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对MAC的再认识
徐州医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2
戴体俊,程伟,殷琴
作者简介
戴体俊,二级教授。现为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数学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专家、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从事麻醉药理学教学与研究30年,主编《麻醉药理学》等著作9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400余篇。
摘要:背景: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 minin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MAC)是一重要概念,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现在对其内涵及影响因素等有了新的认识。目的:介绍MAC代表吸入麻醉药的全部作用——麻醉强度至少是不全面的; MAC是效价强度而非效能; MAC并不具有严格的“相加”性质; MAC通常大于翻正反射消失ED 50;麻醉持续时间、刺激方式、刺激强度和部位等均可影响MAC。趋向:应对MAC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统一刺激方式、强度和部位,测定药物的MAC等,使MAC发挥更大、更科学的作用。
关键词: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半数有效量;制动;肌松;镇痛;效价强度;效能
MAC是mininum alveolar concentration的缩写,被译为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是吸入麻醉药一个极其重要的参数。MAC指在一个大气压下,50%的受试者对伤害性刺激不产生体动反应时的浓度 [1]。
MAC是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药效学概念,对定量比较吸入麻醉药的作用、指导临床麻醉等起了重要作用,迄今和今后仍有很大意义。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思考,现在对其内涵及影响因素等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