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名方验方选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哮喘

射麻平喘汤

(国医大师李辅仁方)

【药物组成】射干10g,炙麻黄3~10g,炒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0g,桑白皮15g,紫苏子5~10g,葶苈子(包煎)9g,白芥子5g,苏梗10g,橘红10g,鱼腥草(后下)15g,金银花20g,炙紫菀15g,生甘草3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清肺平喘。哮喘,痰喘证急性期。

【方剂分析】本方可看作由射干麻黄汤、麻杏石甘汤、三子养亲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加减而成,几个经典名方相合,能够宣散寒邪,清解里热,降气化痰,泻肺平喘。再加以金银花、鱼腥草清热解毒,橘红、苏梗理气化痰,故疗效较佳。

【参考文献】史学军,衣胜荣,刘震.李辅仁教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用药经验浅谈[J].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1):701-702.

五子定喘汤

(国医大师李辅仁方)

【药物组成】紫苏子、葶苈子(包煎)、莱菔子、炒杏仁各10g,白芥子5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支气管哮喘痰浊阻肺证,表现为痰多白黏,大便不爽,胸膈满闷,食欲缺乏,苔白厚腻,脉弦细等。

【方剂分析】本方以豁痰下气的三子养亲汤为基础,加炒杏仁降肺平喘,葶苈子泻肺行水,一宣一泻,气机通畅,哮喘自平。

【加减运用】兼咳嗽加前胡、白前、紫菀、款冬花;兼食欲缺乏,加石菖蒲、藿香、佩兰;胸闷加厚朴,陈皮;便秘加全瓜蒌、火麻仁。

【参考文献】殷曼丽.李辅仁教授治疗哮喘的经验[J].中医教育,1994,13(5):42.

止哮汤

(国医大师王烈方)

【药物组成】地龙、紫苏子、前胡、僵蚕、白屈菜各15g,射干15g,冬瓜子20g,全蝎3g,炒杏仁5g,白鲜皮20g。

【使用方法】水煎,一煎开10分钟取汁,二煎开20分钟取汁,两煎药汁混合,日3夜1,分4次服。以上为成年男性用量,临床按年龄、体质、病情加减药量。

【功效主治】清肺止咳,止哮定喘。适用于热哮发作期,可表现有反复咳嗽,喘促,伴喉间哮鸣,夜卧不宁,双肺间及散在哮鸣音,舌质红,苔黄或白,脉数。

【方剂分析】发作期止咳、平喘定哮,方选止哮汤,该方应用虫类药地龙、僵蚕和全蝎,其中地龙为君药,清热、止咳平喘及通络效果尤佳,配伍僵蚕、白屈菜为臣药,效可止咳平喘,余药共为佐使,有化痰平喘之效;方中紫苏子降气化痰;白屈菜止咳平喘祛痰;地龙、僵蚕、全蝎祛风通络;白鲜皮、苦参祛风解毒;川芎、桃仁活血化瘀,同时还兼有理气除痰的功效,川芎为气中之血药,既可行气又可活血。

【加减运用】哮喘发作期重视应用地龙、僵蚕、全蝎等动物类药物以祛风通络,止哮平喘;缓解期治疗重视健脾化痰:哮喘发作休止,就进入缓解期,此时虽然不喘,但痰候多未消除,此期的治疗以治痰、治血、治脾以除余症,治以止咳化痰,方用缓哮汤加减,其组成为白屈菜、茯苓、沙参、胆南星、清半夏、炒杏仁、桃仁、紫苏子、前胡、白前、莱菔子、款冬花。方中紫苏子、前胡、桃仁、炒杏仁、莱菔子、白屈菜调气、治血、除痰;清半夏、胆南星治有形之顽痰;款冬花、沙参润肺化痰止咳;茯苓健脾以杜绝生痰之源,其治疗重在除痰,活血作用较平和。稳定期治疗以固气抑痰为主:稳定期治以益气补肾、固本防哮。方药以防哮汤加减,其组成为黄芪、玉竹、女贞子、补骨脂、太子参、五味子、牡蛎、大枣、佛手、山药,第2周加熟地黄,第3周加何首乌,第4周加海螵蛸。防哮汤以黄芪为君药入肺补肺气,入脾补益中土,杜绝生痰之源,入肾补肾脏之元气不足。

【参考文献】孙丽平,王延博,冯晓纯,等.王烈教授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10(2):417-418.

