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职能[2014年真题]
答:社会职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职能是指所有与政治职能相对应的各项社会管理职能;狭义的社会职能是指广义的社会职能中除经济职能以外的社会职能。现代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主要包括:
①社会服务与社会控制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如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卫生服务、防灾救灾服务等。同时,政府还必须承担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职能,如对人口的控制等。
②社会安全职能。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政府一方面应该通过消除或减少贫困、失业等现象,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违法犯罪现象,打击各种恐怖主义。同时,在我国,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环境保护职能。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使得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定政策法规,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环境,同时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有意识地引导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
2.经济职能[2013年真题]
答:经济职能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承担的职责范围及应发挥的功能作用,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国家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它依赖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政府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组织干预协调经济生活,一方面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适时调节经济,根据社会需要发展生产,有利于促使经济社会协调有序地发展。
3.行政职能
答: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需求,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中承担的基本职责和发挥的功能作用。行政职能主要涉及政府的职责范围、履行职责方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等问题。
4.决策职能
答:决策职能是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首要职能。决策职能主要包括目标和计划在内。行政机关进行管理活动,首先必须根据环境的要求和自身实际,确定行政管理的目标、重点和任务,并根据目标、任务和重点进行安排和部署,设计具体程序、方法、环节和途径。决策职能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制约着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管理全局,决定着整个行政管理过程中各环节的效能及总体效能,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成败。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局势,国家毅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其中,拉动内需、减少国家经济对外贸的依赖,成为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各项政策措施的重中之重。
但是,拉动内需不是简单的事情。中国人似乎对储蓄有特殊的偏好。2000年到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平均增长率达16.5%。2008年年底,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1.79万亿元,比2007年增长26.3%。居民有了钱,为何愿意存在银行中而不是消费呢?一个可能的答案就是,由于政府财力用于社会发展方面的支出较少,居民对未来生活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感。同时,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过重,也导致其他项目的消费受到抑制。[2010年真题]
问题:
1.从上述案例看,当前我国行政职能在哪方面还有缺陷?
答:案例反映的我国行政职能的一个缺陷就是: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履行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2.如何从职能转变的角度解决案例材料中的问题?
答:从材料看,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主要在于加强政府的社会服务职能。
(1)现代国家政府的社会职能
主要包括:
①社会服务与社会控制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如提供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卫生服务、防灾救灾服务等。同时,政府还必须承担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职能,如对人口的控制等。
②社会安全职能。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政府一方面应该通过消除或减少贫困、失业等现象,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违法犯罪现象,打击各种恐怖主义。同时,在我国,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③环境保护职能。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使得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制定政策法规,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环境,同时通过规范市场行为,有意识地引导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加强环境保护。
(2)解决案例材料中的问题的措施
解决案例材料中的问题,应该做到:
①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管理,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是宏观调控,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
②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必须改变管理范围、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切实实现政企分开,把过去属于政府的权力转移给社会中介组织行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基本职能就是组织“公共物品”的供给,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改变计划体制下由政府包办一切的状况,确立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等。
③加大投入,扩大财政支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在民生方面的比重;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减少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享受的公共服务的差距。
案例二
2004年初,某市C大学一位教授给政府提交了一份建议书,要求开通一路从市区到郊区的公交车。然而,此事竟然拖了8个月。因为按当时的管理体制,城市公用局负责城市公交和出租客运,是“管城里头”的;交通局负责长途客运和市郊之间的出租客运,是“管城外头”的。从2005年初起,该市开始了一系列的机构撤并:如撤销市交通局、市政公用局,成立市交通委员会……。交通委员会总揽负责全市城乡的公路、水路、公交、出租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既管城又管乡,既管规划又管协调,打破了交通各自为政、多头执法、责任推诿的局面。“一盘棋”管理机制成效初显。2006年初,一场大雾突袭,该市高速公路关闭,多条铁路支线也停开。新组建的市交委马上从公交公司抽调100辆公交车投入短途客运,再把短途上的中高档车抽出加强长途客运;请公安交警部门配合,为载满旅客的长途客车开道。十几个小时内便化解了这一大难题。当然,该市的这一改革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一些部门被撤,而上级相对应的管理部门并没有变化,常常一个部门要面对上级单位的七八个部门;同时,由于多个部门整合,领导职位有限,一些多出来的干部也有意见。[2008年真题]
问题:
1.从上述案例看,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存在哪些弊端?
