻,似有予冀之效,方从复诊出入。
藿香10g 白术6g 茯苓10g 防己6g
佩兰10g 菖蒲3g 升麻3g 路路通10g
葛根6g 六一散12g 荷梗30cm 7剂煎服
四诊,1991年8月2日诊。
药后左耳则仍无反应,听不回聪,鸣不宁息。唯一向遇寒中脘痛者告失,食欲得增。舌薄腻苔,脉平。
医案:几度周旋,聋鸣二病,依然巍然不动,诚恐顽症,非药之不验。再宗耳为宗脉汇集之域论治。
柴胡3g 升麻3g 党参10g 益母草10g
白术6g 茯苓10g 当归10g 路路通10g
菖蒲3g 葛根6g 荷茎30cm 7剂煎服
五诊,1991年8月9日诊。
近来右耳听力似有提高一些,鸣声也轻一些。舌薄苔,脉平。
医案:听力虽然略有提高,已感来之不易,紧步原旨,追击不辍。
柴胡3g 升麻3g 党参10g 黄芪10g
茯苓10g 菖蒲3g 当归10g 丹参10g
紫河车10g 7剂煎服
六诊,1991年9月13日诊。
服药颇为认真,至今不辍,惜乎获效平平,仅仅“似乎”有些回聪。幸鸣声已趋向低沉。舌腻苔前半薄后半厚,质胖边有明显齿痕,脉平偏细。
医案:“三炎一聋,劳而无功”,本为耳医俚谚,但亦体会其难矣。根据舌诊仅有益脾一径。六味左慈,更是缘木求鱼。只能原方调整。旁及开启笼葱。
柴胡3g 升麻3g 黄芪10g 紫河车10g
党参10g 山药10g 菖蒲3g 马兜铃10g
葛根10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
七诊,1992年2月21日诊。
在此期间上方服14剂,基本上停药观察,其症状停留在原来状态中。每值感冒右侧耳咽管即堵塞。舌薄苔,有朱点,边有齿印较深,脉细。
医案:聋聩求聪,事非易易,再取益气升清,作立方之本,佐以清心开窍,作绿叶之用。
升麻3g 葛根6g 党参10g 路路通10g
黄芪10g 丹参10g 菖蒲3g 益母草10g
竹叶10g 山药10g 7剂煎服
八诊,1992年3月13日诊。
药进21剂,听力似乎提高一些,左耳仍然有不舒服的“松弛”感。堵塞感接近消失,但有时仍然感到。舌薄苔,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病诉改善,当然庆幸,《孟子》所谓“挟山超海”,诚恐难以否定。不过既有改善,莫负一箦之亏。
升麻3g 柴胡3g 党参10g 路路通10g
黄芪10g 丹参10g 菖蒲3g 益母草10g
白术6g 葛根6g 茯苓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九诊,1992年4月10日诊。
又进28剂,无明显提高,幸左耳已舒服,舌薄苔,脉细。
医案:听力仍无提高之象,固在意料之中。步原旨深入。
升麻3g 葛根6g 补骨脂10g 党参10g
黄芪10g 丹参10g 黑芝麻10g 熟地10g
当归10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
俞某,男,38岁。1991年6月25日初诊。省计经委。
失聪20年之久,两耳高频纯听力几乎丧失殆尽,且有进行性发展倾向,有时可以听到音响,但难辨内容。舌薄苔,质正常,脉平偏细。
医案:年未不惑,聋已念年,取气血双顾治法。总之虽非悬崖,总求力勒。
升麻3g 葛根6g 党参10g 白术6g
熟地10g 当归10g 丹参10g 山药10g
菖蒲3g 覆盆子10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1月17日诊。
去年6月门诊裁方(即上方)之后,一直长服此方未辍,自感有些疗效,服药前后电测听对比,两耳听力俱有提高。舌薄苔,尖红,脉平偏细。
医案:半年坚持进药,20年聋病却有好转迹象,大有“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之慨。原方取药深入一步。
升麻3g 葛根6g 紫河车10g 党参10g
白芍6g 白术6g 破故纸10g 熟地10g
当归10g 山药10g 覆盆子10g 7剂煎服
张某,女,5岁。1991年6月3日初诊。南京御道街。
婴儿时恣用抗菌素,以致听力丧失。
检查:两耳外道(-)。舌净,脉平。
医案:襁褓恣药,垂髫失聪,幸残留听力尚有存在。药物性耳聋,古无方药,拟饵丹方,即所谓“礼失而求之于野”。
葛根6g 补骨脂10g 菖蒲3g 桃仁10g
丹参10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10月25日诊。
上方进服35剂,听力在客观上明显提高。舌脉正常。
医案:失听之治,难得回聪,如此反应,实出意外。有效之方当然难以割爱,但得寸之下必然求其尺进,再加一味。
