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国高端服务业创新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期服务业与中国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对国民经济运行及经济结构调整产生了深刻影响。服务业不仅是减缓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也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助推器”,更是孕育新经济新动能成长的“孵化器”,需要大力加快发展。服务业较快发展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服务业本身就是供给体系的组成部分,服务业发展能够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并带动相关领域的改革。

2.4.1 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逐年增高

关于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内学者进行的研究普遍认同了服务业的重要地位。黄国雄于2011年提出服务业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是城市生活和宜居生活的基础,这决定了服务业作为基础产业的地位。服务业是创造高价值的产业,是强国的产业黄国雄.论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商业时代,2011,35:4-5.。韦琦于2010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珠三角服务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韦琦.服务业发展、经济增长与产业相关性——基于珠三角地区的经验数据[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5):49-53.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一直相对落后。1978—2000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一直低于制造业。“十五”期间,国家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部署,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服务业的总量规模迅速扩大,2001—200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保持在41%左右,超过了制造业。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5年十年的数据,对三大产业的增加值进行分析,具体数据如表2-5所示。

表2-5 三大产业增加值概况分析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根据表2-5的数据,比较三个产业增加值的绝对值,可以看出三个产业的生产总值都是逐年增长的,第一产业的增加值较低,在2006—201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最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次之。在2012年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接近持平,此后2013—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反超第二产业居于首位,说明我国服务业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且升幅较大。2014年,我国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0.8万亿元,相当于“十一五”末(2010年)的1.7倍,说明“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图2-1是根据表2-5数据画出的折线图,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三大产业增加值的发展速度和趋势。

图2-1 三大产业增加值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由图2-1可以看出,虽然三大产业的发展都呈增长趋势,但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平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其中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又是最快的,说明服务业发展潜力大。可以预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更为宽广的前景。

三大产业的增加值与GDP占比(见表2-6)可以说明三大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从而可以看出服务业对于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表2-6 三大产业增加值占比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通过对表2-6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继2012年服务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3%,若保留两位小数略高于第二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后,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进一步上升到47.8%,比“十一五”末提高了3.7%。总的来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比重逐年下降,相反,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到2015年比重已经达到50.2%,说明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初见成效。

2.4.2 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能力逐年增强

除了从产业增加值与GDP占比来论述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外,从民生的角度出发,还要考虑服务业对于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数的能力,具体数据如表2-7所示。

表2-7 第三产业(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表2-7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服务业就业规模已超过3.1亿人,比2010年增加了5032万人,大大高于整个“十一五”时期的服务业就业增量。2011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35.7%)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在此基础上,2014年又上升至40.6%,比“十一五”末增加6.0%。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逐年上升,到2015年达到42.4%,在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创造了近一半的工作岗位,说明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较强,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作用。服务业发展能够开拓产业领域,促进就业持续扩大。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因而服务业的较快发展和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高,会明显增加劳动需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服务业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战略的重点之一。我国服务业经过“十二五”规划快速发展之后,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国家还应进一步出台政策指导以支持服务业的发展。国务院于2016年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55%以上,比2015年提高6%左右。到2020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较2015年提高4%以上,服务业吸纳就业创业的能力显著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到2020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1%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稳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流通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体保持在15%;个人服务业、社会服务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4%和15%左右。在“十三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发展不仅是要扩大价值总量,还要在吸纳就业人数方面实现突破,同时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为高端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依托。

制造企业可以进行服务化转型,产品、服务两手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服务企业则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实行服务创新,打造自身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还可以实行联动发展,这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4.3 高端服务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吸纳就业人数方面的作用

近十年来,服务业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其中高端服务业对推动经济发展起了主要作用。服务经济虽然直观表现为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深究其原因却是技术进步引起的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得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由信息技术直接推动而产生的新型服务业以及对传统服务业的新技术改造改变了服务业的价值链特征,使其由单纯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价值创造能力大大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而供给侧结构性问题主要凸显在低端供给过剩,高端供给不足。我国服务业落后,效益低下,竞争力和增值能力弱,究其原因也是因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高端供给不足,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过于薄弱。“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服务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进展和新突破,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服务业结构性失衡明显,有效供给能力不足。目前实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含义是:通过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地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因此努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增强供给的品质和有效性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国内很多学者对于高端服务业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其中杜人淮是从事这方面研究较早的学者,他从三方面论述了高端服务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发展高端服务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杜人淮.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必要性及举措[J].现代经济探讨,2007(11):17-21.

