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刮痧疗法,是中国传统医学外治法之典型代表。大多数学者认为,刮痧是《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的砭、针、灸、药、导引五大方法中砭石疗法在当今的主要业态和存续形式,虽起源于先秦,但多在民间流传。明清时期,刮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郭志邃编撰了第一本刮痧专著《痧胀玉衡》,对刮痧的病名、辨证、刮拭部位等从“刮痧、放痧和药痧”三个方面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期间,医家李梴《医学入门》、张景岳《景岳全书》、王凯《痧症全书》等著作也为刮痧的普及推广及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20世纪7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预防保健、养生长寿的需求和渴望日益增强,传统中医的“刮痧、拔罐、针灸、按摩”四大绿色疗法重新回归并广泛应用。刮痧疗法以其简单而易于掌握、方便而易于操作、价廉而易于取材、体验而易于取效的诸多特点与优势,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成为大众自我保健和医疗机构广泛采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目前,刮痧疗法不仅作为中医临床实用技能,而且是中医临床适宜推广技术,已成为公费医疗、医疗保险的中医特色治疗项目,受到医务人员、患者的普遍欢迎。
2002年,我有幸接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委托,带领刮痧界同道,负责联合制定国家层面的刮痧技术操作规范。该《保健刮痧师》国家职业标准于2003年8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布;同时编写了保健刮痧师培训教程、考试题库及考试指导手册等,建立了完整的职业管理体制,开创了中医特色医疗保健技术与职业劳动就业技能的有机结合。此后,200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中医刮痧师》(X4-04-03-05)国家职业标准,出版了《保健刮痧师》《中医刮痧师》和《中国标准刮痧》等系列培训教程和刮痧科普书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有10余万人获得了保健刮痧师和中医刮痧师资质。另外,我们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刮痧研究课题,先后组织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21709.22-2013《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2部分:刮痧》、行业标准ZYYXH/159-2010《保健刮痧技术操作规范》等职业和技术操作规范,为刮痧职业培训、临床应用、保健推广的安全性和规范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徐鸣曙、陈春艳、施茵等中医针灸专家,不仅为“海派中医”的杰出代表,也是刮痧学术传承的后起之秀。他们长期从事中医针灸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创新应用,逐渐认识到刮痧疗法的神奇功效,联合编著了《循经刮痧疗法》,将上述刮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既注重技术操作规范,又注重临床辨证施刮;既注重经络腧穴理论对刮痧的指导作用,又注重临床补泻、经穴反应点、常见误区等方面,全面诠释刮痧并有助于提高刮痧疗效。有感于他们对刮痧学术不断创新研究的治学精神,以及与我的门徒王莹莹博士的协作,可谓“京派”与“海派”联手,充分围绕“国标”的内容,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详尽介绍每一病证的操作技法和体位、部位等要求,使《循经刮痧疗法》成为刮痧家族的新创。
体悟他们对中医刮痧事业有一颗热爱执着之心,我作为《循经刮痧疗法》的第一个读者,深感该书刮痧术语规范,操作步骤详实,对提高刮痧疗效必有补益,故乐为之序。
杨金生
丙申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