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3.3.1 概念题

1组织的具体环境[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

答:环境是指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绩效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从组织外部的角度来观察,可将环境中对管理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划分为两大类: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其中,具体环境又称微观环境或任务环境。指与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那些环境要素,包括竞争对手、顾客、资源供应者、政府管理部门、工会、新闻传播媒介和其他利益代表团体(如消费者协会、妇联)等。与一般环境相比,具体环境对特定组织的影响更明显,也更容易被组织管理者识别、影响和控制。

2利益相关者[中财2015年研;上海大学2014年研;北科2012年研;东财2009年研;中南财大2009年研]

答: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团体或个人。这些团体或个人既可能是公司内部的(如员工),也可能是公司外部的(如供应商、竞争对手等)。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获得长期的生存和繁荣的最好途径是:考虑所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企业在设定自己的绩效目标时,应该考虑到那些对自己来说十分重要的不同利益相关群体的需要,其原因是利益相关者能够影响组织,他们对公司的发展有着十分强大的影响力。

3权力差距(Power Distance)[华东理工2006年研]

答:权力差距是由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提出的,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种文化尺度。一个权力差距大的社会接受组织内权力的巨大差别,员工对权威显示出极大的尊敬,称号、头衔及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在权力差距大的国家进行谈判时,所派出的代表应至少与对方头衔对等才行。相反,权力差距小的社会尽可能地淡化不平等,上级仍拥有权威,但员工却并不恐惧或敬畏老板。

4社会责任[华东师大2019年研;大连理工2018年研;中南财大2017年研;暨南大学2017年研;华南师大2016年研;吉林大学2015年研;浙大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社会经济学观点的企业责任[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研]

(2)企业的社会责任[西工大2017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东财2011年研;南京财大2011年研]

答: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社会责任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方式:

(1)社会义务,指企业为了履行特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而从事的社会活动。组织做了其有义务做的事,并没有额外的行为。

(2)社会响应,指企业为满足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社会活动。管理者由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引导,并对行为作出实际的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

(3)社会责任,指企业超越法律和经济义务去做正确的事情,以对社会有利的方式实施行动的意图。该定义假设企业遵守法律,关心利益相关者,但是增加了必须做对社会有益之事、不做对社会不利之事的道德责任。

3.3.2 简答题

1简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北邮2009年研]

答: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外的影响组织绩效的各种因素和力量。组织存在于环境之中,环境势必对组织产生重大影响。这是组织与环境关系的基本方面。

(1)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环境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土壤。一个组织是否应组建,要根据所在的环境,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条件来决定。组织要开展工作,就必须筹集各种生产要素——人、财、物,但这需要从环境中获得。组织的产出——产品和劳务,又必须拿到组织的外部去进行交换,才能获得收益,从而维持和扩大其生产经营活动。

环境影响组织内部的各种管理工作。环境对组织中的各种管理活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管理者必须对可能影响管理工作的各种因素加以识别,并作出反应。

环境对组织的管理工作、效益水平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作为管理者,要分析并把握环境变化的规律,认清环境中的机会和挑战,促进管理工作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

(2)组织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企业能够主动适应环境。如果企业具备主动适时改变企业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那么组织对环境的依赖性就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企业就可以在主动适应的战略措施保障下,相对独立、相对稳定地组织其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经济活动。

组织可以反作用于环境,甚至可以影响环境,这并非单纯理论上的推导,现实中许多企业正是这样做的。影响甚至改变环境的一些措施:a.选择适当的经营领域;b.聘请合适的高级管理人员;c.密切监视环境变化;d.采取适当的措施缓冲环境变化造成的压力;e.采取措施,“熨平”环境波动;f.针对紧俏商品和服务,采取配给的方法满足需求;g.选择适当的经营地域;h.通过广告来影响环境;i.签订有利的长期合约;j.与其他企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合作;k.兼并、收买和建立战略联盟;l.影响政府和权力机关的决策。

2管理者是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东南大学2018年研]

答:关于管理者对组织成败的影响有两种观点:

(1)管理万能论

这是主流观点,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组织表现不佳,都需要有人负责,这个人就是管理者。

(2)管理象征论

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管理者可控范围之外的因素。

管理者影响组织表现的能力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绩效被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因素(如经济状况、顾客、政府政策、竞争者行为、行业状况,以及前任管理者决策)所影响。

管理者是管理和控制的象征,其在组织成败中所发挥的实际作用是受到限制的。

(3)结论

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管理者在现实中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无用的。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会受到组织文化(内部限制)和组织环境(外部限制)的约束。

3构成管理外部环境的内容有哪些?[华科2019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企业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山东大学2015年研]

答:外部环境指的是组织外部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和力量。外部环境分为几个不同的方面:

(1)经济环境,包含利率、通货膨胀、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股市波动和商业周期阶段等因素。

