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小的课堂四声(人大附小七彩教育成果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学贵有疑,厚积薄发
——“倍的认识”案例

袁雅静

课堂四声即“掌声、笑声、质疑声、辩论声”,近两年在我的数学课上我狠抓四声中的质疑声,以一声带动其他三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思路的可能。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充分让学生“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下面以“倍的认识”为例,说说我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勇敢地退,还你开放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要勇敢地“退”,把话语权还给孩子,相信学生,学生永远离数学不远,使学生敢质疑。

【片段一】

师:为迎接新年联欢会,我们要以红条的长度作为标准制作彩带。

师:(出示黄色纸条)比一比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什么了?

生1:我发现黄色纸条比红色纸条长。

师:他发现2张纸条存在相差的关系,指一指哪儿是它们相差的部分?

生2:我同意生1的想法,我还有补充,我大概估计了一下,黄色纸条是红色纸条的3倍。

此时,同学们有的小声附和着:“对,差不多3倍。”有的嘀咕着:“3倍不对,我觉得是4倍。”有的显然没有听懂。

生3:我有疑问,你怎么知道黄纸条是红纸条的3倍?

生2:我能说清楚你的疑问,我们把红条的长度当作标准,用它来量一量黄条,黄条里面正好有3个红色纸条,所以说,黄条的长度是红条的3倍。

【我的思考】老师相信学生,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课堂,只要有疑问、有想法,随时可以站起来表达。开放,即多了一些自由,在自由的空间里,孩子才愿意去主动思考,才可能出现多样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我们永远要相信孩子,不要低估孩子,给他一个机会,他就会还你一份惊喜。

二、紧扣关键问题,质疑声四起

设计关键问题,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进行质疑和辩论的机会。

【片段二】

师:如果红棋子颗数有6颗,那么,我们来做个小魔术师,你会摆几颗绿棋子?红棋子颗数又会是绿棋子的几倍呢?

生1:我摆出的是“红棋子颗数是绿棋子的6倍”。

师:猜一猜他摆了几颗绿棋子?

生2:他摆的是1颗,大家同意吗?

○(绿)

●●●●●●(红)

生3:我有个问题,你怎么知道是6倍的?

生1:我能解释,把绿棋子看作1份,红棋子有这样的6份,红棋子颗数是绿棋子的6倍。

师:谁能上来圈一圈,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出红棋子和绿棋子的倍数关系。

生4:我同意你的摆法,我还有不同意见,我摆出的是“红棋子颗数是绿棋子的3倍”,谁知道我摆了几颗绿棋子?

生5:2颗。

○○(绿)

●●●●●●(红)

生6:圈一圈,更清楚!

生7:我还有不同摆法,我摆出的是“红棋子颗数是绿棋子的1倍”,谁知道我摆了几颗绿棋子?

○○○○○○(绿)

●●●●●●(红)

生7:谁知道为什么是1倍?

生8:因为它们一样多。

生9:我能比他说得更清楚。因为把绿棋子看作1份,红棋子有这样的1份,红棋子颗数是绿棋子的1倍。

师:红棋子颗数都是6颗,为什么我们比较出的倍数关系,红棋子颗数是绿棋子6倍、3倍、1倍呢?

生10:绿棋子颗数在发生变化!一会儿多,一会儿少。

生11:因为表示1份的数在变化,所以我们比较出来的倍数结果就会不一样。

【我的思考】在这个自由变式的环节,学生已初步形成小回合的质疑、辩论,通过对全部三组材料的整体观察与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既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倍”。使思维关注点直指两个量比较的关键——1份数。在变与不变的比较过程中,学生的概念由起初的形成,逐渐走向深刻。

我们在备课过程中要设计关键问题,即开放的问题,这里的关键问题一定是抓住数学本质的问题。课堂上的关键问题如果学生能提出来就由学生提,学生提不出来老师提也可以,总之要给学生提供这种质疑的机会。

三、对话走向深入,使四声落地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会质疑和辩论,但孩子们的交流往往会停留在同一个层面上。因此,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落实四声显得更为关键。当学生之间的对话停滞不前时,需要教师及时介入,把对话引向深入,使学生会质疑。

【片段三】

1.出示活动建议:用手中的材料摆出有倍数关系的两行小圆片。

2.反馈交流: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

师:你们看懂了哪一幅作品?谁愿意到前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生1、生2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介绍。

这两个学生都能够根据选择的作品,正确理解“倍”,当他们不能继续深入时,老师及时介入,进行有价值的追问:仔细观察,你能找到哪几幅作品是有相同点的?什么地方相同?

生3:我发现(1)号和(3)号有相同点,它们都是把2个圆片看作1份。

生4:我有疑问,为什么都是把2个圆片看作1份,但倍数关系不一样呢?

生5:我能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第二行的圆片不一样多。

生6:我能说得更清楚,1份数是相同的,第二行份数越多,倍数越大,数量也就越多。

生7:我还有不同的发现,(2)和(4)号,它们第二行个数是相同的。

师:第二行个数是相同的,为什么它所表示的倍数关系却不一样呢?

生7:因为1份数不一样,标准就不一样,所以表示的倍数关系也不一样。

【我的思考】老师通过“你能找到哪几幅作品是有相同点的?什么地方相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梳理。学生通过质疑、辩论,形成思考:“1份数相同,几份数为什么不同?”或是“几份数的个数相同,为什么比较的倍数结果却会不同?”或是“为什么比较的倍数关系都相同,个数却是不一样的?”等等,通过对相同类型整组材料的观察和比较,学生加深了对1份数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强化比较的标准意识,同时对于“倍”的认识逐渐从深刻走向多元。

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犹如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数学是由问题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离不开质疑,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索,就没有思维,就没有创新。因此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