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采访意识
7.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信息意识
1.信息
信息论的奠基者申农认为:“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2.树立信息意识涉及新闻采访报道的几个理论问题
(1)新闻和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信息包括被称作新闻的消息,但不能和新闻画等号。新闻只传播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2)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3)开发信息与传播信息的关系
传播信息,首先要开发信息,在开发中传播,在传播中进一步开发,这便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3.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
(1)广辟新闻信息源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斗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信息源。记者要广辟新闻信息源,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广交朋友,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从互联网上读新闻,利用互联网采新闻。
(2)增大新闻信息量
信息量是指收信人知识变化的数量,即收信人收到信息后不确定性减少的数量。
增大新闻信息量,要从增大单位信息量即每篇新闻的信息容量入手。应该在有限的篇幅里,给受众较多的信息量,让受众在接受你传递的信息后,“不确定性”因素因而减少。
(3)传播正确的信息
①传播的信息要正确,用正确的信息去引导市场,引导受众;
②不能把“谣言”当作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选择新鲜的、重要的、和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为广大群众欲知应知未知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有的信息被具有慧眼的人发现抽出来,进行深入采访,作深层次的报道,信息就增值了。
(6)快速传递信息
特别重要的信息,传递要分秒必争。快速传递信息,要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利用现代通信设备。
(7)重视信息反馈
传播学中的信息反馈,是指“接受者对传播者发出的讯息的反应。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检验传播效果,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重视信息反馈,即重视传播效果,这是当今从事新闻宣传的人都甚为看重的。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把类似的多个信息联系起来思索,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看出事物变动的趋势,从而成为新闻报道或评论的有价值的材料。
二、受众意识
1.受众意识
受众意识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要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受众意识的核心问题是为受众服务。
2.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
记者在报道时,首先要考虑所工作的报纸的特定读者群;其次,还要考虑在特定读者群中你的这篇报道又是写给哪一部分人看的。在大方向一致的前提下,写什么、怎么写,从选题到材料应用,到报道形式,到语言表述,都应该是有区别的。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
读者关心的事多讲,不关心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讲,熟悉的事物不讲或少讲。读者应该知道但尚未意识到的事多讲,不应该知道的事不讲。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
对读者负责,最基本的至少有这么几点:
①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政策、经验、事件等,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党和政府各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
②传播的事实,要真实、准确。
③传播的观点要正确。
(4)报道要引导读者
是板着面孔说教,还是生动活泼地宣传,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引导得法,读者才乐于接受,否则会产生逆反心理。
(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
读者作为受众,不仅仅是新闻传播的接受者,还应该是新闻传播的参与者。读者的这种双重身份,一方面要靠读者自己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也要靠编辑部发动,靠记者和编辑共同来做好这一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报纸就会充满来自受众的声音和智慧,更有利于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6)研究受众
研究受众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结合采访研究受众;二是用科学的方法,采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对一个地区的受众进行综合的考察和研究。
三、监督意识
1.学好党和政府关于舆论监督的提法、条例和规定,树立和增强舆论监督意识
(1)实行舆论监督的意义
①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监督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需要,是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净化社会环境和弘扬良好社会风尚的需要。
③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责所在,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2)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
①在我国,舆论监督的主要对象,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是国家公务人员的言行。
