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拓展的保护视野:西南地区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隋唐至宋时期朝贡贸易通道

◆隋唐石门道

隋开皇六年(公元585年),隋文帝遣法曹黄荣领始、益二州石匠,从戎州开石门道以通爨地。因经过石门关(今盐津县豆沙关)地势险要处而得名。此道由川南戎州(今宜宾)取道鲁望(今威宁境内),经昭通、曲靖,至云南腹地。(唐)樊绰撰.向达原校.木芹补注.《云南志补注》卷一,《云南界内途程第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后不断增修,通达隋南宁州,以及唐时南诏所据之大理等地。目前大多数史家认为隋唐时期的石门道是五尺道的延续,五尺道起自今四川宜宾,南仅抵云南曲靖,其下至昆明、大理等路段为增修部分,后被朝廷辟为官道,并服务于唐与南诏两地。

◆隋唐清溪关道

四川与云南之间的主要官道,因清溪关而得名,它与灵关道线路基本一致。据考证,清溪关在今大渡河以南的海棠镇。其路线自成都出发,经今天四川的双流、邛崃、雅安、荥经、西昌、会理北,跨金沙江至今天的云南大姚、祥云、大理。樊绰在《云南志》中明确地指出了从成都到云南大理的里程:“自西川成都府至云南蛮王府,州、县、馆、驿、江、岭、关、塞,并里数计二千七百二十里。”(唐)樊绰撰.向达原校.木芹补注.《云南志补注》卷一,《云南界内途程第一》.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

◆唐黔中牂牁道

今贵州地域唐时属黔中道,其下与今贵州有关的经制州共有十余个,另在今贵州及黔桂边境,有五十个羁縻州,均属黔州都督府管辖,其治所黔州(今四川彭水)不仅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是昆明、牂牁诸部落向中央进贡的中转站。《蛮书》载:“蛮王蒙异牟寻……遣和使乞释前罪。……缘道遐阻,伏恐和使不达,故三道遣。一道出石山(门),从戎州(今宜宾)路入。一道出牂牁,从黔府(今彭水)路入。一道出夷獠,从安南(今河内)路入。”(唐)樊绰撰.《蛮书·南蛮疆界接连诸蛮夷国名》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唐会要》又云:“一曰昆明……武德四年……遣使朝贡,因求内附,自是每岁不绝。其使多由黔南路而至。”(宋)王溥.《唐会要·昆弥国》卷98.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6月.以上文献所说的“黔府路”和黔南路实为同一条道路,即黔中牂牁道。从黔中都督府治所在地黔州出发,经沿河、思南、石阡、余庆、黄平、福泉、贵阳、安顺、关岭、普安、盘县,出贵州境,再经南宁州(今曲靖),最后到达昆州(今昆明)。这条东北向西南延展的大道,既是唐代滇黔相互往来及共同朝贡中央的主道,又是南诏与长安保持联系的重要通道。

◆唐滇茶入吐蕃道

滇茶入藏最早时间虽无从考证,但大量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已经说明滇、藏之间的茶、马、盐互市最迟在唐代,通过一些民间的交通孔道已经存在。唐代樊绰在《蛮书》就提到过由滇茶入吐蕃的道路:“大雪山在永昌西北,从腾冲过宝山城,又过金宝城以北大赕,周四百余里,悉皆野蛮,无君长也。……三面皆是大雪山,其高处造天。往往有吐蕃至赕贸易,云此山有路,去赞普牙帐不远。”又“永昌城古哀牢地,在玷苍山西六日程。西北去广荡城六十日程,广荡城接吐蕃界,隔候雪山西边大洞川。”(唐)樊绰.《蛮书》卷二,《山川江源》第二.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按方国瑜先生的解释,这条道路连接了南诏与吐蕃两地,为滇茶入藏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更应该注意到它还延伸到了缅甸的北部克钦邦。

◆宋买马通道

贵州两宋时期基本上承袭唐旧道,由于长期与北方少数民族对峙,“朝廷以乏马为忧”。初,宋的马源在北方,后因马市开始萎缩,遂先后在四川和广西开设马市。四川马市的马源主要来自播州(今遵义地区)。史载播州土司杨粲分别于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和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两次向朝廷提供数百匹播州马。广西马市的马源则主要来自大理“南方诸蛮马,皆出自大理国,罗殿、自杞、特磨岁以马来,皆贩之于大理者”周去非.《岭外代答·禽兽·蛮马》卷9.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即大理的马通过转运至自杞(今滇东一带)、贵州境内的罗殿(今黔西南一带)等诸国,再南下广西进行交易。具体线路是大理东经今楚雄、昆明、宜良、宗师、罗平入贵州境达黄草坝(今贵州兴义),横渡南盘江后至安龙司(今广西隆林)。该道既是宋的买马通道,又是连接滇、黔、桂的交通要道。吴晓秋.《滇黔古代交通要道考》,《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