(2)人口环境,与人口特征的趋势有关,如年龄、种族、性别、教育水平、地理位置、收入和家庭构成。

(3)政治/法律环境,考察联邦、州和当地法律,以及全球和其他国家的法律,也包括国家的政治情况和稳定性。

(4)社会文化环境,与社会和文化因素有关,如价值观、态度、趋势、传统、生活方式、信仰、品位和行为模式等。

(5)技术环境,与科学或行业创新有关。

(6)全球化环境,包含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有关的那些主题。

4组织的一般环境有哪些?[哈工大2018年研]

相关试题:

(1)组织的一般环境及特殊环境。[哈工大2017年研]

(2)企业的一般环境因素有哪些?试举例予以说明。[北科2014年研]

(3)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正急剧变化,许多企业由于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纷纷倒闭破产。请以空调企业为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从具体环境(Specific environment)和一般环境(General environment)两个方面进行外部环境分析。[中山大学2009年研]

答: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者力量。按照环境因素是对所有相关组织都产生影响还是仅对特定组织具有影响,将其区分为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具体如下:

(1)一般环境,是指组织的宏观环境(大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存在于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均会面对的环境。一般环境对组织当前效率的影响可能不是很明显,但是对组织的长远发展的影响很大。一般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环境。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观点、价值观念等。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影响组织活动,特别是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活动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变化情况以及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反映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微观经济环境主要指企业所在地区的收入水平、消费偏好、储蓄情况、就业程度等因素。技术环境。企业必须关注所在领域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相关动态,技术转移、专利保护等。自然环境,是指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资源状况等自然因素。

(2)任务环境,是指组织的微观环境,又称组织的特殊环境,与具体领域有关的任务环境直接、具体地影响着组织活动。通常由供应商、顾客、竞争对手、政府机构及公众等要素构成,具体包括:现有竞争者,包括基本情况,如销售增长率、市场占有率、产品的获利能力、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其发展动向。潜在竞争对手。新进入者会促使市场竞争加剧,在位者只有对行业进入难易程度充分了解后,才能作出反击,阻止新进入者。替代品生产厂商。有些产品可以替代企业提供的产品,并对企业的经营构成威胁。用户。用户对产品的总需求决定着行业的发展潜力,从而影响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发展边界;不同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会诱发企业间的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供应商。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按质地提供所需生产要素,影响着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的进程;原材料的价格决定着产品成本以及企业利润。

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是相对而言的,有时一般环境可以转变为任务环境,任务环境也可能转变为一般环境。

5什么是利益相关者?企业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原因是什么?企业管理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四个步骤是什么?[中山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

(1)结合实例,论述如何进行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论述题,华南理工2017年研]

(2)有人说,组织的存续和发展有赖于与外界的良好互动,因此必须加强利益相关群体管理。请问,什么叫利益相关群体?组织的利益相关群体有哪些?组织应该如何管理这些利益相关群体(关系)?[论述题,湘潭大学2016年研]

(3)从管理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基础是关系”这句话意味着什么?企业应该如何管理这些“关系”?[论述题,浙大2008年研]

答:(1)利益相关者又称利益相关群体,是指受到组织决策和行为影响的组织环境中的任何支持者。这些群体和组织的活动有利益关系或受到其显著影响。反过来,这些群体也可以影响组织。图3-3展示了一个组织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内部群体和外部群体。

图3-3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2)利益相关者是受到组织决策和行为影响的组织环境中的各种支持者,包括顾客、员工、工会、股东、社区、供应商、媒体、政府、贸易和行业协会、竞争者、社会和政治活动团体等。管理者需要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原因如下:

它可以带来期望的组织结果,如对环境变化预期的改善、更多成功的创新、利益相关者更大的信任、减轻变化冲击的更高的组织灵活性。同时,它还会影响组织绩效。

组织依赖这些外部群体作为投入(资源)的来源和产出(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管理者作决策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利益。

(3)企业管理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关系,应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确定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群体。面对形形色色的外部群体,究竟哪些群体可能受管理者决策的影响,而哪些群体有可能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呢?那些有可能受组织决策影响并能影响组织决策的群体就是组织的利益相关群体。

由管理者确定这些利益相关群体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或利害关系是什么:产品质量,财务问题,还是安全或工作条件,或者环境保护。

管理者必须确定每一个利益相关群体对于组织决策和行动来说有多关键。换言之,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时,考虑该利益相关群体的利益具有何种程度的关键意义。

决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管理外部利益相关群体关系。这一决策取决于外部利益相关群体的关键程度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利益相关群体越关键,环境越不确定,管理者越是需要依赖与利益相关群体建立明确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仅仅承认它们的存在。

6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南开大学2018年研;青岛大学2018年研]

相关试题:

(1)比较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并阐述企业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华东理工2019年研]

(2)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哪些内容?[华电2018年研]

(3)什么叫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在哪些方面?[河南师大2017年研;电子科大2016年研]