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还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2.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1)新闻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反映舆论,并对国家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的一种权力。它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其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
(2)新闻舆论监督最主要的形式是批评性报道,此外还包括其他形式。如受众来信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等。
(3)批评性报道特点
①公开性。它不同于内部监督,也不同于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是面向全社会的监督。
②揭露性。与公开性伴生的是揭露性,批评什么,总要摆事实,无的放矢的批评是不可想像的。因此,批评性报道又总和揭露批评对象的缺点或错误联系在一起。
③扩散性。批评性报道一旦公之于世,最易引起社会和广大群众关注,不胫而走,迅速扩散,可见,这种报道又有极强的扩散性。
3.要知难而进,迎着矛盾上
舆论监督首先是采访难。其次是批评难。为了舆论监督顺利进行,如果记者的正当采访权益受到侵犯,那就应该得到法律保护。
4.争取正当领导支持,揭露和解决矛盾
争取党政领导支持,是记者树立和强化舆论监督意识应有的一种观念。舆论监督的目的和党政领导机关要搞好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新闻媒体揭露出来的问题,最终要靠党的组织和政府机关去解决。
5.掌握批评报道的艺术
批评性报道的艺术主要表现为:
(1)选择最佳时机发表的艺术;
(2)掌握“度”的艺术,即掌握分寸;
(3)运用报道方法的艺术:
①抓典型报道
一件事是不是典型,不在大小,而在它蕴含的意义是否具有普遍性。有些事看起来大。又有普遍意义,那就要大题大作。批评性报道愈是典型,愈有影响力和震撼力。
②抓对比报道
在报道时,将同类事物在同样条件下的正反双方加以对比,形成鲜明反差,既有表扬,又有批评。这种表扬,因有被批评一方陪衬,显得更具说服力。
③抓追踪报道
大多数批评性报道都不是一次能完成的,只有按照事物的进程和发展规律,连续不断地一次一次地跟踪追击,才能一步一步地揭开事物的真相,把报道引向深入,这就是追踪报道。
四、未来意识
1.树立未来意识
按照未来学的观点,未来意识是一种现代科学意识,是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未来,对未来作出选择和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超前,或者说预见。
2.预测性新闻及其作用
(1)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预测性新闻则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
(2)从总体上看,预测性新闻对人类生活能起到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
①鼓舞作用。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描绘事物发展的美好前景,给人以鼓舞和希望。
②指向作用。即指出事物的走向,如专家预测明年将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服装,这对服装市场就有指向作用。
③警示作用。即在指出人类未来将取得某些成就的同时,又指出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危险,以警示世人采取对策。
3.预测性新闻的种类
(1)就预测的客体对象而言,有形势发展预测新闻、经济发展预测新闻、教育发展预测新闻等等。
(2)就预测范围大小而言,有宏观预测新闻和微观预测新闻。
(3)就预测时间长短而言,有短期预测新闻、中期预测新闻、长期预测新闻。
(4)就预测主体而言,有关于权威部门的预测报道、关于专家的预测报道、关于记者自己的预测报道。
4.预测性新闻的写作需把握的几点
(1)重根据
在新闻中,要交待预测的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根据。
(2)重比较
比较法是预测性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事物将怎样发展,摆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优劣利弊,反复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3)重辩证
预测性新闻写作忌用肯定语气,因为所写的都是尚未发生的事情,只能说“可能这样”,不能说“一定这样”。用不肯定语气,不要把话说死,要留有余地,讲辩证法。
(4)搞好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从根本上看,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除此以外,还应该学点未来学,学会预测未来的方法和技术知识。
五、竞争意识
1.如何抓独家新闻
独家新闻是指独家发布的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或者说,大家都应该采访到的新闻,而别人没有察觉,没有采访到,唯独你察觉到了,又采访到了。这种新闻不是一般的新闻,而是比较重要的新闻,富有特色的新闻,引人注目的新闻。具体而言,抓独家新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抓独家新闻,要转变观念,由报道工作向报道新闻转变。
(2)抓独家新闻,要善于开掘空间,增强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
(3)抓独家新闻,往往离不开经济作后盾。
(4)抓独家新闻,还要善于在独家新闻上巧做文章。
文章有各种做法,有的靠记者自己做,如下功夫提高独家新闻的质量;有的则要靠编辑,或精心制作标题,或配评论,或在版面位置上予以突出,并冠以“独家采访”、“独家报道”、“独家新闻”之类的栏题,以区别其他新闻,吸引读者。
(5)抓独家新闻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记者的思想素质越高,知识底蕴越厚实,采写功夫越过硬,竞争实力越强。
2.竞争要注意的问题
(1)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
西方新闻界在独家新闻问题上有两种涉及职业道德的现象值得注意:
①弄虚作假,捏造所谓“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但这类丑闻一旦揭穿,作假者会受到社会谴责,名声扫地。
②出重金收买重要新闻,垄断采访权,以达到独家发布的目的。
(2)形成合力
竞争不排斥合作,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新闻资源共享,合作写稿等。既竞争,又合作,是矛盾的统一,也是新时期我国新闻工作的规律之一。我们既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又要敢于合作,善于合作,正确运用既竞争又合作的规律,推进新闻工作,为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尽心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