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借靖难叔夺侄位

时间:1399~1402

文帝来势汹汹的削藩对于燕王朱棣来说,是灾难,也是一次机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搏,燕王最终选择了起兵夺权。

明成祖的爱子

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洪武三年(1370)被封为燕王,十三年(1380)就藩北平(今北京)。朱棣身材魁梧,非常勇敢,智虑过人,从小就很得朱元璋喜欢。朱棣熟悉兵法,经常带兵打仗。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以颍国公傅友德为大将军北征沙漠,命令他听从燕王指挥。同时受命北征的还有晋王,但是晋王畏缩不敢进兵。当时适逢大雪,将领们都建议等雪停后再进军,但燕王却坚持雪地奔袭以出奇制胜,最终俘虏了元将乃儿不花的全部人马。朱元璋以有这样的虎子而感到高兴,多次叫他领兵出征,并且把沿边的军权都交给他。从此,燕王威名大振。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允炆成了皇位继承人。但是朱允生性柔仁。他继承帝位,并不十分称其祖之意。相反,朱棣长年镇守边镇,战功非凡,从来都为朱元璋看做是明皇朝坚强的支柱。然而,朱元璋若立朱棣为太子,将不合自己所制定的立储“嫡长制”。朱棣有帝王之才,却无继位之份,当时就这样与皇位失之交臂。

虎头木牌

明代发明的一种利用盾牌制造的火器。

掷瓜而起

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伊始,便开始大力削藩,精明的燕王自知威名在外,目标太大,这场风暴早晚会降临在自己头上。朱棣想起父亲明太祖大肆诛杀功臣时,曾有人装疯得以免难,于是他也装作疯疯癫癫的样子,在北平城里乱窜,饿了就抢人家的酒饭吃,有时候则躺在地上整天昏睡。但这个办法并不奏效,朝廷先以防边为由,调燕王府护卫精锐出塞,接着逮捕了王府的一些属官,杀了朱棣两个得力的护卫百户。北平布政使和都指挥换了朝廷的心腹张昺(bǐng)、谢贵。他们俩已得到皇帝密令,调兵包围了王府。但他们知道燕王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又很有威望,不敢骤然诉诸武力,便暗中串通王府长史葛诚与指挥卢振为内应。北平有个都指挥张信,曾是燕王的旧部,他把这个秘密泄漏给了燕王。朱棣见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秘密挑选了800名精壮亲兵,乘夜调入府中加强护卫,并与谋士道衍等人商议应变的计划。

建文元年(1399)七月,削除燕王爵位和逮捕王府所有属官的诏令公布。朱棣和亲信们商量,以交付所逮属官为名,把张昺、谢贵骗进王府。朱棣装病拄着拐杖,招待他们吃西瓜。刚吃完一块,朱棣生气地说:“普通百姓家里,兄弟宗族之间还知道互相关心,我是天子的亲戚,却连性命都保不住,对叔父至亲都是如此,他什么事情干不出来呢?”说罢,狠狠地将瓜皮摔在地上。这是约定的暗号,于是卫士一拥而上,捆绑住张昺、谢贵及葛诚等人。朱棣扔了拐杖,怒气冲冲地说:“我有什么病?是被奸臣逼成这个样子的!”

杀了张昺、谢贵等人以后,包围王城的那些将士也溃散了,朱棣轻而易举地控制了北平城。

打起“靖难”旗

控制北平后,朱棣正式起兵,他打出“靖难”的旗号在北平誓师,布告将士。同时给建文帝上了一份奏疏,声称根据《祖训》“朝廷若有奸贼,诸王可以发兵诛讨”,要求杀掉齐泰、黄子澄两人。建文帝没有理会,并任命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征讨燕王。从此叔侄兵戎相见,打了四年的内战,历史上称做“靖难之役”。

建文元年应天府铜权

衡器部件,高5.5厘米、底径2.5厘米,是商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人们俗称权为秤砣,砣的重量决定称重能力,砣越重,秤越大。权一般用铁、铜、石制作。这枚铜权是建文元年(1399)由应天府(今南京)制造的。

朱棣以北平为大本营,迅速占领了当时的交通要道通州(今属北京),然后控制居庸关,克蓟州(今河北蓟县),破怀来(在今河北怀来东南),取密云,平定遵化,扫清了北平的外围。不到20天,归顺朱棣的军队已有数万。

