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弥弥苏(1)
苏弥重回一线岗位,开始用一切手段大力宣传新上线的高端线。
第一步,又是取名。
苏弥为此花了很多心思。她想了一辈子名字,此时年事已高,一想名字就脑仁疼,下属拟的又都不合意,便又从现代寻找灵感,忽然想起来美国某品牌,其高端线叫MK,亲民线就叫MMK。
苏弥想到这里,一拍板,有样学样——既然亲民线叫弥苏,那高端线就叫弥弥苏好了。
第二步,是为弥弥苏寻找代言人。
代言人并不难找,几乎是现成的,那就是梁朝公主萧道闻。
这位公主因为是二月出生,根据当时民间的说法,二月出生的孩子克父母,于是她从小被寄养在叔父家。不久,叔父婶婶双双病逝,她又被送去舅父张家抚养。而张家家贫,萧道闻虽是公主,仿佛早已被父母忘却,此后便一直在张家过着荆钗布衣的生活。(笔者注:看起来不像皇家会有的操作,但她这段经历真不是我杜撰。)
苏弥的娘家苏家与张家颇有交情,苏弥很早便结识了这位小公主,当时公主尚年幼无知。
苏弥可怜公主身世,时常赠她衣物首饰,每次去张家都要抱着公主玩耍好一阵子。日子久了,两人几乎亲如祖孙。
去年,北边的隋派来使者为晋王选妃,使者看了几个公主都不大中意。与隋使同行的术士会意,便说八字不合。皇帝最后终于想起寄居张家的公主萧道闻,令其来见隋使。
苏弥听说,立刻赶来亲自为萧道闻精心描画了绝美妆容,又搭配了绝美衣饰,然后萧道闻才去面见使者,最后果然被选为晋王妃,很快将北上嫁人。
萧道闻既是梁的公主,又将成隋的王妃,算得上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又与苏弥感情深厚,一见到苏弥,就开心地叫着“苏大娘”扑进她怀里。代言的事,苏弥嘴上只稍一提,聪明的萧道闻就明白了苏大娘的意思,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
萧道闻出嫁时,只向皇室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所有嫁妆都要是弥苏独家专供,尤其是绣囊,甚至一口气就从弥苏定了一百个弥弥苏绣囊。
许多人问萧道闻为何要带去那么多,萧道闻解释:“绣囊,我只用弥弥苏。这次嫁去北边,轻易回不来江都,当然要带够一辈子的用量。”
“公主就不考虑其他作坊?甚至不考虑皇家匠人的吗?”
公主笃定道:“不考虑。我可以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弥弥苏的工艺是我苏大娘费劲心机,从一个前朝宫女处得来、用在弥弥苏钱袋上。正所谓,旧时皇室专用品,今入寻常百姓家。全天下对工艺的追求到达如此极致的,就只有弥弥苏。”
联姻公主的用户反馈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江都和她后来嫁去的大兴城。传播一旦广泛,就变成至理名言,形成跟风效应,一时间,名门闺秀都以拥有一只弥弥苏奢侈品钱袋为荣。
一旦成功将其定位在奢侈品级别,钱就如同大风刮来似的容易挣——次年,苏弥主导推出极简风格。第一次尝试,苏弥选择了蜂巢的设计理念,以此理念设计的最新款命名为“甘”。
“甘”系列一上市,名媛们立刻派人抢购。到手后一看,只见钱袋通体为碧色绢布,装饰只有几个六边形刺绣,形似蜂巢。那个时代,在织绣发达的江南,随便找个十岁小女孩都能绣成这样。
一开始也有质疑弥弥苏这一设计理念的声音。不过这种声音一起,立刻就有铁粉拿出弥弥苏柜姐的解释回怼:“这叫设计、时尚、潮流,里面学问大着呢,不能只听信自己审美。个中奥妙,你我非专业人士,看不出罢了。大品牌绝不会糊弄人,它这么设计,肯定有它的考虑。”
此外,还有一种质疑——“绣工这么少,似乎不值。”
立刻又有人做出解释:“工艺主要在绣线和材质上。所谓:敦煌棉花,少女手摘,少女捻成,中秋佳节,饱吸月泽,小图案,大师绣。”
此外,还有一种质疑——“绣线再厉害,表面上也看不出什么。”
立刻又有人做出解释:“有钱人买的是设计,还有这个品牌的底蕴和传承,毕竟是曾经专供皇后享用的技法。再说,我们是奢侈品的定位,目标客户是有钱人。买得起的就会去走近它、审视它、感悟它,从而越看越喜欢;买不起的,当然就不会靠近,也就无法参透它的美。”
大众就被说服。
于是原本觉得丑和贵的人慢慢摒弃第一眼感受,一遍遍回味柜姐和铁粉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别说,一旦抛弃成见,还真是越看越顺眼——原本搁地摊都不出挑或者丑得出挑的设计,一旦得知是弥弥苏的设计,原先显平庸的立刻就显得独具一格,原先显丑的甚至反而格外显得钟灵毓秀了呢。
后来弥弥苏的几款设计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连带着弥苏这个亲民线也提了不少价,成为轻奢级别,跟很多品牌合作出联名款。比如,弥苏没有冶炼打铁师父,但出了龙泉斋联名款防身匕首,大受京城男性青睐。
弥苏其实没有参与任何设计和打造环节,就凭一个授权,就可从收益中抽取三成;龙泉斋一点也不觉得吃亏,因为跟弥苏的联名,收益直接翻了两番。
——————
弥苏和弥弥苏就这么在江南江北火了五年。
五年后,大兴城有一次大摆宴席宴请外邦宾客,萧道闻也列席其中。忽然酒杯将顷,萧道闻立刻捂住自己腰间的绣囊饰品,防止沾上酒污。
但她护住的却不是她所代言的弥弥苏的绣囊,而是隋宫内造的一枚绣囊。
萧道闻这一举动倒没有引起旁人注意,但她的夫君,也就是晋王杨广,却留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