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根据临床的需要,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可分为皮内、皮下、肌内、静脉、脊椎腔、动脉内及其他注射等(图3-1)。
图3-1 注射剂的给药途径
(1)皮内注射 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般注射部位在前臂。一次注射剂量在0.2ml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如青霉素皮试液、白喉诊断毒素等。
(2)皮下注射 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的松软组织内,注射部位多位于上臂外侧,一般用量为1~2ml。皮下注射剂主要是水溶液,但药物吸收速度稍慢。
(3)肌内注射 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注射部位主要在臀肌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较皮下注射刺激小,剂量一般为1~5ml。肌内注射除水溶液外,还可以注射油溶液、混悬液及乳浊液。
(4)静脉注射 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静脉推注常用于需要立即发挥作用的治疗,注射量一般为5~50ml;静脉滴注常用于常规性治疗,其注射量可多达几千毫升,又称为“大输液”。静脉注射多为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或乳浊液易引起毛细血管栓塞,一般不宜静脉注射,但粒径<1μm的乳剂、纳米粒、脂质体等微粒分散体系也可以用于静脉注射。
(5)脊椎腔注射 注入脊椎间蛛网膜下腔内。由于神经组织比较敏感,且脊椎液循环较慢,故脊椎腔内注射用的注射液必须等渗,且不得加入抑菌剂,pH应在5.0~8.0之间,一次注入的剂量不得超过10ml,且应缓慢注入。
(6)动脉内注射 注入靶区动脉末端,如诊断用动脉造影剂、肝动脉栓塞剂等。
(7)其他 包括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滑膜腔内注射、穴位注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