答: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弊端:
①机构过多,职能分散、交叉。在案例中,将公共交通问题的管制人为的划分为城里和城外,分别由城市公用局和城市交通局负责。这种职能划分导致了两个机构之间的职能重叠,难免管理方面面临矛盾。
②多头管理,分工不明确。在该案例中,虽然管理体制明确规定城市公用局负责城市公交和出租客运,是“管城里头”的;交通局负责长途客运和市郊之间的出租客运,是“管城外头”的。但是,这种分工并不明确,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共交通的管制问题。
③遇事相互推诿,行政效率低。职能分散,分工不明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各部门遇利则争,遇事则躲的行政作风,进而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2.大部制有哪些优点?大部制改革的难点是什么?
答:大部制即为大部门体制,即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那些职能相近的部门、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1)大部制的优点:
①有利于减少职能交叉,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我国目前政府组织机构设置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部门过多、职能交叉、权责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务院部门之间有80多项职责交叉,例如,建设部门与发展改革部门、交通部门、水利部门、铁道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等24个部门存在职责交叉;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涉及14个部委(局);劳务输出也存在多头对外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职能交叉;在信息产业管理方面,信息产业部、国信办、广电总局等部门职能交叉;在城市供水、地下水管理方面,水利、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职能交叉,等等。这种较为典型的“小部制”,既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推诿扯皮,又导致职能分散、政出多门,削弱了政府的决策职能,也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职能交叉还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的实现,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实行“大部制”,能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由传统的以职能为中心的职能导向型政府转向建设以流程为中心的流程导向型政府,有利于整合政府资源,再造工作流程,确保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为公众提供便利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最终“整合不同的体制,提供无缝隙的服务”。
②有利于落实“问责制”,建设责任政府
部门过多必然造成职能分散、政出多门,既不利于集中统一管理和加强政府应有权威,又不利于落实“问责制”和建设责任政府。多个部门负责同一项工作的做法,貌似加强领导,实则减轻了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导致部门利益的滋生,使国家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合法化甚至个人化。大部制强调的是部门职能的有机统一和综合管理,能够较好地协调职能机构统一和专业分工的关系,对于协调部门关系、强化政府权威和落实责任追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鉴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职能的有效划分和呼应,如果国务院将部门数量控制在20个以内,则地方各级政府就基本上能够做到与中央一样合理设置部门,有利于政令上通下达,便于管理的衔接和延续。
③有利于行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和深化,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大部制将是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亮点,应当将大部制改革放到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局中来定位和设计,综合考虑政府改革的系统配套问题,将组织重建、体制变革、机制创新、职能转变、流程再造、管理方式创新以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推进我国政府组织变革。因此,要从整体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创新和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大部门制的重大意义,将其作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周密设计、统筹协调、稳步推行。
(2)大部制改革的难点
大部制改革与以往的机构改革具有本质区别。按照大部制的方案调整政府组织结构,无疑会对政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产生重要影响。厘清和把握大部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改革的顺利推进。大部制改革“重在精简统一效能”。其应重点解决职能和机构整合问题、决策与执行分开问题、各类政府机构关系问题和地方政府机构设置问题。对于大部制改革的难点我认为有如下四个方面:
①机构的上下对口问题;
②多余人员的安排问题;
③如何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重建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大部制下的权力监督提供保障;
④大部制改革的策略和方法至关重要。
案例三
2005年4月中旬,北京市交管部门公开表态:北京交警不会取消且将继续加强暗中执法。目前,北京上岗执法的“电子眼”达1482个,交警每日分布各交通要道,随时准备“兵从天降”。一位开车的朋友,看着自己的违法记录,无奈地说:“要缴纳那么多罚款,真让人心疼!”对于暗中执法,一些人颇有微词:动辄罚钱、扣分,暗中执法有悖执法目的。不少司机认为,暗中执法不够人性化,不符合以人为本的行政要求。很多时候,司机违法并非初衷,而是不小心或事出有因。对违章行为暗中执法,只能增加司机心理负担,毫无教育意义。而交管部门则认为,暗中执法便于秉公执法。依据行政处罚法,一些情况下可减轻或免除处罚,但“事出有因”并不能成为违法的托辞,纵容自己不等于人性化。[2005年真题]
问题:
1.“暗中执法”是否违背了以人为本的行政要求?并加以说明。
答:暗中执法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以人为本的行政要求。其原因分析如下:
①暗中执法会给行人带来心理上的恐惧感。暗中执法的确有利于威慑心存侥幸的违法司机,但暗中执法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让人交了罚款,还需要付出心理恐惧成本。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些人是遵警不遵法,但绝大多数人遵守交通规则并不是因为服从警察,也不是惧怕警察,而是出于对公共交通秩序的尊重,出于对自己的安全和他人行车安全的基本考虑。
