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区域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 )是国家级发展规划总系统中的子系统。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地方规划
【答案】C
【解析】区域规划是指对跨省区地域的规划,是国家级发展规划的具体化,是国家级发展规划总系统中的子系统。
2.2009年,全国4007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 )。
A.80%
B.82%
C.90%
D.94.4%
【答案】D
3.“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 ),增强国际竞争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A.内向型经济水平
B.外向型经济水平
C.开放型经济水平
D.创新型经济水平
【答案】B
4.中部六省包括山西、河南、安徽、( )、湖南和江西。
A.贵州
B.河北
C.陕西
D.湖北
【答案】D
5.西部地区幅员广大,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12个地区面积占全国的( )。
A.50%
B.60%
C.71.5%
D.75%
【答案】C
6.目前,( )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东北老工业
D.中部地区
【答案】B
【解析】经过十年的努力,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保障改善民生成效显著,改革开放深入推进,西部地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
7.( )曾为国家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重大贡献。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D
8.下列不属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政策措施的是( )
A.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B.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
C.国家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
D.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基本建立起以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答案】D
【解析】国家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地位,必须贯彻落实好中央制定的如下各项政策措施:①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②对煤炭、原油、天然气等资源税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③加大对西部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性投资力度、信贷资金投入力度,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④国家用于教育、医疗、社保、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转移支付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⑤中央投资项目在布局上对西部地区给予倾斜支持,实行有差别的产业、土地等政策,将重点投向西部地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等领域;⑥把南疆地区、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秦巴山-六盘山区以及西部其他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加大以工代赈和扶贫搬迁力度;⑦在西部加快实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态补偿政策,逐步提高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增加对上游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⑧鼓励和支持西部地区在改革中大胆探索先行先试;⑨支持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⑩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
9.关于东北地区发展存在的矛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
B.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C.和其他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D.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
【答案】D
【解析】东北地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①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充分,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活力不足;②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③和其他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扩大,2001年GDP占全国的10%,2005年降为9%;部分欠发达地区和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比较困难,资源、环境、经济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传统体制机制的影响较深等。
10.党的( )提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答案】D
11.在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任务中,“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快构建“四沿”即沿陇海、沿京广、沿( )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
A.京九
B.京沪
C.京哈
D.京包
【答案】A
【解析】“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构建“四沿”即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
12.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10省(直辖市),面积占全国的9.6%。
A.湖南
B.江苏
C.山西
D.贵州
【答案】B
13.“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努力提高( ),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A.自主创新能力
B.经济增长水平
C.就业总数
D.贫困地区人均收入
【答案】A
【解析】“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充分发挥优势,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等方面继续走在前面。
14.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规划,是( )、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A.战略性
B.指导性
C.先进性
D.纲要性
【答案】A
【解析】2010年12月21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土空间规划,是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的规划。
15.党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关于主体功能区的分类标准错误的是( )。
A.按开发方式分类
B.按开发内容分类
C.按所属层级分类
D.按地区分类
【答案】D
【解析】主体功能区的分类方式一共有三种:①按开发方式,分为4类主体功能区,即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②按开发内容,分为3类主体功能区,即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③按层级,分为国家和省级两个层面。
16.下列不是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保障措施的是( )。
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
C.投资政策
D.产业政策
【答案】B
【解析】主体功能区的保障措施包括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9项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17.下列关于城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前我国城镇化总体水平较高
B.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C.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密集区域逐步形成
D.当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转移加快,城镇化率迅速提升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1.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2008年真题]
A.城镇化率迅速提升
B.城市体系不断完善
C.城市辐射和带动作用增强
D.城镇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E.市政建设明显加强
【答案】ABCE
【解析】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主要表现有:①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人口加快转移,城镇化率迅速提升;②城市体系不断完善,城市密集区域逐步形成;③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增强;④市政建设明显加强,居住环境得到改善;⑤城市规划的作用有效发挥,城镇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2.我国东部地区的优势有( )。
A.区位优势明显
B.经济实力雄厚
C.对外开放程度高
D.装备制造业发达
E.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答案】ABCE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的优势有:①区位优势明显;②经济实力雄厚;③基础设施比较完善;④对外开放程度高;⑤科技教育发达;⑥人才资源丰富。
3.“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 ),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A.规划生产力布局
B.结构优化升级
C.增长方式转变
D.企业机制调整
E.集约经济转型
【答案】BC
4.关于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
A.从我国各地区的发展现状看,努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已是我国发展新阶段整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西部地区一共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C.中部地区承接东西,贯通南北,资源和产品优势突出
D.“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E.东北地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巨大的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是极富后发优势的地区
【答案】BD
【解析】B项,西部地区一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D项,“十一五”期间,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5.中央对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作了部署,指出,今后十年,西部地区要上三个大台阶是( )。
A.基础设施建设上一个大台阶,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B.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C.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
D.工业的、发展上一个大台阶,发挥比较有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
E.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答案】BCE
【解析】今后十年,西部地区要上三个大台阶:①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东部地区差距明显缩小;③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6.“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重点做好的工作有( )。
A.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B.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
C.坚持为民谋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D.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E.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地区教育水平
【答案】ABCD