原方加紫河车10g,7剂煎服。
三诊,1991年11月22日诊。
听力又有提高。舌薄苔,脉平。
医案:药物致聋,中医亦叹驴技之尽,今日回聪,事属偶然。仍取原方。
葛根6g 补骨脂10g 菖蒲3g 紫河车10g
红花6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
待冬至后可改成为膏滋,长时间服用。
四诊,1992年1月21日诊。
听力在提高之中,服药未辍,唯气管炎发作而停辍数日。舌薄苔,脉平。
医案:庞安时一代名医,但难以自疗其聋,可知聋聩之难医,今能得药改善,总是佳兆。原方再进,不过聋非旦夕之治程,天天伴药铛,日日烧丹灶,事亦太烦,改用膏滋。
紫河车100g 补骨脂100g 粉葛根60g
益母草100g 藏红花60g 路党参100g
全当归100g 白果60粒 百合100g
上药煎煮两次,去渣存汁,文火浓缩,加阿胶40g、冰糖60g,再收膏。分20~30次服,晨晚各取1匙,开水化服。
曾某,女,57岁。1991年8月3日初诊。五十一中。
童年一病,移祸听宫,从此即重听而致听力下降。西医诊断为神经性聋。1986年又用过庆大霉素。现在听力下降,有时但闻其声而无法辨别内容。曩昔耳鸣严重,刻已式微。睡难酣而多梦。平时容易感冒,自感发音不亮朗。
检查:耳鼓膜,左菲薄,瘢痕收缩;右浑浊,光锥移位,鼓沟增厚。咽部(-),软腭反射消失。舌薄苔,脉细。
医案:垂髫一病,殃及听宫,从此日趋严重。客岁抗菌素针,多少有助桀为虐之嫌。证也龄逾七七,质赋不充,且有肝急脏躁之参与。治当扶正养营,缓肝润燥。
甘草3g 小麦12g 大枣7枚 当归10g
赤芍6g 丹参10g 太子参10g 桃仁10g
红花6g 葛根6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8月16日诊。
上药已进13剂,听力变化不大,但头脑清楚一些。有耳鸣脑鸣现象,主在左边。舌薄苔,质有紫意,脉细。
医案:药未显效,一则病之顽,一则肝急脏躁。只能缓缓图之,用原旨加镇静。
甘草3g 小麦12g 大枣5枚 当归10g
丹参10g 葛根6g 太子参10g 落得打10g
五味子10g 酸枣仁10g 7剂煎服
嵇某,男,62岁。1991年8月6日初诊。高邮市。
今年6月初左耳突然鸣响而聋,眩晕,呕吐,畏光。经过治疗,翌日眩晕与呕吐缓解与止息。从此左耳听力下降。步履蹒跚跄踉,体位转动时有短暂性迷糊不清。刻下右耳全聋,左侧听力下降,无鸣响,头脑昏沉。舌黄腻苔,脉大而有滑意。
医案:发轫于淫雨之初,证属湿邪困顿,加之泽国三周,脾更受困,其所以困顿者,外无阳光之照,内有自湿助阴,脾无阳气,湿痰滞积,痰湿交蒸,上凌空清之窍,证属于实。先应化浊消痰,虽然年已六秩,正气之虚,暂时不能顾及。
枳壳6g 陈皮6g 半夏6g 路路通10g
茯苓10g 白术6g 菖蒲3g 鸡苏散12g
藿香10g 佩兰10g 防己6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8月20日诊。
药进14剂后头脑清爽一些,精神振作,步履稳定起来。听力一无反应。舌薄苔,脉细。
医案:浮邪一去,向愈之路障扫清,唯治一聋矣。考常规手法,必用益肾,但欲知耳为宗脉所聚之处,宗气一充,更有复聪希望,拟从益气启聪。
升麻3g 葛根6g 白术6g 太子参10g
茯苓10g 山药10g 菖蒲3g 白扁豆10g
防己6g 甘草3g 7剂煎服
(自加葱茎10cm为引。)
三诊,1991年9月10日诊。
头脑已清醒,残晕所剩无多,步履稳定。右耳之聋无改变,今天发现左耳也听不到贴耳挂表之声。舌薄苔,脉平。
医案:诸邪清肃,取药无后顾之忧,重取扶正,以搏听力回来。
黄芪10g 党参10g 茯苓10g 路路通10g
山药10g 百合10g 丹参10g 紫河车10g
当归10g 菖蒲3g 甘草3g 7剂煎服
陈某,女,30岁。1991年8月23日诊。嘉定。
今年7月初陡然右耳鸣响失听(贴耳表声也无所闻),3日后出现眩晕,经治眩晕消失。刻下聋则纯听力完全丧失,鸣声为持续性无间断,大多为音量较大而音调不高,但难得有高音调出现,对外来噪音十分厌恶而心烦,耳鸣更响。舌薄苔,脉右沉左细深取有力。
医案:舌脉似虚而属实,证之鸣声偶有高调,拒纳噪音等等而更信。似取升阳消痰开窍试探。在理论上列为不治,效欤否欤难卜。
升麻3g 葛根6g 柴胡3g 路路通10g
胆南星3g 菖蒲3g 桃仁10g 天竺黄6g
苦丁茶10g 荷茎30cm 5剂煎服
二诊,1991年8月27日诊。
药后鸣响更加厉害,心烦,对外来噪音难以接受,泛恶思吐,听力全部丧失。舌少苔质红,脉平。