平喘固本汤

(国医大师周仲瑛方)

【药物组成】党参15g,五味子6g,山茱萸6g,胡桃肉10g,坎炁2条,紫石英(先煎)20g,沉香粉(分冲)3g,紫苏子10g,款冬花10g,法半夏10g,橘红10g,诃子6g。

【使用方法】每日1剂,温服。

【功效主治】清痰固本,调补脾肾。该方适用于虚哮证,属正虚邪实,肺肾两亏,痰浊壅盛型。临床上多为久病年老体弱,反复频繁发作,甚则常有持续性哮喘,发作时喉中痰鸣,声低,气短不足以息,动则气急尤甚,咳而无力,咳痰不爽,精神疲惫,汗出,心慌,口唇爪甲发绀,舌质隐紫,脉虚无力。

【方剂分析】方中党参、山茱萸、坎炁、胡桃肉补益肺肾,固本培元,共为君药。臣以五味子、诃子收敛已耗之肺气,紫石英、沉香降逆纳气平喘,与君药相合,共收固本平喘之功。佐以紫苏子、紫苑、款冬花、法半夏、橘红化痰降逆,止咳平喘。诸药相伍,肺肾同补,敛降相合,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共收补肺益肾、降气化痰平喘之功。

【加减运用】若以本虚为主,气虚,言语无力,自汗,畏风,配黄芪、炙甘草;肺阴虚,呛咳,气促,痰黏量少,口咽干燥,舌质红,脉细数,酌加沙参、麦冬、玉竹、川贝母;肾阴虚,喘息气逆,咳痰黏,有泡沫,颧红,烦热,配熟地黄、当归、冬虫夏草;阳虚,咳痰清稀,气不得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苔淡白,脉沉细,酌加附片、肉桂、补骨脂、钟乳石。若痰浊壅肺,痰多气涌,咳逆不得卧,舌苔腻,脉数者,可配合葶苈子、白芥子;阳虚饮作,水邪泛滥,肢体浮肿,尿少,可配桂枝、白术、茯苓,或黄芪、防己、葶苈子、万年青根;心阳不振,心血瘀阻,面、唇、爪甲、舌质青紫者,可配丹参、桃仁、红花;痰饮蒙蔽心神,昏昧嗜睡,烦躁不安,可酌加胆南星、天竺黄、郁金、制远志、石菖蒲。

【参考文献】周奎龙,史锁芳.周仲瑛治疗哮喘经验[J].中医杂志,2013,54(1):17-23.

祛风解痉平喘汤

(国医大师晁恩祥方)

【药物组成】炙麻黄10g,蝉蜕10g,僵蚕10g,紫苏叶10g,紫苏子10g,地龙10g,石菖蒲10g,白芍15g,炒白果10g,五味子10g。

【使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开达肺窍,豁痰理气。适用于风盛痰阻、气道挛急所致的哮喘。

【方剂分析】方中麻黄祛风散寒,宣肺平喘,宣中有降,与地龙相伍,一温一寒,一宣一降,相得益彰;紫苏叶、紫苏子同麻黄相伍,不仅能增强祛风之力,而且可加强升降相协之功,使肺之宣降得以恢复;蝉蜕、僵蚕既能祛风达邪,以“伏其所主”,又可解除因风邪所致的气道挛急,为老师所喜用。《本草从新》记载石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方中用之意在开达肺窍,豁痰理气。上述诸药偏于祛风宣肺,故加白芍、五味子、白果敛降肺气,意在一宣一降一开一合。诸药合用,祛风解痉,通窍降气,豁痰平喘,使风散痰消挛解,肺气得以宣降,哮喘自平。

【加减运用】临床使用时可在上方基础上随证加减,如热喘者加生石膏、黄芩、桑白皮等;寒象明显者加桂枝、细辛等;寒热不显者可直投上方。

【参考文献】韩春生,张洪春.晁恩祥教授治疗哮喘病的经验[J].北京中医,1996,(3):18-20.

