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6版)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简答题

1.请严格陈述“投资边际效率”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并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投资边际效率曲线和资本边际效率曲线。(东北财经大学2010研)

答:(1)资本边际效率的含义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的贴现率,它可被视为将一项投资按复利方法计算得的预期利润率,其公式为。其中,代表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代表使用期内各年份的预期收益,代表资本品在第年年末时的处置残值,代表资本边际效率。

图14-3  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2)投资边际效率的含义

投资边际效率()是指由于资本品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用来精确地表示投资和利率间的关系。

(3)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如图14-3所示,资本边际效率曲线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都向右下方倾斜,即都反映投资量和利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但是,投资边际效率曲线较资本边际效率曲线更为陡峭,其原因在于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的边际效率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2.请画出曲线,并作简要说明与分析。(武汉大学2000研)

答:(1)曲线的含义

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负斜率的曲线,如图14-4所示。

图14-4  曲线

图14-4中,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表示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

(2)曲线的推导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推导出表达式。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为:。推导出表达式为。可见,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间存在反方向变化的关系。以为纵轴,为横轴所画出的曲线是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3)曲线的斜率

由两部门经济均衡收入代数表达式,可推出,即曲线的斜率为曲线斜率的大小,即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出,一定时,越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一定时,越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

在三部门经济中,曲线的斜率为。税率曲线斜率亦会产生影响,当一定时,越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利率变动对国民收入影响越小。

(4)曲线的移动

从三部门经济表达式可见,当政府支出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增加或减少量为,即曲线右移或左移;而当税收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减少或增加量为,即曲线左移或右移。即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向右方移动,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就表现为向左方移动。

3.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画图说明。(辽宁大学2005研)

答:曲线上的点都是能够实现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组合点。曲线右上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供给,曲线左下方的任意一点都表示存在超额产品需求。下面结合图14-5分析为什么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曲线右上方时,反映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的情况。

图14-5  曲线右上方的点的经济含义

如图14-5所示,点位于曲线右上方,与曲线上的点利率水平相同,与曲线上的点收入水平相同。点与点利率水平相同,则反映到图14-5下图中体现为对应的在同一条曲线上。将点所对应的收入水平垂直下拉到-坐标系中,可见在该收入水平上,对应着曲线上的点。在点上,存在着,即过度的产品供给,产品市场上供过于求。

4.引起货币需求动机的因素有哪些?(辽宁大学2000研;浙江工商大学2002研;昆明理工大学2010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研)

答: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求。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引起货币需求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交易动机、谨慎或预防性动机以及投机动机。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性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1)交易动机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因而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需要的开支。按凯恩斯的说法,个人或企业出于这种交易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2)谨慎动机

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是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投机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会仅仅以现金的形式持有货币,而是进行一些有价证券的投资来获得增值收益,人们会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债券价格高低与利率的高低成反比,利率越高,即有价证券价格越低,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降低到正常水平以下,预计很快会回升,就会抓住机会及时买进有价证券,于是,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减少。相反,利率越低,即有价证券价格越高,人们若认为这一价格已涨到正常水平以上,预计就要回跌,于是,他们就会抓住时机卖出有价证券,人们手中出于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就会增加。人们因为投机动机持有的货币量是利率的反函数。

5.简要回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西南财经大学2005研)

答:流动性偏好理论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其主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利息是在一定的时期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所应得到的报酬,而不是古典利率理论所讲的利息是对节欲、等待或推迟消费的报酬。“流动性偏好”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起因于三种主要的动机,即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前两个动机可以统称为交易性动机,凯恩斯认为出于交易性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递增函数,交易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而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反函数,投机性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记为。从而总的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达为: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即货币供求相等决定了利率的水平。同时,凯恩斯认为当利率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时,有价证券的价格很高,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此时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为水平线,增加货币的供给,人们只会以现金的形式持有,并不能对投资和经济增长水平造成影响,出现“流动偏好陷阱”。

6.简述均衡利率的决定和变动。(湖南大学2007研)

答:(1)均衡利率的决定

到底什么决定利率的结构和变化,可以说这一直是经济学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古典学派认为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而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货币的实际供给量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如图14-6所示,货币需求曲线和货币供给曲线相交于点,在点上,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因此,由点所决定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实现了均衡。由此可见,均衡利率就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相等的利率,只有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市场才能实现均衡。

