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社会影响

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应用于民事领域,在之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这一被人们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互联网(Internet)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向全球扩展。有学者将近现代以来几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应用和普及做了一个对比,发现从电的发明到电的普及,这中间花费了近百年。收音机诞生38年后使用人数才达到5000万人,达到同样数量的使用者,电视机和计算机分别花了13年和16年。然而,互联网对社会大众开放后,仅4年时间,联网用户就已超过5000万人。李靖.电子商务在中国[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9.今天,互联网技术已经覆盖到全球,将整个世界有效地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人类社会进入了以信息网络化为时代特征的信息社会。

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人们在现实社会之外有了一个第二空间——虚拟社会,它“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的人们总体’”戴焰军,李英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22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时时刻刻承受一切先在的物质条件、人际关系、工作环境、文化气息的影响,处处受到社会上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约束。然而,在虚拟社会中,情况则大为不同。虽然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价值观念与道德标准也能够映射到虚拟社会之中,但是,由于虚拟社会中个体或群体大多是以隐身、匿名的方式来进行交流的,这就使得他们能够对这些束缚无所顾忌,从而尽情地发挥和展现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正如网络刚刚兴起时《纽约客》杂志上的一幅颇为著名的漫画所展示的含义:“在网络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然而,由信息网络化而生成的虚拟社会并不仅仅改变了社会个体或群体的身份,它实际上还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革命性变化。

在信息网络化时代,信息与网络成为推动人类发展最重要的社会资本和力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革命性变革。

首先,它使人类社会的交往得到了极大的延伸。在现实的社会交往中,时间和空间是制约人们扩大交往面的最关键因素。然而,进入由信息网络化而生成的虚拟社会,时间和空间已经不再成为人们扩展社会交往的制约因素。互联网使人类交往彻底地打破了传统的血缘、业缘、地缘空间的限制,极大地缩短了人们交流信息的距离。而且,在现实社会中,群体互动往往是一对一的、线性的,话语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可重复。但是,网络社会中的互动交流则是多向的、共时的、非线性的,一个人在网上可以同时与多人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多中心化或无中心化的社会网络交际结构,它丰富了网络交往主体的社会联系,使交往中的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信息、知识与技能。

其次,它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方式。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须臾都离不开一定的场所,如车间、办公室、居室,等等。然而,到了信息网络化时代,这一切都可以发生改变。在工厂里,只需要轻轻点击一下鼠标,车间里的机床就可以自动工作;在工作中,不需要时刻都待在办公室里,SOHO模式已经成为人们摆脱枯燥工作环境的最佳选择;同样,在下班途中,只需要打开App,家里的热水器就可以自动打开,到家就可以洗上热水澡了。所有这一切,都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技术成果给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使人们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的约束,身心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最后,人的思想与价值观念的更新。“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带来的似乎不仅是技术上的革命,更是思维上的创新,即观念的转化,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关怀等方面的变迁。”杨立英,曾盛聪.全球化、网络化境遇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6.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Alvin Toffler)也曾指出:“在深刻变革信息领域同时,我们注定要改变自己的思想——改变我们思考问题、综合情况、预测行动后果的方法。”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3:358.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信息网络化时代的思想观念变革,并不是只有利,而是利弊兼备。一方面,由信息网络化而生成的虚拟社会以其自由、平等、兼容、共享的基本精神推动了人类思想与价值精神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这一虚拟社会在很大程度上天然地缺乏反思与批判精神,人类工具理性之膨胀与人文精神的分裂和失衡往往导致信息网络化时代的人们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在推动人类社会思想与价值观念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有效地发扬其优势、规避其缺陷,是我们应当着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受欢迎的根本原因在于它的成本低,网络的优点主要有: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信息交换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用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信息交换的发展趋向于个性化(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使用者众多;有价值的信息被资源整合,信息储存量大、高效、快速;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图片、文字,等等)。

很明显,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是个不太容易翻译的词,当我们谈到消息、新闻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传播和传达;当我们说起运输的时候,这个词指的是交通;而当我们讨论人际关系的时候,这个词又和交往和交流有关。当年利克里德尔(Licklider)强调电脑的作用在于“交流”,就是用的就是这个词。有趣的是,“电脑”(computer)和“交流”(communication),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com”(共、全、合、与,等等)。古英语的“communicate”,就有“参与”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communicate”与宣传和被宣传无关,而是和大家共同“参与”的“交流”紧密相关。笔者在这里强调“网络就是传媒”,也是为了强调网络在人类交流和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迄今为止的发展,完全证明了网络的传媒特性。一方面,作为一种狭义的小范围的、私人之间的传媒,互联网是极好的私人通信工具。在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始终是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受重视的一项功能。由于电子邮件的出现,人与人的交流更加方便也更加普遍了。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广义的、宽泛的、公开的、对大多数人有效的传媒,互联网通过大量的、每天至少有几千人乃至几十万人访问的网站,实现了真正的大众传媒的作用。互联网可以比任何一种方式都更快、更经济、更直观、更有效地把一个思想或信息传播开来。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虚假信息、网络欺诈、病毒与恶意软件、色情与暴力、网瘾、数据丢失、网络爆红、阴谋论、过于公开、过于商业化、黑客攻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