泄热通腑方

(国医大师晁恩祥方)

【药物组成】生石膏(先煎)30g,生大黄(后下)6~10g,全瓜蒌30g,炒杏仁10g,炙麻黄10g,鱼腥草(后下)30g,厚朴12g,黄芩12g,生白芍15~20g,生甘草10g。

【使用方法】每日1剂,分2次服。先煎生石膏15分钟,后纳诸药同煎10分钟左右,再入生大黄同煎5分钟,两煎共取汁250ml。

【功效主治】泄热通腑,降气平喘。适用于邪热壅肺,肺气不宣,兼见腑气不通之热哮证。

【方剂分析】本方由宣白承气汤、麻杏石甘汤、芍药甘草汤合方加味而成。宣白承气汤原为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肺气不降之证而设;麻杏石甘汤原为《伤寒论》治疗汗、下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缘因热壅于肺,肺热炽盛,肺气因热而闭郁之证。二方合用,方中生石膏辛凉宣泄,清降肺热;生大黄荡涤热结,推陈致新,并能泻火解毒。二者合用,泄肺热,通肠腑,切中病机。麻黄辛散宣肺,炒杏仁苦降化痰,二药相伍,宣肺降气,止咳平喘;全瓜蒌上可清热化痰,下可润肠通便;鱼腥草、黄芩清肺泄热,化痰止咳;厚朴苦温,“消痰下气”,与炒杏仁相伍,以增强降气化痰、止咳平喘之力;与生大黄相伍,行气导滞,通腑泄热。芍药甘草汤原为缓急止痛之剂,此处白芍取其酸甘化阴、缓急解痉之功。酸收的白芍与辛散的麻黄相配伍,不但不会产生敛邪之弊,而且既可制约麻黄的辛散之性,又可甘酸配伍,解除痉挛,同时通过一张一敛的相反相成,促进肺气的宣通。诸药合用,共收泄热通腑,降逆平喘之功。

【加减运用】年龄偏大,体弱者,生大黄改为熟大黄;津亏甚者,加地龙、蝉蜕;痰黏难出者,加石菖蒲、蛤蚧粉、生牡蛎;胸闷脘痞甚者,加焦槟榔、紫苏子等。

【参考文献】李兰群,邵宏君.晁恩祥运用泄热通腑法治疗热哮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1998,(6):73-74.

加减黄龙疏喘汤

(国医大师晁恩祥方)

【药物组成】炙麻黄6g,地龙10g,紫苏子10g,灸枇杷叶10g,炙款冬花15g,细辛3g,五味子6g,桂枝10g,干姜10g,法半夏10g,炙甘草5g,熟附子(久煎)10g,白术15g,党参15g。

【使用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功效主治】温肺散寒疏风,化痰平喘活血。适用于外感风寒,肺脾肾虚,痰瘀内生引起的重症风寒哮(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方剂分析】其中麻黄辛温疏风散寒、宣肺平喘;地龙咸寒泄降,息风解痉定喘;麻黄与地龙相伍,一温一寒,一宣一降,恢复肺气之运转;紫苏子下气消痰;炙枇杷叶、炙款冬花化痰止咳;加之小青龙汤加减方散寒蠲饮;熟附子、党参、白术温阳益气。

【加减运用】临床可根据重症哮喘患者辨证情况,遵其方意配伍选药,若寒者甚可加桂枝、细辛等,若热甚者可加黄芩、鱼腥草、桑白皮等,若痰浊明显者可加莱菔子、白芥子等,若久病血瘀者,可加丹参、赤芍、川芎等,若偏虚者可加蛤蚧、冬虫夏草等。

【参考文献】赖芳,翁燕娜,张燕,等.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防治重症支气管哮喘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767-1768.