其他学者主要是从高端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形势等方面来论述的。比如:秦诗立于2010年提出,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服务业中最具创新性、价值性行业或强带动性服务环节的重点支持和培育发展,形成创新、技术、标准、规模、品牌、管理等优势,实现对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发展目标与方式等的更新转变,发挥对经济发展转型的导向性作用秦诗立.优先发展高端服务业[J].浙江经济,2010(4):34.。夏杰长、李文秀于2012年指出高端服务业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即微观上实现企业绩效提升,中观上实现产业能级提升,宏观上实现国家竞争力提升夏杰长,李文秀.基于经济控制力的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29-36,43.。张长青、郭丹在2013年提出的观点认为通过高端服务业的开展,可以增加就业和税收,促进行业间的联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辐射更多行业,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发展高端服务业还可以带动一些行业和企业的知名度,使得企业和品牌深入人心,让消费者更加依赖和信任张长青,郭丹.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现状研究[J].北方经贸,2013(5):15-16.。王江、魏晓欣于2014年研究了高端服务业的作用,认为高端服务业在提高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产业结构、克服资源约束等方面有着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高端服务业具有带动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规模增长、提高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可以提升城市综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王江,魏晓欣.北京与其他世界城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比较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3):53-57.。刘景艳、邹梦阳于2016年提出高端服务业代表服务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城市功能提升、制造业和农业的发展与创新日益显现出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并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分析,发现高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增高,高端服务业的发展可以改善就业形势,发展高端服务业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刘景艳,邹梦阳.河北省高端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0):12-14.

根据目前可以获得的数据,将传统服务业分为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住宿和餐饮业;高端服务业分为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分别对应高端服务业分类中的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和研发服务业。将上述行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总数近十年的数据汇总如表2-8所示。

表2-8 服务业分行业城镇就业人数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分析表2-8的数据可以看出,首先城镇单位就业人数从2006—2015年呈持续增长趋势,在2013年增长尤为明显,此后一直保持在1.8亿人左右的较高水平。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均呈上升趋势,但住宿和餐饮业的就业人数在2014—2015年有所下滑。在高端服务业中,四个子行业都在增长,金融业在2015年的就业人数是2006年的1.65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2015年的就业人数是2006年的2.00倍左右,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行业2015年就业人数达到了2006年的1.74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更是达到了2.53倍,说明我国高端服务业尤其是信息技术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2006—2015年十年间传统服务业与高端服务业就业总人数对比情况如表2-9所示。

表2-9 传统服务业与高端服务业就业总人数 单位:万人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对表2-9的数据初步分析可以看出,从绝对值来看,高端服务业就业总人数是逐年增长的,传统服务业就业人数在2014年开始下降,但绝对值仍远高于高端服务业就业人数,说明我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传统服务业就业人数的下降趋势说明服务业内部开始转型,高端服务业有待继续发展。

2006—2015年十年间传统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能力如表2-10所示。

表2-10 传统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能力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分析表2-10数据可知,分行业看,传统服务业中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仍是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就业人员占比较高。住宿餐饮业就业人员占比浮动较小,起伏不大。从就业增长情况来看,交通运输业呈下降趋势,批发零售业缓慢回升。

2006—2015年十年间高端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能力如表2-11所示。

表2-11 高端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能力分析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数据整理

分析表2-11数据可知,在高端服务业中,金融业就业人员占比最高,信息传输等行业占比最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等行业就业人员占比相差不大。综合来看,高端服务业的就业情况是呈上升趋势的。但传统服务业不论是绝对值还是占比,都比高端服务业要高,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美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GDP占比在2014年就已达到22.97%,德国、法国等国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已经超过40%,而我国2015年高端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占比仅10.2%左右,说明我国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发展。

为了促进高端服务业进一步发展,首先,政府要继续完善政策法规,为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可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促进我国高端服务业快速健康地发展。最后,高端服务业属于高人力资本投入产业,还应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加大对高端服务业所需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我国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