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不适宜的非生物因素直接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它和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在于没有病原生物的侵染,在植物不同的个体间不能互相传染,所以又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病害。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不适宜,且超出园林植物的适应范围时,园林植物生理活动就会失调,表现为失绿、矮化,甚至死亡。环境中的不适宜因素分为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两大类。引起园林植物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化学因素
(一)营养失调
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土壤中缺乏某些营养物质会影响植物正常的生理机能,引起植物缺素症。
①缺氮: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发育不良,分枝少、失绿、变色、花小和组织坏死。在强酸性缺乏有机质的土壤中易发生缺氮症。
②缺磷:植物生长受抑制,植株矮化,叶片变成深绿色,灰暗无光泽,具有紫色素,最后枯死脱落。病状一般先从老叶上出现。生荒土或土壤黏重板结易发生缺磷症。
③缺钾:植物叶片常出现棕色斑点,不正常皱缩,叶缘卷曲,最后焦枯。红壤一般含钾量低,易发生缺钾症。
④缺铁:主要引起失绿、白化和黄叶等。缺铁首先表现为枝条上部的嫩叶黄化,下部老叶仍保持绿色,逐渐向下扩展到基部叶片,如栀子花黄化病。碱性土壤常会发生缺铁症。
⑤缺镁:症状同缺铁症相似。区别在于缺镁时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褪绿,出现黄化,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如金鱼草缺镁症。此外,镁与钙有拮抗作用,当钙过多有害时,可适当加入镁起缓冲作用。
⑥缺硼:引起植株矮化、芽畸形、丛生、缩果和落果。
⑦硼中毒:叶片白化干枯、生长点死亡。
⑧缺锌:引起新枝节间缩短,叶片小而黄,有时顶部叶片呈簇生状,如桃树小叶病。
⑨锌中毒:植株小,叶片皱缩、黄化或具褐色坏死斑。
⑩缺钙:植株根系生长受抑,嫩芽枯死,嫩叶扭曲,叶缘叶尖白化,提早落叶。
⑪缺锰:引起花卉叶脉间变成枯黄色,叶缘及叶尖向下卷曲,花呈紫色。症状由上向下扩展。一般发生在碱性土壤中。
⑫锰中毒:引起叶脉间黄化或变褐。
⑬缺硫:植物叶脉发黄,叶肉组织仍保持绿色,从叶片基部开始出现红色枯斑。幼叶表现更明显。
发生缺素症,常通过改良土壤和补充所缺乏营养元素治疗。有些元素如硼、铜、钙、银、汞含量过多,对植物也会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二)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指空气污染、水源和土壤的污染、酸雨等。树木的枝枯叶黄、农作物的枯萎死亡(或生长缓慢),在酸雨严重的地区屡见不鲜。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废气,如HF、SO2和NO2等;水源污染来源于工厂排污等;土壤污染来源于化肥、农药等;酸雨来源于工厂废气。这些污染物对不同植物的危害程度不同,引起的症状各异。
(三)土壤水分失调
1.土壤水分过少
土壤干旱缺水或植物蒸腾失水速度大于根系吸水速度,植物会发生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甚至死亡。杜鹃花对干旱非常敏感,干旱缺水会使叶尖及叶缘变褐色坏死。
2.土壤水分过多
土壤水分过多,植物表现为水涝现象,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受阻,易产生有毒物质,易引起根部腐烂。根系受到损害后,便引起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花色变浅,花的香味减退及落叶、落花,茎干生长受阻,严重时植株死亡。如女贞淹水后,蒸腾作用立即下降,12d后植株便死亡。土壤水分过多,地上部分叶片发黄,落叶、落花,茎干生长受阻,严重时根系腐烂全株死亡。草本花卉容易受到水涝。
