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住村笔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

前几天,我们雇请做饭的日阳古丽请假了,因为她要张罗二女儿热孜万古丽今天结婚的事。昨天晚上,她专程来到村委会邀请我们,我们欣然答应。实际上,即使没受到邀请我们也会去,参加村民家里的红白喜事,是我们的工作之一。

中午两点(北京时间,当地时间十二点)我们出发了。日阳古丽家就在这条乡村公路边上,离村委会不远,步行只要五分钟。远远就看见人头攒动,走近时,日阳古丽已经迎在门口了。她热情地用维语与我们打招呼,几个女人跟在后面微笑着。男人们也出来依次与我们握手,有老有少。日阳古丽的丈夫已去世,她一个人支撑家庭;后来得知走在前面的是她的父亲,留着胡须,看起来六十多岁。我们被礼让着进了门。

与甘肃的农村一样,这里的婚礼也是男女双方分别举行。但这里门口没有专门的收礼登记处,进门后组长将准备好的装着礼金的信封送给日阳古丽,她表示非常感谢。我们之前了解了,这里的习俗也是送红包,只不过村里条件有限买不到,只能用信封代替。进门右手边有洗手台,上下两层,上面是铁皮做的水箱,水箱伸出两个水龙头,便形成了流水;下面是水槽,开一个小孔,下接水桶。洗完手后就准备吃饭了。

我四处打量了一下。院子里正对着大门的是一个小门,里面顺延着几间挺大的棚厦,没有装修,也没有家具,看起来是做仓房用。今天里面架着锅灶,看来这一百多宾客的伙食是在这里做成的。大门右手边是新建的L形抗震安居房,是生活起居的场所。这种房子我入户走访时进去过,三室一厅的套间,约有120平方米。平房正对着的是后院门。这里的农户家基本都有一个不小的后院,养牲畜或种菜,后院里一般还有一个地库。大门西边没有建筑,是开阔的小院子,今天婚宴的桌子就搭在这里。

婚宴其实并非隆重的宴席。桌子是从村委会会议室拉来的条桌,只有五六个摆成的一排,我们去时靠近大门的那头已经坐着几位长者,桌子上用毯布铺了起来。我们和其他几位宾客依次坐好,便开始上菜了。来的宾客多,一次不能全坐下,只能摆流水席。餐是依次上的,第一轮是干果小吃,铁盘子端着几个小碟,有甜枣、巴旦木、大豆、喜糖等,每四人一盘。过了一会儿,每人上了很小的一份凉粉,后来了解这个花样并不固定,只是为了丰富餐品。接下来是馕和茶水,馕用圆盘端,每盘三个,下面两个是普通常见的,最上面是加了葱花的葱花馕,有点像葱花饼,味道更好。馕吃得不多,不一会儿就连同干果撤了下去,抓饭端上来了。金黄色的抓饭盛在大圆盘里,上有一小块羊肉、一小份凉拌胡萝卜丝,三四个人一盘。抓饭是新疆另一种重要主食,先以清油炒羊肉和胡萝卜,再下入生大米,加水煮熟,有时还会加点葡萄干、杏干。做好之后饭是一粒粒的,色泽诱人,吃起来油香可口;饭里面的羊肉更是别有风味,比清炖多一点滋味,比红烧多一点鲜嫩。要是将米、肉、小菜一同吃下,那味道足以令人叫绝!一般的清真饭馆门口都会有一口大锅来做抓饭,后来我见到了今天的抓饭锅,直径足有两米,据说一次可以做150公斤大米。在乌鲁木齐吃“抓饭”,还是会用筷子或勺子,今天这里却是名副其实的抓饭,无筷也无勺,只能以手抓食,这才是“抓饭”的本初吃法。试了一下,发现用手直接抓米吃是个技术活,一开始我直接从盘子中间抓了一把,吃的时候很困难,还掉了不少。我悄悄观察旁边的村干部,他为大家把羊肉撕成一个个小条,然后从盘子边开始,将饭捏成小块,用指尖抓起送食。用这种方法一吃果然很方便,于是吃了不少。抓饭之后,吃的流程就结束了。最后一个环节是祈祷,所有人将双手举在胸前,掌心向上,面朝掌心默诵经文,有一人出声领诵,诵完后以双手自上而下轻轻拂面,集体出声说一句“阿拉艾克拜尔”结束祈祷。我们入乡随俗,也跟着一起祈祷。后来从同事处得知,饭后的祈祷叫作“都哇”,经文是感谢真主赐予食物和一些祝福家庭生活的话;诵经时双手指间不能分开,诵完以手拂面是要将经文的祝福沾到自己身上而不落在空处;最后一句是阿拉伯语,意思是“真主是唯一的”。

我们没有多停留,就被领到对面邻居家的院子里。这里已经做好准备,要弹起曲儿、跳起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