答:(1)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社会责任的概念有不同的描述方式:

社会义务,指企业为了履行特定的经济和法律责任而从事的社会活动。组织做了其有义务做的事,并没有额外的行为。

社会响应,指企业为满足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社会活动。管理者由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引导,并对行为作出实际的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决策。

社会责任,指企业超越法律和经济义务去做正确的事情,以对社会有利的方式实施行动的意图。该定义假设企业遵守法律,关心利益相关者,但是增加了必须做对社会有益之事、不做对社会不利之事的道德责任。

(2)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会损害其经济绩效,管理者有能力(且应)对社会负责。考虑到社会参与的政治和社会压力,管理者可能需要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时将社会问题和目标加入考量。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有两大类:企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责任;企业对社会问题的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三种方法包括:

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大的难度,有些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很难彻底消除的;

把这些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

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

7简述管理道德及其影响因素。[山东大学2018年研;华科2017年研;北师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论述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论述题,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研]

答:(1)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它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

(2)影响行为是否有道德的因素如图3-4所示。

图3-4 影响行为是否有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

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级,每个层级有两个阶段(见表3-2)。在每个连续的阶段,个人的道德判断对外界影响的依赖减少,变得更加内在化。

表3-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道德发展阶段的结论:

a.人们按顺序经历这六个阶段。

b.道德发展不一定会持续。

c.大多数成年人处在第四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止步于遵守规则,将会趋向于作出道德行为。第三阶段的管理者可能基于同行的认可作出决策;第四阶段的管理者试图通过作出尊重组织规则和程序的决策成为“良好的企业公民”;第五阶段的管理者可能挑战其认为错误的组织行为。

个人特点

a.价值观

每个人都带着一套根深蒂固的个人价值观来到组织,价值观代表着关于对与错的基本信念。同一组织中的员工常常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b.人格

根据个人的是非观念,可发现影响其行动的两个人格变量:

第一,自我强度,衡量一个人信念的力量。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可能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其道德判断和行为更加具有一致性。

第二,控制点,指人们相信可以掌控自身命运的程度。内部控制点者相信他们的命运由自己掌控。他们更可能为后果承担责任,并依靠自己内心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动,也更可能在自身的道德判断和行为中保持一致性。外部控制点者相信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是由于运气或机遇,他们不太可能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并更可能依靠外部的力量。

结构变量

影响道德选择的结构变量包括:

a.组织的结构设计。使用正式的规则和监管来最小化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时刻提醒员工哪些合乎道德的结构更可能鼓励符合道德的行为。

b.组织的目标。尽管许多组织用目标指导和激励员工,但是这些目标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目标设定可能导致不道德行为。

c.组织的绩效考评系统。有的体系只注重成果,而有的体系对方法和手段同样重视。当员工的评价仅仅基于成果时,他们迫于压力可能会做任何必要的事使成果看起来更好,而不在意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

d.组织的奖励分配流程。奖励或惩罚越取决于特定的目标成果,员工就越可能迫于压力去做他们必须做的任何事情来达到目标,即可能会在道德标准上作出让步。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会影响道德行为。组织文化由共享的组织价值观构成,这些价值观反映了组织代表和相信什么,也创造了一个影响员工采取道德或不道德行为的环境。风险承受力高、管控能力强和冲突包容性高的文化最可能鼓励较高的道德标准。共享的价值观可以产生有力的影响,因此很多组织都在使用基于价值观的管理,即利用组织的价值观引导员工完成工作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组织的管理者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他们负责创造鼓励员工在工作时信奉企业文化和所期待价值观的企业环境。管理者的行为是个人决定是否遵守道德的唯一重要因素。

问题强度

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是影响道德行为的最终因素。以下六个特点决定了问题强度或道德问题对个人的重要性:伤害的巨大性、对行为错误的共识、伤害的可能性、结果的即时性、与受害者的接近度、效果的集中度。

3.3.3 论述题

1美国学者邓肯(Duncan)提出从两个不同的环境层面来确定组织所面临的不确定性程度:一是环境变化的程度,静态(稳定)-动态(不稳定)层面;二是环境复杂性程度,简单-复杂层面。如图3-5所示。[南开大学2005年研]

图3-5 评估环境不确定性模型

(1)请分别分析处于低不确定性环境和高不确定性环境中的组织,其管理重点应该是什么?

