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本科教育助经济弱势学生脱贫的路径
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教育脱贫关键在于扩大其所有权集合,以增大其基于所有权集合的交换权利映射。对经济弱势本科生而言,基于普通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扩大其所有权集合,根据布迪厄的资本分析框架,就是通过本科教育促进其四重资本积累。本科教育履行教育脱贫责任,基于普通本科教育应为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应遵循如下路径:
首先,大学需要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并对其实施有效的直接经济补偿。大学本科教育开展的是教育事业,它是旨在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受教育者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符号资本积累。但是经济弱势本科生能更公平地进行这四项资本积累的前提是,其经济困境要得到有效缓解。因为就经济弱势本科生个体而言,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才可更好地站在与其他本科生同样的平台上公平地积累四项资本,以扩大自身交换权利映射。如果经济弱势本科生在经济生活上遭受困顿,则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其学业和资本积累。当前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进行直接经济补偿的工作受到了政府部门和大学的高度重视,但是其中尚存在因“信息不对称”、识别“贫困生”精准度不足而带来的“搭便车”“逆向选择”等负面现象,从而导致对经济弱势学生进行直接经济补偿的有效性不够。大学精准识别经济弱势学生需要有外部的制度供给,如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构建,以及在为经济弱势学生建档立卡基础上的信息合理共享制度的形成等。当前这些社会系统工程正在构建过程中。
其次,大学应从学业、品位两维度促进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文化资本积累。有论者把文化资本分为“学业资本”和“品位资本”两类,学业资本指向的是学业、学问和学识等,品位资本则与情趣、格调及品味相关。这一分类方法虽然是粗线条的,但对本科教育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因为本科教育是一项教育事业,而教育的核心过程就是文化资本积累。本科教育过程中学生文化资本积累可以笼统地分为“学业文化资本”和“品位文化资本”两个角度。学业文化资本指向的是本科学业。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学业与其他本科生相比,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差异或差距。譬如,经济弱势本科生的英语学业经常处于劣势地位。他们在进入大学前,家庭和所就读学校为其所提供的英语教育资源是相对缺失和水平较低的,所以其英语学业成绩更多地分布在中低层次,更大的差距还体现在英语听说上。就一些高新科技相关的学习主题而言,经济弱势学生从小的科学见识以及由此带来的真实兴趣也往往相对不足。这些学业的原生劣势可能在高考成绩中体现不明显,因为高考分数可以通过反复地做题训练来提升。但是原生学业劣势会对经济弱势学生的大学学业文化资本积累带来不利,这需要大学重视并加以弥补。在品位文化资本积累上,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劣势则更为突出。因为品味对贫困家庭及其孩子来说,仿佛更具“无用性”,或者是更难具有“可获得性”。经济弱势本科生积累品位文化资本的意识需要通过大学教育来获得或者增强,而具体获得品位文化资本的教育过程,需要大学在课程设置、文化活动开展等方面予以重视,以切实促进经济弱势本科生的品位文化资本获取。“知识即财富”,只有经济弱势本科生积累更多的学业和品位文化资本,才有可能使其获得更多的交换权利,以期稳定地摆脱贫困。
第三,大学需要引导教育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提升社会活动意识与能力。经济弱势本科生因为家庭经济贫困,原生社会资本存量相比而言往往是不足的,所以进行相应补偿需要他们在大学教育期间能够积累更多的自生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往往是通过积极的社会活动来创造的。如果本科生自身没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且其社会活动能力相对有限,则他们自身的社会资本积累就不会充分。经济弱势本科生因为早期的贫困生活经历,特别是家庭教育与基础教育体验使他们与其他本科生相比,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上往往都处于劣势。有论者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进行研究指出,这一群体有更大的概率存在自卑封闭、自尊敏感和焦虑嫉恨等问题,他们需要进行“心理脱贫”和“精神脱贫”。所谓心理脱贫和精神脱贫就是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心理干预,使经济弱势本科生走出自卑封闭、自尊敏感和焦虑嫉恨等负面心理。这些负面心理摆脱后,经济弱势本科生就更有可能以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参与社会活动。在此基础上,大学需要进一步主动引导经济弱势学生培育自身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并且通过正式或非正式课程来培养其社会活动参与能力。大学此类针对经济弱势本科生的教育活动远远超出了当前主要只是进行简单的直接经济补偿的实践范畴,需要本科教育做出更多的努力,以促进他们的社会资本积累。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则其交换权利映射就得到扩大,摆脱贫困之路就往前迈了一步。
第四,大学应恪守通识理念增进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潜在经济资本积累。当前大学本科教育实践在对经济弱势学生进行直接经济补偿之外,主要在做的是开设更多易于就业的专业、加强技能性培训和就业指导等。在当下毕业生群体庞大、就业困难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这些举措似乎拥有天然的正确性。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技能性教育应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担当,普通本科教育本质上属于通识教育,过多的技能性教育会偏离通识教育理念,本科教育也应有更高的追求;而且大学本科教育对学生的就业责任也应是有限度的。大学本科教育应恪守通识教育理念,克服社会和市场需求带来的盲动,让本科教育回归本位,不应在为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进行直接经济补偿之外做过多的增进其短期和直接现时的经济资本积累的努力。无论社会以及受教育者个体意识到没有,其对普通本科教育其实有一种超越了简单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期待,本科教育需要培养更多引领我国社会文明转型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而不应只是培养蓝领工作者。如上文所述,本科教育更应重视的是对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潜在经济资本的积累,这需要大学强调博雅教育与地位教育,以此更为长远地促进经济弱势学生潜在经济资本累积,从而稳定脱贫。
符号资本同样可以转化成为经济资本,而符号资本是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固化和延伸,本科教育在促进家庭经济弱势学生进行这三类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会提升他们符号资本累积程度。本科教育通过以上路径的补偿努力促进了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四项资本累积,就会扩大他们的资本所有权集合,从而放大他们的交换权利映射,助其长远稳定地摆脱贫困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