这年八月,耿炳文带领40万大军来到了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先锋杨松已占据了雄县。燕王朱棣乘耿军新至不备,主动出击,亲自率兵到了涿州(今属河北),中秋节的当晚,跨过白沟河(今拒马河),夜袭雄县城,一举全歼了耿军前锋9000人,接着伏击耿军援兵,活捉了都指挥潘忠。燕王接着领兵到了真定,亲自带两个骑兵,突然冲进敌人运粮车队中,抓了两个俘虏。根据俘虏提供的情报,燕王让护卫指挥张玉等正面进攻,自己率领骑兵绕到敌后,前后夹击。耿军本来军心不稳,又见燕兵在朱棣的督师下异常骁勇,阵营大乱,人马自相践踏,大败而逃。

大军北伐

苍鹰攫兔图·明 张路

八月底,建文帝又命曹国公李景隆代耿炳文为大将军,领兵50万进驻河间(今属河北),再次北征。朱棣为引诱李军仓促来攻,只留少部兵力守北平,自率主力绕道袭取大宁(在今内蒙古宁城县境),合并宁王朱权所属三卫兵马,扩充了实力。李景隆听说燕王领兵在外,便率师直抵北平城下。攻城最紧张的时候,北平城里的妇女都上城助战,抛掷砖瓦,打退了敌兵。她们还连夜担水浇灌城墙,那时正是冬天,水一结冰,城墙溜滑,敌人无法攀登。十一月,燕王率兵回师,把李景隆打得大败。李军丢下粮食器械,日夜南奔,最后龟缩到德州。

第二年的夏天,李景隆重整旗鼓,会合郭英、吴杰共60万军队,号称百万雄师,从德州北上伐燕,双方又在白沟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这次双方全力以赴,仗打得十分艰苦。朱棣亲自率兵左冲右杀,几次陷入敌阵之中,险些丢掉了性命,他的战马因负伤就更换了3匹。第二天又杀得难解难分,快到中午时分,朱棣率领数千骑兵,绕到敌后,突然冲入敌阵,东杀西砍,势不可当。李景隆的几员战将战死,指挥失灵,军无斗志,阵营一下子崩溃了。前阵一败,后阵便望风而逃。燕兵奋勇追杀,又乘风纵火,烧了敌营。李景隆逃到德州。燕军跟踪追至德州。五月,李景隆又从德州逃到济南。朱棣率燕军尾追不舍,于济南打败李景隆率领的立足未稳的10余万众。济南在都督盛庸和山东布政使铁铉的死守下得以保住。朱棣围攻济南三月未下,只好回撤北平。

九月,建文帝又命盛庸取代李景隆,领兵进驻德州、沧州等地,组织第三次北征。十月,朱棣佯称攻辽东,兵至通州,突然转兵南攻沧州,生擒守将徐凯,继而乘胜南下,连续击败盛军。

皇位易主

建文四年(1402)正月,燕军进入山东,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破东阿、汶上、邹县,直至沛县、徐州。四月,燕军进抵宿州,与跟踪袭击的南军大战于齐眉山,燕军大败,双方相持于淝河。在这次决战的关键时刻,建文帝受一些臣僚建议的影响,把徐辉祖所率领的军队调回南京,削弱了前线的军事力量,南军粮运又为燕军所阻截,燕军抓住时机,大败南军于灵璧,俘获南军将领几百人。自此,燕军士气大振,南军益弱。朱棣率军渡过淮水,攻下扬州、高邮、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等要地,准备强渡长江。朝廷这时已经乱成一团,一些六卿大臣纷纷借故外逃。

皇帝常服

明代皇帝的常服,以黄色的绫罗制成,上绣龙纹、翟纹及十二章纹。

建文帝曾想以割地分南北朝为条件同燕王议和,结果被拒绝。六月初三,燕军自瓜洲渡江,十三日进抵金川门,负责守卫城门的李景隆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燕王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

延伸阅读

建文帝下落之谜

关于建文帝的下落,历来众说纷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自焚说。据永乐年间修成的《录》和清初《明史稿》等书的记载,建文帝在燕王攻下南京城后,下令焚烧宫殿,他和皇后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嫔侍从等大都随他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宫后,清宫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宫内的一些人都说建文帝已自焚而死,并从火堆里扒出一具烧焦的尸体。尸体烧得已经分不清男女,看不出是谁的尸体,朱棣下令把尸体用天子礼节埋葬了。二是削发为僧说。据说当时建文帝看到大势已去,想要自杀,一个内臣告诉他,朱元璋在临终前,曾给他留下一个铁箱子,并让他在大难临头时使用。建文帝开箱一看,里边有三张度牒,上面写好了建文帝等三个人的名字,还有僧衣、剃刀、白金等物。建文帝和两个随从削发易服,出了南京城,流落到民间为僧。而关于建文帝的下落,从一开始便没有定论,燕王也不能确信建文帝的死活,所以曾秘密派人寻访。清朝修成的《明史》对建文帝下落的记载也比较谨慎,说“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