(2)请指出一种有助于应对高不确定性环境的管理理论或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1)组织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而环境具有不确定性,这对管理工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管理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把握管理工作的重点:

低不确定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组织所面临的环境比较简单而且确定,除规模外,它的组织结构就是简单的,而且变异也很小。企业的产品或生产过程的设计部门都是名义上的。由于影响未来的因素是已知的并且可以预测,所以计划相对来说也非常容易。与此同时,又由于未来的环境和过去很相似,企业的战略与策略也就合二为一。

这时,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提高工作的结构化上。如果组织的规模很大,就可以发展出一套高度理性化的任务结构,机器、程序和手段的标准化都有利于把资源集中到内部效率中去。管理者要努力将任务指定和理性化,使雇佣或训练后的员工必须符合这些任务的要求;通过适当的激励,取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高不确定性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组织的核心是直接处理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无知使研究活动变得重要,任务安排频繁变动。

这时,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及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提供结构以维持确定性的同时也组建临时团队,其对模糊性是宽容的。正因如此,管理者要花更多的精力在组织资源管理方面,使资源在组织各部门和各团队间顺畅流通;同时面对频繁变动的任务安排,管理者不仅要努力使员工清楚其责权关系,而且要注重激励。

(2)处在高不确定性环境中的组织,可以选择矩阵系统作为其管理模式,来应对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矩阵式系统是指组织结构由纵横两套管理系统组成:一套是纵向的职能领导系统,另一套是为完成某一任务而组成的横向项目系统;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下的组织管理系统,如图3-6所示。

图3-6 矩阵式系统

采用矩阵式系统的原因在于:

矩阵结构将组织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及时沟通情况,解决问题。

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应对特定需要和环境活动的变化,保持高度民主的适应性。

把不同部门、具有不同专长的专业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有利于攻克各种复杂的技术难题,更加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在发挥人才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在矩阵系统中,影响该系统的因素有很多,而且不确定性同时影响组织的所有部门而不是少数几个部门,矩阵系统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于一个矩阵系统来说,它是一个永久性的组织,所面临的是新任务而不是重复的任务。

2利益由利益相关者共同决定,公司与员工、股东、供应商、消费者,甚至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从长远来讲“我们要么全体上升,要么一起沉沦”你赞成这句话的主旨思想吗?请给出理由。[南京大学2015年研]

答:我赞成这句话的主旨思想,理由如下:

(1)此说法符合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是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综合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与传统的股东至上主义相比较,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2)利益相关者是指组织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可能与组织打交道的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的股东、债权人、雇员、消费者、供应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门、本地居民、本地社区、媒体、环保主义等压力集团,甚至包括自然环境、人类后代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客体。这些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组织行为会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反之,这些群体也可能影响组织,他们有的分担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的为企业的经营活动付出了代价,有的对企业进行监督和制约,企业的经营决策必须要考虑他们的利益或接受他们的约束。

(3)这句话说明重视组织利益相关者对组织的重要性,企业应当采取以下方式对其进行管理:

跨界管理又称跨域管理,即采用更具体的方式与各种外部利益相关者开展互动合作,以收集和传播重要的信息。在跨界管理中,组织成员在组织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自由移动。

利益相关者管理。如果利益相关者是关键的,且环境的不确定性很低,管理者可以采用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如开展顾客营销调研、设立政府关系部门或展开游说活动、与公众压力集团建立公共关系的业务往来等。

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指为追求共同目标而在组织和利益相关者之间达成的非正式协议。这种类型的伙伴关系允许组织与其利益相关者搭建桥梁——组织-供应商、组织-顾客、组织-地方社区、组织-竞争者等等。

(4)除了对利益相关者给予重视外,企业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企业的生存和繁荣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但利益相关者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细分,不同类型的利益相关者对于企业管理决策的影响以及被企业活动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传统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利润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分散了企业的经营目标,除了经济上的目标以外,企业也必须承担社会的、政治上的责任。

虽然从理论上证明利益相关性理论可行。但是,由于利益相关性理论本身的不完善,一般很难实践。比如,理论中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太多太杂,仅顾客这一项,要想把他们进行集中并采取行动是不可能的。很多学者多提出的让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提法,目前为止也不具备可操作性。

3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企业经营失范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以及管理道德建设的途径。[中财2010年研]

答:(1)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我国企业经营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企业存在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向消费者提供有毒产品、对消费者隐瞒产品缺陷、售后服务承诺不兑现、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等。最明显的案例就是三鹿奶粉事件,它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企业不尊重员工利益及存在大股东损害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在企业内部,企业是由股东、经理人、普通员工等组成的利益联合体,企业内部的不道德行为表现为大股东架空小股东、职业经理人挪用或转移公司财产、延长员工劳动时间、侵蚀公司资产、虚造财务报表套取资金等。在这种现象中,比较明显的案例就是国美黄光裕和陈晓之争。

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关系。企业要在市场中存活下去就必须与同行、生产替代品的行业竞争。企业在处理竞争关系时的不道德行为表现为诋毁竞争对手的商誉、互挖墙角、窃取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等。例如腾讯与360、美的与格力、瑞达与厚大发生的一些冲突,正是不正当竞争的具体体现。

合作伙伴之间的不讲诚信行为。企业在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时总要与各种供应商、服务商发生合作关系。在企业与合作商的关系中,不道德行为表现为互相不讲诚信或企业与合作商一起欺骗消费者。

