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 营
《疏五过论》云: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镇阳有一士人,躯干魁梧而意气雄豪,喜交游而有四方之志,年逾三旬,已入任至五品,出入从骑塞途,姬侍满前,饮食起居,无不如意。不三年,以事罢去,心思郁结,忧虑不已,以致饮食无味,精神日减,肌肤渐至瘦弱,无如之何(223)。遂耽嗜于酒,久而中满,始求医。医不审得病之情,辙以丸药五粒,温水送之,下二十余行。时值初(224)秋,暑热犹甚,因而烦渴,饮冷过多,遂成肠鸣腹痛,痢如鱼脑,以至困笃。诊其脉,乍大乍小,其证反覆闷乱,兀兀欲吐,叹息不绝。此病难治,神屈故也。以其贵之尊荣,贱之屈辱,心怀慕眷,志结忧惶(225),虽不中邪,病从内生,血脉虚减,名曰脱营。经曰:宗(226)气之道,纳谷(227)为宝。谷入于胃,乃传之脉(228),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229)经遂,终而复始,常营无已,是为天地之纪。故气始从手太阴起(230),注于阳明,传流而终于足厥阴,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于是复注手太阴,此营气之所行也。故日夜气行五十营,漏水下百刻,凡一万三千五百息,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今病者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阻。暴喜伤阳,暴怒伤阴。喜怒不能自节,神气岂不伤乎?盖心为君主,神明出焉,肺为相辅,制节由之,皆主行荣卫。主贪人欲,天理不明,则十二官相使,各失所司,使道闭塞而不通。由(231)是则经营之气脱去,不能灌溉周身,百脉失其天度,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何疑之有焉?
【注释】
(1)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
(2)鬼遗:指《刘涓子鬼遗方》,南北朝齐龚庆宣整理,外科著作。
(3)龙树:指《龙树菩萨眼论》,隋唐间人托名“龙树菩萨”撰,眼科专著,原书已佚。
(4)金镞:指伤科类著作。
(5)刺要:指《素问·刺要论》。
(6)保庆:指《产育保庆集》,原作者不详,北宋李师圣获见此书,产科著作。
(7)醇疵:醇美与疵病,喻正确与错误。语出宋代韩淲《涧泉日记》卷下:“本朝之文,至此极盛矣。若论其学术,醇疵浅深,则付之学者评之。”
(8)素:据上文,此指《太素》。
(9)休咎:善恶吉凶。
(10)班马:指班固、司马迁。
(11)细事:小事。
(12)尚:久远。
(13)俞:原作“愈”,据《千金方·大医精诚》改。
(14)塞而……冷之:原作“寒而壅之,塞而冷之”,据《千金方·大医精诚》改。
(15)涂:道路。今作“途”。
(16)苟简:草率而简略。
(17)伎:通“技”。《老子》第五十七章:“人多伎巧。”
(18)有莘:古国名。语出《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19)腑:原作“俯”,据文义改。
(20)消息:斟酌。
(21)谭:通“谈”。《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22)累累:原脱,据《注解伤寒论·辨脉法》补。
(23)瞥瞥:原作“督督”,据《注解伤寒论·辨脉法》改。
(24)要:关闭。
(25)者:原作“生”,据《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改。
(26)消:原作“痟”,据《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改。
(27)(jiǎo绞):腹中急痛。
(28)涩涩:据盛维忠等《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校注,疑为“沉涩”之误。
(29)缓:《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作“弦”。
(30)(kuài快):同“快”。
(31)殂(cú徂):死亡。
(32)声:《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作“聋”。
(33)开:《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作“闭”。
(34)木:原作“水”,据《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改。
(35)洪:《仁斋直指方论·脉病逆顺论》作“浮”。
(36)隋:通“惰”。《淮南子·时则》:“(季秋)行春令,故煗风至,民气解隋,师旅并兴。”
(37)刘元宾:北宋医家,字子仪,号通真子。
(38)并:《全生指迷方·脉论》作“偏”。
(39)毗:损伤。
(40)赜(zé泽):深奥。
(41)之:《全生指迷方·脉论》作“元”。
