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三仁汤与湿热治法
《温病条辨》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一,是继《伤寒杂病论》之后理法方药俱全的宏伟巨著。三仁汤是《温病条辨》中少有的几张疗效卓著、治疗范围广泛的看家处方之一,是清热利湿的代表方。不仅适用于瘟疫,对因湿热所致的内、外科杂症皆有良效。它选药精炼,配伍严谨,疗效非凡。自问世以来,备受历代医家吹捧,经数百年临床检验而久用不衰。充分体现了它非凡的疗效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仁汤是清代名医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卷一记载的治疗湿温初起、卫气同病、湿重于热和内、外科杂症的良方。由杏仁15克、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组成,以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服一碗,日三服。用于治疗湿温或暑瘟初起、卫分之证未罢、气分之证又现,湿重于热之证。证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有宣畅气机、清热利湿之功。今人根据其功效特点,多用于治疗伤寒、副伤寒、重感冒、急慢性胃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布鲁菌病、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妊娠呕吐、百日咳等病。
本方的适应证是湿气留恋三焦,湿重于热者。按照《温病条辨》的记载,该方适用于湿温初起,卫气同病。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失治误治,故吴鞠通于《温病条辨》中明示此病有“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应以芳香苦辛,清宣淡渗之法,方可中的。
方中杏仁苦温,宣肺利气,提壶揭盖,通调水道,气化则湿化,宣通上焦;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之机,转枢中焦;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而健脾,配以滑石、通草、竹叶淡渗利湿,清透湿郁所化之热,疏导下焦。方中诸药合用,既可轻宣上焦肺气,又可畅通中焦气机,还可渗利下焦湿热,升清降浊。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因嫌苦辛温燥之剂,每易助热化燥;苦寒清燥之品,常致脾伤湿留,冰伏湿热,惟宜芳香苦辛,淡渗化气利湿并进,能使三焦通畅,湿热分消,湿去而脾不伤,热除正安,诸症自除。本方主治上焦肺气不宣,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和膀胱之气化失常。方中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共为君药,故名“三仁汤”。
所谓“甘澜水”,就是将普通泉水取出来后放在容器中,用水瓢或木勺舀起来扬高再倒入容器中,这时水中会有许多泡沫产生,然后再将水舀起来倒入容器中。如此反复多次,所取得的泡沫水就是“甘澜水”。其性质轻不助邪,还可健脾开胃。
本方的配伍要点是以辛开苦降、淡渗利湿之品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辨证要点是湿热内蕴,湿重于热,三焦气机不利:临床应用以头身困重,四肢倦怠,胸闷不饥,呕恶纳呆,大便溏薄,小便黄赤,苔白或黄腻,脉濡、滑或弦细,或者兼有头痛恶寒为主症。
本方证的病机核心为湿热弥漫,闭阻阳气。病变部位贯穿三焦,脏腑涉及五脏六腑。治疗重点在于轻开宣化。其所要驱逐的主要病邪为“湿热”,治疗目的为祛除“湿热”。治疗手段为“气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湿化”而“热清”,最后结果是“浊降清升”。
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人体五脏六腑各有所主,各脏腑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叫“气化”。如果各脏腑各自为政,不互相配合,则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病理症状迭出。人体的气化功能在疾病恢复过程中,作用尤其重要,“气化则湿化”,气化则“邪去正安”。
本方应用指征为:(1)肢体倦怠;(2)头身困重;(3)浑身酸懒;(4)呕恶纳呆;(5)小便黄赤;(6)大便溏薄或黏滞不爽;(7)苔白不渴或渴不欲饮或舌苔黄腻;(8)脉滑或弦细或濡,略带数象;(9)午后发热;(10)胸闷不饥;(11)头痛恶寒;(12)身体虚胖。临床只要有以上十二项指标中的三到五项就可放心应用,不必悉俱。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舌苔黄腻者,宜加大薏苡仁用量;舌苔薄白者,不用或少用滑石。湿性类水,故为阴邪。湿邪侵袭人体,滞于经络,阻遏气机,损伤心阳,若见心悸胸闷等,可加三七、丹参、薤白;湿为阴邪,损伤阳气,易伤脾阳。脾阳如伤,可致脾阳不振、水湿停聚,出现腹泻、尿少、水肿等。此时可加肉豆蔻、补骨脂、吴茱萸、茯苓;湿邪致病,可侵犯人体各部,遍及脏腑、经络、肌肉、关节等。如出现周身关节疼痛者,可加独活、羌活、秦艽、五加皮、木瓜;如湿阻中焦,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较重者,可加藿香、山楂、麦芽、木香;如湿热下注而引起淋证者,可加扁蓄、瞿麦、车前子、大黄;湿性趋下,易袭阴部,可致湿热带下病。可加茯苓、猪苓、苍术、荆芥穗、黄柏、牛膝。用药注意点是杏仁、半夏用量不宜再大,它们的用量已达到常用量的极限,再过量应用易出现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近代药理研究同时证实:三仁汤具有抗菌、抗病毒、防癌、抗癌、解热、镇痛、止咳、止吐、利尿、修复溃疡等作用。
三仁汤配伍严谨,选药精当。区区八味药,统治三焦“湿热”,对全身各个部位与“湿热”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玄机无限,哲理无穷。兹将其中各个药品拆析如下:
一、薏苡仁
薏苡仁既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而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性偏平和,两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但炒薏苡仁除湿作用稍强;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薏苡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长期饮用,能治疗黄褐斑、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使斑点消失并滋润肌肤。对粉刺、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而且它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也被当做减肥用品。