企业扰乱社会秩序行为。企业总是生存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要与社会发生一定的联系。扰乱社会秩序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聚众向社会施加压力、在商场上利用非正当竞争手段霸占市场等。

企业的外部性行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在企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不道德行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外部性”问题,即企业向生态环境中排放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生态环境等。如最近发生的紫金矿业事件,导致地下水资源污染,居民无法饮用,这是典型的企业经营失范行为。

(2)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是在社会一般道德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是通过规范管理者的行为去实现调整管理关系的目的,并在管理关系和谐、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管理系统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益。管理道德一般受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点、结构变量、组织文化和问题强度的影响。

(3)面对我国企业经营失范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道德建设:

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人在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取向和个性上存在差异,管理者有可能通过严格的挑选过程(挑选过程通常包括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将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淘汰掉。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管理道德。

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在一些组织中,员工对“道德是什么”认识不清,这显然对组织不利。建立道德守则可以缓解这一问题。管理者应该身先士卒,发挥表率作用,为道德计划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高层管理人员自己就应该是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至少是一个以高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的人。管理者对员工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a.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因为他们所做的比所说的更为重要,所以他们作为组织的领导者要在道德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b.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管理人员在发现错误行为时,不仅要严惩当事人,而且要把事实公布于众,让组织中所有人都认清后果。这就传递了“做坏事必须付出代价”的信息。

设定工作目标。员工应该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如果目标对员工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目标是明确的,也会产生道德问题。在不现实目标的压力下,即使道德素质较高的员工也会感到迷惑,很难在道德和目标之间作出选择,有时为了达到目标而不得不牺牲道德。而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迷惑,并能激励员工而不是惩罚他们。

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越来越多的组织意识到对员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使他们明确道德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明确是非观念。

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如果仅以经济成果来衡量绩效,人们为了取得结果,就会不择手段,从而有可能产生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如果组织想让其管理者坚持高的道德标准,它在评价过程中就必须把道德方面的要求包括进去。在对管理者的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成果,还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道德后果。

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有不道德行为的人都有害怕被抓住的心理,被抓住的可能性越大,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越小。根据组织的道德守则来对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的独立社会审计,是发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方法。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感染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

完善组织结构,使决策权、监督权及执行权相互制约,为管理道德的建立和实施提供健康运行的组织载体。

4论述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首都师大2011年研]

相关试题:论述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社会责任的关系,以及如何构建社会责任体系。[大连理工2018年研]

答:(1)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古典观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相当狭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持古典观的人认为,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者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那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管理者这样做是在慷他人之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即古典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

(2)社会经济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社会经济观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多数情况下,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代价,并且很难使成本及时得到补偿,这意味着有关企业要额外支付成本,直接给当期利润造成不利影响。即对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通常会给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影响(至少从短期看或从静态上看)。

但换一个角度看,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或许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这种投资由于改善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生存环境、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减少了政府的管制等,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并且所增加的收益足以抵补企业当初所额外支付的成本。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综上所述,在古典观下,企业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就是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在古典观下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而在社会经济观下,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5组织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请概述主要的赞成与反对观点(各三个),并简要论述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华中农大2017年研]

相关试题:

(1)有人说:“我们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但这种社会责任的承担是有范围限制的,是有选择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为什么?[简答题,湘潭大学2017年研]

(2)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社会责任问题已是组织与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请列举主要的赞同与反对在管理中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据,并具体指出企业与管理者应承担什么社会责任。[北科2005年研]

答:社会责任是一种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的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这一定义的前提是:

企业遵守法律,并且追求经济利益;

企业是一种道德机构,在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它能够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

(1)关于组织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两种理论观点

对于公司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在总体上可归为两大类:一种观点站在纯经济的立场,认为管理者的责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另一种观点站在社会经济的立场,认为管理者的责任不仅仅是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而且要增进社会福利,因而企业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纯经济观以传统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运作,认为公司管理当局的任务就是设法以最有效率的方法来组合各项生产资源,使生产成本最低,同时将产品卖给愿意支付最高价格的顾客,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主要论点有:a.企业参与社会目标会冲击工商企业的根本使命;b.企业已经拥有较大的权力,不应再加大;c.并没有广泛的社会授权要求工商企业参与社会问题;d.企业无法承担大量的社会责任;e.企业的社会行为会降低企业的国际竞争力;f.缺乏对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全力支持;g.企业的社会参与可能使企业负担过量成本。

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除了应取得一定的利润外,还应为基本相关利益群体承担其应负的社会责任。主要论点为:a.社会大众期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b.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期的自利;c.企业拥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和能力;d.企业拥有大量的权力,根据推理,企业也相应承担同等程度的社会责任;e.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活动对外部环境有影响;f.通过企业的参与来防止社会问题的发生;g.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结果是使企业决策有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