(42)皆属于……所聚:《全生指迷方·脉论》无此九字。
(43)血:《全生指迷方·脉论》作“穴”。
(44)温:原作“湿”,据《难经·十四难》改。
(45)三十死:《素问·大奇论》作“微见三十日死”。
(46)热:原作“熟”,据《素问·大奇论》改。
(47)髓:原作“随”,据文义改。
(48):同“虾”。
(49)趁:寻觅。
(50)翔:原作“跃”,据下文“故曰鱼翔”改。鱼翔脉为七怪脉之一。
(51)浮:此下原有“结”字,据《难经·十八难》删。
(52)耕耨(nòu耨):耕田除草。
(53)科斫(zhuó卓):修削枝蔓。
(54)行于表背之表:《脾胃论·用药宜禁论》作“行于背,表之表。”
(55)脉:原作“麦”,据《脾胃论·用药宜禁论》改。
(56)岁:原作“气”,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改。
(57)已:同“以”。
(58)化:《素问·至真要大论》作“保”。
(59)新:《汤液本草·东垣先生药类法象·五方之正气味》作“析”。
(60)偶:原作“偏”,据文义改。
(61)制:原作“治”,据上文“制之以缓”改。刘完素《素问要旨论·法明标本篇第八·六气本病》云:“补下治下制之以急。”
(62)秋:原脱,据文义补。
(63)化:此下原衍“或”字,据《素问·气交变大论》删。
(64)除:原作“阴”,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改。
(65)温:原作“泾”,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改。
(66)下:此上《汤液本草·用丸散药例》有“去”字。
(67)蜡:原作“臈”,据《汤液本草·用丸散药例》改。
(68)褐(hè贺):指用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粗衣。
(69)满:原作“汤”,据《素问·异法方宜论》改。
(70)地:原脱,据《素问·异法方宜论》补。
(71)痹:原作“脾”,据《素问·异法方宜论》改。
(72)标本论:此指《素问·标本病传论》。
(73)治:原作“至”,据《素问·标本病传论》改。下同。
(74)荣:《汤液本草·标本阴阳论》作“荥”。下同。
(75)火:原作“心”,据《汤液本草·标本阴阳论》改。
(76)自:原作“月”,据《仁斋直指方论·诸阴诸阳论》改。
(77)寸:原作“才”,据《仁斋直指方论·诸阴诸阳论》改。
(78)走:原作“是”,据《仁斋直指方论·诸阴诸阳论》改。
(79)居:原作“俱”,据《仁斋直指方论·诸阴诸阳论》改。
(80)颠:通“癫”。宋代苏轼《李公择求黄鹤楼诗因记旧所闻于冯当世者》:“无功暴得喜欲颠,神人戏汝真可怜。”
(81)格:原作“隔”,据《仁斋直指方论·诸阴诸阳论》改。下同。
(82)此:《华佗先生内照图·内丹要诀》作“比”。
(83)龂交二穴:龂,同“龈”。据彭静山《华佗先生内照图浅解》,指上唇系带两旁,一通任脉,一通督脉,实际二穴合而为一穴,是任督二脉交会处。
(84)仙经:道教经典的泛称。
(85)府:原脱,据《难经·二十八难》补。
(86)云:原作“阴”,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改。
(87)火:原作“大”,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改。
(88)喜怒:原作“气□”,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改补。
(89)胃:原误作“为”,据文义改。
(90)谷:原作“杀”,据《素问·调经论》改。
(91)盛:原作“热”,据《素问·调经论》改。
(92)卫:原作“胃”,据《素问·调经论》改。
(93)消水:《素问·逆调论》作“烁”。
(94)者:《素问·阴阳别论》作“时”。
(95)(juān娟):骨节酸痛。
(96)索泽:指皮肤枯涩失去润泽。
(97)巅疾:癫。巅,通“癫”。《素问·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张介宾注:“巅疾者,癫也。”
(98)情:原作“惟”,据《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改。
(99)脏:此上《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有“五”字。
(100)澹味:指味道不浓烈的食物。
(101)隳(huī辉):毁坏。
(102)问其……所在:出自《难经·六十一难》。
(103)徇(xùn迅):依从。
(104)劝:努力。
(105)证:《左传·昭公元年》作“征”,义胜。
(106)北:原作“此”,据文义改。
(107)浚:疏通。
(108)沴(lì立):天地四时之气反常引起伤害和破坏。
(109)胕:原作“肘”,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改。
(110)腹:原作“病”,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改。