出现水分失调现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量灌水,注意及时排水。浇灌时尽量采用滴灌或沟灌,避免喷淋和大水漫灌。
(四)化学物质的药害
如各种农药、化学肥料、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浓度过高,或用量过大,或使用时期不适宜,均可对植物造成化学伤害。植物药害分为急性和慢性:
①急性药害:一般在施药后2—5d发生,常常在叶面上或叶柄基部出现坏死的斑点或条纹,叶片褪绿变黄,严重时凋萎脱落。植物的幼嫩组织或器官容易发生此类药害。施用无机的铜、硫杀菌剂和有机砷类杀菌剂易引起急性药害。
②慢性药害:不马上表现明显症状,而是逐渐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使植物生长缓慢、枝叶不繁茂,进而叶片变黄以至脱落;开花减少,结实延迟,果实变小,籽粒不饱满,种子发芽率降低等。
不适当地使用杀草剂或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会引起药害。
二、物理因素
(一)温度不适
1.高温
高温常使园林植物的茎干、叶、果受到灼伤。花灌木及树木的日灼常发生在树干的南面或西南面。夏季苗圃中土表温度过高,常使幼苗的根茎部发生日灼伤。如银杏苗木茎基部受到灼伤后,病菌趁机而入,诱发银杏茎腐病。预防苗木的灼伤可适时遮荫和灌溉以降低土壤温度。
2.低温
低温也会危害植物,主要是冷害和冻害。冷害也称寒害,是指0℃以上、10℃以下的低温所致的病害。常见症状是变色、坏死、表面斑点和芽枯等。冻害是指0℃以下的低温所致的病害。症状是从出现水渍状病斑到死亡直到变黑、枯干、死亡。霜冻是常见的冻害。晚秋的早霜常使花木未木质化的枝梢等受到冻害,春天的晚霜易使幼芽、新叶和新梢冻死,花脱落。而冬季的反常低温会对一些常绿观赏植物及落叶花灌木等未充分木质化的组织造成冻害。露地栽培的花木受霜冻后,常自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状斑,严重时全叶坏死,解冻后叶片变软下垂。
树干涂白是保护树木免受日灼伤和冻害的有效措施。
(二)水分、湿度不适
长期水分供应不足而形成过多的机械组织,使一些肥嫩的器官的一部分薄壁细胞转变为厚壁的纤维细胞,可溶性糖转变为淀粉而降低品质。剧烈的干旱可引起植物萎蔫、叶缘焦枯等症状。木本植物表现为叶片黄化、红化或其他颜色变化,或者早期落叶、落花、落果。禾本科植物在开花和灌浆期遇干旱所受的影响最为严重。开花期影响授粉,增加瘪粒率;灌浆期影响营养向籽粒中的输送,降低千粒重。
土壤中水分过多导致氧气供应不足,从而使根部窒息,根变色或腐烂,出现地上部叶片变黄、落叶、落花等症状。
水分的骤然变化也会引起病害。先旱后涝容易引起浆果、根菜和甘蓝的组织开裂。这是由于干旱情况下,植物的器官形成了伸缩性很小的外皮,水分骤然增加以后,组织大量吸水,使膨压加大,导致器官破裂。
湿度过低,引起植物的旱害,初期枝叶萎蔫下垂,及时补水尚可恢复,后期植株凋萎甚至死亡。土壤湿度过低加之干热风的危害更大。单纯的空气湿度过低很少引起病害,但如果空气湿度过低,同时遇上大风或高温天气,容易导致植株大量失水,造成叶片焦枯、果实萎缩或暂时或永久性的植株萎蔫。
(三)光照不适
光照的影响包括光强度和光周期。光照不足通常发生在温室和保护地栽培的情况下,导致植物徒长,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和光合作用,植株黄化,组织结构脆弱,容易发生倒伏或受到病原物的侵染。
不同园林植物对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度大小的反应不同,应根据植物的习性加以养护。如月季、菊花等为喜光植物,宜种植在向阳避风处。龟背竹、茶花等为耐阴植物,忌阳光直射,应给予良好的遮阴条件。中国兰花、广东万年青、海芋等为喜阴植物,喜阴湿环境,除冬季和早春外,均应置荫棚下养护。
当植物正在旺盛生长时,光强度的突然改变和养分供应不足会引起落叶。室内植物要使之尽可能多的光照。
此外,植株种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等会引起叶部、茎干部病害的发生。
本章复习题
1.病害的病症类型有哪些?
2.病害的病状类型有哪些?
3.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的发生特点有哪些?
4.简述真菌的典型生活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