(2)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

赞成的论据。赞成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论据包括: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良好的氛围、减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占有、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

反对的论据。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论据包括: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淡化使命、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缺乏大众支持。

我赞成社会经济观的看法,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会损害其经济绩效,管理者有能力且应对社会负责。社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企业是依托社会而存在的。充分履行自己社会责任的企业,才会最终获得消费者的高度认可,使企业有良好的形象,这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首要条件。

(3)企业与管理者应承担的几种社会责任

企业管理对环境的责任。企业要在保护环境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别要在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来治理环境。

企业管理对员工的责任。企业应尊重员工,经常性地培训员工,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善待员工,做到人性化管理。

企业管理对顾客的责任。企业应该为顾客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

企业管理对竞争对手的责任。企业不能压制竞争,也不能搞恶意竞争,应该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公平竞争。

企业管理对投资者的责任。为投资者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报酬;及时、准确地汇报财务状况。

企业管理对所在社区的责任。企业不仅要为所在社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还要尽可能为所在社区作出其他贡献。

(4)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三种方法

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责任;另一类是企业对社会问题的责任。这两类责任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应对。企业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都必须负起责任,具体可以采取三种方法:

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可操作性差是因为有些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很难彻底消除的,如不能因为有人利用计算机犯罪而取消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把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美国的道化学公司在20世纪50~60年代解决空气污染就是很好的例证。道化学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确定:空气和水污染影响了环境,应予以消除。为此,道化学公司早在人们还没呼吁保护环境之前就在工厂中采取了完全消除污染的措施,它采取系统的步骤把烟囱和水道中排出来的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转化成可以出售的产品,并为这些产品创造出各种市场。

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

企业对社会问题承担责任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社会创新,把社会问题转化成新型的、有利可图的企业机会,使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获得重大的经济效益。IBM公司大萧条时期是不起眼的小公司,但它针对当时美国社会因衰退引起普遍的恐惧、不安全感和尊严的丧失等社会问题,勇敢地向职工提供社会保障,并付给他们固定的薪水而不是计时工资,这一创举不仅解决了相应的社会问题,而且也为公司网罗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管理人才。

6请解释企业伦理的功利观、权力观、公平观和综合契约观。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复苏乏力,可能还会陷入更大的危机。公司的订单在减少,企业管理者压力很大。我们假设有四家公司,其经营者分别持上述四种伦理观点。在面对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的压力下,他们分别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南京大学2012年研]

答:(1)道德是指规定行为是非的价值观、观念和原则。现实社会中存在着以下几种企业道德观:

功利主义道德观。该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这是一种完全根据行为结果即所获得的功利来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念有其合理的一面,即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也存在着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a.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甚至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利益的手段;b.只是规定了对大多数人有利,而没有规定所得利益如何在相关人员中分配,所以很可能产生利益分配不公,一小部分人利用手中的职权或资本,获取了绝大部分的利益,而大部分人只得到了一小部分的利益,形成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也是不道德的。

公平观。公平观要求管理者按公平公正的原则行事。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歧视部分员工,而应该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完全正确,但在实践中情况却十分复杂。

权力观。该观点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生存权、言论自由权、受教育权、医疗保障权、工作权等)的前提下作出。其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权利;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是,在强调个人权利时,可能会影响组织的整体利益,并演变为个人自私自利、任性放纵的无组织状态。

社会契约道德观。这种观点认为,只要是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这就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中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种道德观实质上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它有很大的局限性。

(2)在面临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的压力下,持有不同道德观念的企业将会采取不同的行为:

持有功利主义道德观的企业,一般会分析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的具体情况和企业自身实力,如果兼并收购能够带来利润,而且有能力进行收购,就会采取行动进一步排挤这个企业,直到这个企业被其收购。如果收购并不能带来利润或者自身没有能力收购,企业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动,例如,利用面临困境公司开工不足的情况,抢它的订单,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持公平观的企业,会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会趁机抢订单,如果面临困境的公司需要外包,有条件提供外包服务并且提供外包服务对公司无影响时,该企业会提供外包服务。

持权力观的企业,更多地关心企业现有员工的权利问题。如果订单减少,企业无法正常运行,现有员工的收入、生活得不到保障,持权力观的企业一般会聘请本企业需要的员工。

持社会契约道德观的企业,会先观察整个行业或地区,采取与其他大多数企业相同的做法。

7随着时代的变化,世界各国的劳动力正在变得日益多元化,使得经营者面临道德管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挑战。请分析劳动力多元化给经理人员带来了什么障碍,应该如何通过多元化管理改善公司绩效。[厦门大学2011年研]

答:(1)在多元社会中工作,对企业有不同的寓意。第一,各种群体,如政府、消费者协会等,都会平衡企业的权力;第二,企业可以通过参与不同的群体(如商会)表达自身的利益;第三,企业可以与其他相关群体参与一些项目造福于社会;第四,在一个多元社会中,企业与其他群体之间会产生冲突,也会进行共同合作。