【解析】“十二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集中力量解决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坚持夯实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保障能力;②坚持协调发展,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③坚持为民谋生,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④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⑤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⑥坚持大局意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7.围绕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振兴规划》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与实施机制,除进一步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以外,还要求完善振兴经济政策有( )。
A.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抓紧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
B.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灵活处置不良资产
C.加速企业股票上市步伐等
D.包括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配套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或实行先征后返,对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
E.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挥东北地区的农业优势,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
【答案】BCD
【解析】围绕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振兴规划》提出了相关政策措施与实施机制,除进一步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以外,还要求完善振兴经济政策:①包括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国家重点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而进口的部分关键配套件和原材料,免征进口关税或实行先征后返,对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②支持国有商业银行灵活处置不良资产;③加速企业股票上市步伐等。
8.“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东北地区今后五年或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有(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C.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D.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基本建立起以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E.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
【答案】ABCD
【解析】“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东北地区今后五年或更长一个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是:①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基本建立起以产权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②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挥东北地区的农业优势,建设稳固的国家粮食战略基地;③发挥产业和科技基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型机械和大型成套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精品钢材、石化、汽车、船舶基地、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医药产业;④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增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抓紧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⑥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⑦统筹推进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9.“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的发展目标有( )。
A.中部地区要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
B.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
C.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
D.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E.加快构建“四沿”即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
【答案】ABCE
【解析】“十二五”时期中部地区的发展目标是:①中部地区要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②加强大江大河大湖综合治理;③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政策;④加快构建“四沿”即沿陇海、沿京广、沿京九和沿长江中游经济带,促进人口和产业的集聚,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对接和联系;⑤重点推进太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
10.“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有关部署海洋经济工作,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其主要措施包括( )。
A.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B.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C.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D.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
E.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
【答案】ABCD
【解析】主要措施包括:①优化海洋产业结构;②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③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④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海洋管理体制;⑤全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11.形成主体功能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 )。
A.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把转变方式和调结构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域上
B.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C.统筹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适宜开发的区域集聚
D.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
E.有利于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整,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答案】ABDE
【解析】形成主体功能区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把转变方式和调结构的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域上;②有利于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③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可持续发展;④有利于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区域政策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和改善区域调整,增强区域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公平性。
12.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保障措施中,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
A.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应当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B.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
C.编制专项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必须符合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
D.加大各级财政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
E.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允许的情况下,依托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加工项目,优先在中西部国家重点开发区域布局
【答案】ABD
【解析】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有:①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应当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特别是中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②鼓励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援助机制,生态环境受益地区应采取资金补助、定向援助、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利益损失进行补偿;③加大各级财政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力度。在定范围、定面积、定功能基础上定经费,并分清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
13.我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A.某些地方城市资源枯竭
B.发展不平衡
C.农民工问题突出
D.缺乏统筹规划
E.城市化水平低于国际水平
【答案】BCDE
【解析】我国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①城市化水平低于国际水平;②发展不平衡;③农民工问题突出;④缺乏统筹规划。把城镇化简单地当作行政区划变动,热衷于扩大城镇土地面积,对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和综合承载能力欠考虑,城市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发展不够协调;⑤城市规划与管理脱节,城镇功能有待完善。
14.下列属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任务有( )。
A.构建城镇化战略格局
B.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
C.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
D.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E.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
【答案】ABD
【解析】CE两项是“十一五”期间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目标。
15.城镇化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但其过程中还存在( )等问题。
A.城市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
B.城市发展定位不合理
C.城市发展指标定得过高,盲目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D.城市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E.城市建设缺乏特色,规划和管理亟待改进
【答案】ACDE
【解析】城镇化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②城市结构不合理,相邻城市之间发展不够协调;③城市发展指标定得过高,盲目攀比现象比较严重;④城市发展模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⑤城市建设缺乏特色,规划和管理亟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