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能力与中国区域功能规划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2 荷兰空间规划

2.2.1 与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相关的编制背景和目标

荷兰地势非常平坦,仅在东部和南部有几座山丘。在西部和北部,许多区域低于海平面,其面积约占全荷兰总面积的1/4,而60%的人口居住在这些低洼地区。为积极主动地应对先天上的限制和环境上的威胁,虽然作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各种经济活动受市场引导,政府不能强行控制,但荷兰政府在空间规划中对环境因素进行了刚性空间控制,以有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从1966年提出的第二次国家空间规划开始,荷兰逐渐在空间规划中考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并成功地创造了大都市区、“绿色心脏”、城市间绿色缓冲区、城市发展中心等。1991年完成的第四次国家空间规划及其后的补充文件则是荷兰空间规划的转折点。荷兰第四次国家空间规划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其基本的出发点之一,目标之一也清晰地确定为: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考虑消除经济增长带来的副作用,即要努力保持经济增长与空间和环境质量的平衡。

2.2.2 与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相关的主要政策

荷兰的空间规划遵循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生态隔离带、连接体系和以水为先导的城市开放空间建设等措施,将开放空间生态系统有机地融于城市规划中,注重开放空间的系统化、网络化建设和生态性建设,以实现城市开放空间环境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因水产生的种种问题,如水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部分地区因降水增多而带来的生态环境脆弱性等问题,荷兰在空间规划和布局设计上,给水以足够的空间,坚持以河流为中心。荷兰的空间规划指出:为确保水的质量,保证淡水供应,空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防治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不降低地下水位;不同海拔层次的河流地区的政策要相互配套、协调一致;要从保水、储水和排水三方面考虑水的空间规划,保证水的质量。荷兰的空间规划特别强调要为未来及可能出现的水安全问题预留出充分的空间。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前提下,规划从农业、自然保护、休闲、饮用水、交通等方面进行了细化。

在交通运输网的改善上,荷兰的空间规划提出,要实现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及有关港口的可持续发展——既实现发展的需要,满足空间需要,又提高空间质量,满足环境的要求;并特别突出了网络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空间污染和噪音污染,强调发挥蓄能作用,突出对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的利用。

荷兰的空间规划还用红线标出城市与乡村地区,用绿线标出景观区、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产区,红绿线之间则为过渡地带。随着城市网的发展,城市扩展趋势对城市间的开放空间提出了更大的需求,但也对景观的多样性、自然保护及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同时,社会对环境的多样性需求也在增大,特别是对既有吸引力又安全的城市空间和对有特色的景观及娱乐休闲空间的需求。荷兰的空间规划强调要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前提下,保持城市和乡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的空间差异性,以提高空间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