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目标的护理教育发展史研究:以杭州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对“杭州自办护理教育的开始”阶段命名和时间段的考虑

20世纪上半叶,杭州处于动荡不安中,历经了军阀混战、抗日战争等。在西方传教士传入护理教育对杭州乃至全国产生广泛冲击后,自办护士学校开始兴起,因此研究者将此阶段命名为“杭州自办护理教育的开始”(简称为“自办”阶段)。“自办”阶段始于1925年浙江省立女子产科学校,止于1949年。单纯地从时间节点上看,“自办”阶段与“传入”阶段有所重叠,事实上研究者在研究中也曾试图将两个阶段完全划分开来,而后发现“传入”与“自办”两阶段之间并非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原因是在1917年广济护校成立后,作为基督教附设的教会广济护校在这个历史阶段一直影响着杭州地区的护理教育。

二、讨论

1.本阶段护理教育特征表现为国人自治,护理教育形式多样化

现有的历史文献资料显示,1928年后,国民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护理教育在学习西方先进教学理念的同时进入到“国人自治”阶段。这一阶段办学形式多样,不仅有政府支持的公办学校(如省立高医),还有教会医院与私人合办形式的学校(如仁爱护校)。护理教学及管理工作大多由国人承担,即使是有教会背景的仁爱护校也不同于广济护校时清一色的外籍传教士主导护理教育的局面。由此可见,在“自办”阶段,护理教育受到了国人极大的重视,政府开始重视护理教育,社会有志之士也开始投身护理教育中,这种“百家争鸣”的多样化护理教育办学形式更是较为鲜明地促进了本土护理教育的发展。

2.本阶段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历史评价

此阶段依然未发现历史文献资料直接记录护理教育培养目标,但是通过系统整理以省立高医和仁爱护校为代表的相关教育学要素可总结出此阶段护理人才培养的方向。杭州自办护理教育的学制逐步明确为三年,有院校培养、医院实习等规定,仁爱护校更是在成立初期就对课程设置、教材讲义、辅导书、教职员的分组和招聘管理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护士的招生规模稳健发展,仅省立高医一家在1937—1949年就培养了152名护士,即使在抗战、内战阶段也并未停止办学。“自办”阶段的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及各相关教育学要素的完整性,相比“传入”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

另外,“自办”阶段的护理教育对宗教信仰的要求在下降,护士不再单一地往有宗教信仰的方向发展,这保障了护理教育中的信仰自由,是“国人自治”护理教育中的一个人性化特征。实验实训模拟教学的出现是研究者在本研究阶段的另一个发现。建立于1947年的仁爱护校,在其上报给国民政府的仁爱护校成立细则中明确地规定了实验教材、标本、设备、仪器的选择和购入以及实验教学设计,说明此阶段的护理教育培养目标是符合当时国际通用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培养具有自然科学基础、实践能力的护士,实现了从机械地学习护理操作到从理解医学基础出发感悟操作原理的转变。如果说早期的以医院为依托的师带徒教学形式是对技能的传承,那这阶段的教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护生的钻研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省立高医历史上曾短暂出现的公共卫生护士这种类别的护理教育形式是护理“专科化”的最早萌芽。

“自办”阶段的护理教育历经二十五载,是杭州乃至中国护理教育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体制上看,包括管理体制、修业年限等都有了一套较详细的规定;从体系上看,护士学校有公办与私立之分,使护理教育自成系统并各具特色,对后世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