医案:听力丧失,一如古井无波,故而药难起效。今也投石兴澜,幸已应手,藉其动荡之际,插手言治或可冀其万一之幸。
磁石30g 五味子10g 熟地10g 丹皮6g
茯苓10g 泽泻6g 菖蒲3g 桃仁10g
丹参10g 路路通10g 7剂煎服
三诊,1991年9月10日诊。
药后耳鸣逐渐趋向低沉,外来噪音反感也较前减轻,病耳已能听到一点儿。舌薄苔,舌质有红意,脉平偏细。
医案:治法特殊,私淑于医怪陈士铎,幸而一击即中,事非常有,实亦偶然。今已有效,再宗传统处方。
磁石30g 熟地10g 山药10g 五味子10g
百合10g 茯苓10g 丹皮6g 山萸肉10g
泽泻6g 葛根6g 7剂煎服
董某,男,51岁。1991年10月31日初诊。中山大厦。
右耳失聪,始于1984年,以眩晕开始而左耳重听,其程度则江河日下,到近来已接近全聋。近1年未发眩晕,终日耳鸣,左重右轻,音调高而音量大,能接受外来噪音。
检查:外耳(-)。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病犯左侧听窍,鸣聋俱作,虚实互参,其实在心,其虚在肾,取泻心补肾手法。
生地10g 熟地10g 木通3g 桑椹子10g
山药10g 泽泻6g 茯苓10g 菟丝子10g
丹皮6g 丹参10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11月19日诊。
进药未曾间断,已进18剂,反映为左耳听力似有提高一些,对声源来处也能稍可辨别。但鸣音仍然居高难下。舌薄苔,脉平。
医案:失听之提高,则填坎之效益已见,鸣啸之存在,乃伐离之后果未来。加重清心,法则采实则泻其母手法。
原方加龙胆草3g,7剂煎服。
三诊,1991年11月26日诊。
者番经过,诸恙有“裹足不前”之象;左耳且增闷感(鼻子不堵)。舌薄白苔,舌质有淡白意,脉平偏细。
医案:取用胆草,亦败北而归;新添闷感,不外乎气之为滞。且舌质淡白,血压偏低,似可另觅径途。从脾入手,盖耳为宗脉汇集之处。
升麻3g 葛根6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乌药6g 山药10g 木香3g
丹参10g 菟丝子10g 5剂煎服
四诊,1991年12月20日诊。
感冒已愈,上方已进10剂,依然无丝毫之感。唯左耳之闷,基本已解。舌薄苔,脉平而实。
医案:力求效药,恨无良方。虽然塞者渐通,但毕竟去者非主症,而仅仅支节之恙。试取益气聪明合参苓白术,如再无效,诚已黔技告罄。
升麻3g 柴胡3g 党参10g 紫河车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淡苁蓉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7剂煎服
张某,男,12岁。1992年1月28日初诊。华电。
6岁时发现两耳听力不济。深找病因,一为6岁前用过极少量链霉素;二为妊娠时母亲患荨麻疹,平时容易感冒。
检查:两鼓膜严重下陷,标志消失。舌少苔,舌质红,脉细。
医案:两耳重听发现于垂髫之际,除鼓膜下陷、标志消失之外,似无明显病态可见。治宗常规。
熟地10g 山药10g 补骨脂10g 茯苓10g
泽泻6g 丹皮6g 五味子10g 葛根6g
菖蒲3g 路路通10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7月21日诊。
上方累进3个月,电测前后对比,听力有所提高,自己也感到能听到一些。舌薄苔,尖有红意,脉平。
医案:漫漫长期进药,幸已换得听力之稍许提高。仍取原方以求得寸而进尺,剂型改为丸剂,以利久持。
熟地30g 山药30g 茯苓30g 泽泻18g
丹皮18g 葛根20g 菖蒲10g 补骨脂30g
当归30g 紫河车30g 五味子30g
上药共研末,水泛为丸,每次6g,每日服2次。
鲍某,男,20岁。1992年1月31日初诊。哈尔滨军工大。
两耳听力不济已7年之久,发现于上课时听不清老师讲话,近半年加重。
检查:鼓膜左(-),右严重内陷,舌少苔,舌质有红意,脉细。
医案:青衿弱冠,两耳已告重听,而且已有进行性发展倾向,良以禀质藜藿之秉赋,寒窗辛勤之劳形,再加岁月,其何能堪?急当扶正,以挽狂澜,先进水剂半月观察反应,今后可改为丸剂长服,以利游子之负笈。
升麻3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百合10g 当归10g 熟地10g
菖蒲3g 甘草3g 山萸肉10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2月18日诊。
药进14剂,无效。根据家属言,药后口唇陡然泛红。舌薄苔(接近无苔),脉有弦意。
