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题库【历年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017年同等学力申硕《教育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真题(精选)及详解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请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后两位数字填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第一题的答案一律用2B铅笔填涂在指定的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4.在答题卡上正确的填涂方法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划线,如

5.第二至第四题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的位置上按照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6.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说明:题目缺失。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

1学校文化

答:在教育学中,学校文化往往被称为“隐蔽课程”。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有意倡导的教育氛围或教育气氛,往往是在经过有意识的设计、精心策划甚至包装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具有强烈的教育影响,学校文化本身也就成了学生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环境”。广义的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学校文化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狭义定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校园环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现象,如“校风”“文化艺术活动厅”“教风”“学风”等。

2《毛雷尔拨地法》

答:《毛雷尔拨地法》是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的一项法案。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机械工艺学院,故这类大学又称“赠地学院”。《毛雷尔拨地法》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业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出现,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改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对美国近代工农业的发展影响很大。

3社会助长作用

答:社会助长作用是由奥尔波特提出的一个理论,是指个人的活动由于他人同时参加或者在场旁观,从而活动效率得到提高,也称社会促进。社会助长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动时,活动效率的提高,这叫共同活动效应,另一种是当他人在场旁观时活动效率的提高,这叫观众效应。奥尔波特认为产生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有这样几方面: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4质的研究

答:质的研究与传统的定量研究相对应,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的特点有:自然主义探究的传统;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自下而上的分析资料;重视研究关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教育是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它除了与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各种社会现象的密切联系外,还有它自身的特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具体体现在:

(1)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是教育所独有的特点。教育过程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教育经验的继承。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这有两种情况: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的发展,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消亡之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内容,并不立即随之而消亡,还会残存一个时期,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里,还残存有剥削阶级的教育思想。由于认识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预见到教育发展的方向,在旧的政治经济制度下,也可能出现新的教育思想,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认识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便可以自觉地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去改革教育中那些不适宜的东西,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

2简述斯宾塞的科学教育理论思想及其意义。

答: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思想家。

(1)斯宾塞的科学教育理论思想:

斯宾塞是以倡导科学教育而著称的,他为争取科学被承认为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努力斗争,力主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均须与自然科学的发展相协调。

斯宾塞认为,个人生活中有直接保全自己、间接保全自己、抚养子女、社会关系、闲暇娱乐等五个方面的活动;教育的任务就在于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只有教给科学知识,才能使人为圆满完成各种生活活动做准备。

斯宾塞还从知识的比较价值、训练价值、教育价值等各方面论证了科学知识对训练智力的作用更大,更有教育作用,更有实用价值。因此,他认为科学在门类繁多的课程体系中应居中心地位,并将众多的科学课程分为五类,要求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有所选择和侧重。

斯宾塞认为,科学教育在方法上应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注意既传授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上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等原则,鼓动儿童主动学习。

(2)斯宾塞的科学教育理论思想的意义:

斯宾塞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出发来观察和思考教育问题,尖锐地批评英国古典主义教育,论证了改革古典主义教育的必要性,论证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以科学知识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他的教育思想不仅推动了19世纪后期英国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且影响了美国和日本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斯宾塞是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锋。从这个意义上说,斯宾塞的教育思想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进步的。但他对劳动群众只须从事劳动,不必接受高深教育等问题的论证,充分说明了他的教育思想的资产阶级实质。

3挫折的定义及其遇到挫折后的反应。

答:(1)挫折的定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甚至失败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行为反应。个体一旦遭受挫折,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最常见的非理智的反应主要有:攻击行为、退化行为、冷漠行为、固执行为、逃避行为、自我惩罚行为等。

(2)遭遇挫折后的反应如下:

攻击行为是非理智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一个人遭受挫折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从而表现出种种攻击行为。攻击行为依其对象可分为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两类。

退化行为又称为倒退或回归,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与年龄、身体不相称的幼稚行为,似乎又回到了幼儿时期的习惯和行为方式。

冷漠行为是指个体受到挫折后,由于压力过大,或长期受到挫折,无法攻击,或攻击无效,或因攻击招致更大的痛苦,就将愤怒的情绪压抑下来,表现出了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行为反应,甚至呆若木鸡,失去了喜怒哀乐的表情。

固执行为是个体遭到挫折后,不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而是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复这种无效的行为。尽管这种重复无任何效果,但仍要继续这种行为。

逃避行为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不敢面对挫折、正视现实,放弃了原来追求的目标,逃避遭受挫折的现实,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去。

自我惩罚行为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承受力极小,就会陷入万念俱灰,不能自拔的泥潭中。此时,如果得不到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就会有厌世轻生的念头,将自己作为发泄的对象,进行自我惩罚。自我惩罚也可以看作是一种逃避行为。

4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的特点。

答:(1)选题必须有价值

如何衡量选定课题有无意义及意义的大小,主要是看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强调的课题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题范围要广,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二是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根据教育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为检验、修正、创新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的教育理论体系的需要。教育研究的实际课题,有的强调应用价值,有的强调学术价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无论哪一种,都要选择那些最有意义的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2)选题必须有科学性、现实性

