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三朝才子解缙
时间:1369~1415
旷世奇才解缙主持纂修著名的《永乐大典》,然而不幸卷入宫闱争斗,无端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最终惨死诏狱。
解缙(1369~1415),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官至内阁大学士。据说少年时,解缙聪明绝伦,读书识字过目不忘,六七岁时就能即席吟诗作对,被誉为神童。关于他童年的传说故事,在民间流传十分广泛,几乎家喻户晓。解缙19岁考中进士,因才华出众被明太祖朱元璋所器重。后因批评朝政,惹怒了朱元璋,到建文帝即位后才再度受到重用。永乐初年,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深得明成祖重用。永乐五年(1407),以“泄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等罪名,贬到广西。永乐八年,他到京城奏事,正好成祖不在京师,于是他拜见太子而还,结果被加以“无人臣礼”的罪名下狱,后在狱中被杀。
青年才俊,纂修大典
解缙于洪武二十年(1387)参加江西乡试,考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参加南京会试,被取为第七名,殿试后录取为三甲进士,被任命为翰林院庶吉士。青年时代的解缙才华横溢,曾上“万言书”,对洪武年间的政治局势进行评论,因为批评深刻有理,受到太祖赞赏。后来,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因党狱获罪而死,解缙代人上疏申冤,尤其是指责太祖屡改政令,杀戮过多,惹怒了朱元璋,被罢官长达八年之久。
永乐窑白釉三壶连通器
永乐窑所造甜白釉半脱瓷器是景德镇单色釉瓷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它不仅釉汁细腻洁白,且胎骨极薄,似乎只见釉层不见胎,能映见手指螺纹,还可看到上面刻画的云龙花卉和暗款。
解缙后来得到建文帝的召用,回廷做了翰林待诏。成祖即位后,解缙与杨士奇、杨荣等七人组成内阁,成为成祖的核心顾问之一。永乐元年(1403),成祖下诏编纂一部类书,想要在这部书内将中国古代典籍尽量收集齐全,特命解缙负责,要求“毋厌浩繁”,尽量收罗。第二年十一月,解缙将编纂好的图书进呈天子。成祖很高兴,赐名《文献大成》,并赏赐解缙等147位有功人员。
《永乐大典》修成
《文献大成》修成后不久,成祖发现这部书与他的要求相差甚远,主要是还有许多典籍未能收录。于是成祖决定重新编修,并任命靖难功臣姚广孝以及刑部侍郎刘季篪和解缙总其事,前后参与者近3000人,可谓人才荟萃。成祖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命在文渊阁开馆修书,由光禄寺供给朝夕膳食。他看到文渊阁中的书籍尚不完备,命礼部选派通晓典籍的官吏四处购求典籍,“书籍不可较价值,惟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正是在成祖的关注和支持下,三年之间,《永乐大典》得以编纂完成。
游七星岩诗(局部)·明 解缙
永乐五年(1407),大功告成,姚广孝等人将《永乐大典》进呈成祖。《永乐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录60卷,全书分装为11095册,引书7000多种,字数约有3.7亿,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内容包罗了经、史、子、集、百家、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戏剧、小说、技艺诸项,还收录了整个元代的类书《经世大典》,规模之大,历史上无与伦比。此书从未公开刊行,仅在皇家图书馆保存了几部手稿,至今只存留800余卷。《永乐大典》辑入书籍均照录原文,未作删改,这种做法保持了书籍的原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因保太子被罢官
成祖朱棣有三个儿子,长子朱高炽敦厚仁孝,洪武二十八年(1395)被太祖册封为燕世子。二子朱高煦雄武强悍且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战功,还笼络了一批武臣,一直企图夺嫡;三子朱高燧以英武闻名,最得朱棣钟爱。朱高炽受到两个弟弟的冲击,地位岌岌可危,不过朱棣要废长立幼,一时还难下决心。于是朱棣就征求解缙的意见,解缙说:“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极力反对废除嫡长子。成祖听后默然不语。解缙接着说道:“好圣孙。”朱棣听后大悦,连连点头,于是定了主意。永乐二年(1404)四月,朱棣正式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同时册封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原来,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自幼聪颖机敏,深为成祖所钟爱,正所谓“好圣孙”。后来成祖亲征蒙古时,还特意带上朱瞻基,希望让他能够多多历练,为日后一朝登基为君积累经验。但朱高煦、朱高燧等人得知此事后,深恨解缙。
《永乐大典》书影
《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分装11095册,约4亿字。该书正本到明末就下落不明,副本于康熙年间被发现,但已残缺。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缺1000多册,光绪元年(1875)时已不到5000册,至二十年(1894)竟不足400册。此后日益缺失,后经多方收集,现散藏于世界各地的有约800余卷。
历史词典
太庙开建
太庙是帝王的祖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也是都城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明永乐十八年(1420),成祖朱棣参照南京太庙建设北京太庙,按九五之尊的数值定为一庙九室,占地共约16.5万平方米,为南北向规整的长方形。主要建筑物沿中轴线自南而北纵深布置戟门、正殿、寝殿、祧庙,严谨对称,层层深入。
解缙侍奉东宫,每天奉敕为太子讲解《文华宝鉴》,以东宫官属为自己的责任,忠心辅佐,这样就与蓄谋夺嫡的汉王朱高煦的矛盾日趋激化。然而,朱高炽被立为太子后,做事却常常不合成祖的心意。而朱高煦却受成祖宠爱日隆,“礼秩逾嫡”,解缙于是进谏说:“太过宠爱朱高煦而冷落太子会引起争端,赶紧不要这么做了吧。”成祖听了很不高兴,再加上朱高煦从中挑拨,便认为解缙是有意离间,一怒之下将解缙贬黜到广西任布政使参政。
难逃厄运
永乐八年(1410),解缙入京奏事,刚好赶上成祖北征,他在京城逗留之日,拜谒了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没有等成祖返回就离京返还。久已怀恨在心的朱高煦趁机向成祖进言,说解缙就等着成祖外出征战,私自觐见太子而不等皇帝回来,无人臣礼。朱高煦还诬告解缙私觐东宫,必有隐谋。成祖震怒,遂将解缙逮下诏狱,拷掠备至。十三年(1415),锦衣卫指挥纪纲进呈在狱的囚犯册籍,成祖看到解缙姓名,非常诧异,说了句“缙犹在耶?”并稍露怜惜之意。朱高煦听说后,害怕成祖重新起用解缙,于是密令用酒灌醉他,然后把他埋到积雪中,活活冻死,解缙死时只有47岁。
就是这样的一个才子,本来深受成祖信用,然而夹在朱高炽和朱高煦之间,无端地成了政治牺牲品,就这样悲惨地结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