医案:循规蹈矩取方,看来有缘木求鱼之势,拟取冲击一法,以冀万一之幸。兹凭环唇飞丹一象之悟,再试泻离清心,盖《内经》曾谓“心开窍于耳”也。7剂无效再取冲击。
川黄连3g 连翘心6g 菖蒲3g 防己6g
生地10g 路路通10g 白茅根10g 竹叶10g
灯心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2年2月25日诊。
医案:药进7剂,听力陡有提高,理当循径深入,实以负笈东北,丹灶难烧,坐视已得之珠,再告丢失,殊深扼腕。退求沏茶式以代汤剂。
连翘心12g 菖蒲6g 白茅根20g 14剂代茶饮
四诊,1992年8月4日诊。
5月辍药,幸无发展,而且低频有所改善,可谓“尚惬人意”。舌少苔,舌质红,脉平。
医案:辍药5月,幸无发展,再取原方,改为丸剂。
菖蒲60g 莲子肉200g 竹叶200g 路路通200g
葛根120g` 破故纸200g 紫河车200g 百合200g
上药共研末水泛为丸。每日2次,每次6g吞服。
赵某,男,40岁。1992年7月3日初诊。南空司令部。
右耳失听10多年,似乎已成定局。1个月前左耳踵进而聋,根据表现,当在丧失纯听力90分贝之上。经许多疗法(包括高压氧)治疗,毫无一效,而且鸣声高亢,昼夜不息。病前觉劳动后过于疲乏。
检查:两鼓膜凹陷,标志消失。舌苔白腻,边有齿痕,脉平。
医案:鸣聋陡作,苔腻舌胖,拟从开窍、化痰、升清以孤注一掷,7剂无效,自愧黔驴技尽。
升麻3g 柴胡3g 菖蒲3g 天竺黄6g
苏子10g 麻黄3g 杏仁10g 路路通10g
防己6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7月10日诊。
药进7剂,听力有些回聪迹象。咽鼓管已有通畅之感。舌薄苔,脉平。
医案:僻药奇方,竟然有柳暗花明之效,良以升清而去浊,三拗汤宣通笼葱,幸无不良反应,步迹原旨。
麻黄3g 菖蒲3g 杏仁10g 路路通10g
防己6g 升麻3g 柴胡3g 青皮6g
桔梗6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2年7月21日诊。
初诊7剂,获效较明显,后7剂即木然无反应。能闻到声音,但内容难以辨别。
检查:鼓膜同上诊,耳咽管通而不畅。舌薄苔,脉平。
医案:闻其声而不辨其内容,古鲜遗训。参考《内经》“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精神,是否再从养心一试,“盖心寄窍于耳”也。
柏子仁10g 莲子10g 菖蒲3g 茯神10g
朱灯心3g 熟地10g 芡实10g 当归10g
路路通10g 丹参10g 7剂煎服
王某,男,18岁。1992年8月21日初诊。仪征。
襁褓时用过卡那和庆大霉素,右耳从此时作耳鸣、听力下降,之后左耳踵进病同,1989年明显加重。刻下右已全聋,左亦紧随发展,右耳3次穿刺抽液,俱未抽出液体。头脑昏沉,紧塞左耳,似乎有所减轻,左目视力亦感日渐下降之中。右耳已全聋,左耳下降,而鸣声则两耳俱作,情如群蝉狂噪。左耳还有与心律同步的鸣声。对外来噪声不能接受,同时鸣声相应更高,心中亦感烦躁。经常鼻塞,作于以前而现在有所改善。口中涎唾较多。
检查:鼓膜完整。舌薄苔,脉弦。
医案:襁褓用药不慎,鸣聋由斯而作,但之后之逐渐加重,则不能完全归咎于药物矣。根据脉来弦意、抗拒噪音、鸣声高亢等等,病非虚证。良以藉药物中毒之机,痰浊长期充斥,蒙蔽清窍而然。估计最佳疗效,哄鸣可息,听力难聪。
柴胡3g 升麻3g 茯苓10g 天竺黄6g
陈皮6g 半夏6g 菖蒲3g 莱菔子10g
桃仁10g 红花6g 煎服
先连服20剂可以观察到效否。
二诊,1992年9月15日诊。
药进21剂,每天有时得一暂时性好转,大多都在休息之后(包括睡眠)。在某种情况下,鸣声可以高亢起来。右耳憋气感,药后即舒服片刻。
检查:耳(-)。舌薄苔,脉弦。
医案:药进21剂,反应虽未显然,但每昼夜中有几度回聪舒适,则可证求痊之盼,已“有隙可乘”矣,方宜坚守。
升麻3g 柴胡3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桃仁10g 红花6g
菖蒲3g 葛根6g 路路通10g 7剂煎服
吉田佑康,男,52岁,1992年11月2日初诊。日本东京。
重听作于孩提之际,历50年无变化。但最近两年,似乎有些轻度进行性发展。同时右耳伴以鸣响,音调与音量居在中等程度,一般都在子夜人静之际,对外来噪音能接受而无反应。无全身性疾病。
检查:右鼓膜下陷,左侧严重下陷、菲薄,标志消失。今年5月份电测:两耳纯听力丧失俱在60~90分贝之间。血压偏低。舌薄苔,脉平。