随着时代的变化,企业经理人员在多元社会中从事经营活动。每一个群体都会对其他群体产生影响,但没有任何一个群体能够产生超越性的影响力。许多群体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劳动力多元化给经理人员带来的障碍主要有:

世俗与偏见。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多元化问题,是指刻板地认为属于某一群体的个体就必然会具有某些特别的行为特征。偏见是指仅根据某些特征就对一个人进行预判,并由此得出偏颇的结论。

种族中心主义。种族中心主义认为自己所属的群体是世界的中心,优于任何其他群体。如白人管理者会把黄种人取得的成绩看成是依赖他人而不是黄种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的。

工作环境复杂化。管理人员身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在这个社会里,许多有组织的群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管理人员要在复杂的环境中从事管理工作。

管理理念多样化。管理人员面临大量新的管理理念,即使陈旧的理念也常常被换上新的包装,这一切都是由于全球竞争、消费者期望值以及快速应对环境变化要求引发的管理变革而带来的变化。

工作难度增大。管理人员不仅要在面对压力时作出反应,还必须预测事态的发展。

道德标准不统一。管理人员要正确处理是非问题以及道德上的责任和义务。在社会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必须作出艰难的选择。

(2)多元化管理改善公司绩效的措施:

在观念上尊重劳动力多元化。企业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多样化的劳动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尊重员工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在组织中培养一种兼容并蓄的企业文化。

加强培训。应该对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公司的员工多进行培训,使彼此加强了解,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推动企业的文化整合。

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做到因岗设人和因人设岗的统一。由于劳动力的多样化,企业应根据每个劳动者的个性来安排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将他们的个人理想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帮助员工实现职业发展。对员工的个人需求也应该做到差异化对待。

正确处理冲突。员工由于在思想和价值观上多元化,难免会有所冲突。对待冲突,管理者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对于建设性的冲突应该允许大家求同存异;对破坏企业安定团结的冲突应该避免;对已有冲突应该调和,避免进一步升级。

实施劳动力本土化管理。很多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企业由于不了解异国员工的风俗、信仰、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在工作中可能会伤害到他国员工,这就要求在跨国经营时最好实行本土化战略,让当地人参与企业管理。

3.3.4 案例分析题

案例1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11日晚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经公司自检发现2008年8月6日前出厂的部分批次三鹿婴幼儿奶粉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场上大约有700吨。卫生部专家指出,三聚氰胺是一种化工原料,可导致人体泌尿系统产生结石。

据介绍,三聚氰胺一般来说是用来制造板材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分子中含有大量氮元素。用普通的全氮测定法测饲料和食品中的蛋白质数值时,根本不会区分这种伪蛋白氮。添加在食品中,可以提高检测时食品中蛋白质检测数值。有媒体此前报道,某些饲料加工厂,会往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这种化工原料。这样可以冒充高蛋白饲料,还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据调查,受“污染”的都是最便宜的18块钱一袋的婴儿奶粉,显然,三鹿为了占领农村奶粉市场这块最后的肥肉采取了低价倾销战略,但是卖这18块钱一袋的奶粉连本钱都不够,大量生产岂不亏老本了吗?于是三鹿为了节省成本,最终制造出这起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

无独有偶,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国许多知名的奶粉制造厂商都卷入了“三聚氰胺”之中,包括蒙牛、伊利、光明、雅士利等厂家都榜上有名。一时间,国内消费者人心惶惶,国外媒体说三道四,国家监管部门决定严加整顿,各家企业如坐针毡。[中山大学2009年研]

根据以上资料,并结合你自己的生活感受,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一般来说,赞成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请至少列出5条理由。

2.什么是社会响应?它与社会责任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3.请根据以上资料,并结合你自己获得的信息,评判三鹿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社会响应。

4.如果你是一家制造型企业的总经理,准备全面加强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建设。请问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开展工作?

参考答案:

1.(1)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这种义务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这一定义的前提是:

企业遵守法律,并且追求经济利益;

企业是一种道德机构,在努力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能够分清正确的和错误的行为。

(2)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

包括:社会大众期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种长期的自利;企业拥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资源和能力;企业拥有大量的权力,企业承担同等程度的社会责任是应当的;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系统,企事业单位的内部活动影响着外部环境;通过企业的参与来防止社会问题的发生;企业参与社会工作,抑制了额外的政府法规管理和干预,其结果是使企业决策有了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

2.(1)社会响应是指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一个企业对社会呼吁的响应。

(2)社会责任要求工商企业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找出基本的道德真理。社会响应是由社会准则引导的价值,它们能为管理者作决策提供一个更有意义的指南。

3.(1)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三鹿公司没有把顾客当作第一关注点。奶粉的质量安全是重中之重,公司应该将顾客作为第一关注点。