选题的现实性,集中表现为选定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指导思想及目的明确,立论根据充实、合理。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3)选题必须具体明确

选定的问题一定要具体化,界限要清,范围宜小,不能太笼统。课题是否具体适度,往往影响全局的成败。那种大而空、笼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差。只有对选题有清晰透彻的了解,才能为建构指导研究方向的参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

(4)选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全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5)选题要有可行性

客观条件。除必要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理论准备等条件外,还有科学上的可能件。

主观条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所掌握的有关这个课题的材料以及对此课题的兴趣。

时机问题。选题必须抓住关键时期,还要有胆识,既善于抓住新课题,又要注意时机。

四、论述题(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如4小题均答,以回答的前3小题计分)

1论述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教育意义。

答:中小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育必须做出相应的调适。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下:

(1)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是具有顺序性的。不仅整个身心发展表现出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也是如此。例如,就认知过程的发展而言,青少年的发展总是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青少年身心发展所表现出来的由低级到高级、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要求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青少年的发展,不可“揠苗助长”“凌节而施”,否则,欲速则不达。

(2)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这种不均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的不同方面发展也是不均衡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个体的成熟规律造成的,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某种成熟程度,表明了他在客观上具备了在该方面接受教育和进行学习的可能性。关键期是就成熟与教育的关系而言的,抓住关键期,就能使教育在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教育措施,积极促进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3)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变化过程及速度等方面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稳定性。同时,由于环境、教育或其他条件的不同,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具有可变性。可变性是绝对的,稳定性则是相对的。身心发展方面的显著变化要以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状态为条件,不可逾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必须掌握青少年的年龄阶段特征,并依此确定教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还应重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挖掘每个个体的发展潜力,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的内容、方法,促进青少年更快、更好地发展。

(4)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

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身心发展有可能存在着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可能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可能不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各自的发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展得到补偿。机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能与环境协调,从而能继续生存与发展创作条件;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克服各种困难,战胜残疾与不足,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极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即使身体健康,也可能失去信心。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对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发生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差生树立起坚定的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生善于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

2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及其意义。

答:(1)马克思注意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张包括: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受社会和社会关系制约,并为社会服务的。资本主义教育的实质,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社会生产密切联系。教育是劳动力和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说明人的发展受教育的影响,同时,人又是活动的主体,对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的观点,首次为正确地认识和解决人的发展与教育中的社会的和生物的因素问题、主观和客观的相互关系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其次是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教育应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论述了现代生产和现代教育的联系:

a.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代客观上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多方面发展的劳动者;

b.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将教育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

c.综合技术教育也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的“纽带”。

(2)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批判和继承了历史上进步的教育思想遗产,科学地阐述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问题,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教育思想的独特的教育观。

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无产阶级教育的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正确地进行教育方面的斗争和取得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教育指明了方向。

3论述并分析“访谈”的技巧和艺术。

答:(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准备好谈话计划,包括关键问题的准确措辞以及对谈话对象所做回答的分类方法。教育访谈要事先做好如下准备:谈话进行的方式,提问的措辞及其说明,必要时的备用方案,规定对调查对象所做回答的记录和分类方法。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访谈时要掌握好发问的技术,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善于随机应变,巧妙使用直接法(开门见山)、间接法、迂回法等。

(3)访谈中所提问题,要简单明白,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访谈时掌握好发问的技术,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

(5)要及时记录谈话内容。若谈话时间较长,不方便实时记录时,可以先询问被访谈者,能否采用录音设备进行录音。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录音。

(6)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控,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随机应变。如,为了使被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

(7)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诚相待,热情、谦虚、有礼貌。有时访谈的失败正是在于沟通不够。为防止被调查者出现反应效应,可先用非正式谈话沟通感情。

4王雪学习动机很强,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但学习成绩一般。老师上课讲过的题目,如果考试有考就做得出,如果考试有些改动,就做不出来。

问:王雪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帮他解决?

答:根据王雪的行为表现,可结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进行分析作答: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含义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指,就某项学习活动而言,存在着一个最佳动机水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动机强度最佳而学习效果最佳,之后随学习动机强度进一步增大而学习效果逐步下降。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着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而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低些。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来讲,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但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过程,而只能是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的效果。动机水平与学业水平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根据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可知,只有当学习动机处于最佳水平,学习活动才会产生最佳效果。学习动机的最佳水平往往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难易适中的课题,最佳水平为中等动机强度。比较容易或简单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高的动机强度。比较复杂或困难的课题,其最佳水平为较低的动机强度。

(3)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王雪学习动机很强,课题难易度较大,由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这时的学习状态并不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当课题难度较大时,教师可以指导王雪降低自己的动机强度。教师在布置课题时也应该注意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辅导时多锻炼王雪的知识迁移能力,能做到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