医案:重听起于童年,加重仅有两载。右耳聊啾,音来卑微,大多在子夜而作。症属于“用”(即功能),至于50岁左右而加重者,《内经》之所谓“六八”之龄,证属“天癸”将竭而老年性病恙,初露端倪。四诊分析,提高听力事属困难,保持稳定于现在阶段及潜息耳鸣,事可不致失望。方从十全裁方。
党参10g 茯苓10g 白芍6g 山药10g
百合10g 当归10g 白术6g 葛根6g
丹参10g 甘草3g 续服1个月探进止
也可服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
平时多食黑木耳、黑芝麻、紫河车。
马某,男,45岁。1992年12月18日初诊。江宁县纺织公司。
两月前在爆竹声中,左耳陡然失聪,伴以轰响,音调低,音量大,严拒外来噪音,偶有耳内憋气,自声轻度增强。高压氧治疗无效。
检查:左鼓膜严重内陷,听骨脚高凸。舌薄苔,脉小弦。
医案:听宫受震,先则血瘀,继则气滞,当从散滞入手,取窦太师之木香流气饮加减。
柴胡3g 升麻3g 桃仁10g 落得打10g
木香3g 乌药6g 青皮6g 大腹皮10g
菖蒲3g 乳香3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12月29日诊。
药进7剂,时历11天,进药后,鸣声明显下降而安宁,憋气无改善,听力似乎也稍稍提高。惜乎停药4天,鸣响、憋气又再度重来,听力亦开始下降。
检查:左鼓膜所见同初诊。舌薄苔,脉平。
医案:《左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亦适用于药有效时而中途停辍者。再取原旨以弥中辍之恨。
柴胡3g 升麻3g 枳壳6g 落得打10g
乳香3g 没药3g 乌药6g 路路通10g
菖蒲3g 桃仁10g 泽兰6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1月8日诊。
7剂水药乍完,鸣声开始趋向安静,听力亦稍稍提高,耳内憋气感稍稍残存,拒绝外来噪声较前改善许多。舌薄苔,脉细。
医案:病也,既循例而退;药也,亦蹈矩以投。从化瘀破滞而易辙到升清扶正。
柴胡3g 升麻3g 枳壳6g 红花6g
泽兰6g 桃仁10g 当归10g 太子参10g
丹参10g 菖蒲3g 7剂煎服
四诊,1993年1月19日诊。
鸣与重听,一无效应,拒绝外来噪音程度亦维持在第二诊程度,仅有耳内憋气已亦迹近消失。舌苔腻,脉细。
医案:聊啾求息,重听求缓,刻下裁方,仍可由攻而转补矣。
升麻3g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菖蒲3g 红花6g 山药10g
路路通10g 甘草3g 7剂煎服
李某,女,37岁。1992年12月25日初诊。省分行。
突发性耳聋已50多天。病前过度疲劳,夜间陡然失听。右耳虽然无病,但听力也不佳。经过治疗,听力由全部丧失而逐渐能听到一点,伴以耳鸣,音调、音量已由高亢而趋向低沉,对外来噪音也由拒绝而能接受。血压正常。
检查:外耳(-)。舌薄苔,脉细。
医案:病来如风雨之骤至,刻下已由实转虚。方采益气升清扶正,谅无“过正”之嫌。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当归10g 丹参10g 路路通10g
菖蒲3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1月8日诊。
药进14剂,听力稍有提高,鸣声发出之处,由内而外移。甚到耳的周围鸣响。胸闷,叹息始舒。舌薄白苔,舌质淡红,脉细。
医案:扶正峻补,看来事无虚掷。仍步原旨,胸闷善叹息,则可稍稍开郁。
黄芪10g 党参10g 枳壳6g 山药10g
丹参10g 当归10g 菖蒲3g 防己6g
百合10g 山楂10g 7剂煎服
曹某,男,13岁。1993年1月15日初诊。五中。
听力在1年前开始下降,两耳皆然,否认头部有外伤史,伴以耳鸣,声如火车。
检查:耳外道、鼓膜(-)。舌薄苔,脉平。
医案:盼弱冠之年,理无虚证,前升阳化瘀之剂,亦曾取得疗效。唯续进原方,效又漠然,良以浊阴蒙窍,似无疑议。唯以偏胖之躯,总是痰浊之质。原方中加以化痰。
柴胡3g 升麻3g 白芥子6g 苏子10g
红花6g 桃仁10g 莱菔子10g 当归尾10g
泽兰6g 菖蒲3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2月12日诊。
药进21剂,自感耳鸣小些,听力也似有提高。
检查:耳部检查同初诊。舌薄腻苔,脉平。
医案:方用升清化浊消痰之品,已见微效。效不更方,唯初诊在大寒,此诊进春初,在升提药中稍予调整。