(111)緛(ruǎn软):缩短。
(112)菀:原作“薨”,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改。
(113)逆:《素问·生气通天论》作“力”。
(114)肓:原作“育”,据《素问·腹中论》改。下同。
(115)鬲:通“膈”。《洪武正韵·陌韵》:“膈,胸膈心脾之间。通作鬲。”
(116)傍:同“旁”。
(117)心:《灵枢·邪客》无此字。
(118)有故……殒也: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原意是指怀孕后患病,只要是针对病因治疗,即使用峻(毒)药治疗亦不致坠胎。故,此指病因;殒,此指胎儿殒落。
(119)按:原作“快”,据文义改。
(120)躁:原作“噪”,据文义改。
(121)指掌图中:林亿等《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作“古有方证”。
(122)阴:《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作“癃”。
(123)隔:通“膈”。《管子·水地》:“五脏已具,而后生肉。脾生隔。”尹知章注:“隔在脾上也。”
(124)疆:《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作“强”。
(125)怔:原作“正”,据《新校〈备急千金要方〉例》改。
(126)獭胆分盆:《卫生易简方·进卫生易简方表稿》作“獭胆分杯”。《本草纲目·水獭·正误》引寇宗奭曰:“古语云:‘蟾肪软玉,獭胆分杯’,谓以胆涂竹刀或犀角篦上,画酒中即分也。尝试之,不验,盖妄传耳。但涂杯唇,使酒稍高于盏面耳。”
(127)凝:此前《卫生易简方·进卫生易简方表稿》有“不”字。
(128)窌(jiào叫):地窖。
(129)虙(fú福):通“伏”。《颜氏家训·书证》:“虙之与伏,古来通字。”
(130)脉:《素问·举痛论》作“腹”。
(131)血:《素问·举痛论》无此字。
(132)厥气:此指寒气。
(133)客:原作“各”,据《素问·举痛论》改。
(134)事:原作“俗”,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改。
(135)犹:通“由”。《公孙龙子·通变论》:“若举而以是,犹类之不同。”
(136)瘀:原作“於”,据《仁斋直指方论·血营气卫论》改。
(137)气:原作“血”,据《仁斋直指方论·血营气卫论》改。
(138)问:《仁斋直指方论·血营气卫论》作“间”。
(139)幼:原作“幻”,据《仁斋直指方论·男女气血则一论》改。
(140)凝:原作“能”,据《仁斋直指方论·男女气血则一论》改。
(141)痹:原作“瘅”,据《仁斋直指方论·男女气血则一论》改。
(142)冒:原作“胃”,据《仁斋直指方论·男女气血则一论》改。
(143)嗣:随后。
(144)寅:原作“申”,据《难经·十九难》改。
(145)经:此指《难经》。见《难经·十九难》。
(146)女人……断病:语出《脉诀·诊候入式歌》,并非《脉经》。
(147)真:原作“其”,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改。
(148)旨:美味
(149)愀(qiǎo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150)闾:原作“闻”,据《格致余论·养老论》改。
(151)幼:原作“幻”,据《格致余论·养老论》改。
(152)涎沫:原作“湕沭”,据《格致余论·养老论》改。
(153)暂:原作“督”,据《格致余论·养老论》改。
(154)乎:《格致余论·养老论》作“手”。
(155)如:《格致余论·养老论》作“好”。
(156)以:此下《格致余论·养老论》有“身先”二字。
(157)诱掖:引导和扶持。
(158)以饮食忠养之:语出《礼记·内则》。
(159)防:同“妨”。
(160)忘:通“妄”。《老子》第十六章:“不知常,忘作,凶。”朱谦之校释:“忘、妄古通。”
(161)劳:《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作“势”。
(162)遇:原作“过”,据《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改。
(163)媮:同“偷”,苟且。
(164)胆:原作“朋”,据《格致余论·相火论》改。
(165)其:《格致余论·相火论》作“具”。
(166)周子:指宋代周敦颐。其《太极图说》云:“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
(167)患:《格致余论·相火论》作“眩”。
(168)腹:原作“人”,据《格致余论·相火论》改。
(169)诸气……肺:原作“诸风之病痿属于肝”,据《格致余论·相火论》改。
(170)聋:原作“龙”,据《格致余论·相火论》改。
(171)醯(xī析):醋。
(172)橐(tuó驼)钥:出自《道德经》。喻造化。橐,原作“櫜”,据《格致余论·夏月伏阴在内论》改。
(173)天:《格致余论·夏月伏阴在内论》作“长”。