(2)三鹿公司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另外一个层面。上世纪以前,企业生存发展理论认为企业的唯一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新世纪的企业生存发展理论认为企业必须把社会道德责任视为自己的第一目标,其次才是利润最大化。

(3)从社会责任的角度看,三鹿公司存在短板思想,只顾眼前不看将来,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没有体现出企业对社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4.(1)通过消除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来承担社会责任。其可操作性差,因为有些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很难彻底消除的。如不能因为有人利用计算机犯罪而取消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把这些社会影响转化成企业的发展机会。美国的道化学公司在20世纪50~60年代解决空气污染就是很好的例证。道化学公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确定:空气和水污染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应予以消除。道化学公司及早地在工厂中采取了完全消除污染的措施,它采取系统的步骤把烟囱和水道中排出来的有毒气体和有毒物质转化成可以出售的产品,并为这些产品创造出各种市场。

(3)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限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就是基于此建立起来的。

案例2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蔡崇信24日联合宣布,将成立个人公益信托基金,该基金来源于他们在阿里巴巴集团拥有的期权,总体规模是即将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总股本的2%。马云说,这个基金重点会用在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领域方面,涉及中国内地、香港和海外。提到基金的名称,他说“还没想好”。阿里巴巴集团此前已宣布启动赴美上市事宜,并将于近期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上市文件。目前市场对阿里巴巴集团的估值大体在10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之间。据此估算,该公益基金的规模可能在20亿美元到40亿美元之间。

“我和太太在创业的时候就想好了,50岁之前赚钱,50岁之后要投入在慈善和公益事业上。去年我宣布退休时,心里面最想做的事,就是公益。”马云说。去年5月,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CEO,随后出任TNC(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据马云介绍,这个公益基金最想投入的四个领域:环境、医疗、教育和文化,也是当前中国矛盾和怨言最集中的地方。

马云说,很多年前,他在美国参观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了解到那些捐款建医院的人帮助了那么多人。他告诉自己:“虽然这辈子做不了医生,但是只要愿意,有一天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救死扶伤。”对于教育,马云也有自己的一些计划:“现在的教育有很大问题。每个人都想着考高分,进重点学校。这是不对的,教育应该专注在建立价值,比方说小学应该教会孩子们互相欣赏,而不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书本。”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等人获悉马云将捐出巨款后,第一时间给马云“点赞”。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沃伦·巴菲特在给阿里巴巴集团的信件中说:“我钦佩他们,并为他们的行为喝彩。马云和蔡崇信在商业上已经是卓越非凡的领导者,现在他们在公益事业上也成了领袖。”比尔·盖茨对阿里巴巴集团办公室发表看法,表示:“这个决定意义非凡。马云和蔡崇信的慷慨和领导能力,以及他们所树立的榜样,在中国公益事业不断发展的这个关键时刻,将会带来极大的示范效应”。[东财2015年研]

问题:

1.“商业和慈善的结合”实质是什么?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责任观?

2.“商业和慈善的结合”会为企业带来哪些绩效?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

参考答案:

1.(1)企业具有五个基本属性:商品性、独立性、集团性、盈利性、社会性。企业是经济组织同时又是社会组织。企业不仅有经济上的追求还有社会上的责任,应为人类的幸福和文明尽义务。现代公益活动与传统慈善相比,范围更加广阔,参与主体更加多元,方式更加多样。因此在现代公益视角下,慈善与商业不再水火不容。“商业和慈善的结合”实质是商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2)社会责任观分为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公益活动,称为公益型CSR。

第二种观点反对从事公益活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经营活动中对社会负责,称为业务型CSR。

第三种观点认为,企业不仅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体现出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应从事慈善活动,称为综合型CSR。案例材料反映出一种综合型的社会责任观。

(3)这种商业和慈善的结合承担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慈善责任归为企业社会责任,达到了回馈社会的效果。

2.“商业和慈善的结合”对企业有三个方面的益处:

(1)招贤纳士,形成人才竞争力。一旦进入这样的企业工作,员工自己也会“脸上有光”,能从企业慈善行为中获取提升自我形象、个人社会地位,增加个人效用等好处。因此,捐赠企业可能吸引更多的应聘者和优秀人才。

(2)增加企业竞争优势。经过精心设计,企业对那些既能带来社会效益、又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互利”慈善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对竞争环境的各个方面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从而实现社会公益和企业绩效的双赢。

(3)公益营销提升企业形象,增加销售收入。公益营销是企业与慈善组织合作,将产品销售与社会问题或公益事业相结合,在为相关公益事业进行捐赠、资助其发展的同时,达到提高产品销售额,实现企业利润,改善企业社会形象的一种营销方式。

综上所述,在责任竞争时代,企业慈善捐赠绝非单纯的利他行为,而是重要的竞争手段,对企业有着巨大的价值和作用,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实现永续经营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