柴胡3g 葛根6g 苏子10g 莱菔子10g
菖蒲3g 桃仁10g 红花6g 路路通10g
泽兰6g 天竺黄6g 7剂煎服
童某,男,41岁。1992年12月16日初诊。南京实验中学。
约1个月之前以精神过度紧张,以致左耳陡然失听,伴以耳鸣、堵塞、自声增强,经过治疗,一切症状逐渐向痊。刻下主症,听力纯丧失80分贝(左)。耳鸣高音调伴以大音量,但也有低音调者,对外来噪音不太敏感。
检查:左鼓膜严重内陷,光锥移位。舌薄苔,脉细。
医案:肝阳与痰浊为祟,清阳被浊阴所凌。当从疏肝导痰,升清化浊裁方。
柴胡3g 白芍6g 草决明10g 蝉衣3g
苏子10g 菖蒲3g 天竺黄6g 莱菔子10g
路路通10g 苦丁茶10g 7剂煎服
二诊,1992年12月30日诊。
药进14剂,唯一反应为耳中有轻松感,不若曩昔之沉甸。鸣聋依然,保持在原有程度。大便偏稀。对噪音已不反感。血压不高。舌薄苔,舌质有嫩感,脉平。
医案:柔木升清,乃拨云而揭雾,轻松之感,势所必然。症情趋势,已由实而转虚。裁方取药亦当然从证随方。
柴胡3g 升麻3g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百合10g 陈皮6g
菖蒲3g 防己6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1月13日诊。
又进14剂,除能接受外来噪音之外,一无获益可言。听力似乎提高一些,鸣声保持原状。大便已成形。舌薄苔,质淡,脉平偏细。
医案:肝阳得平,痰浊已化。继而来者,虚证初示端倪。改用参苓白术散参补中益气汤,此乃清人所谓“补肾不如补脾”之意耳。
升麻3g 葛根6g 党参10g 白扁豆10g
白术6g 茯苓10g 黄芪10g 百合10g
当归10g 甘草3g 7剂煎服
四诊,1993年1月29日诊。
又进14剂,听力似乎有些提高,鸣响依然无变化,音调音量如旧。大便已正常。舌尖少苔,舌根薄苔,脉细。
医案:病药几度周旋,惜无显效,从脾入手扶正,似乎难作他求。原旨坚守,用药加重。
葛根6g 党参10g 黄芪10g 山药10g
阿胶10g 菖蒲3g 当归尾10g 破故纸10g
益母草10g 7剂煎服
五诊,1993年2月12日诊。
续进14剂,听力明显提高,鸣响则无进退,似乎鸣响之源逐渐由内而外,堵塞感基本已消。有些腰痛。舌薄苔,脉细。
医案:几度病药周旋,万幸尚无虚掷。前方中肯,再事深入,方取四仪。
黄芪15g 党参10g 熟地10g 破故纸10g
当归10g 葛根6g 杜仲10g 菟丝子10g
狗脊10g 覆盆子10g 7剂煎服
叶某,男,31岁。1993年2月19日初诊。华东光学仪器厂。
右耳向有轻微耳鸣,5天前酒后陡然堵塞而哄鸣,听力下降,接近失听无闻。程度为进行性发展。自声增强。西医输液治疗3天,病情未见进退。
检查:两外耳道(-)。舌薄苔,脉平。
医案:突聋5日,肾窍堵塞而闭,急于疏泄开窍。
柴胡3g 升麻3g 菖蒲3g 路路通10g
防己6g 苏梗10g 乌药6g 马兜铃6g
枳壳6g 薄荷5g 4剂煎服
二诊,1993年2月23日诊。
药进2剂之后,耳中已有冲击之感,4剂后堵者已通,聋者可以听到一些。唯鸣响较高昂,能接受外来噪音。一向有耳鸣的右侧反比左耳为轻。舌薄苔,脉平。
医案:提升开泄,茅塞已开,当然不必住院。再取原旨,逐渐倾向常规。盖应变之手法可一而不可再也。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葛根6g
路路通10g 菖蒲3g 防己6g 陈皮6g
枳壳6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3月5日诊。
听力又见提高,已接近于正常。唯鸣响不歇,扰人心烦,音如蝉鸣,能接受外来噪音。舌少苔,脉平偏细。
医案:听力提高,殊惬人意。鸣响聊啾,亦拟一鼓而擒之。
党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山药10g
黄芪10g 枳实6g 磁石30g 青礞石20g
当归10g 甘草3g 7剂煎服
张某,女,5岁。1993年4月2日初诊。白下区。
言语正常,听力相当不行。检查右侧较左耳残余听力较多。西医曾考虑鼓室积液。
医案:诸般分析,聋非先天,针灸恐难合作,药更难于坚持。暂试丹方,以邀一幸。
菖蒲3g 破故纸10g 葛根6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6月6日诊。
第一疗程,听力有所提高(计30剂),停药半月听力又下降,再进30剂,未见进步。
医案:根据检查(电测听前后对照,基本上无改变),已乏回聪之望,但常有“理之所无,事之所有”之事,不妨再作争取,毕竟较之“坐视”略胜一筹。