蠲哮汤

(国医大师洪广祥方)

【药物组成】葶苈子(包煎)、青皮、陈皮、槟榔、大黄(后下)、生姜各10g,牡荆子9g,鬼箭羽15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煎3次,分上、下午及临睡前服用,连服7天。

【功效主治】蠲哮平喘。适用于哮喘。

【方剂分析】在古方平气散的基础上创制,本方是根据《内经》“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泻之”的理论以及治痰治瘀以治气为先的原则,因为气顺痰易消,气行血亦活,从而达到痰消的目的。方中葶苈子辛苦寒,泻肺气以除壅塞;青皮苦辛温调肝气达肺气使气机升降正常;陈皮辛苦温调脾气以杜生痰之源,槟榔苦辛温,性沉重,下痰降气,伍苦寒之大黄,利腑气,腑气通则肺气自降;牡荆子、鬼箭羽味苦,涤痰祛痰,且鬼箭羽有抗过敏的作用,与逐瘀之大黄相配,更加增强行瘀之力。哮喘之作,多为外感诱发,伍辛温之生姜既可外散表寒,又可内散水饮,且能防葶苈子、大黄苦寒伤胃之弊。本方以疏利气机为其大法。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为其主要功效。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重症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亦可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

【加减运用】可根据并证酌情加药,如寒痰哮可加干姜、细辛;兼表寒者加生麻黄、紫苏叶;热痰哮加黄芩、鱼腥草;有过敏性鼻炎或其他过敏症状明显者加辛夷、苍耳子或路路通、防风;肺阳虚明显者加生黄芪、熟附子;肺气虚易感冒者加玉屏风散;痰不易咳出,痰出喘减者加礞石、鹅管石、海浮石、海蛤壳以涤顽痰;大便不畅者大黄宜生用后下;大便稀溏者,大黄宜熟用同煎,剂量不减。

【参考文献】余建玮,薛汉荣,张元兵,等.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疗肺系疾病学术思想荟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824-3829.

新加千缗汤

(国医大师洪广祥方)

【药物组成】皂荚6g,细辛3g,法半夏10g,青礞石(先煎)20g,蛤壳(先煎)20g,鹅管石(先煎)20g。

【使用方法】水煎服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软坚涤痰。用于治疗哮喘反复发作。

【方剂分析】青礞石治顽痰癖积,宿食癥瘕,癫狂惊痫,咳嗽喘急,痰涎上壅;蛤壳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鹅管石补肺,壮阳,通乳,用于肺痨咳嗽气喘,吐血;三药为矿物类药,为君药,可以软坚化痰。皂荚归肺、大肠经,可以祛痰止咳,半夏化痰下气,细辛祛风散寒行水,利窍。全方既能软坚,又能涤痰平喘,对于反复发作的哮喘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余建玮,薛汉荣,张元兵,等.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诊疗肺系疾病学术思想荟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824-3829.

咳喘固本冲剂

(国医大师洪广祥方)

【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防风、怀山药、胡颓子叶、牡荆子、鬼箭羽等。

【使用方法】本方已做成院内制剂,方便服用。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利气平喘。适用于卫表不固,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哮喘、咳嗽等症。

【方剂分析】方中前四味药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后三味药利气祛痰行瘀,全方补中兼疏,以防气机壅滞,有利于提高扶正固本的效果。洪老师全程使用该方,临床效果良好,能增强呼吸道免疫力,减少感冒,控制哮喘急性发作。鬼箭羽又名卫矛,系卫矛科植物,味苦性寒,有散风邪破瘀通经之功效,且具有抗过敏作用,洪老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尤其在改善鼻通气和鼻痒流涕症状方面效果更为突出。

【参考文献】王丽华,兰智慧,张元兵.洪广祥教授治疗哮喘经验介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6):1578-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