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自由天地
和谐、宽松的生活环境,不仅能让我们的生命自然舒展,也更有利于激发个体生命自我成长的力量。
记忆中的老家,有三间土房,房顶上铺着很旧的青瓦。
唯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房檐上有一个很大的鸽窝,那里住着一对美丽的白鸽。这对鸽子很有灵性,它们和我家相处得非常融洽。每天,它们都挥动着漂亮的翅膀在房前屋后飞来飞去。
老家的院子不大,围墙也是土垒的,墙顶上是用柳条编织的栅栏,夏季的时候栅栏上爬满青藤和紫盈盈的喇叭花……这个有些原始而又十分简陋朴素的家,便是我们姐弟五个成长的摇篮。
那时候,爸妈整天都在外面忙,这个家就都交给了我们。买粮、挑水、烧饭、喂鸡、喂猪、拾柴等,家里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务,几乎都是由我们姐弟几个承担。
买粮,是家里的一个重要活,也是细致活。
记得那时是按人口供应粮食,买粮要凭粮本或者粮票,供粮的时间也只有规定的那几天。
到供粮的时间了,我和姐姐就会领着妹妹或者大弟弟,带上家里的粮本、粮票、装粮食的袋子,走进镇东头的那个粮站。
那个时间的粮站,总是很热闹,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有赶着车来的,有骑着马来的,也有只拿着盛粮的袋子来的……
人多要排队等候,有时候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我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粮本、粮票递上去,然后,一样一样地去买。
那时,供应给每人每月的粮食好像是34斤,种类大概有白面、大米、玉米、高粱米这四种,但每类粮食供应的斤数不是很固定,总体上是粗粮(玉米、高粱米)多,细粮(白面、大米)少。
所以,每到一个售粮处,我们都会认真算好每样粮食应领取的斤数,然后紧紧盯着售货员手里的秤,再看着售货员把称好的粮食放进我们的口袋,这样才会放心。
除了买粮,做饭也是家里的一个重要活和细致活。
一日三餐,粗粮和细粮要搭配着吃,每天吃多少也要计划着做。
记不清我们姐弟几个都是怎么学会做饭的,一般的家常饭我们都会做。
空闲的时候,我们还会学着妈妈的样子,一起做些不常见的饭食,如榆钱饭、玉米发面贴饼等。
我至今还记得那些工序——
做榆钱饭:先摘来一些嫩一点的榆钱,洗干净后掺在玉米面中,加少许的盐、油、五香粉等,再搅拌均匀,然后放在笼屉上蒸……
做玉米发面贴饼:把发酵好的玉米面,放入适量的碱粉揉匀,然后一贴一贴地贴在锅边上蒸……
这些工序看似很简单,却需要一定的手艺才能做好。
如做榆钱饭时,面和榆钱搅拌时水要放适量,水放太多了,做出的饭会发黏,放少了,又会发干、发硬。
而做玉米发面贴饼要求的手艺就更高了,要发好面、用好碱,还要看好锅中的水位,更要紧的是,贴饼时要掌握好锅的温度,温度高了(火大了),饼子会糊,温度低了(火小了),饼子就会溜进水里,成了粥了……
那时我们是很动心思的,做不好也是常有的事。但经过一次次的尝试,我们的手艺也慢慢精进,还感受到很多乐趣。
记得有一次小弟要吃拔丝鸡蛋,可是我和姐姐只看见妈妈做过几次,我们自己从来没尝试过。但看到两个弟弟那馋猫样,我们最后还是决定一起来做一次。
我们先想好了程序,然后就忙忙乎乎地做起来。我和姐姐是主厨,小妹和两个弟弟打下手。
先把鸡蛋摊成饼,然后切成块状,这第一步就算完成了。接下来是过油,先把油倒在锅里烧热,接着把鸡蛋饼一片片放在油锅里,哗——片片黄黄的鸡蛋饼一进入油锅立即就膨胀起来,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盛开在那口大锅里,妹妹信口喊道:“开花了”,两个弟弟也立即围上来,我们姐弟几个就这样围着这口大锅,欣赏着这由我们自己创造的美丽的奇观。
我们美美地欣赏着,眼看着那些美丽的花朵由黄色变成深黄,姐姐忽然喊道:“不好,要糊了!”她边说着,边迅速拿起漏勺把锅里的蛋片往外捞,捞出来的蛋片还滋滋地往外冒着油气,满屋里都飘着诱人的香气……
接下来,我们完成了最后一道工序“挂糖浆”。
拔丝鸡蛋做出来,虽然没有妈妈做得好,但我们几个吃得有滋有味——
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味道,现在想来,那可能就是童年的味道。
在那片小天地里,那两只美丽的白鸽,也给我们增添了很多快乐。我们喜欢它们,它们也好像很喜欢我们。有趣的是,它们总是迎着晨曦飞出去,披着晚霞飞回来,所以在我的心目中,它们就是光明的使者,它们总是向着远方,向着光明飞翔。
最让我们开心的是,当我们静静地躺在被窝里或者从睡梦中醒来,常常会听到它们“咕,咕咕——”的叫声,那声音很轻、很柔、很亲切,好像在轻轻和我们低语“伙伴们,你们好!”每当听到这美妙的声音,我的心里就会暖暖的。
白天的时候,它们有时会飞下来,在院子里和我们玩耍。它们在院子里跳来跳去,我们去亲近它们,它们也不躲避,有时我们会把它们抱在怀里,轻轻抚摸它们,它们就安然地趴在我们的怀里,时常也会“咕,咕咕——”地轻语几声,这小生灵真的好可爱,它们很懂我们,我也听懂它们的绵绵絮语。天长日久,我们就这样慢慢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有鸽的陪伴,我们的童年多了个伴侣,也多了很多乐趣。
夏季来临的时候,是我们小院最美的时候,矮墙上爬满了青藤,空气里弥散着花草的香味儿。每年的这个时候,爸都会在院子里搭个棚子,白天的时候,我们会在那里做作业,玩儿五虎,有时候还在那里美美地睡上一觉。
夏季屋里热,这个棚子就成了我们的一个宝地,至今我还记得睡在那个棚子里的那种感觉,枕着地,望着天,呼吸着自然之气,很神秘。
光阴荏苒,在那个小院,我们慢慢长大。后来我家盖起四间砖瓦结构的新房,家里宽敞了,也阔绰了,但那个小院,那对美丽的白鸽却一直装在我们的记忆里。
或许我们姐弟几个,真应该感谢那时爸妈的匆忙,感谢那时家里的不富有,感谢那样的家庭给我们的一份“宽松”。因为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了更多自由的空间,去表现自己的一份真性情,去尝试和体验童年的生活,去营造自己的绚烂之美。
我们姐弟几个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事业,我们虽然性格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共同拥有的那份独立、勤奋、包容的品质,是与那段生活分不开的。我们在建设着那个家的同时,也建设着我们自己。
童年、老家、白鸽,载着我七彩的梦,如同我家门前的那条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生命的溪流里……
有梦的季节,温暖如花。