黄芪10g 当归10g 菖蒲3g 葛根6g
破故纸10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12月12日诊。
上方已进120剂左右,听力已提高。原脑干诱发电位无,现已出现;并较原电测听提高30分贝。舌薄苔,脉平。
医案:奇迹已临,安肯坐失。效方续服,汤剂改作膏剂,以利久持。
黄芪50g 破故纸50g 当归50g 葛根30g
浓煎3次,然后将3次药汁浓缩至400~500ml,加阿胶30g、冰糖60g,收膏。每次15ml,每日2次,开水化服。
郎某,女,47岁。1993年10月12日初诊。白云石矿。
右突发性耳聋起于6月中旬,已作过高压氧等在内的多种治疗,至今听力已提高一些。但耳鸣出现,为持续性,鸣声高亢洪大,昼夜不息,侵扰睡眠。头脑昏沉,重点在右侧,头重脚轻,走路飘飘然。拒绝外来噪音。
检查:右耳鼓膜浑浊,外耳道皮损并附丽痂皮,左侧(-)。舌薄苔,脉来弦滑。
医案:痰因火而生,火以痰而炽,痰火一扰,清窍被蒙,头脑昏沉,实证也。治当清火消痰。
龙胆草3g 胆南星3g 陈皮6g 半夏6g
天竺黄6g 山栀10g 枳实6g 菖蒲3g
夏枯草10g 菊花10g 7剂煎服
二诊,1993年10月26日诊。
进药14剂,头昏而晕,明显缓解,飘飘之感消失。4个月不能骑车,今能坐骑矣。右耳听力在宁静之际可以听到一些,唯高啸之鸣,仍无丝毫减轻,对外来噪音也依然拒绝。舌薄白苔,脉细。
医案:正气渐露虚羸,局诊问诊则实证依然尚在。如其早补留邪,宁可矫枉过正。
陈胆星3g 陈皮6g 半夏6g 茯苓10g
天竺黄6g 白术6g 当归10g 山栀10g
滁菊花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3年11月16日诊。
眩晕之感在头部摆动之际仍有所残存。步履骑车,已稳重自立。听力仍无提高。耳鸣与拒绝噪音者,一如曩昔。昨天起在脘胃部有痛感。
检查:两耳(-)。舌薄苔,脉细。
医案:纵然实证之痕迹尚存,但苦寒峻剂之药太多,取药不能不有所加减。
生地10g 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山药10g 茯苓10g 丹皮6g 夏枯草10g
泽泻6g 当归10g 7剂煎服
四诊,1993年11月30日诊。
又进药14剂,诸症次第日佳。但头位急切易位时,还有不舒之感。耳鸣右侧轰轰;左侧如机器声,对噪音有反感依然无改善感觉。失眠还未改善(可能与上白班或夜班有关)。舌薄苔,脉平。
医案:病证尚实,人已虚矣,只能清心火益肾水。即使偏近于补,但亦只能牛刀小试而已。
生地10g 竹叶10g 白茅根10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茯苓10g 丹皮6g 覆盆子10g
泽泻6g 当归10g 7剂煎服
五诊,1993年12月28日诊。
此方已进28剂,鸣声仍然高亢,外来噪音稍稍能接受。睡眠已好些。舌薄苔,脉平偏细。
医案:试扶正尚无枘凿,唯外来噪声未能全部接受,则不妨佐以清心。
熟地10g 山药10g 丹皮6g 茯苓10g
泽泻6g 白茅根10g 连翘6g 竹叶10g
当归10g 覆盆子10g 7剂煎服
娄某,女,45岁。1994年1月1日初诊。江浦乔林镇。
左耳鸣响及失聪,今已40天。起病第3天出现头脑眩晕,伴以呕吐。现在眩晕、呕吐全部以吊水针药治疗而消失。刻下鸣声似虫叫,对外来噪音还不能接受。
检查:左鼓膜下陷。舌薄苔,脉弦。
医案:风邪外袭,延祸笼葱,全无虚象,切忌投补,治应用宣泄。
麻黄3g 杏仁10g 象贝母10g 菖蒲3g
防己6g 蝉衣3g 荆芥炭6g 路路通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二诊,1994年1月14日诊。
药进7剂,乳突及耳的胀痛已消失,听力无提高迹象,鸣声也无明显改变,对外来噪音已能接受,但仍有小小的反感。舌薄苔,边有齿痕,脉平。
医案:攻邪之务,刻已结束,待补之方,尚难入口。暂取二陈作过渡之计。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法半夏6g 菖蒲3g 蝉衣3g 防己6g
路路通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三诊,1994年1月28日诊。
