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问题提出
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生作为这一特定阶段的学生群体,肩负建设祖国的使命,深受关注,其在校成长状况关乎国家未来发展。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在大学校园里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的成长是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表征,同时也是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经济上所表现出的弱势极有可能阻碍这一群体的发展,如社会上广泛讨论的“寒门难出贵子”,透露出家庭经济弱势学生在实现人生成就上的困难。如何衡量这一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状况也成为社会各界争论的焦点。根据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资本理论,资本是行动者或集合体以具体的或活劳动的形式占有社会资源的积累性劳动,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排他性,同时也是嵌套在客体或主体结构中的力量。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其自身社会资本的积累状况。相比家庭经济状况的研究,学界对社会资本的关注略显不足。作为一个相对晚近的概念,直到20世纪80年代社会资本才有了较为清晰的表述后,才受到较多的关注。布迪厄首先正式界定了社会资本概念,强调以声誉、头衔为符号,以社会规约为制度化的形式,行动者占有联系网络的规模,以及与他有联系的每个人占有的经济、文化、象征资本的多少。
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社会资本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成了吸引我们关注的焦点。在已有研究中,对家庭经济与社会资本二者关系的论述内容较少,我们不免会好奇: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的社会资本状况与其他经济水平本科生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如果差异存在,这一差异是不是主要由本科生的家庭经济原因造成的?如果明确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否根据现有的本科生的家庭经济水平来预测其社会资本积累状况,并采取有效的补偿措施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本科生,直接或间接促进其社会资本积累,实现相对的社会补偿正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具体地对Z校本科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对其社会资本状况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将探讨: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对其社会资本积累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问题细分如下:(1)本科生社会资本状况在其家庭经济变量上是否存在差异?(2)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与其社会资本状况是否存在相关?(3)能否通过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指标来预测其社会资本状况?
现有相关文献对家庭经济水平和社会资本进行分别研究的文献较多,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尤其是将其范围限定在本科生这一对象上,更能发现研究文献的不足。本书重在探讨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将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和社会资本三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将丰富国内对于本科生社会资本研究的不足,具有理论价值。
本研究中,具有一定难度的是有关本科生家庭经济水平与社会资本的测量问卷的开发。第一,现有资料中,大多数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化的层面,可操作化的内容较少,相关测量问卷也较少,且部分学者所用问卷是翻译过来的,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于本次研究对象而言,不太合适。第二,不同国家和社会之间存在着文化和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因此,难以直接采用国外的量表来测量。第三,本研究所采用的量表是在综合分析不同学者所使用的问卷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具有我国本土化特征的测量问卷,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本科生的家庭经济水平和社会资本状况,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同时,本研究在分析二者的因果关系的基础上也会为家庭经济弱势本科生提供相应的补偿性建议,使其社会资本的状况能够得到改善,以此来助其更好成长。综上所述,本研究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