图14-6  均衡利率的决定

(2)均衡利率的变动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所决定的,货币供给的变动或货币需求的变动都会使均衡利率发生变动。具体而言,货币供给一定,货币需求增加,则货币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均衡利率上升;反之,当货币需求减少时,均衡利率就会下降。货币需求一定,货币供给增加,则货币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均衡利率下降;反之,当货币供给减少时,均衡利率就会上升。

7.图14-7横轴为国民收入,纵轴为利率。试判断点处的经济状态,并说明理由。(上海财经大学2007研)

图14-7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答:图14-7中的点表示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处于这样一种非均衡的经济状态: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大于产品的需求,即存在超额的产品供给;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即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理由如下:

(1)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状态下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当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即表示储蓄和投资相等点在曲线右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保持国民收入不变,利率必然需要下降才能回到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上。国民收入不变,储蓄则不变,利率下降则投资将上升。因此,只有在投资增加时,投资才能等于储蓄。可见点处于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即产品市场上存在超额供给。

(2)曲线表示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点在曲线左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下,保持国民收入不变,且货币供给不变。由于交易货币需求仅受收入影响,因此交易货币需求量不变,而此时需要利率下降才能回到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利率下降,投资货币需求增加,因而总的货币需求增加。可见只有增加货币需求才能使得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因而点代表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货币供给。

8.作图并证明:

(1)画出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位于曲线的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

(2)说明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

(3)经济变动的趋势以及调节机制。(上海理工大学2003研;上海财经大学2006研)

答:(1)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如图14-8所示。

图14-8  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

(2)如图14-8所示,点表示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处于这样一种非均衡的经济状态: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小于产品的需求,即存在超额的产品需求;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即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

(3)任何失衡情况的出现都是不稳定的,最终会趋向均衡。一方面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收入会上升,收入水平向右移动;另一方面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利率水平向下移动。这两方面调整的共同结果是引起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向右下方移动,这种调整直到达到均衡点点才会停止。

9.“凯恩斯的理论陷入了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又依赖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凯恩斯的后继者是如何解决这一貌似“循环推论”问题的?请用经济学术语加以说明。(东北财经大学2010研)

答:凯恩斯的后继者希克斯发现了凯恩斯理论循环推论的错误,并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模型,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分析如下: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曲线与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的联立方程组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14-9所示。

图14-9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图14-9中,曲线与曲线的交点点即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坐标平面上点以外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即都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但是,只要投资、储蓄、货币需求和供给的关系不变,任何失衡情况的出现都是不稳定的,最终会趋向均衡。

10.根据模型,在下列情况下,利率、收入、消费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1)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2)政府增加税收;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辽宁大学2004研)

答:(1)当货币需求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意味着货币市场上供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

(2)政府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模型体现为曲线向左移动。总支出减少使消费和收入减少。总收入减少,对货币交易需求减少。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会下降,导致投资增加。

(3)政府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根据平衡预算乘数,此时国民收入会增加,增加幅度为政府购买和税收变动的数量。增加政府购买会使总支出增加,反映到模型体现为曲线向右移动;增加税收会使总支出减少,反映到模型体现为曲线向左移动。由于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所以最终会使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利率上升、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和投资减少。

图14-10  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使生产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人们只能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增加所需货币,这就会使证券价格下降,即利率上升。反映到图14-10中,体现为曲线右移,与原有的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相对于原有均衡点,新的均衡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入均上升。

当货币需求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则会使货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反映到图14-10中,体现为曲线右移,与原有的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相对于原有均衡点,新的均衡点所代表的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12.简述模型的内容和意义。(华中科技大学2002研;上海理工大学2004研;中南大学2005研;北京理工大学2008研)

答:(1)模型的内容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虽然论述了利息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但陷入了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尝试性解释》一文中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模型,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在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曲线与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的联立方程组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14-11所示。

图14-11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图14-11中,曲线与曲线交于点,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使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

(2)模型的意义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的最流行的阐释。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基础之上。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13.滞胀的出现是否证明了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中国政法大学2005研)

答:滞胀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所处的经济环境改变的时候,理论也会随之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增加需求,其最终结果可能不是生产增加,而是物价上涨。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因此,滞胀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之一就是: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