(174)灼:此下《格致余论·夏月伏阴在内论》有“焚”字。
(175)纠:原作“紏”,据《格致余论·倒仓论》改。
(176)穰:同“瓤”。
(177)涣:同“焕”。鲜明。
(178)铢:原作“硃”,据《格致余论·倒仓论》改。
(179)百:《格致余论·倒仓论》作“皆”,义胜。
(180)调经篇:指《素问·调经论》。
(181)虚:原作“实”,据上文改。
(182)说:《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作“设”,义胜。
(183)金木水火土谷惟修:语见《尚书·大禹谟》:“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金、木、水、火、土、谷称为“六府”,正德、利用、厚生称为“三事”,“六府”加“三事”即“九功”。
(184)刃:原作“序”,据《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改。
(185)去:原为坏字,据《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改。
(186)究:《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作“完”。
(187)耶:同“邪”。
(188)因:《兰室秘藏·脾胃虚损论》作“困”。
(189)孰:原作“熟”,据文义改。
(190)水解散:原作“冰解散”。“水解散”方见于《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医经溯洄集·伤寒温病热病说》亦作“水解散”。据改。
(191)飡:《医经溯洄集·伤寒温病热病说》作“冷”,义胜。
(192)症:《医经溯洄集·伤寒温病热病说》作“直”。
(193)上:《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作“止”。
(194)雹:原作“電”,据《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改。
(195)先:原脱,据《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补。
(196)上:原作“主”,据《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改。
(197)助:此下《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有“哉”字。
(198)土:原作“上”,据《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改。
(199)受:《医经溯洄集·亢则害承乃制论》作“变”。
(200)厦:原作“处”,据《医经溯洄集·中暑中热辩》及下文改。
(201)心必渴:《医经溯洄集·中暑中热辩》作“必大渴”,义胜。
(202)热:《医经溯洄集·中暑中热辩》作“气”。
(203)岐:事有分歧。《医经溯洄集·积热沉寒论》作“歧”。
(204)颛(zhuān专)蒙:愚昧无知貌。
(205)诸:原作“谓”,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改。
(206)至:《医经溯洄集·积热沉寒论》作“珤”(“宝”的异体字),义胜。
(207)跂及:犹企及。
(208)隄:同“堤”。
(209)液:原作“浪”,据《医经溯洄集·小便原委论》改。
(210)杨介:字吉老,又字克一。宋代医家。
(211)宝:《医经溯洄集·小便原委论》作“室”,义胜。
(212)言:原作“筵”,据《难经·七十五难》及《医经溯洄集·泻南方补北方论》改。
(213)肺:原作“肝”,据《难经·七十五难》及《医经溯洄集·泻南方补北方论》改。
(214)滋:原作“兹”,据《医经溯洄集·泻南方补北方论》改。
(215)越人:原作“一人”,据《医经溯洄集·泻南方补北方论》改。
(216)峻:原作“悛”,据《医经溯洄集·泻南方补北方论》改。
(217)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敬意。
(218)斁(dù度):败坏。
(219)邪丽则真浅:《卫生宝鉴·离合真邪说》作“邪厉则真残。”
(220)希:少。后作“稀”。
(221)沃雪拔刺:原作“雪污技刺”,据《卫生宝鉴·离合真邪说》改。沃雪:如汤沃雪,比喻见效之快。
(222)植德……务本:语出《尚书·泰誓下》:“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223)无如之何:没有任何办法。
(224)初:原脱,据《卫生宝鉴·脱营》补。
(225)忧惶:原脱,据《卫生宝鉴·脱营》补。
(226)宗:《灵枢·营气》作“营”。
(227)纳谷:原脱,据《灵枢·营气》补。
(228)脉:《灵枢·营气》作“肺”。
(229)于:原脱,据《卫生宝鉴·脱营》补。
(230)起:原脱,据《卫生宝鉴·脱营》补。
(231)由:原脱,据《卫生宝鉴·脱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