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MPA教育发展报告(2011-2016)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疆农业大学 突出区域特色 创新办学理念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新疆农业大学 蒲春玲 王丹 闫志明 关志强 王戎

一、办学概况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疆将始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的社会主义新疆。这就需要培养大批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公共管理人才,能够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为此,在MPA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中,新疆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始终以突出区域特色为抓手,以创新办学理念为动力,以培养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为目的,紧跟新疆公共管理实践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在执行全国MPA教指委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的同时,有针对性地结合新疆区域经济建设发展、政府政务工作的特点凝练专业方向,加强公共管理案例库开发,开设专题讲座。经过几年的探索,凝练了四个符合新疆区域特点的专业研究方向: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管理。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网络宣传,扩大招生范围

新疆有着特殊的地域特征,各民族人口表现为非常明显的广域性分布特点,南北疆人口分布不均衡。MPA教育中心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多样化的网络宣传手段逐年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借助互联网传播信息快、范围广的优势,MPA中心先后建立了新浪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并进行了官方认证,定期发布招考资讯。借助学校官网向社会发布最新招生动向。完善和更新了百度百科、百度贴吧、豆瓣同城等网络论坛相关信息。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扩大了MPA教育中心在新疆区域的社会影响,并取得了较为满意成效。经过5年的发展,招生人数实现大幅度增长。2015年首次超额完成了招生规模达100人以上的目标,成绩斐然。

(二)创新复试方式,招收优质生源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科研潜能,我校MPA教育中心创新复试方式,组成由校内校外专家共同参加的面试考核组,客观、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录取那些长期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工作,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急需更新知识、提升能力的公共管理者。目前,如期完成了各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复试、面试及录取工作。

(三)规范管理制度,提升培养质量

为了保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保证学位论文质量,MPA教育中心先后制定了《新疆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新疆农业大学MPA教学基本要求》等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了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培养、管理工作,保障了教学培养工作的有序进行。

在课程设置方面,按照MPA教指委研究生培养方案,结合新疆区域及农业院校特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MPA教育培养目标,科学且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做到学习理论与专题讨论结合、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课堂学习与调研结合。具体包括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社会实践必修环节,学分累计不少于37学分。目前各级MPA研究生已按照设置的课程正常开课。

(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论文质量

根据MPA学位论文评审和研究生培养需要,新疆农业大学学位委员会下设了MPA分学位委员会,MPA教育中心组建了MPA导师组,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学位论文和培养质量的管控。同时,建立健全学位论文质量管理制度,严格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流程,严把论文选题(预开题)、开题、写作、指导、查重、答辩、形式审查等环节。

一是严把论文选题(预开题)环节。开展论文写作培训引导,举办MPA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专题讲座,实行预开题制度。MPA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开题报告会,对MPA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研究思路和框架、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等进行指导和修正,开题不通过的研究生不能进行论文的撰写阶段。

二是规范导师指导环节。成立MPA导师组,制定统一的格式规范、选题范围等制度文件,要求导师控制MPA研究生的论文质量,对选题及研究内容把关,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写作规范,内容充实。同时实施注重实践的双轨导师制,每个MPA研究生从入学直到毕业,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和论文写作等环节,全过程配备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校内导师对研究生的学业及论文撰写进行辅导,校外导师对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

三是严格论文查重及盲评环节。对MPA学位论文全部实施学术论文重复率检测,检测合格者进行全程匿名评阅,论文盲评不通过的MPA研究生将推迟答辩。

四是重视论文答辩环节。成立答辩委员会,实施匿名答辩,不记名打分,答辩成绩低于规定要求者不予通过答辩。

(五)凝练办学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基于努力寻求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为新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MPA教育中心建立了具有新疆区域特色和相对优势的专题库。专题内容涉及新疆区域发展的诸多领域,如资源型区域资源开发利用利益分配研究、三化推进中的移民搬迁调控机制研究、棉农生产与土地退化关系研究、牧民定居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研究等。其中,有7项专题来源于国际、国家层面的重点科研项目。

专题库的建设及专题讲座的实施,丰富和提高了专题讲座的内容与质量,从而使MPA研究生的教育主动适应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高层次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多年教学的工作中,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提高了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

(一)本地生源短缺

新疆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得南北疆少数民族聚集地方长期处于落后闭塞的状态,基础教育发展滞后,考生应试能力弱,特别是英语的应试能力差,与国家对公共管理硕士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直接导致第一志愿的上线率较低,影响招生规模,导致生源短缺,录取人数极少。

(二)教学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培养研究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教育区别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特质。MPA研究生多数是从事一线公共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对公职管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当前MPA教育过程中,培养重点放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上,缺乏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忽视了实践经验对理论的检验、深化和发展。

(三)教学管理经验不足,案例与实践教学有待加强

我校获批公共管理硕士试点单位只有五年时间,尚处于建设初期,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经验缺乏,学科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科沉淀不足,实施案例、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当前,正在努力借鉴国内外成功院校的经验,加快建设步伐。

四、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未来的MPA教育将是一个整合创新、注重质量的时代。新疆农业大学MPA教育中心正在积极探索适应公共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疆地处西北边境,人才资源短缺,公共管理水平与内地相比有较大差距。新疆跨越式发展,对公共管理人才需求更加旺盛,公共管理专业硕士教育的潜力大,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加强MPA专业学位建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创建新疆农业大学MPA课程体系等多种措施推动MPA专业学位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强化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严格按照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新疆区域及农业院校特色,提出具有针对性的MPA教育培养目标,科学且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做到学习理论与专题讨论结合、案例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课堂学习与调研结合。课程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能力培育为主题,按照“加强基础,强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充实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争取优惠政策,提高办学水平

生源数量和质量是MPA教育发展的基础,MPA招生制度是亟须完善和改革,在2016年取消单证班的形势下,新疆的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批量的公共管理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公共管理人才。本地生源少有悖于MPA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初衷。为此,我们积极向全国MPA教指委和国家学位办申请,给予招收疆内少数民族生源一定的优惠政策。

(三)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鉴于全国目前办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我们将进一步完善MPA教育五年规划、实施MPA教学资源整合计划、开展“MPA为地方经济服务”活动,依托西北地区兄弟院校资源力量,更好的发展新疆农业大学MPA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水平;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开拓MPA学生的视野,提高我校MPA的办学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