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薏苡仁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的功效:①对心血管的影响:抑制呼吸中枢,使末梢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②抗肿瘤: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夹湿的肺癌更为适宜;③增强免疫力和抗炎: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④降血糖降血压:薏苡仁具有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高血压、高血糖有特殊功效;⑤抑制骨骼肌的收缩:薏苡仁可抑制骨骼肌收缩,能减少肌肉之挛缩,缩短其疲劳曲线,能抑制横纹肌之收缩;⑥镇静、镇痛及解热:对风湿痹痛患者有良效;⑦降血钙、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⑧对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等有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夏季热而多雨,湿气较重,脾脏能运化水湿,只有脾胃阳气振奋,才能有效抵抗湿邪的侵袭。现代人少动,多食,熬夜,压力大,饮酒多,吹空调,又恣食冷饮、甜食、油腻食物,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易致脾虚湿重,证见头昏头重、四肢酸懒、没有食欲等。薏苡仁是药食两用的祛湿、健脾佳品,已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谷类食品。
二、杏仁
杏仁苦、温、微毒,归肺、脾、大肠经。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中国南方产的杏仁属于甜杏仁(又名南杏仁),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还可作为原料加入蛋糕、曲奇和菜肴中,具有润肺、止咳、润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北方产的杏仁则属于苦杏仁(又名北杏仁),带苦味,多作药用,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多痰、咳嗽、气喘等症状疗效显著。中药典籍《本草纲目》中列举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清积食是说杏仁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现代实用中药》记载:“杏仁内服具有轻泻作用,并有滋补之效。”对于年老体弱的习惯性便秘者来说,服用杏仁效果更佳。经现代药理研究,杏仁具有五大功效:①苦杏仁能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可治疗肺病、咳嗽等疾病;②甜杏仁和日常吃的干果大杏仁偏于滋润,有一定的补肺作用;③杏仁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多酚类成分,这种成分不但能够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很多慢性病的发病危险;④杏仁还有美容功效,能促进皮肤微循环,使皮肤红润光泽;⑤杏仁还有抗肿瘤作用,杏仁抗肿瘤作用主要是由于苦杏仁中含有一种生物活性物质——苦杏仁苷,可以进入血液,专杀癌细胞,而对健康细胞没有伤害,因此可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症状,延长病人生存期。另外,杏仁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袭细胞,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此外,杏仁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以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因此,甜杏仁是一种健康食品,适量食用不仅可以有效控制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还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和多种慢性病的发病危险。
三、半夏
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它有三大药理作用:①镇咳作用:生半夏、姜半夏、姜浸半夏和明矾半夏的煎剂,对猫碘液注入胸腔或电刺激喉上神经所致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且可维持5小时以上。接近于可待因的作用;②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半夏制剂对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③镇吐作用:半夏加热炮制或加明矾、姜汁炮制的各种制剂,对阿扑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上述三种催吐剂的作用机制不同,而半夏都可显示镇吐作用,推测其镇吐作用机制是对呕吐中枢的抑制。
四、厚朴
厚朴苦、辛、性温。归脾、胃、大肠经。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之功。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如下作用:①抗菌作用;②促进胃肠蠕动和抗胃黏膜溃疡作用;③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④对横纹肌有松弛作用。⑤降血压作用;⑥抗变态反应作用;⑦抑制皮肤肿瘤作用。
五、滑石
滑石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有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的功效。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等症。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因热小便不利者,滑石最为要药。若寒温外感诸证,上焦燥热,下焦滑泻无度,最为危险之候,可用滑石与生山药各两许,煎汤服之,则上能清热,下能止泻,莫不随手奏效。
六、竹叶
竹叶味甘淡,气平微凉。归入心、肺、胆、胃经。功专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研究表明,竹叶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黄酮、酚酮、蒽醌、内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其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抗癌、美白肌肤等功效。
七、白蔻仁
白蔻仁辛温。入肺、脾、胃三经。具有理气宽中、燥寒湿、解酒毒等功效。主治胃痛腹胀、噫气反胃等症。
八、白通草
白通草甘淡,寒,无毒。入肺、胃经。能清热利水,通乳。用于淋证涩痛、小便不利、水肿、黄疸、湿温病、小便短赤、产后乳少、经闭、带下。
从以上分析得知,三仁汤的各项成分都是临床常用药,都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有着非凡的疗效。再加上它严谨的配伍法度和科学配比(用量),其适应证又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和疾病谱,这就决定了它广泛的临床用途和卓尔不凡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