鸣音已缓和许多,外来噪音已能接受,听力也稍有提高,但对内容的辨别能力很差。不耐疲劳,否则鸣聋双双加重。舌薄苔,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证情由实转虚,用药由攻转补。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白扁豆10g
山药10g 百合10g 陈皮6g 天竺黄6g
菖蒲3g 甘草3g 7剂煎服
四诊,1994年2月25日诊。
听力及鸣声仍然变化不大,对外来噪音已能接受。舌薄苔,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投补获效不多,或为量未达也。仍步原方增加血药。取八珍、十全之意。
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6g 益母草10g
茯苓10g 熟地10g 当归10g 五味子10g
破故纸10g 甘草3g 7剂煎服
五诊,1994年3月25日诊。
进药21剂,听力有所提高,鸣响仍然。舌薄苔,脉细。
医案:试取峻补,听力稍稍提高,总称不失所望。痊途已登,当然坚守原旨。
黄芪10g 党参10g 熟地10g 五味子10g
当归10g 山药10g 白术6g 破故纸10g
茯苓10g 阿胶10g(烊兑) 7剂煎服
费某,男,38岁。1991年7月24日初诊。南京铁路局。
本月7日开始两耳憋气、堵塞,继之左耳失聪而鸣,伴以眩晕泛恶,呕吐。第3日做高压氧治疗及其它治疗。眩晕已轻,失听逐渐回聪,鸣声仍然存在,音调偏高,低音偶然出现,拒绝外来噪音,自声增强。发轫之初过于疲劳。舌薄白腻苔如傅粉,舌质淡,脉濡。
医案:久苦淫雨,同时泽国水乡,其湿之甚不言可喻,加之疲乏逾常,心身劳累,此《内经》所谓“乘虚而入”之虚。劳则损气,湿则化浊,湿浊弥漫,充斥遍体,终至清阳难举,浊阴上潜,笼罩诸阳之首及五官。考五官以空清是尚,阴霾无阳之下,当然耳失其听,伴以聊啾终日,绝非一般所谓鸣聋之恙。治当温化湿浊,拨云雾以求阳光,破阴霾而冀开窍。本应重佐升清,但有血压偏高之嫌,升柴不敢恣取,拟方试服。
葛根6g 佩兰10g 藿香10g 焦米仁10g
木通3g 蝉衣3g 仙茅6g 太子参10g
菖蒲3g 路路通10g 仙灵脾10g 5剂煎服
二诊,1991年8月27日诊。
药后眩晕基本控制,但尚有残余的阵发。耳鸣及闭气有所好转,有时甚至基本宁息。听力略有回升,高频回升到80分贝。音量渐小,而音调增高,拒绝外来噪音逐渐能接受。
检查:舌苔白腻,质胖,边有齿痕,脉细。
医案:药后反应及四诊互参,正是循序以进而向愈途进展。耳虽属于肾窍,但仍应土脾入手,旨在原方,逐渐倾向于扶正。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陈皮6g
紫河车10g 半夏6g 菖蒲3g 防己6g
升麻3g 7剂煎服
秦某,女,36岁。1991年7月16日初诊。中兴源丝织厂。
左耳突聋,于今年4月上浣,虽然屡经西医治疗,恨无寸进之获。左耳憋气,残眩余晕仍然偶发作。总结之下,以耳聋头眩、耳中憋气及全身乏力为主,且病后即消化不良,日圊大便两次。舌白腻苔,脉濡。
医案:病作于水灾发轫之初,加重于淫雨泛滥之际。其湿之重,不言可喻,在此一片阴霾笼罩之下,以空清是尚之五官,焉得空清。故而治本之药,厥唯清化湿浊。
藿香10g 佩兰10g 柴胡3g 升麻3g
桂枝3g 米仁10g 菖蒲3g 白术6g
桔梗6g 六一散12g 7剂煎服
二诊,1991年8月5日诊。
左耳闭气仍无启畅之感,但偶而暂时舒服一些,残晕余眩在高温两天中又有一些;听力无寸进。肠胃消化及大便俱已正常。舌薄苔,脉细。
医案:湿浊渐清,气滞难利。继清化湿浊之后,倾向于利气。
太子参10g 白术6g 茯苓10g 青皮6g
路路通10g 木香3g 乌药6g 防己6g
六一散12g 菖蒲3g 7剂煎服
三诊,1991年8月13日诊。
憋气改善许多,但一经劳累即加重。残余眩晕几乎消失,唯向左侧而卧则有些不舒。舌薄苔,脉细。
医案:邪已云去,正仍未充,今当志于扶正。杨士瀛虽有“补脾不及补肾”之说,但绝非一概而论,此症适于“补肾不及补脾”。
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6g 白扁豆10g
青皮6g 枳壳6g 山药10g 路路通10g
草蒲3g 茯苓10g 7剂煎服
四诊,1991年8月20日诊。
耳中憋气与残余眩晕更形减轻。即使稍稍劳累一些,反应亦不如曩昔之明显。舌薄苔,脉细。
医案:复杯之日,为时不远。续原方以求巩固。
党参10g 黄芪10g 白术6g 白扁豆10g
枳壳6g 山药10g 当归10g 菖蒲3g
茯苓10g 甘草3g 7剂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