②自愿秩序才能实现执法者与驾驶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实现从秩序的角度看,公共秩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强制秩序,二是自愿秩序。强制的秩序,往往依赖强制力来规范每一个人,尤其是依靠惩罚让大家遵守秩序。强制往往导致威慑和恐惧。强制秩序与自愿秩序明显不同,前者令人厌恶,后者让人身心舒畅。与强制秩序相反,自愿秩序认为,人们遵守交通规则不是出于恐惧,人们见到警察,想到的是公共秩序的辅助者,而不是惩罚和恐惧。在这样的情况下,警察和驾驶员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我国正处在从“以管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的时期,意味着公共管理将更多的依靠公民的自觉。暗中执法是否妥当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标志着今天社会公众更加关注个人的体面和权利,而不仅仅关注管理的效率;同时标志着政府管理正处于方式变革的关键时期,公共事务管理正在从“以管为本”走向“以人为本”,正在从强制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迈进。政府公共管理从“以管为本”走向“以人为本”,意味着公共管理中人成为目的,而不是工具;意味着强制将逐渐转变为辅助性的手段,公共管理更多的依靠公民的自觉。执法是人性化执法,应采取以人为本的执法,而不是以可能伤害公民个人权益的方式执法。
2.你认为在行政管理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以人为本与依法行政之间的关系?
答:在行政管理中,应坚持以人为本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市容环境质量要求作为城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感情上亲民,在观念上爱民,在措施上为民,在程序上便民,在工作结果上利民,即要把人性化服务贯穿于行政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每个环节。
②坚持依法行政,就是要加快制定规章制度的步伐,形成较为完备的城管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公正、规范、透明、统一的程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既定程序开展工作,在行政处罚中正确运用自由裁量权,做到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在执法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热情服务,在服务中稳步提高,达到以人为本与依法行政的和谐统一。
案例四
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全会精神,2013年3月,国务院进行了新一轮机构改革。改革后,国务院不再保留铁道部。原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展,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经营铁路客货运输业务,承担专运、特运任务,负责铁路建设,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等。[2013年真题]
问题:
1.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动因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动因概括起来有三个:
(1)为解决政府自身问题,如官僚主义、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等;
(2)为呼应经济体制改革需求,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保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3)为解决民生问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要与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相结合,沿着建设服务型政府、法治型政府、效能型政府、生态型政府的道路前进。
2.上述改革措施,体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哪些内容?
答:十八大报告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精神有:①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目标;②处理好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政府的全部活动与作为,必须朝着依法行政和依法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向推进;③政府职能要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④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最终建成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⑤要深化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化大部门制改革,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深化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改革。根据上述精神,国务院进行的新一轮的机构改革,体现的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有:
(1)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继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全面梳理各级政府管理的事务,坚决把那些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项转移出去,还权于民、还权于市场、分权于社会。
(2)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合理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关系。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根据责任与权力相统一、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依法规范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管理的职能和权限,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合理的政府层级体系。
(4)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行政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部门间的职责分工,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同一部门承担,克服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